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专题转自杭州网首页
一如文人余秋雨所说: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个主题,往往用一条中心大街来表现。是尊古?是创新?是倚山?是凭海?是厚土?是广交?……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之际,我们,杭州,告诉世人这样一条路:它一直流淌在这座城市中,枝枝蔓蔓都记录着杭州六十年成长变迁的进程,根根系系皆承载着这座城市多彩生活的缩影。是一段展示城市历史变迁的回廊,是一个城市发展前进的方向,更是一条“承前启后”的长链。
这条路,就是解放路。
对,它的确是一条几乎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的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一条人们最熟悉的大街了。但在杭州有个“例外”,就是它向西挽起杭州的灵魂——西湖的一抹温柔,往东牵着浙江人的母亲河——钱塘江的一腔澎湃,串联起了杭州的“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
有一段岁月,在品味过往时总暗自翻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升腾,那就是回望六十年光阴的沉淀
“解放路”这名字,是1949年杭州解放时取的。这之前的名字叫“中正路”。
早前,路没这么宽,解放路只是坊间通道,而且,分段有着好几个名字——自东向西,宋时称丰乐坊、义和坊、寿安坊和甘泉坊;明朝时称寿安坊、花市街、井亭桥大街和甘泉坊;清朝时称金衙庄、珍珠巷、葵巷、横大方伯、官巷,那时靠西湖一端建有旗营,所以旗营内的道路还有名称,分别叫迎紫门大街、井亭大街和院后街。
到了民国,名字又变了。由于1914年旗营被拆除,原先被围在旗营内的道路改建后重新命名。1916 年,建成迎紫路,即今天的惠兴路到湖滨一段,路宽24.38 米;接下来又相继建成寿安路,即今天的中山中路至惠兴路段,路宽16米;还有新民路,即现在的长明寺巷到中山中路段,路宽12米。
1927年到1928年,当时的杭州市政府分段修理了以上碎石路面,并在1929年起,在原碎石路面基础上逐段加铺了沥青。至此,长明寺巷以西的道路已基本相连成马路,而长明寺巷以东,仍为街巷,依次叫珍珠巷、金衙庄。
杭州解放后,市政府多次整修沥青路面。1959年,拓宽了惠兴路至长明寺巷段路面,并向东延伸拓宽至环城东路。拓宽后的道路宽24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沥青路面。
从此,从城站火车站下车,不必绕道城站路、清泰街,直接沿环城东路就可进入通向市中心的解放路。
专题作者:谢洁青 施文 童文洁 马会强 徐洁 李文 杜琳 王宁 汤葛月人 罗祎 吴侃 杨超 林尧 叶雯
[ 本帖最后由 cnzjhzxhcsc 于 2009-8-22 21:2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