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包括老年人也早已习惯普通话”,这句话没错,但似乎不代表应该强迫本地长者使用自己不习惯的语言吧?
我赞同你说的“杭州话报站没有必要”——在杭州使用杭州话的人口占在杭人口的比例非常小,并且他们都能听懂普通话,并进行日常的交流。
然而在本地乘客较多的线路增加杭州话报站并不会给非杭州话使用者带来不便。杭州是个包容的城市,大部分本地市民并不会因为别人不会杭州话而笑话他们。居住在杭州会说一些杭州话,很好;对杭州话没有兴趣,也没有错。确实有一些在杭人员觉得杭州话反感,很正常,但这似乎并不是其他人能改变的。
而在30、38等乘客以本地市民为主的线路增加杭州话报站则显示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就像楼上的坛友所说。本地市民听了会觉得更亲切,小孩子可能会对这门方言更有兴趣,更是当地文化的象征。
杭州话确实不是“必要”的元素,但是加了这个元素利大于弊,我觉得还是可以试试看的。
倒是杭州目前的公交报站过于繁琐,“请携带好随身物品”“开门时请注意安全”“车辆起步请拉好扶手”等语句都是乘车的常识。知道的人不会忘记,粗心的人说了也没用。广播和真人还是区别很大的,大部分乘客似乎不会认为公交报站加了这句话有多少贴心。另外东拼西凑的报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因此我认为公交集团应该简化报站的内容,增加不同语言从而方便更多的乘客。游客较多的线路可采用普通话+英语的报站,本地市民较多的线路则可采用普通话+杭州话的报站,两者都很多的线路则可采用三语报站。类似“please get off here”的语句也都可以去掉了,简直是侮辱乘客的智商么。
以4路为例,其中英文部分的站名可以采用拼音+意译,若无意译则仅使用拼音:
进站:(内)叮咚,苏堤 到了。We are now at 苏堤 Su Causeway. 苏堤 到的。(外)4路开往龙翔桥。Route 4 to 龙翔桥. 4路开往龙翔桥。 出站:(内)叮咚,下一站,净寺。Next stop: 净寺 Jingci Temple. 下一站,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