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的炭炉公交车
车尾吊着木炭炉
爬桥还要停三停
杭州公交史上,不乏造型奇特的公交。
庞培华退休前是公交车身修理工,心灵手巧的他还制作了几辆老公交车模型。
红底白顶,车尾巴上还吊着个长条形炭炉——这是1929年出现过的炭炉公交车,曾亲手拆解过它的庞培华,按照记忆中的模样重塑了模型。从车窗望去,车厢内座位分布和现在的地铁车厢相似,左右两排能坐20人。
“那时公交车的燃料是炭,每天出车前,得有专人将车后的炭烧起来,然后再旋转车前摇杆,将车发动。”庞培华说,这种车动力不足,尤其不能爬坡,一到桥下就要熄火,车上得下来俩人,帮忙顶着车,如此折腾,汽车才能开上桥。
为了让炭燃烧得更加充分,那时候的公交系统还有一支队伍,专门负责敲炭,将大段大段的炭敲成拇指大小的碎块。
上世纪50年代的拖挂公交车
安吉毛竹片做成避震钢板
启动时前后车厢要拉铃提醒
庞培华手里有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有着两节车厢的拖挂型公交,有意思的是,后头拖挂的车厢完全是竹木结构,就连关键配件避震钢板都是用安吉老毛竹代替。据说,1958年钢材紧缺,公交保修厂徐金水师傅才有此大胆创意。
“后面毛竹片打造的车厢没有动力,全靠前头的车厢拖拉前行,由于两车厢就靠一个挂钩相连,所以前后车厢各有一个售票员,车子拐弯时售票员需要伸出旗帜打旗语,车子启动出发,前后车厢也要拉铃提醒。倒车时,还得有人在车尾吹口哨提醒指挥。”
拖挂型公交在西湖边试运行时,引来无数游人争相上车感受,甚至还有不少同行来参观学习,毛竹片做的拖挂型公交客车居然也风光行驶了十余年。
上世纪60年代的大气泡车
背着巨大贮气袋
“甲虫”公交也卖萌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资源匮乏,杭州乃至全国,都出现了沼气燃料公交车。
沼气燃料公交车,因为车背上驮着灌满沼气的袋子,俗称“甲虫”,也叫“大气泡车”。
83岁的陈青沂曾当过7路车的老队长,亲自开过“大甲虫”,“看看背了一大袋气,用用可快了,那时我开1路车,从城站到拱宸桥,半趟路程贮气袋里的气就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半趟还是得用汽油。”
60年代,杭州公交资金奇缺。庞培华的父亲回忆,当年公交五大部门都是借的代用房,分散各处。食堂在开元路口,加油站在一公园对面,公司总部在邮电路,调度室在如今的解百新元华大楼,而停车场则在南山路钱王祠后院。公交站房等基础建设,再也拿不出钱来建了。
庞培华说,当年的公交当家人利用中午在食堂用餐的机会,把这些困扰告诉给了员工。一些老员工心生妙计,打算利用报废的公交车车壳。
于是,几天后,杭城大小公交站空地上,一下子冒出多个用旧车壳制作的站房。
庞培华还记得,当年在龙翔桥站就放了5辆报废车厢,后来变成了食堂。到现在,庞培华依然十分怀念当初报废车厢改造的公交站房,因为实在太有特色,远望去,看造型就知道这是公交站了。
(感谢庞培华师傅提供线索及老照片,本版文字部分参考杭州市公共交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