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月薪5000元难招公交司机 月薪5000元难招公交司机,曾经吃香的金饭碗如今缺人捧 工作辛苦压力太大,成了不少公交司机逃离的原因,他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 起不完的3点半,吃不完的半截饭 

杭州公交三公司副总经理王波坐在他的办公桌前,向记者比划了两个数字:42和33,手势背后是紧锁不展的眉头。 42,指的是火车东站启用后涉及的4条常规线路、3条夜车线路需增加42个司机。 而事实上他们从6月份开始招人,到现在只招到了33人,仅火车东站这个缺口都填不满,更别说城西银泰城开业后需要增加班次的人手了。 这两个数字,让公交三公司上下都有种焦虑的感觉,因为今年公交三公司到现在为止总共才进了106人,但每年却有80-100人离岗。一出一进之间,映射出的是整个杭州公交司机的招工难——以拥有51条线路、836辆公交车,现有1643名司机的公交三公司为例,按照正常配比,它目前的司机缺口为170人左右。如果扩展到整个杭州,公交司机人数缺口至少是400人。 公交司机,这个曾经吃香的“国企饭碗”,缘何遇冷?月薪5000为何留不住公交司机? 方向盘背后的真实想法,我们从一次亲历说起—— 凌晨2点夜骑20公里 只为4点半能把住方向盘 “不少徒弟刚来时以为只要4点半赶到雄镇楼开车就行了。没想到这么早就得起床,光这个,就让许多人呆了两三个月,就喊着吃不消闪人了。” 孙哲伟是92路公交车的司机,到今年,44岁的孙师傅已在杭城的马路上跑了足足20年。 常坐他的车,记者对这位长相颇与港星欧阳震华有几分相似的孙师傅,并不陌生。可当凌晨3点半,记者在拱康路公交停车场门口遇到骑着山地自行车、一身运动装的他时,依然差点没认出来。 孙师傅看起来像一个很专业的时尚夜骑族。可他却摇头苦笑着指指眼角旁的皱纹说:“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92路南起雄镇楼、北至古荡,首发班车时间是凌晨4:40。也就是说,负责早班的孙师傅每天要准点在4点40分到达雄镇楼。可因为92路车每天停靠在拱康路公交停车场而且发车前需要检修,因此孙师傅得每天凌晨2点起床,骑上20公里来到拱康路。 “发车前主要是检查和清理。特别是检查,既要经验又要细心。” 记者问:“这样的检查隔几天要进行一次?” 孙师傅摇了摇头,加重了语气:“每天都要,一定要检查。像92路的公交车,每天晚上11点多才进场,部件损耗很大,凌晨这趟保养格外重要。” 开车时不敢喝水 吃饭时间只有5分钟 起不完的3点半,吃不完的半截饭。这是杭州公交司机圈里的一句顺口溜,虽然未必精确,却是公交司机的一天写照,时间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挤出来的。 凌晨4点40分准时发车,可一趟还没开完记者就遇到了不小的尴尬:尿意袭来,却无地解决。好不容易捱到终点站古荡,已经憋得满头大汗。孙师傅挠了挠头,感同身受地告诉记者,公交司机在车上很少喝水。“公交司机只能在两个终点站下车稍事休息,时间只有5分钟,所以连上厕所都要提前计划好。有时候遇到堵车,才是最难熬的时候。” 不止是如厕,吃饭也是大问题。6点40分,孙师傅早早开了两个来回,顺利抵达古荡终点站。一下车,孙师傅就带着记者直奔站内的小食堂。大多数司机吃的都是葱油拌面,原因无他,出锅快,吃得也快。 5分钟内狼吞虎咽,匆匆忙忙又得再度上车。孙师傅笑说,由于道路拥堵,常常到吃午饭时已是12点多,因此不少司机的肠胃都不好。“有时候出车时间到了,哪怕吃到一半,也只能丢下就走。对我们来说,吃一趟食堂的午饭,就意味着白天遇到了难得的好路况。” 如果论公里算,孙师傅每天上班行驶的公里数约为120公里,并不算多。但这120公里却要经过解放路、浣纱路、延安路等一等一的繁忙路段,往往要到下午1点才能下班。孙师傅坦言,如果不是老司机,光这一路上为了应对各种道路情况,踩离合器都能踩到腿酸。 亲友埋怨“断六亲” 作息时间成了“恋爱杀手” 这份工作最累的地方,在孙师傅看来却是在心里。自公交车变为上车投币后,司机们要承担起售票员的角色,心理压力陡增。 “比如说车内温度吧,就会经常有人要求调高,有人要求调低。”孙师傅说,乘客们的要求千奇百怪,有些人的脾气还特别冲。 “这份工作的作息还会让人与亲戚朋友格格不入。”孙师傅说,自己的小姑就埋怨过,这份工作“断六亲”,节假日压根没有走亲戚的机会。 “我带过徒弟中有几个是有女朋友的,几乎都会抱怨连谈恋爱的时间也没有。”由于上下班时间和一般上班族不同,几乎让这份工作成了“爱情杀手”。孙师傅自己的妻子,也是吃了“窝边草”得来的——他妻子原本也是一位公车驾驶员。生下女儿后,还是公司特意做了安排,让她换成了文书工作,这才算勉强解决了“孩子问题”。 “晚上大概新闻联播看完,就得睡觉了。”看到记者在看《爸爸,去哪儿》的新闻,孙师傅苦笑说,像这样的娱乐节目,已经十几年都没看过了。 ●开着“爱情巴士”的沈伟娣: 有些女司机委屈得流着泪开车 说起女公交司机沈伟娣,乘客并不陌生,她和她的“创意55路”,只要逢元宵、端午等节日,都会玩出点喜庆的新花样。 可开着“爱情巴士”的沈伟娣,却也常常因为乘客的不理解觉得心里委屈。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新塘路严家弄口,上来一名女乘客,刷的是学生卡,可年龄和打扮,怎么看都不像。”沈伟娣很婉转地告知,不是本人的卡,不能用。 “我用我弟弟的卡,怎么了?”女乘客指着沈伟娣的鼻子,一下就嚷开了。挨了骂不说,下车后女乘客还是不依不饶,拿着手机对着沈伟娣一直拍。 事情虽然过去了,这个插曲,却让沈伟娣越想越委屈,“那一天下来,心里被压得重重的。我听说过有乘客要中途下车,司机不同意遭两耳光;也听说过女司机曾因公交车费被乘客骂得边开车边流眼泪,一直忍到终点站,才放声大哭……” ●外聘司机贾文涛: 租房跟着线路跑,外地司机压力更大 今年43岁公交车司机贾文涛是山东人,来杭开公交车已经8年,现在是快速公交B1线的司机。 开公交车之前,贾文涛开过货车、跑过长途。上个月的工资加上4天的加班费,贾文涛拿到手一共是5600元,他坦言,还算不错,但和本地司机相比生活压力还是相对大些,尤其是杭州的高房价,距离买套房子的梦想,相差了一大截。 在杭州开了近8年公交的他已经换了不下三处住处,“几乎每次开车的线路调整,就得换一个住处。” 说起身上的压力,还有一重来自公交集团内部条条框框的考核,以及冷不丁从马路上冒出来的巡查车,像一道“紧箍咒”,让贾文涛时刻紧绷着,“比如斑马线让行,有时候行人站在路边其实是在打车,我们只能先停车再起步,但又会生怕让巡查人员误以为你没有礼让。” ●转行开旅游大巴的刘师傅: 和开公交比,现在跑得通气,也没那么累 刘师傅原本是公交司机中的一员,但开了两年多,他跳槽开起了旅游大巴。 “凌晨4点就要起床了,上班的8个小时,神经都是绷着的。不像其他工作,中途可以打个盹儿放松一下。”说起当公交司机的压力,刘师傅直摇头。 刘师傅说,做公交司机时,有时心里常常憋闷得很。“有些乘客一上来就骂我,说什么噶慢的等等,我跟他解释前面出事故了,他还要继续骂,而且说话很难听。” 归结到工资上,刘师傅说自己现在每月到手三四千元,“比起开公交可能稍少一点,但那时的四千多大多是加班加出来的,一个月休息3天才这个工资。现在相对轻松一点,而且路上跑得通气。” 刘师傅说,许多和他一起跳槽的公交司机其实想法都很相似:这一行太辛苦,睡得少,工作时间长。“有A1、A2驾照的人本来就少,他们可以选择开快客大巴。而要开公交车还得培训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才能拿A3驾照,这两年时间只能拿基本工资,很多人觉得不划算。” 今年截至9月份,杭州公交新增司机430余人,但走了440余人 招人的速度 缘何赶不上走人的脚步 
“缺口至少是400人。” 杭州公交集团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周霏强一提到“缺口”,许久才从口中挤出四个字:“招人难啊”,这是杭州公交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记者了解到,杭州公交集团“招兵买马”的脚步从未停下,每月都在招,招聘从早些年较单一的报纸、内部网站,拓宽到了车载视频、短信、劳务中介等,但招人形势却大不如从前。 与招人难“狭路相逢”的是公交车司机“流失快”,近几年来,公交车司机已连续出现负增长。 公交司机,这个曾是吃香的国企“饭碗”,为何如今却有许多司机不愿捧?我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调查,揭开疑问。 短短五年招人形势逆转 招人赶不上走人的速度 缺口400人,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 周霏强介绍,目前杭州公交集团在册一线营运司机7500余人,本地司机占了约76%,主城区营运公交车辆达4500多辆。如果要保证每位司机每月能休息8天,也就是“每周双休”的工作模式,一辆车正常情况下要配备近2名司机。 但事实上,按照目前车辆与人数的比例,一辆车只能配1.62个司机,这意味着,最多只能保证司机一个月休息6天。“从需求数来看,缺口至少400人。” 在5年前,招人难是公交集团不需担心的问题——以2008年为例,那一年是杭州公交招聘高峰,每月招80名司机,报名人数轻松过百,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录用的至少有五六十人;可如今同样是80人的“目标”,报名人数仅是2008年的三分之一,最后录用的不过十几人。 除了招人难,“狭路相逢”的是公交车司机“流失快”。 先来看一组数据:杭州公交集团2011年新增司机400多人,走了700多人;2012年,新增司机300多人,走了400多人;今年截至到9月份为止,新增司机430余人,但已经走了440余人…… 周经理手中的计算机没停过,随着这一串数字,他的额头又拧成了麻花,“近几年来,公交车司机已连续出现负增长。” 走人的原因,在周经理看来,对外地司机而言,主要是杭州的生活成本太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收入差距缩小了。“杭州本地司机,尤其是年轻司机来说,本身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加之就业选择机会多,就更不愿意开公交了。” 那么,“流失”的公交车司机都去了哪里?记者通过了解发现,不少公交司机流向了长运、机场等。 周经理告诉记者,相对而言,杭州本地公交车司机更倾向选择工作环境较好,工作较为轻松的单位,这致使杭州本地公交车司机的流失比例越来越高,今年前三季度本地司机的流失占到所有流失司机的70%以上。 杭州公交集团花大量人力物力,好不容易培养了一名公交车司机,司机在攒了几年工作经验后,却一拍屁股走了。“公交集团俨然成了‘黄埔军校’”。周经理自嘲的笑声中透着一丝无奈。 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大 公交司机难招难留 招人难,流失快,其症结究竟在哪?杭州公交集团也在寻找答案。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问题出在工资上。 周经理告诉记者,杭州公交每年都会增资提高司机收入,杭州司机的月均税前收入已从2002年的1200多元提高到目前的5000元左右(含加班加点工资)。 但随着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的提高,公交司机的工资与本地同行业同工种进行横向比较,优势的确不明显。但不久前,杭州公交集团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司机流失快,薪酬固然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反映是劳动强度大和心理压力大。 比如从近几年公交集团的员工体检情况来看,吃饭、休息、上厕所没规律,长时间维持同样坐姿,导致腰椎、颈椎病等成为公交司机的“标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三高”等慢性疾病也不请自来。 采访中,许多公交司机都提到了“性价比不高”这个原因。 比起身体上的劳累,让司机耿耿于怀的,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各界,尤其是乘客的不理解。 几乎每一位司机在行车途中都受过“委屈”,道路拥堵车辆来慢了,司机就成了现成的“出气筒”…… 许多人还记忆犹新,去年5月20日晚,一辆K3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司机受到一名乘客干扰,导致车辆失控,撞向路边的消防朝晖中队营房。事故造成14人受伤,其中包括公交车司机、乘客。 如今,这名司机已经回到3路车的岗位上,但却是在经历了数月的身体休养和心理辅导之后。 从“挑人来”到“请你来” 门槛正在逐步降低 从拿到A3(城市公交车)驾照到正式上路开车,一名公交司机“出炉”至少需要1年半的时间。 在这1年半的时间里,由于无法单独顶岗,实习司机只能拿到一个月1000多元的基本工资,有人耐不住等待,有人望而止步。 周经理说,在国家大力倡导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大背景下,各地大客驾照司机成了稀缺的“香饽饽”,导致劳动力市场需大于供。 可搁在早些年,想成为一名杭州公交车司机,是有几条硬杠杠。 首先,你必须是杭州主城区城镇户口,高中学历以上,年龄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出于行车安全考虑,哪怕你各方面条件都好,只要戴眼镜,那就只有对不起了。 这些年,为了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公交司机的队伍,杭州公交集团无奈降低了“门槛”。 2011年8月,招聘司机的范围逐渐扩展至杭州主城区以外,随后是五县市;2012年3月开始,开始面向全省招聘,而面向全国招聘公交车司机的大门,于今年4月,正式敞开。 除此之外,曾经那些“硬杠杠”,现在也可以“商量”了。例如,公交集团适当放宽了学历、年龄限制,对外地司机5年驾龄要求,逐渐从3年放宽到现在只要过了一年实习期就行。 这就不免让人担心,放低“门槛”是否降低了公交车司机队伍的“质量”呢? 杭州公交集团周经理表示,也许有一定的影响,但关乎到行车安全方面的要求,绝不降低。 待遇继续上提 考核更人性化 吸引人,留住人,杭州公交集团一直在努力。 从2012年5月起,公交外地司机和本地司机,在薪酬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已经开始享受同样的待遇,一视同仁。 周经理坦言,吸引人,留住人最实际的办法无疑是改善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杭州公交集团很明确,接下来集团将控制其他方面的成本,而司机待遇上还将适当往上提,同时还将对公交司机的考核制度进行优化,更人性化。 同时,为了改善公交司机的工作环境,杭州公交每年都会引进更新车辆。公交集团近期计划陆续引进环保型公交车600多辆,争取在年底把主城区尚存的100多辆非空调车替换下来。 公交司机的心理压力缓解,也是公交集团平日关注的一个重点。近日,浙江医院的心理医生再次走进公交三公司,为公交司机进行心理辅导,这已经成了各公司的“常规动作”。而公交集团各分公司内的“谈心室”,成了司机“发泄”的途径之一。 实际上,公交司机的紧缺,国内很多城市都“同病相怜”。 我们一直在倡导公交优先发展,但公交司机招聘难,流失快,缺员多,已成为制约公交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城市道路拥堵、公交专用道“不专”、公交跑不起来,也将公交司机“堵”在了招聘的大门口。 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仅靠公交集团一己之力就够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市民出行,还需要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整个城区交通环境的改善来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