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00|回复: 9

春游科普:西湖十景御碑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湖十景,皆立有清代御碑,目前都已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但是,这十块碑的式样却不尽相同。“断桥残雪”、“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八块碑,都是正反两面刻该处景名。只有“曲院风荷”、“苏堤春晓”两碑,正面是景名,背面则是题诗。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断桥残雪”等八块碑都已不是原物,皆毁于文革,现碑都是当代重立。只有“曲院风荷”、“苏堤春晓”两碑,是货真价实的清代御碑,值得我们仔细把玩。
首先,我们来看“曲院风荷”碑,它位于西湖苏堤的跨虹桥边。碑为太湖石所制,通高2.33米,宽1.12米,厚0.22米。


▲ 释文:曲院風荷印文:康熙御筆之寶



御碑正面行书“曲院風荷”四个大字,这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三下江南时,钦定西湖十景留下的题名墨迹。事实上,“断桥残雪”等其他八块重立的十景碑,大多依据的也是当年清代原碑上的拓片,故正面都模仿得十分逼真。
但是,真正的差别却是在碑的背面和两侧面。我们记得,其他八块碑的背面也和正面一样是康熙御题景名,而两侧面则是素面。曲院风荷碑却是这样的:



▲ 碑身背面初次南巡题咏(1751)

释文

九里松旁曲院

荷花開處照波

莫驚筆誤傳新謗

惡旨崇情大禹

乾隆辛未御題

印文

乾隆宸翰陶冶性灵




▲ 碑身左侧第二次南巡题咏(1757)

释文

嫩芷新蒲始漾

那看淥水植花

笑予卻是構名象

杏雨桃霞豈不

曲院風荷丁丑春御題疊前韻

印文

所寶惟賢

乾隆御筆




▲ 碑身右侧第三次南巡题咏(1762)

释文

幾個田田漾細

乍看綠葉想花

昆明湖上浮輕舫

六月春光訝許

曲院風荷壬午春御題再疊前韻

印文

所寶惟賢

乾隆御筆

这三首都是乾隆御制自题诗,皆叠前韵。而辛未(1751)、丁丑(1757)、壬午(1762)分别是乾隆前三次下江南的时间。乾隆一共六下江南,那么后三次下江南时,乾隆是否也有题咏留于该碑之上呢?遗憾的是,“曲院风荷”碑的碑额缺失,失落了关键的信息。
1966年,“红卫兵小将们”砸毁了西湖十景碑中的九块,只有曲院风荷碑被当时的文物部门沉湖保存,才得以保全碑身,但碑额下落不明。

幸运的是,文革中被砸毁的九块御碑中,虽然八块已下落不明,但“苏堤春晓”碑却找回来了!

“苏堤春晓”御碑位于苏堤第四桥压堤桥畔,1966年被打断成数截沉于湖中。文革后,该碑残段都被打捞出水,经修复,居然碑身碑额俱全,使我们能够一窥西湖十景碑的全貌。



▲ 碑额及碑身正面释文:蘇隄春曉印文:康熙御筆之寶




▲ 碑身背面初次南巡题咏(1751)

释文

通守錢塘記大

取之無盡適逢

長堤萬古傳名姓

肯讓夷光擅此

乾隆御題

印文

乾隆宸翰

陶冶性靈




▲ 碑身左侧第二次南巡题咏(1757)

释文

重來民氣幸新

災後猶然念厪

此是春巡第一義

游堤寧為玩西

丁丑春御題疊前韻

印文

所寶惟賢

乾隆御筆




▲ 碑身右侧第三次南巡题咏(1762)

释文

三度南巡杭復

民風吏治並勤

長堤今日遊乘暇

與物皆春似此

壬午春御題再疊前韻

印文

所寶惟賢乾隆御筆




▲ 碑额背面第四次南巡题咏(1765)

释文
春來萬物喜昭
正值邊方歸駐
跋馬長堤須按轡
韶光輝映兩西
乙酉□□御題三疊前韻
印文
乾隆御筆



▲ 碑额左侧第五次南巡题咏(1780)

释文

千古長隄祇姓

牧民絜矩意殷

春風十五重經面

摘句能無愧此

庚子暮春月御题

印文

惟精惟弌

乾隆宸翰




▲ 碑额右侧,第六次题咏(1784)

释文

頻煩疊韻剏髯

一再無妨肖以

増景已難僂指計

卻兹數典占西

甲辰□□御題

印文

古稀天子之寶

猶日孜孜



六首都是乾隆御制自题诗,后五首皆叠前韵。辛未(1751)、丁丑(1757)、壬午(1762)、乙酉(1765)、庚子(1780)、甲辰(1784)分别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时间。显而易见,题咏杭州西湖十景,已经成为乾隆的每次南巡的必做功课。

然而,西湖十景碑的平面空间有限,初次题咏时,已经把整面背面都占去。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使用了碑身两侧的平面,诗刻两行。第四次题咏时,工匠不得不把碑额的背面磨平,分八行刻诗。第五次、第六次,则分别把碑额的两侧磨平,才得到了小小的一方空间,刻四行小字。也就是说,每一块西湖十景御碑都是经过七次题刻才完成的,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历经86年,精雕细琢,最终完成。

由于正面碑身是康熙御题景名“苏堤春晓”,正面碑额是龙纹,所以整个正面是留给康熙的神圣空间,故乾隆不能磨平碑额正面来题诗。这样下来,碑身加碑额可以利用的平面几乎已经用尽,只有碑额顶部那个平面空着,当然那里也无法刻字,因为没有人能看得到。也就是说,假设乾隆第七次下江南题咏西湖十景,将没有平面可供其刻诗。想必乾隆爷是为了避免这一尴尬的发生,才没有七下江南的吧……



这里再插一句,乾隆初次题咏十景时,应该没有想到会叠韵五次之多,故用韵比较随意。曲院风荷碑的“风”、“红”、“同”字倒还普通,苏堤春晓碑的“苏”、“吾”、“湖”则堪称窄韵,几首诗都是作的勉勉强强。不知每次乾隆爷下江南时,想起要写这十首限韵诗,是否会特别头疼“苏堤春晓”呢?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zjmuseum)    作者:卡尔


发表于 2018-5-11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12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12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24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0-2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发表于 2020-11-1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贴。
发表于 2020-11-1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1-19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1-21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2-27 09:31 , Processed in 1.98790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