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听雨眠 于 2012-6-27 17:42 编辑
20年前,我用笔名京子在《钱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其实父亲是爱我的》千字文。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我不好意思告诉父亲。那时,我在外地工作。 假日我回杭州探望父母。我在父亲的画室看画,父亲突然问我: “京英,你在报刊上发表散文有二三十篇了吗?如果已经有了,爸爸资助你出本文集吧。” 我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我支支吾吾搪搪搪塞塞地对父亲说: “爸,我写的那些东西太生活化了,不够文学,也不够含蓄,以,以后再说吧。” 这是第一次有人建议我出书。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那么一天,我要有一本自己专著的书。 两年前,新浪草根博客林不醉出了一本文集《锦衣》。随后就一直有网友给我留言:“你也该出书啦!” 我戏谑地回复了其中一位:好吧,我准备出本棉袄! 一陌生网友马上特地加我QQ,很认真的: “麦表姐,我要订购两本《棉袄》!一本我自己要看的,一本留给我现年3岁的女儿,给她将来作嫁妆。” 这位我至今不明他性别的网友接着说: “你的博客不用重新整理修改,我篇篇都喜欢看,直接下载印刷成《棉袄》就可以了。” 同事余娅,餐毕去食堂买水果的窗口挑了只苹果,只见她莫明其妙地捧腹咯咯咯地小笑了一会儿,才刷卡走人。 余娅对我解释说:“还不是因为你!自从看了你博客上写的苹果后,我每次看到有人餐后买苹果就要笑,更不要说我自己去买。” 我误以为余娅是指我那篇题为《苹果》的博客,她想借以得瑟她老公喜欢啃她吃剩下的苹果。 可是余娅说,让她忍俊不禁的,不是有人啃她吃剩下的苹果,而是她又想到了我写的《与食堂西施过招》。接着余娅又一次问我: “你什么时候出书啊?!” 有位常在我博客上采稿的纸媒编辑问我: “你经常在博客上提到你的同事余娅,她介意吗?她乐意吗?” 我老老实实地答,余娅的名字不是专属于某一个同事,她是数个同事共用的名字。不过,“余娅”的那些所言所行,都不是我凭空杜撰出来的,都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的,我至多作些“鸡尾”处理。 怎么说呢,曾经的人、事、物、世、情,要变成文字,难免多多少少会有点儿“走样”,好比我们做中小学生时,同题写记叙作文“秋游记”,50个同学会有50种记游,不可能都是完全同样的感受和视角。 需要温馨提醒的是:婉谢对号入座。 曾在博客评论栏里读到一条令我瀑布汗的评论: “写博客的人是无聊的,自恋的,矫情的,喜欢在大庭广众下洗澡的,没事找事的,装模作样的,写了给别人看的,期待点击率的……总之,写博客的人是可耻的!” 联想起当年在天津读大学期间,校园公共浴室,百来号女生一丝不挂赤条条无遮无拦的同场同时集体淋浴,很是白花花之壮观之从容。估计上过80年代大学的女生都有过此体会。 如果说,在公共浴室里脱光洗澡的人肯定比那些自己不脱不洗只窥别人洗澡的人要可耻,那么,俺只有死活承认下了。 哈,开个玩笑。 这样说吧,总觉得用风趣俏皮的笔,来记录来得瑟日常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可以让我的平淡琐碎的日子,过得更为轻松和有趣味。仅此而已。 在我的摄友、博友、驴友、得瑟嗲友后山迟桂花的忽悠下,我的“棉袄”(文集)终于裁缝出来了。 “棉袄”取大名《晒太阳》,几层意思:一是我的博客原创标签“晒自己的故事,让别人去涂防晒霜吧” 的缩意;二是取意温暖。另,晒太阳好处多多,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 《晒太阳》中的文字,有一部分已分别用麦铃、海妮、青荇、麦子、小麦、子叶等笔名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过。 插图漫画,均选自著名书画家王山甲先生为发表在报刊上的我的文章所作的配图。感谢王山甲先生欣然同意我的《晒太阳》中收录他所作的漫画插图作品。 感谢我心目中的博客王后一把柳叶刀老师和我非常欣赏的新浪博客过客先生为我的文集写序。 感谢书法家、金融家、新浪博客光汉堂先生为我的文集题写书名。 感谢浙江日报社编辑方力美眉、杭州日报社美编俞帆师哥…… 在整理书稿过程中,我也重新去翻看了以往的报社记者和网友对我博客的评论,我从中摘录几段编入文集每一辑的前页言和封底语中。 最后是惯例,但我是发自肺腑的,感谢所有成全和包容麦铃“晒自己的故事,让别人去涂防晒霜吧”的亲们!感谢你们陪我一起晒太阳! 下一部《晒晒太阳》时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