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路禁右上高架,争议中走过一周“机非混行”的队伍,让人心惊胆颤 本报讯 体育场路禁右上高架从上周四执行以来,在争议中已过去了5天。昨天是周一,通常较其他工作日,交通状况更为繁忙。记者再次来到体育场路中河路,发现右转进入地面车辆增多。另外北口只有一个机动车道,紧贴非机动车。而在晚高峰的时间段里,经过的自行车、电动车的量极大,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抢道,看起来心惊胆颤。 晚上5点半,体育场路东向北的右转车道,原先的长龙阵势已经不见了,一个右转绿灯,基本都能放完等待的车辆。 体育场路禁右上高架后,匝道排长队的情况倒是有所好转,通行还算正常——毕竟目前只有南口和西口的车辆能上高架。但记者观察发现,匝道的流量依然非常巨大,偶尔也会排到路口。 不过,高架上匝道拥堵有所好转的同时,体育场路中山北路到中河路一段,东向西方向的车流却明显增加。车主金先生是住曙光路的,他每天都要路过体育场路。他说,自从“禁右”以后,以前中山北路到中河路路段,即便是晚高峰也不大排队的,现在情况变了,推进速度明显变慢,给通行造成很大的不便。“如果到时这一段执行潮汐车道的话,那这段路还走得动吗?”根据之前交警部门发布的消息,中河路体育场路西口晚高峰将实行潮汐车道,即西往东方向向对向借用一个车道通行。 “体育场路禁右或许对缓解高架及匝道通行压力是有一定帮助,但给地面带来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金先生说,保高架通行难道一定比保地面通行来的重要吗?牺牲了一部分人的路权来改善一部分人的通行效率,这么做是否值得?两者通行权益相比,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关部门真的应该好好权衡,从大局出发再做仔细研究。 体育场路禁右的争议估计还会持续,但同时实施的南口措施,效果相对比较明显。据了解,体育场路中河路南口,3车道通过重新划定后成了4车道,蓄车能力增强。而同时,右转车道允许左转公交车借用通行后,南口车辆的通行干扰也明显改观。“以前队尾经常要排到凤起路的,没想到今天杭高公交车站还不到。”车主刘先生开心地说,这样开车,就没那么纠结和郁闷了。 本报通讯员 朱丽燕 沈亚威 本报记者 徐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