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偶是老道

【七絕】無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偶是老道 于 2008-8-26 22:04 发表


呵呵,不錯不錯,老夫承教了!
這兩篇文字,花了扁舟先生好幾個小時,完工的時間三點多了,無論說的對不對,都真誠表示感謝!
這兩篇文字,可謂是傾力打造,也許可以體現先生之水準的了,如果可能,不妨對老夫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7 02:06 发表


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至今不能得窥半点门径。很多东西我不懂,很多东西我一知半解,所以不敢造次。开班肯定是不敢的,没那水平!要么我去开个赏析帖吧。可以和有兴趣的人或懂的人一起讨论进步。玩这些的初学者心理素质要好,要经得起砸。


哈哈,我最喜歡扁舟兄最後一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7 02:12 发表


估计几天下来,我就会因为出手而变成乌眼青,并得严重的青光眼。我得青光眼还得你同意啊。还严重同意。。。


心理準備很充分,不錯,這樣一定會有提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7 02:14 发表


毋庸多说了,先握个手吧。呵呵


握手:))
握過手算朋友了,朋友之間就不必客氣,我可以砸得更加無所顧忌了,呵呵
发表于 2008-8-27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yu208 于 2008-8-27 22:25 发表

听扁舟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怪不得刚来论坛不久就被一些不修自身,没有德行和操手的人给溢得满身了。看到“溢”就想到了洪水呀,洪水能祸国殃民那些不修自身的文人亦能祸国殃民呀!看到论坛现状,很大一部分人 ...


開口閉口罵別人是畜生,被痛斥了一頓,心裡很不舒服是吧?
发表于 2008-8-2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以前也曾发帖说过:古诗词说起来互相作用的有三方面,一是格律、二是字句、三是意境。打个比方吧,格律是骨,字句是肉,意境是魂。光会格律,把字按照平平仄仄往里一放,那是个骷髅,怪吓人的。光说意境好意境好,没有骨和肉,那就是个孤魂,飘呀荡呀的,也不是好玩的。有了格律和字句,没有意境;那就是没有灵魂,可就成了行尸走肉,但这最容易骗人,因为看上去就是那么回事了。不过,想要达到这一步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首先真誠感謝扁舟兄參與交流。說句笑話,總算出了口氣,也是個很令人歡欣鼓舞的事,畢竟我砸你那么狠,要出口氣也很正常,可以理解,呵呵。原打算再請你繼續砸的,不料兄已經喜滋滋地兩板斧後凱旋班師了,做不屑狀,我看來已經無望了,所以姑做一個總結。目的只有一個,因為看到你太多錯誤,且有人大加褒揚,我如果不予以指正,那是眼看人家誤入歧途,則大為不仁,儘管其中也頗有一些討厭我甚至罵我的人。這種事體見的多了,一面恨得我牙癢癢,一面把我的講義下載下去收藏起來,呵呵,只要能糾正他們的錯誤,其他是無所謂的了:))

不過我不會將你的文字一概抹殺,批評的一文不值,呵呵,好的就是好的,該肯定的不肯定,或者甚至否定,那只會出醜,到後來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也給旁人、給方家看不起,是吧?更重要的是,我始終以為作為一個詩人、作為一個愛詩的人,最重要的是一個“真”字,沒有這個字,詩寫得再好,也只不過是一個碼字工而已。
兄以上這一段文字,說的很形象,深入淺出,雖然骨、肉、魂這個比方早已被人說爛了,但是生發後的比喻對初學者來說,應該是很到位、很形象的,希望想學習寫詩的朋友(無論新詩古體詩都是)記住。

[ 本帖最后由 偶是老道 于 2008-8-28 16: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老道的韵和格律是过关的,问题还是出在意上。写绝句讲究的是“起承转合”好坏就在这个层次问题上。好比画画,如果色彩比例均匀没有层次,那就是堆砌。这样是不会成为一幅好的作品的。写诗也是一样的道理。“起”是基础;“承”是逐渐加强;“转”最为重要也最难,因为诗人的所有感情均要通过这句来承上启下的表达,对最后的升华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合”就是升华了,或者说是意在言外,余音袅袅。自己学诗多年,也和老道一样,其他均能过关但意始终掌握不好。不过也在尽量多写多练,请好友指教。虽如此古诗是好是坏还是能一眼看穿的。诗才有限就不拿拙作现眼了。

寫絕句講究起承轉合,這個也算是陳詞濫調。中國人在學習上,總喜歡摸規律、定八股,不僅僅寫詩,所有只要涉及到學習的問題,中國人就喜歡“摸索”出一點“內在規律”出來,所以中國的教育越弄越古怪,越弄越教條,越弄越陳腐。寫絕句,幾百年來都說要起承轉合,扁舟兄有此陋識也不怪他。我只是很奇怪,每個人在說到這一點時,莫非都沒有讀過唐詩?從唐以降,千百年過去了,中國的幾朝詩人寫了至少有幾萬幾十萬的絕句了吧?都是起承轉合的?我說一句負責任的話,設若一個人在寫七絕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起、如何承,那他一定寫不出好東西來,真的詩歌創作如此八股,古典詩歌早就滅亡了!

每一個愛好學習的人,在接受前人的思想、學說的時候,都應該經過自己的大腦想一想,這個觀點對不對?不要總是毫無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那是最沒出息的,也是最無能的。轉入本話題來講,有這種習性的人,也一定寫不出好的詩歌來,因為創作是要有個性、有獨創、有思想才能成功的。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當然,話又說回來,沒有一定的功力,而想要有自己的思想那是很難的,沒有一定的功力,也確實只能人云亦云了,只是作為一種學習的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種意識,這個,一定是對的。

具體地說,按照扁舟的說法,轉是最重要最困難的,那就是說第三句最重要,第三句最難寫了,這個就有點好笑,寫詩是寫一個整體的東西,每一句在這個整體中都很重要,就是這個詩人,一樣的水平,第三句沒能力把握,某非就有本事把握第四句了?哈哈,這個寫詩又不是劈甘蔗,老頭那一節一定是最甜的。一個人寫詩前,肯定有一個總體的構思,這種教條主義的言論就是說,寫詩是一句一句構思出來的,我想如果一個人這么寫詩,決計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
那么這種荒謬的觀點何以會有市場?道理很簡單,它看上去似是而非。其錯誤的要害在於它將詩的寫作與詩的評析混為了一談!我們在評論分析中,可以用起承轉合的眼光來進行,說他起得如何如何、轉的如何如何(但是如前所說,也不是所有詩歌都起承轉合的),但是寫作,則完全不能如此,不能說寫的時候要如何起如何轉。不過,我看了扁舟兄的關於詩詞方面的言論,知道他在這個方面并非如某些人說的“功底很深”,所以,有這樣的錯誤觀點也屬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还是拿我好友写的诗,请各位有兴趣的朋友来看下整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吧。
春野
雨针何用绣群芳,(起)
碧陌芊芊草亦香。(承)
景色春秋相埒处,(转)
菜花堪比菊花黄。(合)
起首精致;承接自然;转折巧妙,由春天想到了秋天并做比较;合的天衣无缝,使我们眼前出现了春秋两季最美的景色。再回上去细细品位,你会发现头一句的“绣”和最后一句是暗合的。当读者看完整首诗歌眼前呈现出一片美景时,会使读者在脑海里产生从第一句“绣”到最后一句并呈现美景的感觉。一个“绣”字带活了整首诗。“绣”是整首诗的诗眼。读来不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扁舟先生的這一手《春野》(你說不是你寫的,是你好友寫的,但是我認為就是你自己寫的,因為要說他好,自然不好意思講是自己的了,這點臭文人的小伎倆,此地無銀而已,哈哈。不過,如果是我,我一定會直說,寧可被人說我狂妄的,前面說了,做人,最重要的是一個“真”字),韻正詞順,從習作的角度說,已經初步入門,掌握了最基本的格律了。但是遠沒有如扁舟兄錘打那么傑出,充其量也只是一篇習作而已。作為一篇習作,還存在著一些致命的問題,我且一一細細說來:

一、雨針何用繡群芳:
1、雨針二字,幼稚之極,直露之極,一起首便暴露了一個初學的拙處。後文已經有一個“繡”字,用“針”繡則是傻子都知道的事了,何必還要生造一個“雨針”的詞出來?即使直接用“春雨繡群芳”大家也會明白,這種唯恐人家不知道拼命要寫清楚的情態,是我們每個初學者要注意避免的
2、這裡的雨,自然是春雨,實質上就是一切春的氣息的代表。
3、何用,即何必用,為什麽用,這一問,就奇怪了——春雨繡群芳,這應該是一個合乎大自然規律的事體啊,莫非群芳不是春引來的?那么是怎么來的?總不會是一隻扁舟裝來的吧(呵呵,開個玩笑,沒有不敬之意)?顯然,作者尚未理解“何用”一詞的意思,導致一開端便語無倫次。詩詞有各種錯誤,最大的恐怕就是表達上因用詞不當造成完全相反的意思,因為這樣一來,整首詩就被自己完全推翻了。此外,“何必要用春雨繡群芳呢”的後面,按照正常邏輯應該有一個相應的說明,說明沒必要的理由,如果詩循著這個思路寫下去,則可有一種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那也是絕句的一種經營方式,相信兄一定會首肯我這個說法。當然,兄或許對“何用”還有自己更精到的詮釋,否則何以贊頌其“精緻”?姑且洗耳受教;

二、碧陌芊芊草亦香:
1、碧陌,綠色的田塍。
2、芊芊,植物茂盛,主要用在草的茂盛,偶爾也可以形容樹木、竹林的茂盛。綠色的田塍很茂盛,是說田塍很多,阡陌交錯?這種表達自然很古怪,原因無非是因為作者沒有完全弄懂“芊芊”的意思。對我們初學者來說,有些詞可能經常看到,自已會以為已經完全了解了,這一點是最危險的,很多笑話,都因此而來。反過來,也有這種情況,自己沒有見過的,就以為人家是錯的,這種情況下如果以為自己撈到救命稻草了,諷刺、挖苦、嘲弄別人,反過來只有自己丟臉。比如有人看到我用了一個“遺笑大方”,在她的詞庫裡因為只有“貽笑大方”,所以便大張旗鼓,竭力譏諷,說我犯錯誤了,這就是淺薄。初學,總歸還是老老實實比較好。
3、草亦香,是一個省略式的說法,其包含的內容,完整的應該是“(春天的田野里),花很香,草也很香”,這種筆法是我們初學者需要掌握的,作者沒有寫花,但是一個“亦”字,就把花也帶出來了,而草也香,自然更襯托出花更香,簡單三個字,就把春日里野外的一派生機寫出來了。我們常常說古典詩詞具有高度的濃縮性,文簡意深,這種寫法就是一個實現的方式,初學者應多體味運用

三、景色春秋相埒處:
1、景色二字完全多餘,用作者的話來說叫做“带有重复的意思总归是笔力不凝练了”。
2、埒,同義字很多,完全沒必要用一個生僻的字。這個問題初學者也要注意,有些人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我寫古典詩詞,文字就要用得古一點,那才像模像樣,其實不然。用最通俗的文字實現古樸、雋永的詩意,那才是本事。比如我在一首詞中用了“發呆”,扁舟兄批評說“缺乏美感”,但是他又說“入眼会给人造成一个傻傻的感觉”,要知道,一首詩最重要的是能感染人,而能夠給人“造成一種傻傻的感覺”,那就說明這個詞是成功的,因為起作用了。

四、菜花堪比菊花黃:
堪比:能比,足以比,比得上。大白話一句,毫無意義。金黃的菜花當然堪比菊花,所以等於什麽都沒說,毫無蘊涵。當然,大白話并不是不能進入作品,問題是作為一首絕句的關鍵句(用扁舟兄的話來說叫做升華句),用一個等於什麽都沒說的大白話,就顯得非常失衡了,高位截癱了。這一點初學者千萬注意,結句是很重要的。此外,這一句脫胎于別人的詩句“菜花更比菊花香”,寫詩詞,用別人的詩句是可以的,但是一則絕句切忌整句搬用,尤其是關鍵句(升華句)。這一點初學者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模仿乃至照搬他人的句子是很常見的。

五、對詩詞的評說,切忌籠統含糊,“起首精致;承接自然;转折巧妙”這樣的褒揚就顯得很空洞無力,精緻在那裡?為什麽自然?巧妙得怎么樣?這些作為賞析是一定要有具體分析的,否則我說“起首不精致;承接不自然;转折不巧妙”是否可以?如果大家都這么空對空,還叫什麽評析?我就必定要說,起句因為“雨針”涉嫌生造,且過於直露,尤其是一個“針”字有一種唯恐人家不曉得的低級表露,一看就知道遣字造句能力之低下了,加之“何用”使用錯誤,所以很不精緻,只有這樣進行分析,才能言之有據,使讀者清楚地知道:“哦,原來是這樣,這倒是確實不精緻了。”才會實現共鳴,才會贏得人家的認可。總而言之,論說必定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講道理、擺事實,否則,就叫空口說白話了,根本不可能被人共鳴,更不要說去服人了。當然糊弄下沒有見識的人自然是可以的,祗是那也太可憐了,(*^__^*) 嘻嘻……如果有初學的朋友不喜歡寫詩詞,喜歡評,這個一定要記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8-8-26 02:58 发表
老道这首绝句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地方是不妥的,说出来大家探讨下。
盡覽湖山滿目秋。(起)
我今聊作紙中游。(承)
所吟所寫當加意。(转)
能枉人間一逗留?(合)
读完感觉还是用笔均匀,缺少层次感,不精炼,并且松散主题不突出。有几个地方艰涩的很,不类诗语。比如,当加意、一逗留、所吟所写等等。还有些累赘的地方。比如,逗留已有单一的意思,再加了个“一”就显得多余了。并且很可惜,七绝一共28个字。多用一个字,并带有重复的意思总归是笔力不凝练了。
另外,起首句和升华句关联不大。整首诗缺少一条紧密的联系纽带。承与转句写的平淡无味。还有斟酌提升的巨大空间。

扁舟先生對拙作的批評,我如果說全盤否定,按主流觀點來說,就太不虛心了,所以,我不予反駁,只是客觀地羅列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第一個缺陷是認為拙作主題不突出:“读完感觉还是用笔均匀,缺少层次感,不精炼,并且松散主题不突出。”
提供一個材料:本詩主題是“認真寫好每一句詩,不枉做人一世”,如果各位覺得并沒有這個感覺,那就確實主題不突出了。至於什麽層次感、精煉,如同我前面所說,籠統含糊,毫無說服力,切忌。當然,扁舟兄如果能做個樣子,幫我精練一下,層次一下,我自然是感激不盡、心服口服的;

二、第二個缺陷是認為有些地方“艱澀得很”,且舉例說明,這樣評說就有理有據有說服力了,這些我也不予以反駁,專門摘幾個材料,各位自己去分析罷:
1、艱澀:《辭源》解釋:“文辭艱深晦澀。”《漢語大詞典》解釋:“晦澀難懂。”
2、“加意”、“所吟所寫”、“逗留”這樣的詞也許不是口語,卻都是現代漢語常用的書面語,算不算晦澀難懂,我不評說,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3、至於說某些詞不像詩的用語(不類詩語)的批評,據寸光所及,略提供此案料如下:杜甫有“逗留熱爾腸,十里卻呼號。”、白居易有“蟬鬢加意梳,蛾眉用心掃。”、陸放翁有“高臺老僲誰所寫,仰視眉宇寒崢嶸。”,是不是詩語,也交給大家公判;

三、第三個缺陷是認為還有些累贅的地方,並舉例說“逗留已有单一的意思,再加了个“一”就显得多余了”。也提供一個材料:《現代漢語大辭典》:“逗留:1、停留,暫時不繼續前進。2、延誤,耽誤。3、間歇,停頓。”《現代漢語詞典》:“逗留:暫時停留。”本人才疏學淺,不知道“逗留已有單一的意思”,扁舟兄是如何來的?敬望賜教。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結論:
扁舟先生可能有一定的詩詞寫作能力,甚至可能算一個基本已經入門的人,但是,其詩詞鑒賞方面,以我之見,應該是缺乏最起碼的功底的,所以,誠懇勸諫兄暫時不要去評說他人的作品,尤其是在燈火這樣網友普遍缺乏古體詩詞鑒賞能力的地方,因為,這會誤導別人,很不好。我總記得有人說過“扁舟很有功底”的話,我不是危言聳聽,把一種完全錯誤的東西一本正經地兜售給別人,儘管出發點很好,但這是好心辦壞事,會害人的!更有些人,自身半桶水都沒有,居然還很得意地說也在“指點”別人,這種自我感覺太好的人,則是應該給以當頭棒喝了。
不過,我還是要感謝扁舟先生,從學術的角度。每個人的識見有高低,但是能勇於參與,還是值得褒揚的,無論是否對錯。至於我所說的,有些話可能很不中聽,但是我自以為都是真誠的,絕無惡意,畢竟,孔子曰,有一說一嘛,呵呵
握手

PS:感謝您讀我的帖子,我很相信一定會讓您有所得,所以,也謝謝我,哈哈
支持一下罷:))
发表于 2008-8-2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憶江南 于 2008-8-28 20:50 发表
呵呵,其实文学审美本来就是主观之极的事儿,老道先生和扁舟先生未免都太较真了吧……(汗一个~俺...只是想实话实说来着,两位可别同仇敌忾了砸我才好,讨饶先了~~两位好男莫与俺这小女子斗也罢了^_^)

咳咳,弱弱 ...


吼吼,江南兄說的很有道理哦:))

祗是說明一句,我沒有說“雨針”改為“春雨”,“春雨繡群芳”祗是爲了解說而已。你也認為“雨針”比較幼稚,說明我蒙對了,呵呵

祗是有一點,我依然會“太較真”的,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再說,這也沒什麽不好,是吧?

謝謝,問好
发表于 2008-8-2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妖也来较个真

……“雨针”只是作者的想象,或许这个比喻是幼稚些。
以上是忆江南的原话。

妖觉得这个女子倒是心胸眼界放得开,话如春雨。喜欢一下。
发表于 2008-8-2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29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29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感觉雨针真是好比喻,又贴切又新奇。
发表于 2008-8-29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忆江南

"特别是老道先生在46楼的诗评中诲人不倦地说——初学者应该避免、初学者应该注意.......


错也,该是  "毁人不倦"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芙蓉蝶 于 2008-8-29 07:51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9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2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2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憶江南 于 2008-8-28 20:50 发表
但是,有点儿不凑巧的是,我恰好知道那首《春野》是谁的作品,所以……老道先生莫怪,窃以为您在46楼起首的那段话对扁舟先生稍有失厚道了。这首确不是其作(但但但!这可也不是俺的作品,万望先生明鉴!)。


我這個是與人為善呢,哈哈,道理很簡單,我假定是他自己寫的,就覺得可以理解,因為當局者迷嘛,但是,如果我認定不是他自己寫的,那就只能說明他的鑒賞水平太差了,是不是?我可不想認定他鑒賞水平太差呢:))

所以,你說你知道是誰寫的,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或許是扁舟先生的另一個馬甲呢,是不是?呵呵

當然,江南兄帖子中的意外之義,我略略明白了一點,哈哈
发表于 2008-8-2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坦荡荡,妖见着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妖也见识了。
这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乱七八糟什么都齐全。
妖只有听老人家的话,取精华去糟粕。
希望不要有人来告诉妖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我自己心里有一杆衡量的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2-4 08:12 , Processed in 0.39795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