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39|回复: 128

[图档] 【国际博物馆日专题】苏州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3-5-20 12:39 编辑








接着cnzjhzxhcsc的话题,也凑趣发一个博物馆贴。

如果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内最厚重的博物馆,那么苏州博物馆,则是最精妙的博物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北,紧邻拙政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nowonder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边古城传统风貌保存较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馆前街景:路灯的造型色调很淡雅和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这款路灯是呼应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的,但和周边的老建筑也很协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3-5-19 21:49 编辑

苏州博物馆其实1960年即成立,馆舍是太平天国忠王府。但真正让其声名大噪的,却是2006年后开放的由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为故乡倾心设计的新馆。从小在苏州园林里生活的他,给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的定位是:中而新,苏而新。强调了一个新字,但这个新是脱胎于中国,特别是脱胎于苏州的传统的。不因循传统,但又不和传统割裂——对于苏州而言,这实在是比单纯仿古、或者单纯设计一个现代建筑,要熨帖得多,高明得多。

新馆与老馆的连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门,馆名及logo。字是郭沫若的,这个新设计的馆标很不错,是建筑符号的再度抽象提炼,且无论是上下叠排还是左右横排,都很好处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3-5-19 22:07 编辑

进入正门后,是一个庭院,正中是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博物馆的序厅。新馆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此已体现:造型上,是提炼后的江南建筑意象+贝氏符号:灰白两色来源于粉墙黛瓦,几何型体显然是贝氏标志性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3-5-21 11:23 编辑

庭院布置也相当精简,只有两棵五针松,落地树池栽,树池作多边形,与窗户呼应。地面铺装是未硬化的细石子+青石板路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序厅内景:与外景在色调和构成上保持一致,即便是灯也是统一设计的。屋顶自然采光玻璃处,加了本色细木格栅,对光线进行调节,同时丰富一些细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序厅三面通达:正面是主入口,两侧甬道通向展厅,而背面是全部定玻门窗,可以看到但不能直达一个更精美的后庭院:有水池、睡莲、亭台、曲桥、假山、围墙,与之前的极简入口前庭不同,这里景观元素相对丰富,基本涵盖了传统苏州园林的要素,当然是经过抽象与提炼的。尤其是假山做法有很大不同,有别于传统玲珑剔透、可四面观赏甚至穿越的湖石堆叠,而是用了深灰色带肌理的片岩,紧贴白色围墙布置,更抽象,禅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亭子、竹的运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曲桥与松柏、池水与睡莲,白墙与古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往展厅的甬道:细木格栅采光顶,六角形漏窗及窗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窗景,与亭子的对景处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透的室内楼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梯架设在一个室内水池之上,莲生朵朵,对面墙上设计了一处流水,转折间,意趣无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踏步,估计灵光一闪,设计成了翘头几案的形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幅临展的招贴,也是非常的雅致,特别是起首处是与台阶平行的斜角,这就是细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3-5-20 10:02 编辑

从二楼向下看通道:晴天时,阳光从木格栅天花中透过,会在白墙上形成如风过疏竹的光影效果,颇耐人寻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展厅:
因为整个新馆建筑高度不能高于周围老建筑,因此,博物馆内的层高不高,展厅也不大。但通过内外借景,展厅与公共空间的转折互通,放大延伸了空间感,深得苏州园林小中见大的精髓。

两个重量级的大型文物,放置在落地独立柜,博物馆展厅应有的格调氛围即刻树立,且如此窄小的空间里,依然不忘布置了室外小天井和自然植被作为衬景,甚至还设置了一些座椅,参观起来就不那么沉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侧通向中庭的角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展厅内外:
苏州博物馆新馆陈列,初看相当平实,完全没有所谓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法,只是静静的让文物本体来说话,回归博物馆的根本。在辅助陈列语言及室内装饰上,延续建筑的造型、色调,内外呼应,气韵流通。比如每个陈列单元的题名,都深得吴中风雅,形式制作也简约有致,注意与建筑的融合。

晨光熹微-史前文物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展品:一组银器
1964年出土于苏州盘门外张士诚父母合葬墓

图中左上是一件银奁,右上是一件镜架。其余小件梳妆用品原均置于银奁内——这就是“妆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7 10:26 , Processed in 0.1618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