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高峰,很多繁忙的十字路口除了协警还有一些志愿者、交通劝导员,举着小牌子提醒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交通秩序,不要越线、不要闯红灯。
在杭州保俶路曙光路路口,也有这样一位志愿者,有读者特意打进热线评价他:“全城都找不到这么用心的志愿者”。
这个人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电动车冲过停止线
他一步步推回路边
37℃高温下的马路边,热浪滚滚。
根据读者的形容,记者很快就在保俶路和曙光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找到了这个黝黑干瘦的老人。他穿着红色小马甲,戴着墨镜,红色遮阳帽下露出的头发已花白,脸上表情挺严肃。
大概是看到这边有相机,他把脸转了过来。不过手里的动作可没停,南北方向亮起红灯,他站到了非机动车道停止线前,拿起写着“停”字的小牌,面向骑车人站好,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上午8点56分,一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不顾红灯一下子穿过停止线,冲到了马路当中。“红马甲”马上跟了上去,先是拉着骑车人的右手臂让他退回到停止线,骑车人不听,他就站到电动车前,推着电动车的车头,硬是把电动车一步步推了回来,一直推到了停止线附近。
骑车人停下后,一辆车正好右转,如果不是“红马甲”把他推回来,这辆电动车肯定会陷进车流里,进不得退不得。
遇到有人问路,他不说话
而是默默把人领到别人面前
从早上7点40分,一直到9点,我一直好奇地观察着这位“红马甲”,发现他和一般路口的劝导员确实有点不一样。绿灯亮了,有时最前排的骑行者有点开小差,没有及时走,他会像交警那样做出手势,指挥车辆前行或转弯,虽然不是很标准,但也是有模有样。
如果有非机动车到了机动车道上,他就会小跑着过去招呼非机动车回归。
有时,他会站到非机动车道和右转车道之间,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发现:当非机动车道绿灯转红后,不少骑车人大概是出于惯性很容易超过停车线,他站在这儿,可以管牢左转的非机动车辆不越界。但这个位置挺危险。
几乎每一次红灯,他都会有个标准动作,从人行道走下来,两脚叉开,双臂张开,拦住所有的非机动车。
每一次绿灯,他都背靠着人行道边的护栏休息一下,不时从护栏上挂着的塑料袋里拿出毛巾擦擦汗、擦擦墨镜,如此反复。后来我才知道,天气太热了,脸上的汗流个不停,汗水蒸发,使得眼镜内侧都起了雾,不擦看不清。
这里离西湖不远,有挺多游客向他问路。他也不说话,但会找熟人来指点问路人,比如把问路人领到买菜经过的大妈大伯前。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不愿意说话,而是说不出来。
听得见、说不出
随身带着劝导纸条和简易地图
我一边拍照片一边观察的这一个多小时里,很多人好奇地围上来,七嘴八舌把这位老人的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住在友谊社区,叫陶国富,听得到声音、不会说话、会哑语,可以写字;从5月初开始在这个路口做志愿者,特别认真,每天都走这条路的人肯定都认识他,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在这个停止线前越线。
陶师傅好几次把闯红灯跑到马路中间的骑车人和行人劝回来或拉回来。有位余大妈说:“有一次他去拉一个闯到马路中间的骑车人,那人挺凶,拉了两次不肯回来,还把陶师傅的脸上都抓出血来了。”
人群中好几个人说:“应该好好表扬一下,全杭州的劝导员我看就属他做事情最靠得牢,其他劝导员都是7点半来,他不到7点钟就在了。”
和陶师傅沟通不大容易,在周围老居民的介绍下,记者后来和陶师傅一起来到北山街道友谊社区,找到了陶师傅的弟媳徐兰贞当中间人,连写带翻译,这才聊了几句。
陶师傅今年63岁,当志愿者只有2个月,但他的认真人人都看得到。徐兰贞说:“他真是当工作来做的,每次都要早到半个小时,交警和协警都说没见过这么认真的人。他动作幅度特别大,拿在手上的那块停车牌都有点松动了,是自己又黏好的。”
确实曾有人因为不听劝抓伤过陶师傅的脸,“后来社区就给写了小纸条,写上‘请不要闯红灯、请不要走机动车道、请不要骑车带人’,这样他有话说不出,还能给大家看看小纸条,不会出现沟通问题。”
陶师傅口袋里,还有张他自己画的路口简易地图,画着自己的位置,画出了读者最常问的地点:体育场路、曙光路,还细心标注了“西湖步行20分钟”。这份细心,让人竖起大拇指。
这么认真地做这份工作有意思吗?
陶师傅在纸上写:“不好破坏交通规则。做事情该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