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nzjhzxhcsc

[论坛成长] 【杭州网】回望六十年走红解放路(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基本避免在外面吃有肉馅的食物。
发表于 2009-8-27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713~ 于 2009-8-27 20:59 发表


新丰的肉包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有点臭臭的


新丰的东西谈不上精致,甚至有时候很粗糙,但还谈不上是臭的,估计是你自己的味觉有问题或者你买来以后没有妥善保存吧……
发表于 2009-9-1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解放路:可说可不说的事

解放路,因1949年5月杭州的解放而得名。解放前肯定是没有的。据炳叔考证,并求诸于老父亲、老岳夫,得出与李敖李大师之女李文所著《品味解放路》略有差别的结果:

    这解放路叫解放路以前确实叫过一段时间中正路,但之前的变迁却有所不同:抗战爆发前,现今的解放路从东到西,分别叫金衙庄、葵巷、新民路、迎紫路,最后与旗下相连结。由于正规的马路中迎紫路最早建成,而且马路较宽,当时的杭州市民大多把这条马路统称为迎紫路,取“迎接东来紫气”之意,确实是个好名字。

    抗战胜利,杭州光复,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总统声望达到顶峰,又逢蒋公60周岁大寿。杭州市议会动议,将新民路、迎紫路、旗下这一贯通的马路,合并改名为中正路,作为向老蒋的祝寿之礼。但老杭州市民叫顺了嘴,还是叫它老名字——迎紫路,最多把原迎紫路至葵巷中间的新开马路叫成中正路。

     这条马路上的桥,东边的解放桥,以前叫“传芳桥”。这桥与1924年据杭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脱不了干系,孙传芳坐镇杭州两年多,好事没做,坏事做得不少,杭州人将这段受这个“不知道兵有多少、姨太太有几个”反动军阀统治的时期称为“北佬儿造反”。就好象把太平天国统治杭州时期称为“长老造反”一样。

  当北阀军进军杭州前夕,杭州市民自发用菜刀、门栓杠儿自我武装起来,成群结队地追打“北佬儿”。趿拉着破布鞋的孙传芳的士兵只恨爹娘少生了腿,丢盔卸甲地逃回了北方老窠。北伐军不战而胜即进入杭城,老蒋接着又忙起了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忘记把这桥名改回来。于是,杭州市就保留了这个桥名,似乎是为了不忘这段曾经受到过的耻辱。

    而这条路上的另二座桥,则是卧不改名,坐不改姓,还是原来的老名字:丰乐桥、井亭桥,分别横跨在中河、浣纱河之上——只是丰乐桥在1980年代下面加挖了隧道,实行人车分流;浣纱河在19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时就被填掉,底下做了防空洞、办了工农招待所,上面成了浣纱路了。

     这条路上最有名的历史建筑,非至今还矗立在井亭桥边的六层楼高的西华大楼莫属,解放初从省内各县市来杭工作的进步青年,一说起对杭州的第一印象,往往情不自禁地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这号称“七重天”(楼高六层,加上楼顶平台)时的激动心情。

     至于我对解放路的第一印象,却是解放路上霸道的汽车。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前期,哥哥受母亲委托带我去浙二医院。看病的队伍排得很长,哥哥让我排着,自己去办另外的事。等我排完了队去找哥哥,不知不觉找到了医院门口,依稀望见哥哥在马路对面,畏畏缩缩地跑到马路中间。

        突然,一辆大卡车从葵巷方向呼啸而来,看到马路中间有个小孩,不仅不减速,反而远远地连续不断长按喇叭,吓得我这个没见过这种势面的城外孩子,眼看已过了马路中心线,只好又飞快地折返回马路这边,只听得从飞速而过的大卡车驾驶室窗口扔下一句狠话:“找死啊!”

          说到解放路,真应该从头说起:金衙庄、青年路钟楼、相国井————。这段话就算引子吧!
发表于 2009-9-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炳元 于 2009-9-18 08:10 发表
解放路,因1949年5月杭州的解放而得名。解放前肯定是没有的。据炳叔考证,并求诸于老父亲、老岳夫,得出与李敖李大师之女李文所著《品味解放路》略有差别的结果:

    这解放路叫解放路以前确实叫过一段时间中正路 ...


哎呀。阿炳同学,实在是难得啊。很愿意听你继续说解放路的故事。。。
发表于 2009-9-1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葵巷哪里还有个糕团店蛮不错的,薄荷糕,条头糕。
发表于 2009-9-1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09-9-18 10:24 发表


哎呀。阿炳同学,实在是难得啊。很愿意听你继续说解放路的故事。。。


谢谢!有人听我就下周继续讲。
发表于 2009-9-23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金衙庄:从头说起的故事

金衙庄,以前是解放路的最东端。自从新城隧道从七百年的古樟底下穿过,现在的解放路延长了大约一倍以上,金衙庄古樟树群组成的圆环,成了解放东路的新起点。


        不过,还是要从头说起。金衙庄的第一位主人是明朝隆庆年间的进士金学圣,那时流行“学而优则仕”,不像现如今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金学曾官至湖南皋司(又称中丞,相当于财政厅长),罢官后来杭,依着城墙,傍着护城河,构筑了这个园林。这金中丞又是个孝子,为了能让母亲每天能在家就看到西湖、钱塘江,在园子里起了当时杭州第一高楼“望江楼”。这金中丞还喜欢结交朋友,三天两头地在园子里请客。这一请,就出个怪事来了。据炳叔翻阅《康熙仁和志》,里面有此一段:

       “闽人何璧客杭,适金中丞招宴。过之,疱人烹团鱼既熟,剖之,见内一观世音,首戴巾帔,象白衣妆饰,眉目衣褶皆如画,右手下垂,左手中按,足蹈芙苣一朵,座者无不惊惋。遂命覆羹。”


        意思是说:有个叫何璧的福建佬来杭州做客,刚好碰到金衙庄的金大人设宴请客,就去了,厨师蒸熟了甲鱼,剖开来。看到里头有一个观音菩萨,头上戴一个披到肩膀上的头巾,同白象介的白衣裳穿着打扮,眉毛、眼睛,甚至衣裳的褶缝都同画儿上面一样的,右手么下垂,左手么抬起来按在胸腹部,脚底下踩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坐来冬的客人没有一个不感到惊奇的。于是叫厨师把它倒掉了!


         鲁迅在《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有如下一段: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看来,观音菩萨同法海和尚的躲藏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早上炳嫂说要去买螃蟹,晚上吃的时候,与儿子一起试试看,能不能找到躲到里面的法海。


         这件事要是放在现在就不稀奇了!珍珠蚌里剖珍珠,经常会剖出一个像上面所记载的观音菩萨——养珍珠的人在珍珠蚌放下去前就在里面放好了模具,河蚌吐出来的东西就按照这模具的样子在外面一层层包起来,形成了晶莹剔透的观音菩萨样子。


       从头说到这里,该说说我与解放路的故事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年国庆节最盼望的事就是看十月一日一早的国庆大巡游,彩车、群众队伍从延安路上的检阅台前出发,沿延安路、解放路,一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一直至金衙庄结束,解散。


        我和小哥哥往往早上很早就起床,吃饭都没心思,催着妈妈去看巡游。妈妈是从城中心嫁到城外的,见过世面的,沉得住气,等家里的事情都做好了才带我们出发,走到半路上,路上碰到的早去邻居已经往回返了,同我们说检阅台前的巡游队伍如何如何好看,说得我们心情更加急迫了,妈妈却并不着急,等我们到了金衙庄,马路边找个地方坐定,巡游队伍才会过来。


         先是徒步的革命群众队伍,工人有工人的样子——戴着藤帽、穿着背带工装裤,脖子里扎着白毛巾,一手拿着巨大的鎯头,一手捧着红宝书;农民有农民的造型——头戴大草帽、身穿对襟白布衫,一手拿镰刀,一手捧着红宝书。随着领队的指令,大家有节奏地分别举起红宝书或鎯头、镰刀,高呼革命口号,一时间,解放路上空形成了红色海洋或鎯头的丛林、镰刀的波涛。


         最有看头的是后面的彩车,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次巡游中的八个样板戏彩车阵:李玉和在杭州京剧团《红灯记》彩车上高举着红色号子灯,长辫子的李铁梅一只脚站着一只脚踮着,双手迎向李玉和,李奶奶在最后支撑着,构成了一个英雄群体。李玉和长时间的机器人造型也吃不消,尤其是到了金衙庄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不时会将高举红灯的手臂放下来,转一圈,换一个手,再举-------。


         参加巡游的人群看到金衙庄古樟树就如得到大赦一般,还没等到总指挥宣布解散,就急煞活煞地往樟树下奔——古树下用苇席围了一圈,里面放了几个桶当简易厕所。据说参加巡游的人凌晨五点就要到检阅台前集合,一直到十点钟解放路底才得以“解放”!


         文革开始,社会陷入动乱,群众性的巡游就没有了,我也渐渐长大了。读大学时,有一位好同学住在这里,他父母深得金中丞之遗风,十分好客,家里电话特意挑选了一个“吃吃酒、吃吃菜”,所以,我经常会上他家好吃好喝的。


         再后来,我有了可爱的儿子黄天钺。儿子喜欢看火车,看得多了,总结出最佳的观赏火车的地点有二处:一处在清泰立交桥上,另一处在金衙庄边上的环城东路驼背桥(铁路便桥)上。即使天寒地冻严冬的休息天想多睡一会儿懒觉,儿子一早也要把我从被窝里掏醒,要我带着去看“轰隆轰隆”。桥上风大,我把我的黄大衣给儿子披上,以免他受凉了。


        昨天晚上,望着比我个子高好多的儿子,脑子里浮现的还是儿子穿着我的黄大衣,站在金衙庄驼背桥上,寒风吹动着长长的袖子,如稻草人一般看火车时的可爱影子。
发表于 2009-9-2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炳元 于 2009-9-18 16:14 发表


谢谢!有人听我就下周继续讲。


呵呵。当然有人听啊。阿炳讲故事那是一流的,再说你肚子里货多着呢,我巴不得从你那里多倒一点出来。

阿炳,你肯定不知道我是谁吧。估计猜也是猜不出来的。我还是直接招供了为好,姓名王磊,职业记者,供职单位你知道的。
发表于 2009-9-2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09-9-23 12:30 发表


呵呵。当然有人听啊。阿炳讲故事那是一流的,再说你肚子里货多着呢,我巴不得从你那里多倒一点出来。

阿炳,你肯定不知道我是谁吧。估计猜也是猜不出来的。我还是直接招供了为好,姓名王磊,职业记者,供职单 ...


你跑到杭州网来,纯属卧底,是来刺探军情滴吧?哈哈!
发表于 2009-9-2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炳元 于 2009-9-23 12:32 发表


你跑到杭州网来,纯属卧底,是来刺探军情滴吧?哈哈!


哈哈。照你这么说,浙江在线上也有好些卧底的人呢。我这个不算卧底,至少在巴士之家里算自己人。还有啊,杭网的论坛我基本上只来这里,习惯了。
发表于 2009-9-2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发现很有意思诶,姑且称您为黄嗲嗲,嗲嗲可不可以另开周帖,每周一段,这样了解本地历史很不错。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的
发表于 2009-9-23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爹爹有个博客的,一周至少有三四篇的,可以去看

发表于 2009-9-2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09-9-23 12:37 发表


哈哈。照你这么说,浙江在线上也有好些卧底的人呢。我这个不算卧底,至少在巴士之家里算自己人。还有啊,杭网的论坛我基本上只来这里,习惯了。


开个玩笑,浙江在线同杭州网敏感词不一样的,杭州网好发浙江在线发不来。
发表于 2009-9-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炳元 于 2009-9-23 13:13 发表
http://blog.hangzhou.com.cn/index.php/354889/spacelist-blog.html


哈哈。抓牢,阿炳你做广告。。。
发表于 2009-9-23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ewuhen 于 2009-8-23 16:23 发表
后来又烧掉了嘛..我记得烧了两次么..


嗯,我印象中后来又起火过的。
说起来,天工艺苑旁边金鸡岭,那真是火星很旺的地方,那几年经常有火灾发生的,烧得还都是民房,我们学校有个同学家里就被烧了,大家还捐款来着。
我还记得,天工艺苑94年火烧的前一天晚上,我还进去买了一支棒冰吃吃。。。
发表于 2009-9-23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 于 2009-8-27 08:24 发表


七中对面曾经应该有一家新会酒家。七中隔壁还有一家小吃店,里面的馄饨和小笼同样也是我放弃狮子头定食的一个理由……

七中再往西面走,建国路跟解放路路口,有一家小吃店,牛肉粉丝毛赞类,至今怀念。
发表于 2009-9-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立竿 于 2009-9-23 14:12 发表

七中再往西面走,建国路跟解放路路口,有一家小吃店,牛肉粉丝毛赞类,至今怀念。


原来你那时候也在那一带混啊,怪不得我看你那么面熟,可能以前在一张桌子上吃过牛肉粉丝呢……
发表于 2009-9-2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嘴八舌,老大哥纷说解放路

发表于 2009-9-29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会钟楼:母亲的深深怀念

李文所著的《品味解放路》中,有如下一段美文:

    总是在梦回时,隐隐绰绰看到一位丁香似的女孩,撑着一把油纸伞,泛舟西湖,细细的脚踝,白白的脖颈。船靠岸后,到对面的解放路百货商店买一双密密的长筒丝袜,细细的指甲划过那条窄窄的雨巷,转身走进老大房买一包酸甜的果脯。她是否也听过思澄堂的钟声,吃过奎元馆的汤面,咬着手指从亨得利的橱窗中看着那些个稀罕物?


       我不知道是否上苍借给了李文一双能透视历史的眼睛,曾经看到过母亲家族站满三潭印月的合影照片;曾经在每年的黄梅季节后看到母亲晒出来的一捆捆的桃红柳绿的丝绸花伞,更是常常听到母亲深情回忆起少女时在青年会钟楼前度过的快乐年代------。

          这一切,都让我怀疑李文所描绘的仿佛就是我母亲在1937年前某一天周末的情景再现:


        晨光初现,住在太平局弄的孙源兴伞号的长房长女孙逸仙小姐——外公平生崇拜孙中山先生,给女儿取了个与国父一样的名字,幸好当时户籍登记也没有“政治挂帅”的风气,母亲用这个名字伴随了她苦难的一生。起床,穿好教会学校的荷叶边领子的衬衣、花格子的背带裙子,吃完哑吧厨师准备的早餐,夹起书包,一层又一层地穿过有三进院子的大宅门,与弄内左右两个墙门出来的表姐堂妹们道个早安。开元路3号的孙源兴伞铺门口,在做开门准备的伙计们远远地看到母亲过来了,边招呼道:“大小姐上学去了!”手上还是在忙着下一扇又一扇的排门。


        从开元路转弯,青年会钟楼下进去,在有罗马廊柱的宽敞明亮教室里坐下,母亲打开课本------。青年会注重平民教育,从1922年起开设了初级小学,那首旋律优美、歌词直白通俗的校歌:“青年会里附设一个初级小学校-----”,母亲在无外人的时候,经常会在做针线活时不知不觉地哼出声来。


         放学了,母亲走出青年会,有时看到从迎紫路拐过来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不用说是在国民革命军唯一的机械化兵团担任装甲团团长的舅公回来了,母亲会像蝴蝶一样地拦在吉普车前,非让舅公捎上一程,即使这么短短的一程,“在同学面前也觉得很有面子似的!”母亲临死前,还向我们检讨她灵魂深处的资产阶级思想。


         吃完晚饭,太平局弄孙家三个墙门里大人小孩聚在大客厅里,正面的墙上已挂好了银幕,小孩们都专注地看着舅公带回来电影,有时事、有外国大片。大人们边喝茶,边就着电影上的内容议论着时局,谈论着日寇在东北、在上海的步步进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的机会。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至1937年抗战爆发,更是杭州历史上发展得最好最快的时期。就在母亲入读青年会初级小学的前后的几年里,母亲眼看着青年会钟楼一带建造起很多新的商场、楼房:国货路上矗立起解放路百货商店的前身——国货陈列馆,后又加建了劝工场,里面的中外商品琳琅满目。


        虽然李文描述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想要拥有的长筒玻璃丝袜,要等抗战胜利后才出现。但老大房的果脯、奎元馆的虾爆鳝,应该是孙源兴伞号长孙女再平常不过的零嘴和午餐,就是亨得利的钟表,在孙家大小姐的眼里也绝对算不上什么稀罕物。

          青年会一向重视体育,1922年就建立了公共健身场,上面装上灯光,一直到七十年代体育场路上的船形馆建成前,还是杭州市唯一的灯光球场。节假日还作为露天电影场,放映电影。

       青年会人数日益增多,光靠钟楼上的贮水塔已满足不了饮水问题,1923年,花1万元大洋打一个口深井,可是打到60米抽取的水还是苦涩难饮,因此,在钟楼里设立了各深度地下层的砂碛样本陈列室,算是化钱买了个教训——反正化的是美国佬的钱!


         万恶的日本鬼子却打了进来,硬生生打断了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也强行将母亲从花季的梦想拉回到纷飞的战火纷飞中。

      1937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杭州,从此杭州人民在日伪统治下整整过了八年暗无天日的铁蹄下的生活。青年会钟楼前公开悬挂“杭州特务机关”招牌,为日军在杭最高政治权力机关,操纵着杭州所有汪伪省市机关,安插汉奸充当爪牙坐探。而国货陈列馆和劝工场则成了“白木公司”,通过走私获取的暴利,充当特务机关的经费。


        外公因从事抗日情报工作被日本宪兵逮捕活埋,曾经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留下辉煌一笔的孙源兴伞业从此家道中落。母亲与祖国共命运,度过了同悲苦、共患难的一幕,也留下了国兴家盛、国破家衰的记忆。
发表于 2009-9-30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国井:见证杭州城市的变迁

现在解放路新侨饭店前侧人行道的相国井,李泌晚年建此井时任相国而名,是六井中唯一的尚存的井。其构造与平常水井不同,它引西湖水流注水井,只要西湖水不干,水井也清流依然。


        杭州大规模地凿井取水始于唐代,李泌在今日的涌金门、钱塘门之间开凿了6个进水口,将此时业已淡化的西湖水引入城东、城北地区,极大地满足了这些的供水需要。他所凿的水井意义更在于因供水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杭州的城市区域不再仅局限于南部的山麓地区,而是逐步向城北拓展,渐渐地从一个边地小郡发展而为东南的繁华名郡。


         比李泌晚了300年任知府的苏轼,就曾在其奏报朝庭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说:“杭之为州,本江湖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当年,李泌所凿六井是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俗称四眼井)、白龟井和小方井(俗称六眼井)。


        由于水井对于杭州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唐朝李泌开展一直到两宋,杭州的地方官和统治者无不将浚湖凿井作为第一要务,工作的重心。李泌之后50年,白居易来杭任刺史。六井与西湖的通道已经严重淤塞,白居易便派人进行疏浚,大大缓解了城中居民的用水困难。

        唐以下至五代,钱镠祖孙三代都以杭州作都城建吴越国,钱镠和他的继承人不仅再次疏通六井涵管,使西湖水源源不断流入六井,还在杭州各地凿井,供民饮用。钱镠在城内新增了3处水井,称为“涌金池”,以与李泌六井相同方式引西湖水入城,据史料记载,钱镠和他的子孙至少为杭州开凿了四眼井、吴山井、天井等井,延安路北段西段市科协(原检阅台)前人行道上的钱王井相传就是当时所凿井之一。

         北宋时期,城区地下水已淡化,引西湖水之井与地下水井并用。苏轼在杭州任知府时,也重修过六井,并增设了一些更深入市区的新井。南宋定都临安(杭州),城市进一步扩大,又络绎新开水井数百口,既有官修的公用水井,也有私修的家用水井。宋、元之间,钱塘江主干道离城区渐行渐远,城区地下水已无咸苦味,城区向东扩展,市民不再依赖西湖水,水井随聚居而任意开挖。


         至明代,唐李泌所开挖六井“惟相国、西井存”。以至清代,唐开六井全废,城区水井极为普遍。涌现出一大批以井为名的街巷,如大井巷、小井巷、袁井巷、饮马井巷、百井坊巷、柳翠井巷、白井儿头等,水井解决了西湖以东地区日益增多的居民饮水需要。


        杭州城市就是这样一步步伴随着凿井取水,日渐发展繁华,吴越以后的杭州已成为了“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的繁华城市。


   根据发表于《杭州日报》1998年7月5日头版、与李俏合作的《杭州老井》改写,有增删。
发表于 2009-9-30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有意义啊
中国每个城市都有解放路
可惜这些图片里没有正面的解放路照片
一直在找,里面要有解放路的路牌
不知道哪里有
发表于 2009-10-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 雅 文 化 文 明

文 雅    文 化    文 明
------解放路公厕的三大跨越
•刘建宽
今天,我站官巷口,天朗气清、金风送爽,感觉无比的幸福!眼前摇曳的红灯笼,飘舞的彩旗,鲜花簇拥的解放路,披戴上节日的盛装。沐浴在祖国六十年华诞的氛围中,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心中的滋味实不足为外人所道也!解放路的荣辱兴衰,遭逢际遇,恍惚若如昨天,神之一怔,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是1978年9月12日,我专程为甘肃中百站背回一箱急用的电器零配件。初来杭州,落脚点就是解放路的一家小旅馆。当时解放路与全国其他街道一样,“文革”浩劫的伤痕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废待兴,正在生机勃发。西北农村长大的我,一脚踏进解放路,就象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唯恐有失检点。怕人笑话。但一件小事却让我颜面丢尽、记忆多年。在第二天早起买了点小吃准备去看西湖,谁知我内急想找公厕方便一下,来来回回好几趟,了无结果。偌长的一条解放街,硬是没找着公厕,水火不留情啊,蹲下身子憋得眼泪汪汪,也顾不得脸面人格,只好“随地大小便了”。谁想到在解放路要找公厕这么难,而当我小解后又感觉人世间的这种痛快行为不法替代。之后忐忑不安的心情难以平复,再也无兴趣看西湖、转杭城了。尽快装点行囊赶紧打道回府。这个教训让我深刻了多少年,也为以后的外出交了一笔学费。
春秋芳菲,光阴荏苒。转眼又到1992年3月16日,我出差又到杭州,这次我是有目的的住进了杭州解放路官巷口的一家旅馆,发现不足20米远就有一处公厕。我下意识的方便了一下,倍感这所公厕的洁净文雅,能顺利解决外来人的“出口”难题,释疑了我初来解放路时的窘境,也提升了解放路的品位。同时,发现解放路类似与此的公厕尽有好几处,心喜与温馨奔涌、兴奋与好奇并在。耳闻目睹,解放路莺歌燕舞、翻天覆地,鲜花着锦,容貌一新。杭州这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美妙的青春。它的文化底蕴、它的博大精深、它的旖旎秀雅,它的宽容开放,给每位来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世人向往的胜境福地。
东方风来满眼春,春潮带雨晚来急,。杭州市站在开放搞活的前沿,涌现了许多新生事物和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纪之交的2000年5月20日,我有幸成为甘肃新闻团的一员,前来杭州学习、取经浙江报业、杭州媒体的体改经验。不知是天撮之合,还是我与解放路的缘分,我再次住进了解放路的宾馆。这次我特意走进解放路193号和193号之间与光复路交叉的官巷口公厕。此时这处公厕修建一新,装饰高雅。可谓窗明台净,空气清新。从建筑风格以及室里室外的装修,以及劝勉人们遵守公共道德的警醒用语,都渗透出人文关怀的气息,更让人称道的却是整座公厕烘托出的浓郁的文化氛围,让蹲厕的人裹挟在文化氛围中有一种舒服感。我便从钱塘江解放路东边一直步行到西头的西湖边。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放路上的所有公厕,均同如此。最为可贵的是全部开通了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公厕内部还安装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各种设施。由衷地感受到解放路的公厕管护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公厕真诚实意的为人服务,发挥其以人为本的功用。为此我才真正体味了解放路的人文底蕴;领悟了解放路的恢弘前景。边走边看尽然慢慢地我爱上了这条街、爱上了这座城市,对它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绪油然而生。
然而,晨昏转换,年华似水,我竟然心仪已久的这座城市,有一天我却成了它的新市民。2005年8月19日,我怀揣20多份个人简历,坐上南下的火车,风尘仆仆地参加杭州市的大型人才招聘会。为图吉祥,我有意住宿解放路。我是农家子弟,没有任何靠山,在杭州举目无新,并无过人之处,全凭一个爱字闯荡出来。我做梦都没想到,从投简历到决定办理调动手续,仅仅27天时间,便由一个西北乡下人一跃成为杭城新市民。不由得激情振奋、兴致盎然,这不是人之常情吗?不知怎的?我却走进了官巷口的公厕内,如坐春风中,站在水银镜前,打开龙头,面对哗哗的流水,激动的泪珠夺眶而出!和着流水与泪水一阵醉人的快乐浸透了我的心,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今夕是何年?幡然猛醒!定神一看,这座公厕也发生了巨变,它已脱离了常人想象中的传统公厕陈式,右手上方精致的墙板上写着:公共卫生管理挂牌;名称 官巷口公共卫生间;开放时间  24小时;保洁时间  24小时;管理要求  按时开放 设施完好 环境整洁 文明服务;使用须知  节约水电 爱护公物 讲究卫生 文明使用;管理单位  湖滨环卫所;监督电话  白天 08027170晚上 87211380。我再环顾室内,迎门一幅风景画、鲜花6盆、插花1束,设施有1台意大利干手器、2管洗手液并备放卫生纸、15处大小便坑位干干净净、2处残疾人坑位老少均可使用。虽无人出入使用,但工作人员践行墙上的诺言,细心清扫擦洗。公厕紧挨的餐饮、百货、针纺店铺交易热闹,丝毫觉察不到是在公厕边经营。我惊喜交集地从心底冒出两字:文明!文明!是啊,一处公厕彰显着解放路的文明,突兀出管理者的认真、周到。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也走过许多城市,公厕达到这种文明地步且免费长期开放的并不多见。我浮想联翩,杭州解放路在全国开了先河,至今无人比肩、无其右者。
一滴水映照太阳的光芒,一秋叶传达收获的季节。解放路公厕从文雅到文化再走向文明的三步曲,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经营的三大跨越。解放路公厕渗透的文雅化、文化性和文明化,也是杭州市繁荣发展与锦秀前程的一个缩影。映衬出城市服务的综合功能与都市进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深化改革、开放搞活,为解放路的建设者们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以传统的笔墨、用现代的技法,挥洒大手笔,绘制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解放路长卷。当我站立之间,在良辰美景之时,能不吐胸中之块垒?能不为解放路六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而放歌吗?


--------------------------------
作者:刘建宽     职业:教师
联系地址:邮编310018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路68号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8201室
电话:手机  13958192758
      办公室   86196881
邮箱:ljk2758@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6 16:58 , Processed in 0.2429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