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308】 于 2012-8-31 10:35 编辑
【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赴金华抢先体验杭州即将上路的“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
不会“掉辫子”的电车,打算重返延安路
本报6年前的建议成真:插上科技翅膀的30辆新电车10月底上路
全车采用锂电池,空间很宽敞,“搭辫”时还有捕辫器帮忙
51年前,第一辆无轨电车的开通,曾让无数杭州人为之欣喜,由此走入了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扎着两条“辫子”在杭城的街道中穿梭,略显古旧的车身随着颠簸路面发出“哐当哐当”声,这一直是很多老杭州心中最温暖的画面。 但因为线网横空、视觉不佳、机动性差、掉辫子后容易造成短时间拥堵等原因,杭州目前唯一的一条电车线路——151线路,也在2008年离开了延安路,改走中河路。这一改,曾让许多人扼腕叹息,风景不再。 但今年这份遗憾也许可以弥补了——杭州电车不仅“改名换姓”——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并且以全新的姿态强势回归(本报2012年8月1日曾有报道),除了环保,最大的特点就是两根“辫子”伸缩自如。 昨天,记者前往金华中国·青年汽车集团,抢先揭开了新车的盖头。这30辆新车计划今年十月底前上路,走151路的线路,待延安路整治完成后,计划重返延安路“脱辫”行驶。 体验感受:车厢设置人性化,脱辫时几乎无感觉 被称为“大辫子”的无轨电车,曾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行驶在都市的马路上,与空中交错的电网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象。 为了能够留住这份记忆,杭州公交集团购买了30辆新“电车”。近日样车出炉,昨天记者跟随杭州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前往金华,抢先体验。 进入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内,一眼就认出了两根醒目的“长辫子”。相比较现在的电车,新车12米长的绿色车身,更显年轻、朝气。不过这回,它们有了一个新鲜的名字,叫“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的概念,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纯电动与无轨电车的结合体,比一般的柴油车更环保,相比纯电动车,又少了需要建设充电站的掣肘。 青年汽车集团客车研究所所长李冬梅介绍:“这是一款专门为杭州量身打造的电车,两根辫子可以自动升降,能有效地利用杭州已有的架空电缆,在行驶途中用‘辫子’接触架空电缆一边行驶一边进行快速充电。”如果经过没有架空电缆的区域,那么此时就可以“脱辫”行驶,依靠锂电池为车提供动力。 除了自动搭辫脱辫,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充电的快慢可以一手掌控:如果电网线路短,可以调大相关系数,使锂电池迅速充满电;而电网线路长的话,充电则可以慢慢来。 走进车厢,新车的味道还未散去,细节设计上更显人性化,空间宽敞,低地板,绒布座椅。 其中一个细节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第一个照顾专座前和后车厢第一排座位前横着的手扶栏杆上,全部都有防滑绝缘设置,这样的设置在杭州还是首次出现。 坐得舒服,开起来又是如何一番情景呢?昨天新电车也带着记者试开了半小时,全程车速控制在40公里/小时,记者坐在车上,感觉一路很平稳,没有明显的颠簸感。而当进行脱辫行驶时,两根辫子自动放下,整个过程也不过几秒钟时间,记者坐在车内几乎没有明显的感觉。 实际演示:有捕辫器帮忙,解决“掉辫子”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杭州将会是国内首个使用“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的城市。 这辆新电车的一大“秘密武器”就在于它解决了以前困扰老电车多年的“掉辫子”难题。以前的电车一旦“掉辫子”,就需要司机和乘务员下车将“辫子”重新搭回电缆,常常会引起道路的短时拥堵。 而昨天新电车为我们演示了自己的新本领—— 车子进入到架空电缆区域内时,电车上空有了线网,意味着可以搭辫了。 这时候,你会发现,在“有线”和“无线”交界处的线网上,出现了一个瓦片状的捕辫器,司机将车子驶入事先画好的区域内,在驾驶室内按下按钮,两根“辫子”搭到捕辫器上,就可以自动捕捉。整个过程不过数秒,快到摄像机都来不及拍下。 杭州公交集团科技部经理高新华介绍,“即便‘辫子’稍稍有些偏移,但只要在捕辫器内,就能进行自动回正,尽量避免了只搭上一根的情况,不需要司机再下车进行手动操作。” 高新华笑称,就好比学车一样,待司机“定点停车”熟练后,就无需在地面上画停车框框了。 许多人很关心新电车的耐力如何? 据了解,这款车型的电源,除了头顶的电网,还有四箱锂电池,总共重1吨,可以分别取出。在车厢外部右后侧还有一个电源接头,只要有380伏的三相电就可以充电。 高新华表示,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是三年,但即充式纯电动公交车在行驶途中,锂电池处于浅充浅放的状态,所以预计它的使用寿命可达到6、7年。如果完全脱辫行驶,开空调空载的情况下,续航能力是90公里,设计时速是70公里/小时。 “锂电池仓里还设置了自动灭火器,一旦发生电池着火,可以快速将电池从电池仓里拆卸,使它与车体分开,保证车体的安全。”青年汽车集团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6年前的建议成真:新车10月底上路,计划重返延安路 电车,在许多杭州人的心里,都是一种情怀。 那长长的辫子、哐当哐当的声音,伴着无数杭州人一起成长,见证了城市交通的变迁,浸没在回忆里。很多人都还记得1961年4月26日,由当时杭州市副市长亲自剪彩的“1”路电车出现时的惊艳;也有很多人体会过,电车掉辫子后造成的堵情。 2004年,杭州第一次出现了电车拆与留的争论。在很多城市无轨电车已停止了它的车轮,杭州无轨电车也多次走到了去留的十字路口。 当时有部门就明确提到电车线路的调整:同步取消电车线网。如果这样调整,意味着杭州所有的电车线网都将取消,杭州市民将告别电车这种零污染的交通工具。 6年前本报就曾“力保”(见本报2006年6月21日A4版),并提出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法留下它:或使用双动力源电车在敏感地区脱辫行驶,或朝无辫无线网的电容电车发展……“在科技的革新大潮中,杭州完全可以找到一条途径,让电车折中地保留,得到有计划的规划和发展。电车也可以借助新科技,插上再次辉煌的翅膀。” 杭州电车最终还是留下了,虽然已经从最辉煌时的7条线路、150公里线网,缩减到目前的1条线路、53辆电车、60公里线网。2008年,随着地铁凤起路站施工,151路离开了延安路、浣纱路,改走中河路。 如今看来,我们当时的建议将会成真:杭州电车将以全新的姿态重新上路——记者了解到,30辆新“电车”计划在今年十月底前上路。53辆151路电车基本上都已经“11岁”了,即将“退休”,新“电车”目前暂定走151路的线路,等延安路整治完成后,计划在延安路上“脱辫”行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