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浙江音乐学院,走专而精的特色艺术教育之路
浙江一直在提建文化大省,杭州也一直称文化名城。然而,浙江、杭州却有一个很显然的尴尬,即与历史上的文化繁盛和现实里的经济发达不相称的是,高校数量明显偏少、质量也一般(除了浙大和国美)。其中,特别是艺术类院校,与中国美术学院在国内的翘楚地位不相称的是,杭州还没有独立的音乐学院,只有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部分专业。 因此,建议:杭师大音乐学院独立出来,整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部分专业,更名扩充为浙江音乐学院或杭州音乐学院。理由如下:
1、丰富杭州艺术类院校的门类。同为文化名城,北京自不必说,有央美、央音、中音、央戏、北电、北广(中传)、北舞、北戏(曲),不一而足,上海也有上音、上戏、上舞,即便广州、天津、西安、沈阳、武汉等城市,均同时有独立的美术和音乐学院。而杭州,作为一座有着深厚艺术传统的优雅城市,本应最适合各类艺术院校的繁衍。也许综合类、文理类高校实力一时很难再比追其他城市,不妨在艺术类院校上一枝独秀,走特色发展之路。放弃盲目大而全,探索理性专而精。与之前的高校合并风反其道而行之,条件成熟的综合类艺术院校可以拆分发展成独立的专业学院。因此,浙江音乐学院外,还可逐步在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分析出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与久负盛名的国美、影响渐大的浙江传媒学院一道,共同推动杭州成为国内艺术教育重镇。
2、传承光大杭州文化名城的内涵。杭州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但是,遗憾的是,近30年的快速、不均衡、无特色的发展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外在的物质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几乎已经面目全非。现在亟需重提全面保护,拯救一息尚存的文脉。除了博物馆建设、考古遗址的发掘展示、学术社团的活动开展外,艺术类院校的建设不可或缺。具体到音乐上,杭州其实也有很深厚的历史传统(浙派古琴、江南丝竹、东传日本的尺八、江南民歌、精通音乐的南宋大词人周邦彦、李叔同作于杭州的《送别》、源自越剧的经典名曲《梁祝》等),除了在博物馆静态展示外,更应该通过音乐学院的系统、专业教育传承、光大。传统文化和当下生活,完全可以对接。周杰伦的歌,只是巧妙地把传统文化的一些符号性的东西,用通俗歌曲的方式再演绎,就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就是一个信号!
3、提升国民艺术修养。建文化大省也罢,创文化名城也好,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我认为艺术教育、美育恰恰是基础的基础。蔡元培语:“美育代替宗教”,我很赞同!其实,观察当前的社会现状,诚信缺失、礼仪不存,乃至城建、设计领域的粗鄙恶俗,我认为根源上都是美育的失败、审美的退化。真善美永远是人心所向,而美是最高境界。音乐更是具有普遍感染力(对牛弹琴,牛还能多产奶呢,开个玩笑)。当前,不是民众不需要音乐,而是没有足够的音乐教育、音乐传播。
操作上,除了理顺各种行政隶属关系外,最关键的是,艺术类院校在办学、管理等方面要有相当的自主度,要广罗天下人才,以杭州的美誉度和经济实力,应该不难吸引到优秀的师资和生源。创业之初,举步维艰,但凡事有个开头,国内上音、央音,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也许我们现在暂时落后,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办成与在杭的中国美术学院等量齐观的特色音乐高等学府,完全可能。
至于校园,建议仍留在幽静优美的玉皇山路口。之前听闻准备把杭师大音乐学院迁到仓前新建的杭师大巨无霸校园,而老校区改建成中国音乐博物馆。我认为不妥。当然,如果独立建制,就更没必要了。
音乐学院作为一个专业艺术类院校,不在于大,而在精深,现有校园足够;艺术类院校本应身处环境优美之地,以激发灵感,现有校园正符合,不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也绝佳,紧邻净寺、雷峰塔、长桥,和浙江美术馆隔路相望;建立中国音乐博物馆,很好,但同样,博物馆也不在于大,而在于精,用部分老校区改建即可。音乐博物馆设在音乐学院里,是相得益彰,互为补益的事。在博物馆陈列布展、讲解培训、客源组织,学院教学、校园氛围等方面,都有互动促进(国内外大学类似经验不胜枚举)。比之把学院迁到遥远的荒郊、博物馆孤立存在,要有意思的多,也现实的多。
倘若建成,整条南山路一路走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中国音乐博物馆、浙江音乐学院,此外,还有西湖博物馆、唐云艺术馆、苏东坡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马一浮纪念馆、不远处虎跑的李叔同纪念馆等,真是含菁咀华,让人赞叹西湖于湖光山色之外,无尽的人文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