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6|回复: 30

[消息] 【城市建设】投资2个亿:皋亭山下要打造城北“青芝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7-3-17 13:19 编辑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又到了皋亭山登高
赏千亩桃花的日子


开拆!开拆!

皋亭山下,今年要大变样,打造一个城北”青芝坞“。

丁兰街道的这个景中村改造工程,计划总投资超2亿元,工程主要涉及皋亭山沿山村绕城西侧、绕城东侧及鲍家渡三个区块220户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农户外立面改造及公共绿化环境提升等。
这几天,走在沿山村金山路上,你会发现四周豁然开阔了许多:农户房屋周边的附房拆掉了,刺眼彩钢瓦搭建的小房子消失了,就连各家各院的铁栅栏也不见了……

沿山村改造项目涉及213户农户,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是位于绕城内部的60户,目前已经完成丈量、核对、签约、拆违等工作;第二期是位于绕城以外区域的150多户,4月底前也将完成丈量、评估等。
60户农居附房已拆除

沿山村的此次改造,也是今年江干城中村改造的四种实践之一。目标是结合城市特色景观,打造景城融合的特色城市化区域。皋亭山下的皋城村改造,也属于这一模式。

目前,60户农居的附房已经拆除,拆除总面积共计近一万平方米。

第一期项目本周就将进场施工。
                              留住沿山村的乡愁
沿山村,背靠皋亭山景区,南面潺潺流水上塘河,真的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研究村史的金文平说,两个村子的村民祖籍均为温州平阳、永嘉、乐清等地。

早在160多年前,也就是清末时期,一向敢走敢闯的温州人,挑着箩筐,一路走到皋亭山下,从此安营扎寨,过起了生活。

  “温州人喜欢依山而居,看到皋亭山,他们就定居下来。”61岁的金文平说,因此温州风俗也一直在沿山村得以传承。

比如,现在村里人的方言,主要还是两种,温州方言和温州平阳方言。每个家族还有族谱,新添了人口,也要加到族谱上去,而且取名也要依照族谱的顺序来。

到了过年,沿山村的村民们要把山上种植的番薯蒸熟切成小条(又称番薯糕),放在竹编上晒干。还有一样蛮特别的美食,就是熏鸡。  
这熏鸡,是用大米来熏的,米的焦香味儿会混入鸡肉里,熏出来的鸡特别香。年饭桌上,这是第一招牌菜。

冬至过后,只要去沿山村或者皋城村,房前屋后都是一排排挂在绳子上的煺了毛的鸡——白晃晃的鸡都快风干了。

“大家还喜欢过年时祭祀祖先,搭建戏台,请老戏班子过来唱戏,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沿山村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挺说,以后发展休闲旅游、民宿经济,沿山村的乡愁也绝对不会丢。
74岁的村民谢永富,有自己关心的问题。

他说,为了支持城中村改造,家里的附房也拆掉了,”现在大家都想知道,一是拆了以后能否尽快整治好;二是整治以后的村子能否变得更漂亮。

村党总支书记董华有个“保证书”——每一幢农居,要按照“风情小镇”的标准,设计一个方案,未来建成功能更齐备、特色更显著的“景中村”。                  
具体改造工程,主要分为房屋立面整治改造,包括替换外墙墙面砖、屋顶瓦片、门窗、栏杆,修改局部墙体,统一优化空调外机形式等。

沿山村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排水系统建设、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上改下工程、路面铺装等。

环境美化,包括绿地景观工程建设、小微水体整治、城市家具添置,还要打造特色主题风情区等,未来,将会与旅游经济、文创经济、民宿经济、小楼经济融为一体。

目前,改造工程已正式启动。今年11月之前,沿山村就将实现变身,一起期待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3-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7-3-17 22:05 编辑
具体改造工程,主要分为房屋立面整治改造,包括替换外墙墙面砖、屋顶瓦片、门窗、栏杆,修改局部墙体,统一优化空调外机形式等。

——有个细节,希望这次皋亭山版“青芝坞"改造时能改进:
那就是图中原建筑屋檐下的集雨水的天沟,粗笨不堪,改造后若仍保留的话,会更突兀,整体失调。
还有就是空调外机的加框,也值得商榷,有时候反而有欲盖弥彰之感。

改造前的沿山村建筑原貌

正版青芝坞改造后不协调的细节  (原图作者:©dongji21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读城杭州
这两个村居然是温台小片方言区
发表于 2017-3-1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村子条件好的,风景如画。村民富裕。
发表于 2017-3-17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3-17 10:35
转自读城杭州
这两个村居然是温台小片方言区

移民啊?
发表于 2017-3-17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沿山村,背靠皋亭山景区,南面潺潺流水上塘河,真的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研究村史的金文平说,两个村子的村民祖籍均为温州平阳、永嘉、乐清等地。
早在160多年前,也就是清末时期,一向敢走敢闯的温州人,挑着箩筐,一路走到皋亭山下,从此安营扎寨,过起了生活。
  “温州人喜欢依山而居,看到皋亭山,他们就定居下来。”61岁的金文平说,因此温州风俗也一直在沿山村得以传承。
比如,现在村里人的方言,主要还是两种,温州方言和温州平阳方言。每个家族还有族谱,新添了人口,也要加到族谱上去,而且取名也要依照族谱的顺序来。

点评

同意楼主: 5.0
同意楼主: 5
受教了,多谢!  发表于 2017-3-21 11:31
发表于 2017-3-1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千桃园那边算了吧,龙居寺陵园在旁边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16:13
——有个细节,希望这次皋亭山版“青芝坞"改造时能改进:
那就是图中原建筑屋檐下的集雨水的天沟,粗笨不 ...

仔细看了看高楼迷中城池老师的点评
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7-3-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16:13
——有个细节,希望这次皋亭山版“青芝坞"改造时能改进:
那就是图中原建筑屋檐下的集雨水的天沟,粗笨不 ...

這種改造不是全都拆掉重造的嘛  至少我所在的良渚街道是這樣的
发表于 2017-3-1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17岁 发表于 2017-3-17 21:13
這種改造不是全都拆掉重造的嘛  至少我所在的良渚街道是這樣的

看情况的吧,有的是拆除重造,有的确实是改造。
发表于 2017-3-1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16:13
——有个细节,希望这次皋亭山版“青芝坞"改造时能改进:
那就是图中原建筑屋檐下的集雨水的天沟,粗笨不 ...

陌生老师说得极为有理,但如果杭州的城中村都能和现在第二幅图这般,我觉得已经够了,一本没有,二本也是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7-3-17 21:58
陌生老师说得极为有理,但如果杭州的城中村都能和现在第二幅图这般,我觉得已经够了,一本没有,二本也是 ...

二本和三本已经统一了。。。
所以 二本的改造时间长了会沦为三本。。。
最好还是一次性即一本的改造 当然要求略高可以慢慢实施
发表于 2017-3-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16:13
——有个细节,希望这次皋亭山版“青芝坞"改造时能改进:
那就是图中原建筑屋檐下的集雨水的天沟,粗笨不 ...

这些细节嘛 要看规(ling)划(dao)人员的审美水平了咯 他们怎么说 就要怎么造
发表于 2017-3-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3-17 22:00
二本和三本已经统一了。。。
所以 二本的改造时间长了会沦为三本。。。
最好还是一次性即一本的改造 当 ...

我竟无言以对
发表于 2017-3-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3-17 22:00
二本和三本已经统一了。。。
所以 二本的改造时间长了会沦为三本。。。
最好还是一次性即一本的改造 当 ...

菜别三日,我竟无言以对
发表于 2017-3-1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7-3-17 22:14 编辑
jason 发表于 2017-3-17 21:58
陌生老师说得极为有理,但如果杭州的城中村都能和现在第二幅图这般,我觉得已经够了,一本没有,二本也是 ...

确实,如果杭州城中村及城郊那些头顶不锈钢糖葫芦、五彩琉璃瓦尖顶、花色瓷砖贴面的别野壕宅,都能类似下图那样改回一点青瓦白墙的江南雅韵,才符合杭州的格调和底色。只是下图是在西湖景区,所以,我对其的品质设定更高,有时候,所谓细节,品质,就差那么一口气的事情。
发表于 2017-3-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22:12
确实,如果杭州城中村及城郊那些头顶不锈钢糖葫芦、五彩琉璃瓦尖顶、花色瓷砖贴面的别野壕宅,都能类似下 ...

青芝坞我始终觉得建筑密度过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7-3-17 22:15
青芝坞我始终觉得建筑密度过高了。

因为老建筑(老农民房)几乎没拆 所以当然高了
发表于 2017-3-1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腌菜 发表于 2017-3-17 22:00
这些细节嘛 要看规(ling)划(dao)人员的审美水平了咯 他们怎么说 就要怎么造

所以,这种轰轰烈烈的统一改造,当然比原来自发的跟风的野蛮的攀比、审美失范、传统失传弄出来的东西,感觉上要好很多。但是,毕竟是政府短时间内统一实施的,难免太过整齐划一,整治的痕迹很重,略觉得“作”。而不是那种国民经济文化提升伴随审美同步提升后自觉的行为,品质齐整但又参差多态——当然,这对现阶段来说,可能要求有点太高了。所以,目前,政府介入是见效最快的,但缺点也很明显,整体效果只能说只是从恶俗提高到平庸,而我的想法是希望能有类似富阳东梓关农居那样的设计引领,从而走向审美的回归和升华。
发表于 2017-3-1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22:27
所以,这种轰轰烈烈的统一改造,当然比原来自发的跟风的野蛮的攀比、审美失范、传统失传弄出来的东西,感 ...

有空来展开一下富阳东梓关的农居。
发表于 2017-3-1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3-17 22:22
因为老建筑(老农民房)几乎没拆 所以当然高了

不光光青芝坞,我觉得整个西湖景区内的景中村都有这个问题。景区控制人口密度似乎效果一般,除了原住民外,还有很多出租户,然后加上到处旅游开发搞农家乐和民宿,所以,要找个清静点的村子也蛮难的了。
当然,这只是表面,更关键是景区的生态承载力问题。
发表于 2017-3-1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7-3-17 22:29
有空来展开一下富阳东梓关的农居。

之前好像被谈论了很久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3-17 22:40
之前好像被谈论了很久了吧?

这个民居后期保养维护工作需要很到位
我比较担心这个
发表于 2017-3-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3-17 22:47
这个民居后期保养维护工作需要很到位
我比较担心这个

这个问题不大的,江南传统民居都是这样的粉墙黛瓦,稍微有点变旧,反而更添韵味!
我担心的是村民自发的“装修”,会打回原形。
发表于 2017-3-18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望的眼神 发表于 2017-3-17 14:44
就千桃园那边算了吧,龙居寺陵园在旁边

沿山村离龙居寺陵园老远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13:21 , Processed in 0.2540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