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14|回复: 57

[绿色电车] 【原创】对文教区乃至杭州城解决交通拥堵的建议,四个字:“穿越”、“排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理想·离乡 于 2011-3-3 12:39 编辑

对文教区乃至杭州城解决交通拥堵的建议,四个字:“穿越”、“排扰”!

针对杭城地理和交通的特点和现状,我觉得治理拥堵顽症须对症下药, 不要“跑偏”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拿治病的钱去美容,又比如,推责任到车辆增加,或者归因于管理。管理虽然也有问题,但根本原因不在管理(杭州各个路口的交警和协管已经够多了,在全国已算罕见)。根本原因在哪呢?该下什么药? 我给出我的药方,四个字——“穿越”、“防扰”,或者叫“立交”、“隔离”。

穿越,虽然借用了现在影视剧的流行提法,但影视剧是指时间上的穿越,而我这里指道路空间的穿越,即道路立交。包括两个含义的穿越:对道路交叉口的穿越,对密集城区的穿越。今天只谈对道路交叉口的穿越。到过杭州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杭州各个路口红灯的厉害! 常常让人望灯兴叹,栏杆拍遍。幸亏空间是三维的,尽管规划者脑子是平板的。
排扰,主要是指对车道的隔离,杜绝乱变线、乱穿插、乱掉头、行人的横穿。

以文教区交通为例,目前是杭城最典型的拥堵地区之一。我认为,其症结在于三点:
1、所有交叉口全是平交;
2、所有道路交叉口拐角(转弯半径)都很小,转弯磕磕碰碰,稍不注意就堵一条甚至两条车道;
3、历史上形成的蒋村商住区是个大型住宅区,私车拥有率较高,早晚形成钟摆式交通。

第三点无法改变,但第一点和第二点可以改变。

我对解决这一地区的交通拥堵的方案

1、提升文二路文三路的等级为快速主干道。我认为由于杭州城西的特殊交通现实,文一文二文三路几乎都承担了近乎城市主干道的流量;应都按快速主干道的要求进行系统改造; 包括隔离、立交、关闭小路和小巷出口(改为右进右出)等等;

2、重点强化对交叉口的有效改造,注重三方面:
    1)对重要路口实施“小立交”工程,即跨线立交和下穿式立交这点很重要,几乎可立竿见影!
重要路口有:文二路、文三路与莫干山路、湖墅路所有交叉口

    2)交叉口四角拓宽,增大转弯半径,增加等候车道;
    3)在第2)点基础上,增加右转唤醒车道,取消右转红灯,让右转提前转
3、对车道按不同属性实施有效强硬隔离。 一是中心线隔离,阻断掉头车辆和乱穿行人;二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隔离,能避免互相干扰,提高速度,又提高了安全性;隔离方式可以采用密集连续的绿化带或者较高隔离护栏。
有效的隔离,才是提高车速、加快车流通行效率的前提!
4、大量以人行天桥(或地道)取代人行横道线。 把车流和人流进行空间划分和隔离,各行其道。

我有信心,按此方案,可彻底治好文教区的拥堵局面,且文二路文三路可以从“单行”改回“双行

杭州历次道路整治,都“跑偏”了,功夫全下在美化上,几乎从不考虑对交叉口的改造。我认为什么“拥堵在管理”“拥堵归因于车辆增加太快”等等都是浮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立交)的短缺,再怎么管都无济于事;车辆增加太快?哪个城市没有增加?别人增加得更多。
关键在于对立体空间的利用几乎等于零,尤其是道路交叉口



相关话题:

■■■杭州交通为什么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杭州的马路为什么这么赌?请选择


浙一搬到三墩,浙二搬到滨江,老市区基本就不堵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 收起 理由
apple国王 + 1
lawa373610942 -1
姜峰 + 1 真的是这样的!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2-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观点   十分支持  症结就在红灯太多  特别是人行道红灯 同时在想以后B4走古翠路 从天目山路到文一路7个红灯。。。快的起来有鬼了  
发表于 2011-2-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叉口四角拓宽,增大转弯半径,增加等候车道;

对这条不敢苟同,如果过了红灯只有三车道,但是在红灯前有四车道甚至五车道等候的话那在进入前方车道还是会造成拥堵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2-27 14:13 编辑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1-2-27 12:31
交叉口四角拓宽,增大转弯半径,增加等候车道;

对这条不敢苟同,如果过了红灯只有三车道,但是在红灯前 ...


可以实地考察研究:

红灯变绿灯时,等候车辆的反应时间和启动效率,对于通过率影响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杭州发明了左转车道向路口延伸了三个车位长的原理。
车辆对于红灯变绿灯的反应时间,在绿灯时间里占一定比例,尤其是等候车流较长、小车被前方大车遮挡视线等情况下,后方车辆无法观察到前方红灯变绿灯的情况,必须要等前一辆车移动才能反应,这样,累计反应时间很长,一个绿灯通过率就不高。

如果能增加候车道数量、缩短等候车流长度,对于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启动速度,从而提高绿灯通过效率是很有效的。尽管过了道口或许车道会变回原来的数量,但动起来后这点影响可忽略不计。  而且如果道口拐角拓宽,右转车道提前一定距离(避过非机动车道候车区)L右转,则前方原本长L的右转车道就可以作为直行候车道。

我的“拓宽道口增大转弯半径”是右行车道提前右转的前提;而增加等候车道,是提高直行通过效率的前提,当然如果该直行已经被上跨桥或下穿式隧道所取代,就不必了,可以改为增加左转车道了。

发表于 2011-2-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一定要顶,作为有点文化的杭州市民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好好想一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2-27 14:30 编辑

成都城区和人口更密集、车辆更多,成都交通建设的经验完全可以移植到杭州。

快速干道,就应该有快速干道的样子,绝不仅仅是车道数量,还应该包括道口立交、有效车道隔断、人行天桥,否则,就像天目山路、德胜东路一样,十步一停。

现在杭州最尴尬的是,快速干道象步行街,步行街象快速干道
发表于 2011-2-2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目山路不造高架了,是否可以结合3号线规划地下通道呢?
文二路、文三路是否可以考虑跨线桥或者下穿隧道?
发表于 2011-2-2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道路上的红绿灯太密了,古墩路到玉古路有三十多个红绿灯。
发表于 2011-2-2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路口全是平交,用红绿灯来控制路口通行,使杭州成为全国红绿灯数量最多的城市且拥堵日益加剧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2-28 13:25 编辑

终于找到了一个2008年数据,准确统计出当时(2008年前)成都中心城区下穿隧道的总数——32座。  这还仅是下穿隧道的数量,尚未包含跨线桥、互通立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2-28 13:26 编辑

这个统计表是2008年的,而现在已经是2011年了。 成都下穿隧道数量远不止32座了。

都知道2008-2010年三年间,成都的城建速度远远超出前几年,所以从2008年至今,下穿隧道数量将从32座增加到多少了呢?  反正现在成都行车,下穿隧道和跨线桥几乎随处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2-28 19:57 编辑

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5月,成都中心城区已建成的下穿隧道总量已经达到了52座

估计至2010年底已经超过了60座。

52座下穿隧道 如下表: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2-28 19:19 编辑

上面列举了成都中心城区的52座下穿隧道(截至2010年5月),

接下来,统计成都中心城区的地面立交,属个人收集,不太全面,请补充:

西门:营门口立交,金牛立交,羊犀立交,清江东路一环路高架,成温立交,,光华大道三环路高架,草金立交,苏坡立交,二环路大石西路立交,二环路双楠高架,武侯立交

南门:红牌楼立交,川藏立交,衣冠庙立交,永丰立交,浆洗街高架,三环路创业路立交,紫瑞大道立交,火车南站机场路高架及互通立交,人南立交,天府立交,磨子桥高架,科华北路二环路高架,三环路机场立交,科华路三环立交,蓝天立交,石羊立交

东门:九眼桥下穿及互通,琉璃立交,娇子立交,航天立交,双桥子立交,成渝立交,府青一环立交,府青二环立交,十陵立交,成南立交,龙潭立交

北门:青龙场立交,成绵立交,昭觉寺立交,西体路高架,北新高架,荷花池立交,川陕立交,凤凰立交,成彭立交,商贸大道三环立交,三环交大立交,二环交大立交,一环沙湾立交,商贸大道二环高架

其他:红星路上跨立交
发表于 2011-2-2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的作用最好更多地让地铁去承担,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3-1 08:45 编辑
jason 发表于 2011-2-28 22:53
穿越的作用最好更多地让地铁去承担,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对的,地铁的确重要,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上海已经建成了那么多地铁,难道他建上跨立交和下穿立交的步伐就停滞了?
成都建了52座过路口下穿隧道、三十多座地面立交,不影响他建地铁,1号线已经通车了,马上2号线估计和杭州1号线同时通车。

杭州1号线大部分是郊区,穿越密集城区的地铁遥遥无期,难道这样交通现状就这样一直等下去?  一座下穿隧道建设时间不超过2年,成都最快的路口上跨桥1年内就建成了,这相当于杭州换一次路面的时间。
发表于 2011-3-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沐秋香 发表于 2011-3-1 08:42
对的,地铁的确重要,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上海已经建成了那么多地铁,难道他建上跨立交和下穿立交 ...

市中心地铁一推再推和征地拆迁有很大关系,比如文教区一带,但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在市中心大面积铺开下穿式立交,一样也要涉及到征地的问题。如此兴师动众也只是解决了一时半会的问题,还不如尽快规划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了,用公共交通去解决拥堵才是关键出路。

点评

互通立交才涉及征地,仅为道口下穿隧道不涉及征地  发表于 2011-3-1 23:01
发表于 2011-3-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支持楼主的观点
发表于 2011-3-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不错。建议调杭州市交通局。
发表于 2011-3-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sin 于 2011-3-1 21:00 编辑
jason 发表于 2011-3-1 12:47
市中心地铁一推再推和征地拆迁有很大关系,比如文教区一带,但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在市中心大面积铺开下穿式 ...


我觉得城市建设没有厚此薄彼的理由,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建设必须同步进行。上海这几年地铁线通了六七条,但中环高架快速路的建设也没有任何耽搁。南京地铁也通了好几条了,但快速路建设尤其是地下快速路建设的步伐也同样很快。

杭州城市规模不说上海,比南京也小很多,现在那么拥堵,和城市规划失败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有关系。地铁造的慢也就算了,自打德胜快速路西段引发争议之后,市区内的快速路建设整整停滞了将近5年。别的城市也有拆迁难,补偿标准高,争议大的问题,但一味逃避直到交通拥堵不堪再回过头来已经太迟了。成天对市区的道路粉刷粉刷沿路的墙壁,把马路翻来翻去重新铺,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尤其是城西文一文二文三的改造投入了10个亿改造,可效果呢?


点评

同意  发表于 2011-3-1 23:04
统一,杭州习惯于把治病的钱和精力花在美容上  发表于 2011-3-1 23:03
发表于 2011-3-2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石祥路所谓的高架,没有拆迁问题都修成这样,你就不会对杭州的交通抱多大的希望!悲剧
发表于 2011-3-2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城市规模不说上海,比南京也小很多,现在那么拥堵,和城市规划失败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有关系。地铁造的慢也就算了,自打德胜快速路西段引发争议之后,市区内的快速路建设整整停滞了将近5年。别的城市也有拆迁难,补偿标准高,争议大的问题,但一味逃避直到交通拥堵不堪再回过头来已经太迟了。成天对市区的道路粉刷粉刷沿路的墙壁,把马路翻来翻去重新铺,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尤其是城西文一文二文三的改造投入了10个亿改造,可效果呢?
   很有同感,走走石祥路所谓的高架,没有拆迁问题都修成这样,你就对杭州的交通会彻底的绝望,还生活品质之城!!!汗颜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纯道路交叉口的立体穿越(下穿隧道和上跨桥),只是直行车道下穿或上跨,不会象互通立交那样涉及拆迁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1-3-2 10:20 编辑

这里贴一张成都某道口下穿隧道竣工图片,可以说明仅穿交叉道口的下穿隧道占地幅员小、不涉及拆迁,且成都仅用了7个月时间建成。  记得某次杭州文二文三路仅路面整治就花了近一年时间,花这时间真的还不如下功夫建几条重要路口下穿隧道,打通几个拥堵路口节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3-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唐伯虎沐秋香 的帖子

没错,就是这种封闭路口
发表于 2011-3-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的交通规划是在是小气!应该向上海、广州、南京等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6 03:40 , Processed in 0.703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