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4|回复: 27

[转帖] 钱江晚报:《舌尖上的中国》背后故事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徐洁

  谁都不曾料想到,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7集纪录片,会在短时间内引爆“吃货”们的胃口。昨晚,《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播出了最后一集。

  这部纪录片在端上视觉饕餮盛宴的同时,更记录了中国千年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以及一菜一羹背后的人情温暖。很多“吃货”表示,好想边看这部纪录片边在手边备份美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回味主题后,还是一碗温暖的“心灵鸡汤”。

  一部纪录片为什么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寻找美食的背后又有哪些动人故事呢?昨天,记者采访了该片的主创人员。

央视黄金档变脸了 美食纪录片成功挤掉电视剧

  提及《舌尖上的中国》的诞生,总导演陈晓卿感叹赶上了好的时候。“去年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成立,需要各种类型的纪录片,我就报了这个选题。”陈晓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20多年,以往拍纪录片,选题更多是领导派下来的,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上报选题,而且通过了。

  当古装穿越、宫斗、婆媳等电视剧大行其道之时,“人淡如菊”的纪录片大多时候都与“热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的确,无论从播出时间,还是纪录片本身的定位看,《舌尖上的中国》都不具备成为热播片的潜质。

  但是,从14日起,每到晚上22点30分,“舌尖上的中国”这五个字,正成为微博上最热闹的词汇。

  央视一套的这个时间段,本来是播电视剧的,影视公司都以剧集能上“央视黄金档”为傲。但上个月起,这个时间段突然改播纪录片了。

  《魅力纪录》栏目首播的前两部都是高价引进的“进口片”,《舌尖上的中国》是第一部“国产片”。更让陈晓卿得意的是,该片参展正在举办的第65届戛纳电影节,非常受欢迎,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还特意点名观看了片花。

总导演是个资深吃货 他比杭州人更早发现江南驿

  陈晓卿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纪录片导演,1991年就开始拍摄纪录片的他,凭借代表作《龙脊》一举成名,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的奖项;另一个是美食专栏作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当纪录片和美食这两个他最热爱的事业碰撞在一起,火花飞溅。

  张爱玲曾经用白玫瑰和红玫瑰,形容男人在面对不同类型女人时的纠结。而作为吃货的陈晓卿,把更多的犹豫奉献给了食物的选择——“比如,白菜苔好,还是红菜苔好?”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发来十几条推荐,而且他的“活地图”辐射全国。

  但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他最早发现江南驿的时候,杭州人都还不知道。”夏燕平说。

  于是,找寻质朴、安然的中国原味的态度,贯穿到《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大味必淡,往往在最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陈晓卿说。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这是陈晓卿对《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最终的定位。

  事实上,仅从这部纪录片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上,就可以看出这种诚意:“从接到任务到播出,是13个月,全国拍摄地点近70个,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摄影师15人、剪辑师3人。”

摄制组“大海捞美食” 让人入口入脑入心不容易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最终,《舌尖上的中国》通过7个切面,讲述食物与人的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但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摄制组最头疼的事情。编导之一的张铭欢把这个过程形容成“大海捞针”。

  《时间的味道》一集中,原计划要去香港大澳岛拍摄咸鱼腌制,但到了岛上,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初定的那个人,只能重新找人。几经周折,张铭欢通过当地最受欢迎的虾酱牌子找到了岛上的一个偏僻小作坊,作坊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说啥,我都没听懂,但我看作坊的墙上挂着好多照片,看着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上的人是她故去的老伴,他俩做了一辈子的虾酱,但先生先走了。”

  “这部片子的成功在于在传播美味的同时,加入了更多人情味,并且告诉大家关于美食的所以然。”美食作家赵珩如此总结《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道。

  纪录片从业人员也从中获得启示:即便蕴含“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有观众说,看完纪录片感触最深的是“食品安全危机下对食物返璞归真的要求”。夏燕平感叹:“这部片子,能让人入口、入脑、入心,是我们今后拍纪录片的方向。”

吃货们放心:
还有续集
  昨天,最后一集《舌尖上的中国》——《我们的田野》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如糯米、海胆、河蟹、芋头、青稞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的。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也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虽然网友每天都在喊 “馋死人了”、“深夜看这个就是自虐”,但全片临近收尾,一周来参与了集体“自虐”的吃货们,在唇齿留香之余,还是大呼不过瘾,“泪水与口水齐流,意犹未尽啊。”

  让吃货们安心的是,总导演陈晓卿已表态,这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一季,之后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我自己也觉得不该就这么结束了。中国地大物博,美食又何止这短短7集所能涵盖的,我们一定会拍续集,不过,现在还没开始拍呢。”陈晓卿说。无论如何,吃货们可以存个念想了。

《舌尖上的中国》网罗全国美食,自然少不了浙江美食的身影。宁波水磨年糕、嘉兴粽子、绍兴醉鸡、西湖醋鱼、金华火腿等悉数亮相。其实,该纪录片和浙江的渊源,远不止如此。

  该片的策划会就是在杭州开的,因为杭州是总导演陈晓卿心中的“吃喝天堂”。

  “当时也是春夏季,可惜春笋已经下市,他没吃成油焖春笋,结果片子里就做了油焖冬笋,其实杭州人很少用冬笋做油焖笋的嘛。”浙江卫视高级编辑夏燕平笑着“挑刺”,他是当时的“地陪”。

  片中每个江浙菜的镜头,都让杭州人兴奋。比如上周五播出的《厨房的秘密》中有一段镜头,厨师将一条鱼剖开两半,一半汆水,一半过油。出锅后,两种做法的鱼在同一个盘子中合璧,浇上烧好的糖醋,鲜美呼之欲出。

  眼尖的看客马上发现,背景正是杭州黄龙饭店的厨房,厨师烹饪的则是“杭帮菜”西湖醋鱼。这道菜是传统西湖醋鱼的改良版做法。在传统的油煎加淋汁烧法中,加入了广式的蒸煮,让食客体在同道菜中体验到两种吃法的妙趣。

  当然,杭州的吃货们也会抗议,比如片中把“蜜汁火方”归为上海菜,“这道菜的食材是金华火腿,做法也是江浙地区流传过去的。”网友“毛毛虫”说。

  此外,地道的杭帮菜“腌笃鲜”成了遂昌菜,也让杭州吃货很伤心。于是夏燕平就在电话里调侃陈晓卿,“以后你来杭州,这些菜都别吃,跑上海吃去。”陈晓卿只能憨笑着“认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5-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胖子,下次负责买粽子给我吃
发表于 2012-5-23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豆腐那集,居然没有讲名闻天下的绍兴臭豆腐?漏过如此美味,还有没有天理了?这可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贡品
发表于 2012-5-2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粽子啊...
发表于 2012-5-2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4:}  
发表于 2012-5-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2-5-24 14:45 编辑

忍不住又要当啄木鸟了:
 “当时也是春夏季,可惜春笋已经下市,他没吃成油焖春笋,结果片子里就做了油焖冬笋,其实杭州人很少用冬笋做油焖笋的嘛。”

——春笋都下市的春夏季,哪来的冬笋?而且,片子我仔细看了,用的就是春笋。
厨师将一条鱼剖开两半,一半汆水,一半过油。
  这道菜是传统西湖醋鱼的改良版做法。在传统的油煎加淋汁烧法中,加入了广式的蒸煮...

——西湖醋鱼的传统做法怎么变成油煎了?应该是前述的汆水嘛。汆水与广式蒸煮也不是一个概念;即便前述的创新过油法,也不同于油煎。
发表于 2012-5-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还是黄龙做的。。。
发表于 2012-5-2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水根和陈善昌两位师傅到哪里去了,怎么去了黄龙这种地方~
发表于 2012-5-2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西湖醋鱼竟然是油炸的,当场石化
发表于 2012-5-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标题取的,太哗众取宠了吧。
发表于 2012-5-2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良版的西湖醋鱼,这个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2-5-2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nyilai 于 2012-5-25 10:48 编辑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2-5-23 22:18
忍不住又要当啄木鸟了:

——春笋都下市的春夏季,哪来的冬笋?而且,片子我仔细看了,用的就是春笋。


西湖醋鱼那段,看完之后我还立即爬起来去书柜里找妈妈的“浙菜”菜谱书,看来看去也没看到说用油煎这段。而且金华火腿分两派也没有写清楚,他上面介绍的金华金字火腿用的盐腌火腿是其中一派,还有一派需要用烟熏过,最关键的是没把两头乌给写出来
发表于 2012-5-2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杭网小浪妹 发表于 2012-5-24 20:47
我看了西湖醋鱼竟然是油炸的,当场石化

发表于 2012-5-2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笋、春笋那段,我当场就发现问题了,前面是在毛竹林里挖冬笋,之后厨房里配的镜头却是千真万确的春笋,对于我们江南人来说,冬笋春笋哪怕是剥壳后,都很容易辨认,冬笋肉厚,春笋很薄,摄制组估计是北方人,缺乏这方面的常识,所以搞错。

整部片子小瑕疵有一些,比如配音里面介绍气温,读成“摄氏5度”,正确的读法应该是“5摄氏度”,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好片,值得一看。
发表于 2012-5-25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客眼尖啊
发表于 2012-5-2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话里放的明明是油闷春笋结果被说成油焖冬笋 说实话还没吃过油焖冬笋是什么味道
发表于 2012-5-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纪录片不允许出现错误的{:soso_e18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陌生城池 + 1 而且还是低级错误。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2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此片 大热
发表于 2012-5-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cmwe 发表于 2012-5-26 10:22
腌笃鲜是苏帮菜

腌笃鲜只是江浙一带做菜的一种手法,有多种食材可用来做这道菜,关键是鲜、咸兼备,各地有所区别,有时又随时令兴之所至。除了最经典的咸肉+鲜肉+春笋的基本做法外,还有再加入千张结、咸笋尖的,没有春笋的季节,也可用冬笋、莴笋代替。甚至还有用板鸭+鲜鸡笃出来的,也叫腌笃鲜,当然,这个可能比较小众些了。
发表于 2012-5-2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子在介绍美食之余也有很感人的生活场景,那种家乡的味道,幼时的记忆马上被撩拨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6 14:51 , Processed in 0.2931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