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发布5条新通知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10月9日,绍兴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发布后,不少网友在后台留言,询问“绍兴房地产新通知5条”的实行将对绍兴房地产市场、绍兴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对此,记者走访了绍兴市房地产管理中心进行了解。

原文内容: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控,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实行差别化供地。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控制溢价率和楼面地价。
解读:第一条是土地政策,主要是执行7月8日绍兴出台的《关于对拟出让涉宅地块实施“限地价 竞配建”政策的通知》。 每当地价出现新高,不仅开发商一哄而上蹭热点,中介结构、分销商、代理商,也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这种非正常的市场氛围,极大影响了消费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造成社会公众对房价的过度焦虑,催生非理性消费。这条政策不仅能让一众开发商冷静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

原文内容:绍兴市区(含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镜湖新区)新建商品住房备案价格实行“双备案”制度,须经区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市联席会议审议确定。新开盘项目价格备案须综合考虑同区域内其他类似房源价格或“地价+成本”等因素,加推盘项目价格备案不得高于首次备案的商品住房价格。
解读:《通知》的第二条是市区的价格备案收紧。价格备案不仅要经过区、市两级审议,而且新开盘要考虑同质可比或“地价+成本”等因素,加推盘不得高于首次备案价。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大的外部环境刺激,预计当前这些区域的备案价,就是2020年的天花板了。简单来说,就是热门地区在售项目的房价大概率“涨不上去”了。
当前的市场中,众多同地段项目的定价往往相互参考,此时,如果板块内有一家房企率先捅破“天花板”,后续项目也不得不跟上,相互攀比,往往让买房人产生今天不买明天就涨的恐慌。严控备案价,就是稳房价,同样是稳预期。

原文内容:申请预售的商品住房项目(含前期已办过预售和首次办理预售的项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及以下的,须一次性申请预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分期申请预售的,每期预售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对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已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要在十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对外销售。
解读:第三条是对房地产企业的约束。最低3万方的规定,就是消除挤牙膏式推盘,从供给侧加大楼市的供应量。批准预售的项目,要在十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这是消除交易环节的信息迷雾,让市场信息从不对称走向透明化。
有些开发商在推盘时,有意隐瞒预售信息,使用饥饿营销的策略,人为营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再以临时加推等说辞,误导消费者。一次性公开房源和价格,让这种“伎俩”无所遁形,让消费者买得明明白白。

原文内容: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发布虚假房源消息、虚假广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诱骗消费者交易等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典型案例并纳入诚信管理。
解读:第四条是肃清市场。对于市场上存在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如发布虚假房源消息、虚假广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诱骗消费者交易等行为都是重点打击对象,而且其中典型的案例还将纳入企业的诚信管理系统。

原文内容:各区、县(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的各项房地产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区域内房地产市场调控,尤其是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区域,要实行“一周一分析、一月一评价”,进一步研究出台有效管控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对工作不力、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区域,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解读:第五条是责任落实。这是楼市调控向常态化,精准化的根本性改变。《通知》要求以周为单位,一周一分析,对应了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毫无疑问更有利于精准施策和有效管控。
另外,对工作不力、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区域,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这是相关工作有效推进的保障之一。

记者了解到,“对工作不力、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区域,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这样的制度性安排,在绍兴出台的房地产政策中还是首次出现。此次强调“严格落实”,也彰显了绍兴持续勒紧政策缰绳的决心。
“该政策的出台是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有效举措,相信能够有效促进绍兴市,尤其是绍兴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地发展。”绍兴市房地产管理中心相关人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