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0|回复: 8

[新闻] 钱江晚报:御街二十三坊综保工程一期整治完工惊艳亮相 本报记者带你漫步老街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黄敏 本报见习记者 贾歆琰 本报通讯员 计慎忆 刘婷婷/文 梁津铭/制图

  在城市面貌飞速变化的今天,在杭州已经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有粉墙黛瓦的江南传统民宅,可以在残柱、古井、老墙界上摩挲,慨叹时光的力量、建筑的坚韧;居民们保留着老底子杭州人那种悠闲缓慢、不疾不徐的的生活步调,蒲扇一摇,闲话家常,伺弄花草,逗弄八哥。

  不过,整治后修旧如旧、仍有古韵的御街23坊,非常适合你选择春末夏初的一个散淡的午后或者黄昏,以闲适的心情慢慢踱步于此,做一回慢旅人。

  23坊紧邻中山南路西侧,整个街区以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范围,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这中间的坊巷及周边部分支小路统称为23坊,分别是: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丁衙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勤远里、周衙弄、大马弄、花生弄、元宝心、方井弄、丁衙巷、瑞石亭、燕春里、太庙巷、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严官巷、严官巷上山道、泗水弄。

  自2011年8月御街二十三坊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一期项目十五奎巷、城隍牌楼、四牌楼、大马弄、察院前等18条主道路、支小路日前已全部整治完工。下面,记者带你走走这些充满历史古韵和地道老杭州烟火气的街巷。

瑞石亭:因亭得名
  东起大马弄,西至丁衙巷,长100米,宽4米。南宋时叫井亭,民国时改称瑞石亭,以亭而得名。

  瑞石亭与丁衙巷的交叉口,有一口四眼井和一个洗衣台,居民们都在此洗衣、打水。

  瑞石亭两侧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屋前两侧摆放盆花,有些还搭上了丝瓜架。

  因为瑞石亭的一侧是平房,另一侧是七八十年代造的高层住房,上城区背改办还专门在现代居民楼的一楼屋檐处加上披檐,让两侧的建筑风格统一。

燕春里:最有“民国范儿”
  寓意“燕子春归来”,长40米,宽3米。这是一条最有“民国范儿”的坊巷。

  走进这条石库门里弄,抬眼是满山的青山绿树,低头是触目的青砖、界碑、山花、老井、黑门、红窗…… 放佛走入上世纪30年代。短短一条巷,几乎都是保存完好的优秀石库门建筑,门楣上有精美的浮雕花饰。

  燕春里8号、9号之间的“姐妹井”,井底下是相通的,共享一脉清泉。两口水井的形制皆为水泥井圈,石板井台,砖质井壁,井深约8米,是典型的民国时期水井的构筑方法。

  燕春里9号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哥哥的住所。
晓霞弄:启窗见朝霞
  名字始于清朝,有诗曰:“晓霞举处已轩轩”——一早登上楼馆,启窗见了朝霞。

  丁云川告诉我,清光绪年间,当时杭州的士绅丁申、丁丙曾从晓霞弄上吴山,去观钱江潮的景色,于是有了这首《登吴山酒楼遇雨》:“山楼高面钱江起,揽胜清樽笑共看。斜阳远随潮势落,层云忽送雨声来。林宗巾折光思垫,杜甫诗成尚待催。向晚淋漓归去也,灯前重拟醉新醅。”

  晓霞弄的巷口处有一块不大的花坛,松柏、小灌木、山石等排列得错落有致。巷内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给小巷带来一片阴凉。小巷尽头上伍公山的石阶上,常有人在此摆摊售卖些日用百货。

太庙巷:杭州最后的山岬园林
  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元时又有榷茶提举司。太庙巷西首有南宋宰相韩侂胄的南园(阅古堂)遗址。

  巷中原有宋皇室家庙。1997年旧城改造时曾发现遗址,在其上开辟“太庙遗址公园。太庙巷18号原有“廉泉”井一口,后拆迁时搬迁安置于今河坊街与小井巷的交汇处,井旁有一组雕塑,成为一大景观。

  太庙巷58号建筑为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之一,建于20世纪50年代。该建筑为杭州市拱砖薄壳结构三处实验房之一,是中西方建筑风格交融的产物。屋顶的吊灯、雕花,上楼梯两旁圆润的墙壁,都带有前苏联的建筑风格。

  太庙巷中的潜庐是杭州硕果仅存的山岬园林(岬,是山向外面伸出来的山包),体现了中式园林和西式洋房的中西合璧。面积大约有3亩多,目前仍有何绍韩的后人在里面居住,所以一般人无法进去一窥其妙。潜庐的大门,原是现在紫阳卫生院大门所在的位置。

井弄:古井仍在名副其实
  南起十五奎巷、北倚吴山、伍公山,短短的八十米弄堂里,现在还有3号墙门、10号墙门和21号墙门里的三口古井。“井弄”之名名副其实。

  这里的居民告诉我,3号和10号的古井居民们仍在使用,虽然已经不饮用了,但洗衣、做卫生大家都用井里的水,“水挺干净的”。

白马庙巷:泥马渡康王
  在紫阳山麓,南起严官巷,北折东与中山南路相接,长256米,宽2.5米。

  白马庙祭祀“白马”,传说有“泥马渡康王”的神话: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康王赵构(后来成为宋高宗)被金兵追杀至江边,突然出现一匹白马,渡他过江,至此地饮井水化为泥,原来此马乃彼岸庙中泥马。明清时,人们索性把这条小巷改称为白马庙巷。现白马庙已不存在,巷名依旧。

  白马庙巷巷口向里走,有整饬一新的上山石阶,还有铁栏杆扶手。白马庙巷口有一井,叫做“紫阳泉”,原来叫瑞石泉,又名马泉、饮马泉。 目前白马庙巷的两边大多是白墙,有些还在粉刷中,“L”型的路灯立在两侧。

  在白马庙巷48号对面,还有一个防空洞,目前也被列入杭州市避暑纳凉点。
大马弄:清代老石库门
  南起太庙巷,北至城隍牌楼巷,长23米,宽4米。1966年称韶山巷, 1981年复称大马弄。“大马弄”这三个字可是从毛泽东笔墨中拓下的。

  目前大马弄是一条热闹的菜场,有来自富阳的新鲜菜蔬,有来自金华、临安的土鸡,还有各类新鲜水果、水产海鲜、卤味熟食,价格实惠,人气鼎旺,深受附近居民欢迎。

  今年4月份,大马弄5号发现了一个写有“豊记宏安茶行”字样的老石库门,据初步推测,石库门建于清末民初时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宏安茶行开办于1943年。目前,已经开始保护性修缮。

严官巷:御街遗址
  东隔中山南路与上仓桥相接,与白马庙巷、高士坊巷形成十字交叉,西连云居山麓,有石阶可达山顶;周边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三省六部遗址相邻,是一条长不过200米、宽约5米的小巷。由车流如水的繁华街市进入寂静的山林,步行只要几分钟。

  严官巷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十分厚重,考古发掘得知"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前后叠压着6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目前在中山南路199号建有“南宋遗址陈列馆”。

  严官巷属于南宋高层统治的核心区域之内,与御道部分重叠。巷旁当年设有中央机构玉牒所和封桩所,还有一所小药局。相传宋孝宗染上痢疾,御医也无良方。太上皇派太监四处打听,寻觅到此小巷药局有一位严姓郎中精于治痢,便宣召此人进宫诊治。严郎中对症下药,几服而愈。太上皇高兴之余,赏以金质杵臼(杵药用具),将他升作医官,还加挂“防御虚衔”。人称“严官”、“严防御”,连他所居小药局也被称作“金杵臼严官家”。后来的“严官巷”之名大概由此而起。

  随着朝代的更替,严官巷历经变迁。元代时改修为石板大道,明代严官巷又称仁寿里,1966年改名红健巷,1981年恢复旧名,2005年拓宽为路,经万松龄隧道与南山路相接。

  严官巷建筑群,由严官巷61号和严官巷63号组成,反映了近代建筑演进的历史脉络。

  61号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系近代民居建筑。该建筑为两层三开间,带阁楼的小楼房,原为定水寺旧址。

  63号建筑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两幢中西式风格的别墅楼房组成。外立面原为清水砖墙,现已整修过。外墙面有或镂花或圆形的通风孔;楼房二层的四个角各有一出挑阳台,带铁艺栏杆;屋面各有一砖砌烟囱。每幢楼房皆带一个小院落,四周环境清幽,绿树成荫。

  据当地居民介绍,严官巷63号原址上的房屋,为上世纪30年代一国民党空军少将所建造。该屋被拆除后,云居山干休所于上世纪60年代建造了现在的两幢楼房。目前有多家住户居住。

  这次对严官巷的改造,主要是建筑外立面和绿化带的整修。

四牌楼:新修“民不能忘”牌坊
  东起城隍牌楼巷,西至元宝心,南连丁衙巷,北通十五奎巷,长约二百米。旧称“四贤巷”,亦称“十五间楼”。

  十五奎巷南口向四牌楼方向走,就是修缮一新的“民不能忘”牌坊。 这里原有为纪念祀伍员(伍子胥)、褚遂良(唐初大臣、书法家)、岳飞、于谦四位先贤而建的“忠节祠”,现在的“民不能忘”牌坊是根据文献资料还原的,上面记述着四位先贤的生平事迹。

  四牌楼21号为普福庵,据说原来是个尼姑庙,现有多户居民居住于此。

  四牌楼38号也有个防空洞,目前还在整修中,铁门紧闭。

元宝心:地势如元宝
  从四牌楼向西走是元宝心,也是古代皇帝的上山御道,因地势高高拱起,如元宝“心”而得名。元宝心的东面连接四牌楼、城隍牌楼。这条路古代是皇帝上山的路,康熙、乾隆几次上吴山都经由此路,从元宝心连接的登山道有宽阔、整齐的石砌台阶,可见当年皇家气派。

  元宝心里有石观音阁,建于明晚期,为一四合院建筑,内大殿倚崖而筑,正中镌一观音像,旁镌有形态各异的罗汉像。上世纪60年代中部分被毁,今为民居。元宝心60号有阮公祠,系祀清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不过,这两处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

  元宝心3号有个“吴山理发店”,理发师也是个老师傅。这里剪发8元,洗吹12元,充分体现着老底子的实惠价格。

  元宝心23号有个防空洞,但是据保安说,目前已经改作军用,不对居民开放了。
高士坊巷:三省六部之所
  高士坊巷,因北宋高士徐复(冲晦处士)居山南岭上而得名。南宋时,此地为中央官署三省六部之处。三省者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者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高士坊巷的德馨堂建于清末民初,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为市第六批历史建筑。目前仍可见到清晰的“德馨堂”老墙界。

  高士坊巷4、5、6、8号建筑为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之一,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

  巷内还有一个杭州卷烟厂高士坊巷停车场,停车场内矗立着一根二三十米高的烟囱。据附近居民讲,这里是原来的东风酿造厂厂址,主要生产酱油。

察院前巷:曾是左右丞相府所在
  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太庙巷,可登瑞石山(紫阳山),中折北至城隍牌楼巷。全长300米,路宽4米。

  南宋时,这里是左右丞相府的所在地,元为御史南台所在,明改为都察院、巡按院,巷名由此而来。清康熙末年(1722)又改造为万岁龙亭,为节日文武百官朝贺以及拜表迎诏的场所。

  察院前巷目前一侧是“杭州察院前农贸市场”,另一侧是粉刷过的白墙。

丁衙巷:典型分段式街巷
  位于紫阳山麓,北起城隍牌楼巷,与十五奎巷相接,南至瑞石亭。 紫阳山麓旧有丁仙巷,明末有丁野鹤隐居吴山,有竹林堂,因此称其为丁衙巷。丁衙巷西折可上瑞石山、宝成寺。

  丁衙巷两端都是传统民居,中间被现代小区分隔开来,属于比较典型的分段式街巷。巷内,在一排垃圾桶旁搭了一个漂亮的六层花架,还有自动滴灌系统,里面种着薄荷、吊兰、月季、喇叭花等,将这个小小的垃圾站打扮得花俏清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6-2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地方我比较喜欢,就那个很高的桥看了不是很爽...
发表于 2012-6-2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地方生活过20年
发表于 2012-6-30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sx198 发表于 2012-6-29 22:15
那个地方我比较喜欢,就那个很高的桥看了不是很爽...

如果没有高架,这个地方就太棒了,ZF敢不敢把高架改道地下去
发表于 2012-6-3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汤姆 发表于 2012-6-30 02:33
如果没有高架,这个地方就太棒了,ZF敢不敢把高架改道地下去

要改 这几年杭州的交通就瘫痪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2-6-29 23:11
在这个地方生活过20年

您知天命了?
发表于 2012-7-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和隧道可以同步实施!隧道造好了,高架拆除,但ZF肯定不会采纳的。
发表于 2012-7-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上城区有别于别的城区,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又和西湖景区互为依存,期待这样一块街区一块街区的精耕细作起来,直到整个南宋皇城遗址公园建成。
发表于 2012-7-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2-7-1 10:28
整个上城区有别于别的城区,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又和西湖景区互为依存,期待这样一块街区一块街区的精耕 ...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比如五柳巷,城头巷和直吉祥巷一带,虽已深处钢筋森林之中,但留得这片小天井,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27 12:43 , Processed in 0.3146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