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2|回复: 4

感谢你陪我一起晒太阳[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听雨眠 于 2012-6-27 17:42 编辑

    20年前,我用笔名京子在《钱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其实父亲是爱我的》千字文。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我不好意思告诉父亲。那时,我在外地工作。
    假日我回杭州探望父母。我在父亲的画室看画,父亲突然问我: “京英,你在报刊上发表散文有二三十篇了吗?如果已经有了,爸爸资助你出本文集吧。”
    我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我支支吾吾搪搪搪塞塞地对父亲说: “爸,我写的那些东西太生活化了,不够文学,也不够含蓄,以,以后再说吧。”
    这是第一次有人建议我出书。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那么一天,我要有一本自己专著的书。
    两年前,新浪草根博客林不醉出了一本文集《锦衣》。随后就一直有网友给我留言:“你也该出书啦!”
    我戏谑地回复了其中一位:好吧,我准备出本棉袄!
    一陌生网友马上特地加我QQ,很认真的: “麦表姐,我要订购两本《棉袄》!一本我自己要看的,一本留给我现年3岁的女儿,给她将来作嫁妆。”
    这位我至今不明他性别的网友接着说: “你的博客不用重新整理修改,我篇篇都喜欢看,直接下载印刷成《棉袄》就可以了。”
同事余娅,餐毕去食堂买水果的窗口挑了只苹果,只见她莫明其妙地捧腹咯咯咯地小笑了一会儿,才刷卡走人。
    余娅对我解释说:“还不是因为你!自从看了你博客上写的苹果后,我每次看到有人餐后买苹果就要笑,更不要说我自己去买。”
我误以为余娅是指我那篇题为《苹果》的博客,她想借以得瑟她老公喜欢啃她吃剩下的苹果。
    可是余娅说,让她忍俊不禁的,不是有人啃她吃剩下的苹果,而是她又想到了我写的《与食堂西施过招》。接着余娅又一次问我: “你什么时候出书啊?!”
    有位常在我博客上采稿的纸媒编辑问我: “你经常在博客上提到你的同事余娅,她介意吗?她乐意吗?”
    我老老实实地答,余娅的名字不是专属于某一个同事,她是数个同事共用的名字。不过,“余娅”的那些所言所行,都不是我凭空杜撰出来的,都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的,我至多作些“鸡尾”处理。
    怎么说呢,曾经的人、事、物、世、情,要变成文字,难免多多少少会有点儿“走样”,好比我们做中小学生时,同题写记叙作文“秋游记”,50个同学会有50种记游,不可能都是完全同样的感受和视角。
    需要温馨提醒的是:婉谢对号入座。
    曾在博客评论栏里读到一条令我瀑布汗的评论: “写博客的人是无聊的,自恋的,矫情的,喜欢在大庭广众下洗澡的,没事找事的,装模作样的,写了给别人看的,期待点击率的……总之,写博客的人是可耻的!”
    联想起当年在天津读大学期间,校园公共浴室,百来号女生一丝不挂赤条条无遮无拦的同场同时集体淋浴,很是白花花之壮观之从容。估计上过80年代大学的女生都有过此体会。
    如果说,在公共浴室里脱光洗澡的人肯定比那些自己不脱不洗只窥别人洗澡的人要可耻,那么,俺只有死活承认下了。
哈,开个玩笑。
    这样说吧,总觉得用风趣俏皮的笔,来记录来得瑟日常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可以让我的平淡琐碎的日子,过得更为轻松和有趣味。仅此而已。
    在我的摄友、博友、驴友、得瑟嗲友后山迟桂花的忽悠下,我的“棉袄”(文集)终于裁缝出来了。
    “棉袄”取大名《晒太阳》,几层意思:一是我的博客原创标签“晒自己的故事,让别人去涂防晒霜吧” 的缩意;二是取意温暖。另,晒太阳好处多多,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
    《晒太阳》中的文字,有一部分已分别用麦铃、海妮、青荇、麦子、小麦、子叶等笔名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过。
插图漫画,均选自著名书画家王山甲先生为发表在报刊上的我的文章所作的配图。感谢王山甲先生欣然同意我的《晒太阳》中收录他所作的漫画插图作品。
    感谢我心目中的博客王后一把柳叶刀老师和我非常欣赏的新浪博客过客先生为我的文集写序。
    感谢书法家、金融家、新浪博客光汉堂先生为我的文集题写书名。
    感谢浙江日报社编辑方力美眉、杭州日报社美编俞帆师哥……
    在整理书稿过程中,我也重新去翻看了以往的报社记者和网友对我博客的评论,我从中摘录几段编入文集每一辑的前页言和封底语中。
    最后是惯例,但我是发自肺腑的,感谢所有成全和包容麦铃“晒自己的故事,让别人去涂防晒霜吧”的亲们!感谢你们陪我一起晒太阳!
    下一部《晒晒太阳》时再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7-2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处不生花    读麦铃的《晒太阳》

文/柳营
      

因了麦铃的文字,我喜欢上了她。她的文字放松、自由、热情、坦荡、真诚,就如她的人一样。



读她的文字,就如听人在一旁聊天。你呆在一边,并不用认真去听,但却又听得清清楚楚,因为聊天的人如此坦率、直接,一句又一句,全都进到了耳朵里,没有压力,不会沉重,有的只是会心一笑。读完后,你放下书,转身轻松离开,你以为你会忘记那些话,可走着走着,在一地,或者另一地,那些话又浮上心来,一次次重现,如浮在水面的荷花,处处可生,无处不在。



麦铃写的,都是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她的周围,亦是我们的周围。我们生在其中,再次遇到时,就如遇到了她的文字,遇到了这文字的自由放松,直接真诚。这些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不装模做样的文字,就那样在不经意间直入你心,并且停在了那里,只等着你再次在另一处与它们在记忆中相遇。

      

她写她的先生鲁九、她的大头儿子、她的亲戚朋友同事、她最熟悉的也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她的文字几乎不讲任何技巧,她用平实家常的语言,简单地道出她的生命态度。如果她在文字里加了什么调味品的话,那么真诚坦荡,是她最愿意放入的,这亦是她为人的气质。

   

写下这些文字,对于她来是,是一种乐趣。做为一个紧张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内心压力大,而在空闲之时,把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转换成片段式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对读者来说,我们除了享受到她带来的乐趣,还有所收益,这是没有目的性的,含在字里形间的益处。我想,所有读过麦铃文字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些不同的视角、善意的换位思考、甚至是大妈式的极为日常的叙述,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美,一种接受自己、承认弱点、宽容别人、直面生活的美。这样的美里,有着最最朴素却极为迷人的魅力。



正因为对文字充满了乐趣,又加之能够坦荡地接受自己,所以,面对文字时,麦铃表现出了一般人不太具有的自由放松。那些我们都经历过的,几乎不屑去记住的琐碎杂事,麦铃却能将它们一个个写的妙趣横生,处处生花,让人心动不已。



如此面对文字,是一种境界。

也是一种能力。



有能力在生活中的琐碎间品读出并且写出快乐和乐趣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去爱自已和他人的人。麦铃是个心中有爱的人,那爱明亮且有暖意。就如她的名字,温润悦耳。

                                                                  

                                                                    2012-6-19



柳营,女,小说家。2001年开始小说创作。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窗口的男人》(入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阁楼》(改编成同名电影),以及长篇小说《树鬼》《花塔》《沉水香》等。有作品被翻译到日本、英国和法国。


--------------------------------------------------------------------------------

不好意思,以下又是广告时间了哈

书名:晒太阳
著者:麦铃
出版发行:大众文艺出版社
字数:225千
定价:29元

购书方式A:将书款(29元)和快递邮费(参考:5本以内约江浙沪8元,其它地区15元。可自行估哈)打入下列账户,款到寄书。帐号请选下列之一:
①工商银行(杭州)622202 1202045775187 宣沛乔

②建设银行(杭州)4367 4215 4044 0019 292 宣沛乔

联系手机:13858149033(非诚勿扰)


购书方式B:①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413491343
           ② 麦铃的《晒太阳》+《后山迟桂花》(合买可省1本快递费)淘宝地址: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434295355

实体书店上销售:杭州市晓风书店(体育场店)(地址:西湖区体育场路529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听雨眠 于 2012-7-27 08:31 编辑

十分期待麦铃的下一部作品《晒晒太阳》

文/天天笑三次




女大不中留啊。我喜欢这幅插图。麦伯乐的文字很活泼,看她的文章,就像看这张插图一样,干净利索,轻松好玩儿,情趣盎然,还有一点子俏皮。

我十分想见麦伯乐!十分期待她的下一部作品《晒晒太阳》!

读麦伯乐新书《晒太阳》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北京7月21日周六特大暴雨,和老公困在家里,替在外与同学聚会的儿子担了一天的心。雨又急又大天又黑的时候,好几次走到窗前,心不能踏踏实实放在心里。尤其是老公,晚饭时谗酒,但忍着,不敢抿一口儿,说要随时保持清醒,随时准备冲出去救儿子。当时,我觉得有一点夸张,不就是没公共,打不着车吗?这两天看新闻和微博,越看越吓人。洪水简直就是猛兽,在北京的立交桥底下竟然能出了人命。

7月22日上午,雨过天晴,收到从杭州来的快递,麦铃的《晒太阳》。周一,周二两天,断断续续读完整本《晒太阳》,共101篇文章,另加2篇序,一篇后记。这是我近年来,身心真正完全放松的一个暑假,儿子即将升入大学,我完成陪读使命,正准备重打鼓另开张。在这样的状态下,读麦伯乐的新书,放松且投入。

读麦铃的文章,我会情不自禁地根据文章描述的时间进行推测,比如,麦铃说:十年前,我就算是哪年,再比如,麦铃说:我六七岁的时候,被送到桥头坞,大头儿子三个月怎么着,鲁九被派到北京学习的那年发生了什么,我就算:那年,那年,我都在干嘛。麦铃和我同是60后,她提到的时间,对我有实际的坐标参照意义,看她,就仿佛回忆我自己,很多话题能引起我的共鸣。

我就是在叙利亚局势不断恶化,美国丹佛影院枪杀,北京61年不遇特大暴雨灾害的历史背景下,读麦铃的《晒太阳》的。 虽然前两件事离我们实在遥远,有点生拉硬扯,但谁说这地球不是一家?看那些天灾人祸的新闻,我觉得世界特丑陋,地球特危险。当我捧读博友麦铃的文章,我感慨生活真美好,人性多良善。

为什么称呼她为麦伯乐

不仅因为麦伯乐作为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在工作中是伯乐。我叫她麦伯乐,主要因为麦伯乐发现了博友中的好几匹千里马。 麦伯乐把我表弟林有财忽悠到电视台现过眼,曾把我的博客推荐给杭州的一家报纸曝过光,小文被采用后还收到了稿费。你说不叫她伯乐叫什么。

为什么喜欢读麦伯乐的文章

我认真阅读学习了每篇文章,包括书中九辑目录下,麦铃摘抄的每一段博友对她文章的评价,看得我鸡啜米似地不住点头:他们概括得如此准确,我怎么就总结不出来呢?简直把我想说,说不出来,说不好的话,只用一锤子,就定了音,我最喜欢新浪博客南宫滟的评论:总之,每篇文都让你不白看一场。。。。得瑟是一种喜悦秀,展示的是生活里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美好;八卦则是一颗真诚的心,没有是非饶舌,她用她的大度和灵慧看社会万象,然后掺入本质的善良诉诸笔端。

南宫滟,您高屋建瓴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地说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我为什么喜欢麦伯乐的文章?因为透过她的得瑟和八卦,我读到的是:真诚,大度,灵慧,善良。还有女人的精致,自信,大气,幽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麦铃笔下的人物众多,每一位活灵活现,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麦铃描写人物的功力,不夸张地说,了得。她讲故事的本事,夸张一点说,了不得。有个女生叫张书一,文娟,嘟嘟姐,八小姐,里山阿姨,蛮好姑,茜茜爸爸妈妈,远亲金风,刁美兰,花枝招展的莉莉姐,晓雪与老贺,其中有些佳作,跟我们语文课本上的范文不相上下。比如《里山阿姨》,如果我有本事,能拍一部小电影的话,《里山阿姨》一定奔着闹死卡去。

麦铃笔下的一些人物,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所见,所以很纯粹,很透明,很真实。里山阿姨就是13岁麦铃眼中的真实。读罢麦铃的《里山阿姨》,我有一种很想见到里山阿姨的冲动,我很想握住里山阿姨的手。问世间情为何物?麦铃在《晓雪与老贺》这篇文章的最后这样问道。读麦铃的文字,我也会有这样的感叹欷嘘。


《八小姐》无疑是又一篇佳作。我尤其喜欢麦铃走进八小姐家第一眼,关于八小姐家陈设的描述,接着是日光灯下八小姐的外貌打扮,和第三段八小姐与麦铃一家三口的不动式互动。麦铃写道:惟有八小姐那对琥珀色的瞳眸,深藏不住敏感地激动着,才让人感到她不是一具蜡像,而是一个活在现世今生的人。文章写到这份上,谁不想继续读下去看个究竟?



我爱读麦伯乐的文章,因为轻松。刚看到一个微博的标签这么写的: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谁不是为那一二活着? 读麦铃的文章,让我有一种感觉,人生不如意者仅十之一二,我们要为那八九活着。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不如意,有焦虑的时候,所以轻松才宝贵。麦铃家大头儿子考大学那几天,她也不轻松,但是,麦铃翻篇儿翻得快。轻松做自己,他人才欢喜。

心态可以感染人的。我喜欢看麦铃的文章,因为她的好心态常能感染我。没人愿意去医院,即使地位再高,医疗条件再好,也没有人高兴跑医院。我们一般看到的是病人和家属抱怨医院的恶劣条件,其实,抱怨真的无济于事,如果换个角度,换个心情,同样情况,也许就有了不同。通过麦铃的笔,我看到的是医院里肛肠科患者穿着开档裤露出老屁股的可爱,我只记住了这个好玩的镜头,忘记了医院的可怕。

麦铃笔下的封封说:大家都只做一次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一次做到尽善尽美,不给自己留太多的遗憾呢?

我爱读麦伯乐的文章,因为幽默。麦伯乐的幽默调侃随处可见,看看她和鲁九补拍的结婚照,被同事老公"嫉妒"了,这些臭男人说照片上的鲁九就像二婚和三婚的样子。哈哈,鲁九像不像二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好多老夫妻补拍婚纱照确实像二婚照,但这有什么不可以。

我爱读麦伯乐的文章,因为智慧。我喜欢西西的博客,有时看到给西西来信的博友诉说婚姻生活的不幸福,我认为他们除了找西西寻良药,还应该多看麦铃的好文章,麦铃声色不动,便可四两拨千金,麦铃一语不发,已是莺飞草长四月天。无论对邻居,对同事,对亲人,麦铃心存善意,更不乏豁达,智慧和一丝小顽皮。

我爱读麦伯乐的文章,因为爱。看麦铃写《老家》,每年春天,他们都要陪妈妈去老家的山野上站一个小时。故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童年,也许它曾经伤害过你,让你很记仇,但是,你永远不会忘记她。

《其实父亲是爱我的》,这是我翻开麦铃新书的目录,读的第一篇文章。看到麦铃写她的父亲,我真的很想念我的父亲。前些天看电视节目,陈佩斯说他爸爸走的时候,他一直用手拉着父亲的手。他接受了这样的指导,亲人临走前,应该拉着他的手。我当时想到了我父亲。我很后悔,当年,我根本没想到要一直拉他的手。如果我这么做,他一定有感觉,觉得很温暖,他一定觉得没白来这世上一遭,临走时,有亲人看着,陪伴着,有闺女拉着他的手送他到最后。

其实,父亲是爱我们的。母亲是爱我们的。麦铃对她的大头儿子说过:“儿子,将来,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三个人会像你爸爸和你妈妈那么爱你的,真的,不会再有第三个能像父亲母亲那样这么彻底的爱你的人了,你将来总有一天会明白的!”我能想像江南女子麦铃说这话时的表情。

养儿图个啥?麦铃的文章引用专家的话告诉我们:养儿育女是世界上投资风险最大,投资回报比率最低的事业!养儿图个啥?鲁九的回答一定引起我们做家长的共鸣:不图回报,他能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收益和回报。麦伯乐的篇篇文章我都喜欢,每篇不是白读,总会给我带来这样或那样的收获。本来,为了写读后感,我用黄纸条为好文章做记号,最后发现,我把一小本黄纸条全部用完还不够。



爱是沉甸甸的。爱有份量。是爱让我们可以把日子过得轻松。谢谢麦铃的好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咀嚼至心尖儿里的文字

本帖最后由 听雨眠 于 2012-7-27 08:30 编辑

文/安建达

咀嚼至心尖儿里的文字
                         读麦铃的《晒太阳》   
                                    
    “麦”和“铃”,特接地气的俩汉字,组合到一块堆儿,我会误以为她是隔壁邻居,恍惚着就飘到从前住过的人群密集的筒子楼,推开门就喊她一嗓子 ---- 这名字,熟悉而顺嘴儿。
    麦铃写的《晒太阳》,书名也同样,叫人觉得暖和、亲切。说实话,我过去很少细致地去读女性作者的文字,因为内心顽固地觉得女人的阴柔本性容易将文字弄得冗长繁琐,或许情感炽热,可是读起来不会有特别的趣味。麦铃的《晒太阳》却使我丢弃了长期的根深蒂固,我一点一点地被征服了,每读一篇后,都会重重长舒一口气儿,我明白是这些字儿让人动容。
    我对麦铃写人物的段落印象最深。她写任何的东西,几乎都是“平平”地开头,似乎就是闲聊着身边的所遇,从未想立即抓住谁的神经。你随性地跟着她走,可她绝不拖泥带水,很快就让你进入情境。写人的时候,她也是不带任何夸张地描绘着自己的第一感觉,你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在她要说的氛围里,这时候你仿佛可以代替她的眼睛去观看,观看着平实的每一个人物的细枝末节。在之中的一篇《八小姐》里,她道:“八小姐端端地站立着,抿嘴微笑,看着我们一家3口,不说话,也不搭手,犹如局外人般的任凭我们把花花绿绿的婴幼儿用品和玩具随意摊放到这个刚才还缺乏色彩与生气的家……”她写得就是这么不动声色,可是几句话就能让这个人的轮廓留下痕迹。渐渐地,你就被这个人物的言语动态吸引了,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儿,叫你吃惊而又好奇,在她紧锣密鼓的文字节奏下,你能够马上看到结局,可是结局一定会让你觉得意犹未尽……
    我将麦铃的《晒太阳》细细地阅读了几遍,之所以如此,是每读一篇过后,还希望倒过去从前面的叙述里找到期望中的答案。其实我明白,所有的答案都融入到了每段话里,融入到了每个貌似稀松平常的细节里,她从不会呆板机械地下什么定义和结论,因为,她的叙述都是生活里的真实的“切片”,而生活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答案,答案在每个或匆匆或逗留或张扬或内敛的常人心里,正所谓: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曾经想把麦铃的文字用个词儿来形容,本打算用“诡异”,后来觉得十分不妥,因为从她的《晒太阳》里,看不到任何的故作姿态和刻意为之,多的倒是欢声笑语甚至家长里短。又琢磨,我之所以想到了“诡异”,可能是因为看着她饶有兴味地讲述的时候,那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一丝儿叫人捉摸不透的味道吧?
    读了全篇的《晒太阳》,可是麦铃本人我并未见过,只是有幸看过她的博客并偶有文字往来。一天,我在微博里写到:“几天读麦铃的新书《晒太阳》,我慢慢浸入进去了。”她开玩笑地评论说:“我的《晒太阳》是给读的深的人分享的,读的浅的人消遣的。”而我觉得呢,《晒太阳》是适合“咀嚼”的,而且咀嚼之后,就有股阅读的快感飞速窜到到心尖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00:44 , Processed in 0.1341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