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4|回复: 11

[新闻] 【钱江晚报】杭州首个地下立交,主线全线贯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0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穿浙大紫金港校区,将与紫之隧道、文一路地下通道等形成一线通杭州首个地下立交,主线全线贯通紫金港路下穿隧道有三条匝道,分别连通余杭塘路、留祥路和吉鸿路本报记者 余雯雯


  杭城的“堵”,不仅城东的市民叫苦连天,城西也是个伤脑筋的地儿,古墩路就是一个典型:早晚高峰,堵得一塌糊涂。
  好在药方已经有了一帖:横穿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紫金港路下穿隧道,建成后,可成为三墩来往西溪、汽车西站等地的捷径,帮古墩路“排忧解难”。
  昨天,建设单位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城基中心”)透露,目前下穿隧道主线已全线贯通,接下来重点完成匝道部分。预计整个隧道,将在2014年底建成通车。
  四通八达的地下立交
  杭州头一个
  要说紫金港路下穿隧道,它有两个特别:
  其一是它的位置,刚好从浙大紫金港校区东西校区地下穿校而过。隧道是南北走向,位于文一西路与留祥路之间,算是紫金港路的最北段。
  另一个特别,就是它的造型。因为它与其他的隧道不同,除了主线隧道,还有三条匝道(如图),分别被称为A匝道、B匝道、C匝道,4个出入口,组合起来像个“立交桥”,四通八达。“这样的地下立交,在杭州还是首次建设。”建设单位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以后,从文三路等方向过来由南往北的车辆,在文一西路紫金港路交叉口以北400米的位置下隧道,走主线,一路到底,从吉鸿路出来。也可以选择进入C匝道,去往留祥路。
  A、B匝道所在的位置,是“立交”的核心,连通的是正在建设的余杭塘路二期(丰潭路到紫金港路西侧)。以后,从余杭塘路过来的车子,上B匝道,进入隧道,可以选择从吉鸿路出去,也可以转到C匝道去留祥路。
  当然,隧道上方的两侧、紫金港路的地面道路,仍然各保留一条机动车道和人行及非机动车道,如果你不想进入隧道,照样可以通过这条地面辅道,去往余杭塘路。
  牵起数条“一线通”
  预计明年底通车
  现在,隧道的主线已经贯通,土建基本完成,正在进行A、B两条匝道的施工。
  在匝道施工处看,现在,东面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已建成的东校区,西校区仍是一片空地。“以后,隧道走地下,地面仍是浙大校园范围。”
  紫金港路下穿隧道预计明年底建成通车。
  昨天,记者在紫金港路的周围绕了一圈,发现这条路,未来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点。就像那位负责人说的,“现在的古墩路,是三墩那边去西溪湿地、汽车西站的唯一主干道,堵得不行。如果有了紫金港路下穿隧道,就可以分流一部分车子。”其中两条“一线通”的线路很有诱惑力。
  ●线路一:紫金港路下穿隧道——紫之隧道
  紫金港路下穿隧道的南面,紫之隧道,今年9月正式进入全面施工。这个隧道,南起之浦路,一路穿越龙坞、大清谷、西溪路、天目山路,北到紫金港路,总长14.4公里,全线无红灯。
  这样看起来,未来,如果家住三墩的市民,想去杭新景高速,既不用去市中心绕一大圈,也不用去走拥堵不堪的景区隧道,直接从紫金港路下穿隧道—紫金港路—紫之隧道,即可到之浦路,进入杭新景高速。另外,从三墩去之江转塘,也可以享受一路绿灯的待遇。
  当然,等到正在建设的余杭塘路二期(丰潭路到紫金港路西侧)通车后,家住余杭塘路附近、甚至城北的市民,也可以从余杭塘路进入紫金港路下穿隧道,享受去之江、转塘一线通。
  建设单位说,以后走紫之隧道,从西溪到钱塘江边12分钟足够,如果从下穿隧道至紫之隧道由北到南整条线走下来,估计半个小时都不用,“起码比现在能省下十几分钟时间。”
  ●线路二:紫金港路下穿隧道——紫之隧道——文一路地下通道可互通
  再看看和紫金港路相交、东西走向的文一西路。今年年底,德胜快速路西延工程要通车了。接下来,文一西路地下通道施工也会紧随而上。
  按照设计,这个地下通道,西头出入口就设置在紫金港路以西400米左右。这个路口附近,设计了一座全互通立交,互通的匝道可以把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下穿隧道都连通起来。
  如此,以后紫金港路下穿隧道、紫之隧道以及文一西路地下通道所在的德胜快速路,就可以沟通无障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快报】城西又多一条南北快速通道
紫金港路隧道主体建成计划明年底通车
2013-11-20

■杭州治堵攻坚特别报道·年尾探访重点工程
  记者 陈奕

  本报讯 除了古墩路和丰潭路,城西和三墩居民出行,今后还有什么选择?
  答案是紫金港路隧道。
  昨天,建设单位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说,紫金港路隧道的主体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建设三条分别通往余杭塘路和留祥路的匝道,估计明年底能全部建成通车。
  隧道建成通车后,从三墩往西溪方向的车子,就不用往拥堵的古墩路绕行,直接走紫金港路隧道起码能省10分钟左右时间。

  施工时余杭塘河改道
  紫金港路隧道,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已建成的紫金港路(天目山路-文一西路段)延伸段,南起文一西路,北到留石快速路,全长约2.65公里。
  昨天,我站在文一西路口,往北看,可看到通往隧道口的接线道路已建成,平坦宽阔。今后,南往北的车辆沿此开400多米,就可进入隧道。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往余杭塘路,切记不要进入隧道,走隧道旁的路面道路,就直接转过去了。
  隧道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依次穿过余杭塘河、余杭塘路(规划)、浙大紫金港校区、育英路(规划)和留石快速路。
  其在下穿余杭塘河时,为了保证通航和泄洪,河道两次改道。昨天,我看到的余杭塘河,流经施工现场时,往南拐了一个弯。
  城基中心现场负责人李海沙工程师说,这是因为河道原来流经的路线,正在下挖做隧道,隧道深20多米,相当于地下5层楼高。等隧道建成,重新填土,河道改回去恢复原状。
  紫金港路隧道穿越浙大紫金港校区。从规划上看,隧道西侧,现在是一片荒地,今后是浙大紫金港的西校区,也就是说,紫金港路隧道刚好位于现有东校区和未来西校区中间。

  杭州市第一座“地下立交”
  紫金港路隧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一座“地下立交”。
  这座立交由匝道和余杭塘路隧道主线构成。两条匝道供沿着隧道主线北往南行驶的车辆进出余杭塘路(具体可看图)。
  今后,沿着紫金港路隧道北往南行驶的车辆,如果要拐到余杭塘路上去,可走A匝道,其东西向上跨隧道主线;而余杭塘路上由东往西的车辆,如果要右拐到紫金港路隧道上去,则可走B匝道。
  “隧道主线和两条匝道都位于地下,形成了一组地下立交,这在杭州的隧道中还从来没有过。”李海沙说。
  除此外,紫金港路隧道在靠近留祥路这里,还有一处匝道,沟通留祥路。

  城西新的南北快速通道
  紫金港路隧道北端出入口,位于留祥路以北100多米处,沟通今后的吉鸿路。
  吉鸿路是杭长(杭州到长兴)高速公路延伸线的地面道路,全长约3.4公里,双向6车道。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同样于明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而往南,紫金港路隧道,经过一段地面紫金港路(文一西路—文三路段)后,还将和正在建设中的紫之隧道相连。其在文一西路口,还将在明年文一路地下通道开建之际,同步建设一座“半地下全互通立交”,立交有半座在地下,联通地下、地面和空中。
  这一条线——吉鸿路(杭长高速)~紫金港路隧道~紫金港路~紫之隧道,有关部门希望今后再升级局部路段(譬如紫金港路的文三路至文一西路段)后,让其成为城西一条新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组织、疏解、分流主城的对外交通,承担城西南北向各区块间和区块内部的交通联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杭州市的快速路网。
  人们通过这条线,北可到吉鸿路、杭长高速,或者转到余杭塘路、留祥快速路上,南可一直到钱塘江边。如果要到滨江区,继续一路往南通过之浦路上之江大桥,到彩虹快速路。
发表于 2013-11-2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把紫荆花路造通才是民生
发表于 2013-11-2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江大桥不收费才是造福民生
发表于 2013-11-2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2位说的很好。但,这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13-11-2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要改口了,那不叫留祥路了,叫石祥西路了!
发表于 2013-11-20 1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jchz 发表于 2013-11-20 11:45 之江大桥不收费才是造福民生

我从钱塘江上漂过去他要收我费么?
发表于 2013-11-20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余杭塘路(丰潭路——紫金港路)应该会在2014年底同步开通。。。
发表于 2013-11-2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荆花路不是说规划了桥。。
发表于 2013-11-2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绕城免费才共产党万岁!
沪杭高速余杭到萧山段免费才共产党万岁!
发表于 2013-11-2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youandizlj 发表于 2013-11-20 12:19
媒体要改口了,那不叫留祥路了,叫石祥西路了!

那留石快速路,要交什么呢?
发表于 2013-11-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钱江晚报】杭州首个地下立交,主线全线贯通

loganese 发表于 2013-11-20 22:00
那留石快速路,要交什么呢?

石祥快速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05:29 , Processed in 0.3242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