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5|回复: 34

我读华德福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0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是一个记录阅读中的帖子。也许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也许是一种感慨,也许只是标记一下已经看了什么……真的,只是一个记录阅读中的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 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孩子之间竞争》

        “不主张在孩子之间展开竞争,强调合作,鼓励孩子们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一下就明白了瓶子为什么如此推崇华德福的原因了。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将竞争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各类方式方法不断翻陈出新,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热衷于排名的先后,成绩的高低。看到孩子饱受竞争的折磨,脸上的笑容一天天减少的时候,这样的一种观念势必将极大的震撼母亲的心灵,将母亲心底对孩子的恋爱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绝大多数妈妈来说,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她最愿意看到的是孩子的欢乐,她是极不愿意看到孩子被残酷的争竞折磨的情形的。虽然也会有一些妈妈会心甘情愿的为了所谓的成名成家而牺牲孩子,亲手将孩子推到竞争的最前沿,固执的认为那才是真爱,可是,在这些妈妈的内心深处经受的痛苦更甚。

          这样一来,不用竞争就能造就一个人才,势必成为每个妈妈的梦想。
         
          而我看这个观点的时候,就如同在阅读自己的文字。呵呵,在我的教育观里,本身就一直摒弃竞争。我以为没有一样竞争不是残酷的。只要是竞争,就会有个输赢,有个优劣。而无论是胜者和败者都要承受心灵残酷的精神折磨。胜的在喜悦之余会担心下次的竞争自己是否依旧拥有优势,败者在饱受沮丧之后再次向对手挑战时要担负的压力更是无法言喻。而我一直在想的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合作,是”人尽其才“,那么多的竞争能带给这个社会什么呢?
        
        前几日读到一篇小文章,说的是一个家族时代流传的一本秘籍。这个本子里记录着所有使用过的人发现的身边的人的优点。在家族的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纪就把本子交给他,告诉他所有人都是有优点的,要善于发现,及时告诉别人他自己的优点。多么睿智的秘籍呀!真是这样的秘籍使得这个家族长久昌盛。如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拥有了这本秘籍,那又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实现的呢?

          事实上,我觉得这用秘籍教育下一代为人处事的方法是华德福教育的一种体现。这个家族的秘籍肯定出现在华德福教育成形之前,但却为华德福教育做了一个很美好的注释。


[ 本帖最后由 宝宝老师 于 2006-2-21 20:31 编辑 ]
发表于 2006-2-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主张在孩子之间展开竞争,强调合作,鼓励孩子们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这个观点有违主流社会,哈哈,不过我很喜欢!记得儿子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朋友这样指教“要给男孩子学两样本领,一样是拳击,一样是篮球。现在社会就是竞争,这两样可以教会孩子去拼去抢去胜出。”当时我是不以为然,但还是有种很无奈的感觉。
发表于 2006-2-2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及好的提法,理想的境界,但脱离现实。
发表于 2006-2-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尝试

宝宝开了个好帖!楼上各位所讲也都中肯,尤其是阳光老师讲到了这种教育的精髓,完全不要竞争的社会确实是缺少前景的,关键是要健康有序的竞争,竞争也要有“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华德福教育,滋养孩子心灵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树人”

        这个观点我想在经历了那么多次教育改革的浪潮冲击之后,应该是不会再有人有不同意见的了。然而我看的时候却忽然感觉到了一种悲哀。这种悲哀来自对国内现行主流教育的品德养成教育。
        我们老是在说“树人”,可到底怎么样才是“树人”呢?或者说该怎么“树人”呢?我以为第一步应该树的就是人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对自己的真爱。     
        孟子所说,我记得最牢的就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以为所有爱都是要从自身出发的。而实现这一行为的根本,就是那个人对自己有足够的正确的爱,能正确的爱自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由己及彼,去关爱他人。
        相信大家在这个论坛的帖子列表里也看到了那则关于一女生因为口角被其他四个女生勒死分尸的新闻。读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窒息了。在我这样的年级,这样的阅历,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释然的。花季少女的非正常死亡,让我几乎都有了世界末日的担忧。
        我们的主流学校在小学时就教育孩子们要爱党,爱国,教育孩子们要爱父母,爱朋友……然而惟独没有告诉他们要怎么样的爱自己(也许太过片面,但大多数学校应该如此)。我以为,这样的悲剧是因为孩子们不懂得如何自爱,她们就无法明了生命的宝贵,因为对自己不会爱,所以他们更学不会爱别人。继续推断,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的爱己出发进行‘树人“的第一步教育,如此的悲剧,更甚的悲剧将层出不穷。
        
         

ps:根据我的理解,西方的竞争通俗的说是“人家好,我证明我比人家更好。”东方的竞争通俗的说是:“我不好,我证明人家比我更不好。”前者是看到人家优势,努力去赶超,后者是很到别人的优秀,尽量拉别人的后腿 。看起来西方的竞争是良性的,是积极的。然而,无论是看到人家好就要比人家好还是看不得人家好要把人家拉下来 都是要脱离自己的自然发展之道的,都会因为别人的成就而打乱自己的进步节奏的。我以为人只能纵向来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己跟自己比),如果非要要套上竞争这种说法的话也只能是跟自己竞争,只有不断的克服自己的劣根性才能健康的发展。


==============================
忙好已经很迟了,看好文章再写感受就已经过了昨天了。呵呵!
发表于 2006-2-2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的竞争通俗的说是“人家好,我证明我比人家更好。”东方的竞争通俗的说是:“我不好,我证明人家比我更不好。”-----------真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儿子身上也有这样的苗头
发表于 2006-2-2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的横向比较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比较客观地了解别人,全面地了解自己。
发表于 2006-2-2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宝,刚刚才看到你在这里发帖了。说句题外的话吧。

在我两次自说自话将华德福的链接发给你的时候,我又在想,瓶子的劣根性真是无孔不入啊。

此时看到你的帖,我才减少一点点因自以为是引发的自我惭愧。

这两天我命令自己不想巴学园,不看华德福。我去看童书了,那种被看云认为是滋养人的心灵的童书。

另外同时看一册书,叫作〈往事并不如烟〉。

我这样地选书看书,无疑是种自戗啊。将自己折磨得有点不分现实和幻境。

还好,总有你们在无意中敲打敲打我,让自己能从十七八回到我正常的年龄,或者从我七八十的心境拉回到我正常的年龄来。
发表于 2006-2-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德福的不主张竞争,并不表明华德福的孩子就不适应竟争。从他们的诸多个案和实践结果来看,华德福的孩子比普通学校出来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我们的推崇华德福,推崇的是真正的“育人”理念。我们现在的主流教育,已经离真正的育人目标越来越远了。如果说华德福不适合我们现在的中国主流社会,但是并不表明孩子的成长不需要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对社会的主流教育无可奈何,那至少我们可以掌控孩子的家庭教育。

宝宝说:”我读这样的观点的时候,就如同在阅读我自己的文字。“这真是瓶子当初接触华德福沸腾的原因。我看那些文字,真正如同在阅读自己的心灵。


昨天睡前,晴晴说:“妈妈,我很想忘掉巴学园,可是忘不掉。”

晴晴已经很多天没有说起巴学园了,我不知道她是在努力“忘掉”巴学园。我跟她说:“没有人叫你忘记巴学园,忘不掉的,就记住她!“

我不知道孩子小小的心里,装盛着怎样的感觉,可是我自己,却因为她这句话,几欲要哭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赫兰道 于 2006-2-22 08:30 发表
偶尔的横向比较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比较客观地了解别人,全面地了解自己。


恩,用词很准确闹。是比较一样,不是竞争。可以从跟别人的对比中找到自己的问题,但是这不是竞争。
比较和竞争是完全不同的两会事情。我们会说:“刘翔跑得真当快,我是跑不了那么快的的。”这是比较,知道自己在赛跑是薄弱的。但是我们不会跟他去竞争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以为应该彻底颠覆竞争。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6-2-23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迈上心灵之路》


"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但是想要的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 "

又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成年的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我们始终无法坚守自己清廉的阵地,任由贪婪咀嚼我们的心灵。

而我们这种贪婪的劣根性是在年幼的时候被种下的。
我们听到的是:“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可以找到好工作,就会有很多票票,就能买很多很多东西。”
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看谁赚的钱最多,我们就以他为榜样。我们评价标准也演变成了谁的银行里的数字越大,谁就越成功。为了实现我们的贪婪梦想,我们不惜牺牲快乐,牺牲爱情,甚至更多。

   或许我们可以对自己放宽点要求,从“赚得少一点,生活的简单一点,灵魂单纯一点。”做起。


[ 本帖最后由 宝宝老师 于 2006-2-23 00:24 编辑 ]
发表于 2006-2-2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一点"地做人,做事

         最早是在和人打牌的时候听到这两个字眼,"简单",慢慢地就把它用到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简单一点却

会快乐许多。
 楼主| 发表于 2006-2-2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人本化的教育,善美真的追求》

“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成为精神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直认为在脐带剪断的一刹那,孩子就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存在。我们就不能以教育或者其他借口去忽视他的自由和独立。
        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让他不断的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单纯的培养劳动大军。
同样的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做起来心情愉悦,而有的却深恶痛绝。追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前者是因为喜欢所以快乐,在工作中不断体验到自我价值;而后者仅是为了薪水而劳作,从而沦为经济动物。
       忽视甚至抹杀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的后果就是“爱无能”,“爱无能”的结果就是在孩子其后的一生里,可见到的可听到的会去实现的就只有是功利。对错的辨别被简化为个人利益的得失。所以,贪官恶吏突现,杀烧抢掠暴增……我们一边慨叹着世风之日下,一边成为帮凶,扼杀着孩子的精神自由和独立。
发表于 2006-2-2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主张在孩子之间展开竞争,强调合作,鼓励孩子们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说得真好!这最适合像我儿子那样的孩子,天性善良,不会和别的孩子去争。不过在现实这种小孩往往要吃亏。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发表于 2006-2-2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根本是树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长成一个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人。
我想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把孩子们培育成健康的人,不光是身体健康,最主要是心理健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我想教育的第二步,应该是让孩子快乐。
发表于 2006-2-2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但是想要的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 "
所以古人的话还是不错的,“知足常乐”嘛。
发表于 2006-2-2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宝宝老师 于 2006-2-20 22:53 发表
只是一个记录阅读中的帖子。也许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也许是一种感慨,也许只是标记一下已经看了什么……真的,只是一个记录阅读中的帖子。:)




麻烦,可以告诉我书名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to guzi4888 :不是一本书,是阅读一些跟华德福教育有关的文章,每篇文章的题目我都在帖子里分别写出了。
发表于 2006-2-2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颠覆竞争?中国这么多人,可能吗?
竞争真的蛮残酷的,社会就是很残酷的.至于从多大开始该让人学会竞争,倒是可以讨论.
应该给自己有一个定位,不必在任何方面都卷入残酷的竞争,但是为了自己很想得到的东西,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发表于 2006-2-2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期六,去新华书店找《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书,没找到,询问服务台,居然告诉我新华书店没有这本书,而且是所有的门市部都没有。很沮丧。
发表于 2006-2-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英格兰学师范>这本书不错.也是介绍华德福教育的.

[ 本帖最后由 金色的池塘 于 2006-2-27 17: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也一直在找书。所以感想先停一下。
发表于 2006-3-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宝,我有《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电子书。
有空找我我传给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5:12 , Processed in 0.6628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