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述民评第三场:杭州地铁,想说爱你不容易
代表踊跃发言 杭州网现场直播 现场民评代表认真记录
杭州网讯 “我从事地铁行业已经三十五年了,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头一次。”今天上午,2013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第三场结束后,市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国耀感言,自己在欧洲、国内许多城市工作过,今天的经历确实值得分享,“市民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也提出了许多不足,有很积极的意义,也给了我们提升服务的助推力。”
今天上午,“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举行了第三场,主题是“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缓解交通‘两难’”,重点评议提升地铁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参加今天评议的单位负责人,除了来自香港的梁国耀,还有市交通局副局长、运管局局长陆献德,市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沈林冲,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卢智宏。
回到问政活动的现场,到底是什么让有丰富行业内工作经验的梁国耀感慨颇多呢?作为开通不到一年的杭州地铁,从诞生起就备受杭州人的关注,从规划,建设,指示标志的设置,配套公交的完善,再到出风口的风量,电梯速度的快慢等诸多细节,无一不成为现场190位民评代表所提及。
地铁,杭州人爱之深,责之切。
地铁停运,100多种预案何时才能启动? 9月8日晚,杭州地铁停摆事件让杭州人对于地铁脆弱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48分钟的停运,现场人员滞留,没有人告知原因,没有人进行疏散,没有公交接驳车辆,热线电话没有人工服务,各种疑问和不解被带上了今天问政的现场。
梁国耀作为地铁运营方首先向广大市民道歉,“现场事故发生后,虽然第一时间发布了信息,但是没有重复更新广播,我们需要检讨。”梁国耀也表示,热线的人工服务时间会马上进行商讨做出调整。
卢智宏则坦言,自己知道这件事情竟然是通过次日的新闻,对此现场一片哗然。“公交和地铁接驳的应急预案,我们制定了有100多种,但是这次没有启动。”
48分钟的停运,难道不应该启动应急预案吗?
对此,市交通局副局长、运管局局长陆献德给出了解释,杭州关于地铁的应急预案分为市级层面和企业层面,市里预案针对一个小时以上无法处理的突发状况,而这次应该是企业层面进行解决。
“信息沟通不畅,联动机制没有建立,使得应急预案成为了一纸空文,企业在自身解决故障的预估上也出现了偏差。”陆献德说,下一步交通局会牵头相关单位在应急预案启动的时间节点以及落实上进行整改。
杭州地铁,你还会漏水吗? 恐怕大家还对微博上杭州地铁城站站“水帘洞”般的照片记忆犹新,现场民评代表不禁想问,杭州地铁,你还会漏水吗?
市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沈林冲首先向市民承诺,“水帘洞”事件不可能再发生了,“这是由于出水口破裂造成的,目前已经对一号线做了全面排查,一般情况下不会再有了。”
对于一号线的漏水现象,沈林冲表示,现在还难以全面避免,因为现在还处于地铁结构缝和地质条件的磨合期,所以会出现积水漏水的现象,“但我们尽量做到可控,可处理,采取防滑等措施,把市民出行的不方便降到最低。”
地铁站,请还给市民更多公共服务空间 龙翔桥站是杭州地铁一号线人流最密集的站点之一,相对于超大的客流量,车站的服务空间却显得有些“寒酸”,被大量商业用地所包围,杭州网主持人代表网友在现场向杭州地铁要空间。
沈林冲承认,龙翔桥站点的设计出现了失误,对客流的预判出现了偏差,导致现在服务空间过小。
“现在我们采取增加售票机,与周边单位协商调整更多公共区域,以及增加人工售票等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沈林冲说,在以后的地铁站点设计上会吸取经验,预留更多的服务空间,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局长坦言,杭州地铁还不够人性化 作为交通局副局长,陆献德说,自己坐地铁也觉得杭州地铁还不够人性化。“发现问题不少,比如标识不清楚,厕所气味太重,地铁口广告牌太多。”陆献德说,有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站出来解决,但同时也希望乘客市民给予更多支持,共同来维护好大家的出行环境。
杭港地铁也表示,这两天新做的临时指示牌将陆续在地铁一号线各站点启用。
作为本场的点评嘉宾,知名主持人叶峰认为,部门的态度是认真的,道歉也能迎来掌声,希望通过这场活动,让更多与地铁建设、运营相关的部门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但愿以后获得的掌声是因为实干和更好的服务。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王帆 编辑:徐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