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kingbill

[图档] 逛我喜爱的重要首都——北京地区(完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94、西便门Xibianmen
——便门

地址:北京西城区

西便门是北京外城西南角城门,位于北京城墙西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西便门与东便门,是北京修建较晚的两个城门,起名时叫“偏门”。后来叫乱了,又成了“便门”。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蒙古骑兵数次南侵,加之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后因财力不济,只修了环抱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5门,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型。后与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一朝北的城门,规制较简陋,门楼通高仅11米,分别称东便门、西便门。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西便门增筑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疏浚城门外的护城河道,同时在城门以东修筑一座3孔水门,使玉泉山在附近顺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1949年后城楼被拆除。西便门城楼、箭楼、瓮城于1952年拆除。1966年修建地铁时将附近城墙拆除。1988年市政府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予以整修,在于外城相接处修复城楼,共用新制城砖13万块,同时保留7处断面遗迹,即“明北京城城墙遗迹”,并立碑以示纪念,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修建环线地铁,拆除附近的部分城墙。1988年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在外城相接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和东便门遗址不同的是,在西便门遗址修复过程中没有收集旧城砖,而是使用新城砖修复城楼,所以西便门遗址看起来远比东便门遗址整齐的多。西便门城楼遗址位于西二环路南段,驾车行驶于二环路上就可以看到城楼和城墙。

城楼通高10.5米,其他形制、尺寸与东便门相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较为频繁,北京日渐富庶,内城外的居民日渐增多,因此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但因低估了建筑规模,受财力限制,仅修建了南郊一段,外城城墙东西两端与内城城墙相连接处附近修有两座朝北向的城门,分别就是东便门和西便门。初建规模很小,嘉靖四十三年扩建城楼、增修半圆形瓮城,清代在瓮城之上加修了箭楼。

西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1.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7.5米。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连城台通高10.5米。现西便门位置辽代在南京城北端,金代在中都城北端通玄门东南,元代在大都城西南角郊外。门楼通高仅11米。

但是很遗憾,该图片远非西便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七”(北京公交特12路环线),是指外城墙有七门,是明朝嘉靖年间建筑。当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防外族的侵扰,刘伯温等人倡言修筑了北京外城,于是北京城才形成“凸”字形。外城墙总长度28公里,其七门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95、地安门Di'anmen
——皇城的北门

地址:北京西城区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重修,隆庆五年(1571年)七月修葺,清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重建,并易名为地安门。皇城正门称天安门(明称承天门),东称东安门,西称西安门,北称地安门。明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据文献记载,地安门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因为是皇城的北门,凡为皇帝北上出征巡视时大多要出地安门,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侵略军曾在地安门遭受清军的顽强抵抗。在紧急关头,慈禧太后带了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出皇城北门地安门,再出内城德胜门,走避西安。1924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时,这位末代皇帝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早年,地安门内设置有许多为皇家服务的衙门,诸如尚衣监、司设监、司礼监、酒醋局、织染局、针工局、巾帽局、火药局、司苑局,还有钟鼓司、供用库、蜡库、帘子库、兵器库、皮房、纸房、安乐堂等。

《大清高宗皇帝实录》卷一一五四载: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十四日,谕“地安门外被火房屋,相距地安门甚近,该步营兵丁尚能保护地安门外,甚属勇往。著施恩所有保护地安门人等,每人给银二两,以示鼓励。”这项记录表明:乾隆皇帝是重视对地安门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表明,地安门在历史上曾险些被火焚,幸被救护而未殃及。

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将地安门拆除。1955年2月3日路面竣工,车辆通行。当时,因为一些社会名流对拆除地安门持反对意见,政府许诺将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木梁、木柱、木柁、木檩都一一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统统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北坛上门内照样移建一座地安门。不料,日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移建地安门之议从此也就泡了汤。将近50年过去了,如今在天坛北门内尚残存有少量地安门拆下来的残砖、废石和破旧的琉璃瓦,又因为没有留下实测图纸,移建地安门的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1096、东安门Dong'anmen
——皇城的东门

地址:北京东城区

清朝北京皇城的东门,皇城四个大门之一,位于今南、北河沿大街东侧,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墙为南北走向,正对紫禁城东华门设东安门,为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门内(西)为跨玉河之石拱桥,因官员们上朝陛见,皆由东安门进宫,所以俗称此桥为望恩桥或皇恩桥。桥西原为永乐时之东安门,宣德时改为三座门式,通称东安里门。望恩桥上砌有障墙,将两门连为一体。东安门在1912年袁世凯为抵制南下就任总统,操纵北洋军兵变时烧毁,1926-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变卖,东安里门同时被拆。据记载,桥上原有一座真武庙,拆墙后迁建于桥之西北。东皇城拆除后,玉河也陆续填平成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与皇城墙间陆续建满房屋,形成一个街区,其东即为东黄城根街。

2001年东城区政府斥资全部搬迁东黄城根居民,拆平后建成一处宽约30米的带状公共绿地,又通过考古发掘,找到了东皇城墙和东安门的准确位置。根据文献记载城墙的尺寸,并参考现存南皇城墙的做法,在北段恢复了一段长约25米的墙体。同时将部分东安门的遗址进行展示,共有:门南北两段皇城墙遗址;东安门西面南北两尽间的四个柱础磉墩;东安门内望恩桥的两段障墙和桥的两个雁翅遗址。这些遗址均位于现状道路以下约2.3米,为了保留发掘时的原状,在允许展示的范围内修建了两个下沉式展示区。东安门的遗址和复建的一段皇城墙,既是准确的历史地理标志,也是文物的原状,同时也为新建的公共绿地增添了文化品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97、西安门Xi'anmen
——皇城的西门

地址:北京西城区

西安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红漆金钉门扇1对;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民国时拆除两侧城墙。1950年毁于火,有楠木模型存世。原城门周围有北京水准原点旧址、西什库教堂、礼王府等文物古迹。

(缺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098、中华门Zhonghuamen
——皇城的正南门

地址:北京西、东城区

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原明代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平常日子不得开启。1976年,在原址修建了毛泽东纪念堂。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缺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bill 于 2013-7-12 17:48 编辑

1099、长安左门、长安右门Chang'anzuomen、Chang'anyoumen
——龙门、虎门

地址:北京西、东城区

长安左、右门位于天安门前的东、西侧,长安街因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与长安右门东西相对,为皇城通往内城东部的孔道之一。 该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蓬内。举子们一旦金榜题名,犹如鱼跃龙门,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称"青龙门",以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或谓"孔圣门",意由孔圣之学而登此"龙门"。旧时,文武百官须在长安左门外下马下桥步行而入。

昔日长安左门称作"龙门",长安右门称"虎门"。当年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要在紫禁城内的建极殿举行,称为"殿试",凡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传呼姓名,然后把姓名写入"黄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T"形广场,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由"状元"率领新进士看榜,随即由顺天府尹给状元插花、披红绸,新状元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走过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这是唯一允许在长安街上骑马的时候。参加殿试的进士被接到顺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门内大街西边的东公街)饮宴祝贺,这就是被称为"金殿传胪"的仪式。由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马上成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新权贵。因此,长安左门被称作"龙门"。而长安右门则被称作"虎门"。每年阴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各大臣,在西千步廊举行"秋审"。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上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红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最后定了。而"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罪犯人全部提押出来,至长安右门下车,排列整齐,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审"公案桌前,听候审问。但每个犯人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车把犯人押到刑场砍头。因而,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在1952年8月将长安左、右门拆除。

(缺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皇七”,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指以天安门城楼两侧为起点的红墙,即皇城,共有七门。皇城城墙的总长度约为9公里,环绕着紫禁城,共有七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100、东华门Donghuamen
——俗称“鬼门”

地址:北京东城区东华门大街20号楼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东华门门楼自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用于安放阅兵时所用的棉甲,每隔一年抖晾一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下旨在东华门外护城河边空闲围房中选用70间,设立仓廒,用于存贮太监应领米石,赐名“恩丰仓”。

与其他三门不同的是,东华门靠近太子宫,是专供太子出入紫禁城的,所以东华门上只有8排门钉。

清初,东华门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阴门”。紫禁城的四个城门中,午门、神武门、西华门的门钉均为纵九横九,只有东边的东华门门钉为纵九横八,内含阴数,相传也与此有关。嘉庆年间林清之变,农民军由太监刘得才等人经东华门引入紫禁城,但因于门前与卖煤人争道,情急之中露出所藏兵刃,从而为守门官兵察觉,骤然关闭东华门,故而仅十数人闯入,起义旋即失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101、西华门Xihuamen
——紫禁城西门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华门大街与南长街交汇处东侧

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门钉为纵九横九。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西华门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与宫城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横轴,东、西华门分处于轴线两端。如此布局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减少人员出入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将这一横轴继续向东、西两方延伸至皇城,恰为东安门与西安门,显然东、西华门乃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
出西华门,正对皇家园林西苑。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寿诞,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西华门以外,经西直门以至海淀一带,沿途张灯结彩,预设彩棚乐戏,隆重庆贺。

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即由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禁城四”,是指紫禁城有四门。外城之中有内城,内城之中有皇城,皇城之中是紫禁城。所以,紫禁城是城中之城。紫禁城呈长方形,城墙的总长度为3公里,高10米,共有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bill 于 2013-7-18 17:38 编辑

1102、祈谷坛Qigu Temple
——明朝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

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路57号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

皇穹宇北面过了成贞门即是祈谷坛。成贞门北面有一条宽大高直的路直达祈谷坛,路是用城砖及条石砌 的,高出地面3米多,被称为神路,也叫丹陛桥。神路的中部向东有凸出的一长方形台,叫具服台,三面有雕石栏杆,是皇帝祭祀时漱洗更衣的地方。每年在祈年殿举行祈谷礼时,先在此台上支搭圆形幄帐,称为“幄次”,通称“小金殿”,是个活动的房屋。皇帝由斋宫到祈年殿行礼,先到这“小金殿”中更换礼服。明朝皇帝到这里时,还要脱掉鞋再到祈年殿上行礼。这表示洁净,不将微尘带到神坛上。脱鞋以后,所经过的神路(即丹陛桥)便是铺满棕毯的走道了。这条宽大的甬道直通祈年殿。

祈谷坛的四周围着方形墙,周长659.1米,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券门。在南券门内,有一座形状高大,犹如城门的五间大宫门,上覆蓝色琉璃瓦,下承汉白玉石基台。这就是祈年门,明朝永乐初称为大祀门,后又称大享门。

门外建有一座绿色琉璃砖燔炉,是皇帝祭天时烧松柏木和送燎时烧祝板(祭文)、祝帛(蓝色绸幅)的地方。旁边有一座瘗坎,祭曲告成后,把供牛的尾巴割下拌上牛血牛毛,全部埋在坎内,象征人类初期茹毛饮血的生活。在燔炉前,一字排开八座铁燎炉(铁鼎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的器具。每当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八座铁鼎炉内的火焰可以照明全坛,炉内吐出的青烟,清香袭人,同时也象征古人燎庭的习俗。

进祈年门是宽敞的庭院,院东、西有配殿各九间。院的正中就是举世闻名的祈谷坛。坛分三层,高约4米,占地约5900多平方米,与圜丘坛形状相同,但没有“天数”的约束。三层台面全都用清水澄浆方砖铺成,这种砖也就是闻名于世的“金砖”。台面四周围有汉白玉石栏及螭头围挡,雕刻很精致。上层石座的栏杆柱头和出水口刻的都是龙,其余两层则分别刻凤和云。殿南三层石阶上还有三组精美石浮雕,自上而下分别为“双龙山海”、“双凤山海”和“瑞云山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bill 于 2013-7-18 17:38 编辑

1103、日坛Temple Of Sun
——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

地址:北京朝阳区朝阳门外日坛北路6号

日坛位于朝阳门外东南,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以白石砌成一导方台。坛面原为红色琉璃,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现坛台早已无存,只有四周的矮墙完好无缺。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每年春分日出寅时行祭礼,文武百官相随而至,浩浩荡荡。

日坛又名朝日坛,国际叫法Temple of the Sun(太阳神殿),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与东岳庙南北相望。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地方。

日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坛为方形。在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雕的天鹅,一只石蛤蟆向上喷水。园东南小山上有清晖亭,南侧建有花果园,西北角有马骏烈士墓。因为公园座落在使馆区,因此成为各国外交官员喜游的场所。

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谴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西门外有燎炉、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

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新中国成立以前古建大部被毁、文物被盗,使日坛变为一片废墟。

建国后,这里经过绿化辟为公园,园中有凉亭、喷水池,花木山水,相映成趣。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虽已成为传说,但也能即新景而生怀旧之情。落日余晖之下,日坛公园以其古墙新树迎接着远近游人。日坛又称朝日坛。在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围以红墙,西向,嘉靖九年建。台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即太阳)。《天府广记》载:“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壬年,皇帝亲祭”。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修建了南、北大门及展览橱窗,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 “义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廊等,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重修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室,增建了大型游乐中心,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的日坛公园更加绮丽秀美。

2006年05月25日,日坛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bill 于 2013-7-18 17:37 编辑

1104、太岁坛Taisui Temple
——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院落

地址:北京宣武区东经路21号先农神坛东北

太岁坛,又称太岁殿,位于先农神坛东北,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院落。 建筑有太岁殿,拜殿及东西配殿, 太岁殿正殿祭祀太岁神,东西配殿祭祀十二月将神。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76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三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殿内北部减去金柱四根,其木构架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对六椽用三柱”类同。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84攒。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12椽13檩)25.7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35米,建筑室内总高15.97米。斗硕为七踩单翘双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96攒。殿宇前檐七间各开四扇格扇门,其余三面砌墙,格扇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4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中门稍大),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彩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周圈有转角斗硕4攒,补间斗硕27攒。

太岁殿组群建筑,于1987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同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并根据《顺天府志》记载“垣内南北东西各三间”,复建四角值房。现由古建博物馆使用,殿内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bill 于 2013-7-18 17:37 编辑

1105、先农坛Xiannong Temple
——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地址:北京宣武区东经路21号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 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现存的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历经400余年,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这些祭祀建筑,根据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及象征生产等项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由于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结构及技艺又有所差别: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辉煌,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内部雕造精细,用鎏金斗硕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等。其余建筑虽然也为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另外,现保留完整的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硕,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06、先蚕坛The Temple Of The Xiancan
——明朝雷霆洪应殿的旧址

地址:北京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东北部

先蚕坛位于北海公园的东北角,面积17000平方米,是清朝皇帝的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为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

北京先蚕坛曾经有多处。明嘉靖九年(1530)正月,在安定门外建坛,后“礼部上言,皇后出郊亲蚕不便”,嘉靖皇帝乃召见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李时议对前先蚕坛于西苑,“曰:‘朕惟农桑重务,欲于宫前建土谷坛,宫后为蚕坛,以时省观,卿等视其可否?’”于是在次年十月,该筑先蚕坛羽西元。

先蚕坛是明朝雷霆洪应殿的旧址,原坛建于北京城北郊。明嘉靖十年(1531)迁西苑。所存先蚕坛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十三年、道光十七年(1837)及同治、宣统年间均有修缮。

坛为方形,南向,一层。东、西、北面均植护坛桑林,南面偏西处有正门三间。入门即为先蚕坛。先蚕坛东南为观桑台。观桑台北为亲蚕门一间,绿琉璃瓦歇山顶,门左右连接朱红围墙,围墙北折构成一院落。院内前殿为茧馆,五开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三出阶,各5级。东西配殿各三间,绿琉璃瓦硬山顶。后殿为织室,五开间,绿琉璃瓦悬山顶,五花山墙,前后出廊,明间出阶。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殿间有回廊相连。观桑台东南有先蚕神殿三间。坐东朝西,硬山顶,前出廊,三出阶。殿南北分别为井亭、宰牲亭各1座,方形绿琉璃瓦攒尖顶。殿西,北有神库三间,南有神厨三间,均为绿琉璃瓦硬山顶。神殿以北有蚕署三间。蚕署以北有蚕室二十七间。先蚕坛坛门外东南有一独立院落,其中有陪祀公主福晋室及命妇室各五间,均西向,灰瓦硬山顶。


清朝时,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由皇后或她派人来此祭祀蚕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1107、奉先殿Fengxian Temple
——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

地址:北京东城区紫禁城内廷东侧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缭以高垣。

前为正殿,后为寝殿。前殿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彩绘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开门,为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后檐中5间接穿堂,余皆为槛窗。殿内设列圣列后龙凤神宝座、笾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后殿面阔9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755平方米。黄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外檐彩画亦为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接穿堂,余为槛窗。殿内每间依后檐分为九室,供列圣列后神牌,为“同殿异室”规制,各设神龛、宝床、宝椅、楎椸,前设供案、灯檠。前后殿之间以穿堂相联,形成内部通道。室内皆以金砖铺地,浑金莲花水草纹天花。殿前月台宽40米,深12米,总面积500平方米,陈设日晷、嘉量。须弥座及月台四周设栏板、龙凤纹望柱。无配殿、庑房,仅在殿前奉先门外正南有群房13间,为神库、神厨。东一小院,内有一座3间的小殿,为明嘉靖帝朱厚熜为奉其父兴献王朱祐杬而建。

按清制,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1108、寿皇殿Shouhuang Temple
——供奉康熙"神御"

地址:北京西城区景山公园内北侧

寿皇殿位于景山正北面的一组建筑,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楼木牌坊3座,分东、南、西三面,均为琉璃筒瓦庑殿顶。通面阔16.2米,均带斗拱,门前正中有牌楼式拱券门3座。黄琉璃瓦庑殿顶,琉璃重昂五踩斗拱。通面阔20米,通进深4.2米。两侧各有旁门1座,黄琉璃筒瓦庑殿顶,琉璃单昂单翘五踩斗拱。

南墙门内为寿皇门,黄琉璃筒瓦庑殿顶。面阔5间,进深3间。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八级踏步,中间带御路,寿皇门两旁有侧门,均为黄琉璃筒瓦顶。

寿皇门左右各有配亭1座,黄琉璃筒瓦顶,每面宽6.1米,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下有石围栏。寿皇门东西有配殿各5间,进深1间,黄琉璃筒瓦悬山顶调大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

寿皇殿位于寿皇门正北面,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民国年间古物陈列所将所有"御容"收储。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面阔9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左、右各有12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衍庆殿、绵禧殿为寿皇殿的东西朵殿,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调大脊,面阔3间,进深1间,前后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拦。

寿皇殿左右各有1座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八角攒尖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四周有石护拦。

寿皇殿有东西配殿各5间,进深1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四周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南面各有1座琉璃燎炉,均为黄琉璃砖瓦仿木结构。寿皇殿全部建筑仿照太庙形式,布局严谨,庄肃堂皇,自成一体。寿皇殿西有兴庆阁,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楼四角攒尖顶,面阔3间,进深3间,四周带回廊。底楼为砖石结构,南北侧均有石券门。1954年寿皇殿辟为北京市少年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09、传心殿Chuanxin Temple
——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

地址:北京东城区紫禁城内文华殿东侧

传心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的在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整个院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占地2500平方米。院子前方无正门,而在东、西两墙的前半部各开一随墙式琉璃门,上覆黄色琉璃瓦。东墙较高,西墙与文华殿院墙相邻,墙体稍矮,故西门楼高于院墙,为整式琉璃门楼。

东门与东华门遥望,西门与文华殿东角门毗邻,中隔夹道,相错而开。穿过文华殿东角门,经传心殿可至文华殿前庭院,经传心殿西门又可由文华殿到达传心殿院内,整个院落好似文华殿的一个跨院。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

传心殿院落由南向北分别由治牲所、景行门、传心殿3座主要建筑组成。殿后有祝版房、神厨、值房等附属建筑。其中治牲所坐南朝北,为倒座房,景行门和传心殿皆南向。治牲所夹东西墙而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屋面为两坡硬山式顶,覆黄色琉璃瓦,两山面饰琉璃博风,铃铛排山脊,脊首为仙人,依次排列龙、凤、狮子、天马、海马5种珍异,其后为截兽。景行门面宽三间,仅于中部明间开门,黄瓦悬山式屋顶露明五花山面,饰旋子彩画,脊兽规制与治牲所相同。门之北即全院主建筑——传心殿,亦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黄瓦硬山式屋顶。殿后祝版房、神厨各三间,值房五间。

传心殿是皇帝御经筵前行“祭告礼”的建筑。“经筵”是专为皇帝研读经史开设的讲席,一般于每年春季的二月至五月和秋季的八月至冬至间举行,逢单日设讲,酷暑、严寒时节辍免。开讲期间由学识广博的大臣轮流侍讲,精选名篇阐释其义,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传心殿的规建始于清代康熙朝,殿正中设皇师伏羲、神农轩辕位,帝师陶唐、有虞位,王师禹、汤、文武位,皆南向。殿东周公位,殿西孔子位。祭礼所用祭器与帝王庙等制,其中正位九案:爵各三,铏各一,均用铜;笾各二,用竹;豆各二,用铜;篚一,用竹;尊三,用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0、堂子Tangzi
——满洲神庙

地址:北京东城区南河沿南口路北

堂子位于南河沿南口路北、北京饭店贵宾楼所在地。堂子始建于1644年。原在长安左门外御河桥东,即台基厂大街北口路西一带。堂子为满洲神庙的称呼。供奉清入关前战死的4位祖先的遗物,清朝廷建立政权后,凡有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就在庙内举行祭把、誓师,当时称"谒庙"。入关后,乾隆时期将"谒庙"改成"谒堂子"。

堂子的主要建筑有祭神殿、圜殿及尚神殿。圜殿前有一个皇帝致祭时的神杆石座。"堂子祭天"被列为清王朝的吉礼之一。在堂子举行的祭祀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大事,诸如元旦拜天、出征、凯旋等;另一种是属于一般的祭祀如月祭、浴佛祭、马祭等。在元旦祭祀和出征祭祀时,一般都是皇帝亲自前往,但也有特殊情况派有关官吏代祭的。堂子内神殿供的是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及关帝。

圜殿为祭主神的地方,主神是纽欢台吉和武笃本贝子。每次祭祀行礼前,皇帝先朝东坐在享殿檐下的两间坐褥上,各王公贝勒按职位依次坐于丹陛上下。由内监弹奏三弦琵琶,满洲神巫"萨吗"献酒,并擎神刀祷祝,赞礼者一边拍板,一边唱满洲神歌。皇帝和王公贝勒一起拍板抚掌唱。然后进享殿、圆殿分别行礼。礼毕,皇帝坐在西间正中,面朝南,王公等各就原处列坐,吃祭品炸糕,喝完茶后各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于《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堂子也在使馆区范围内。清帝碍于面子,不得已,将堂子移建于南河沿。祭堂子的习俗一直到博仪逊位才结束。南河沿处的堂子已拆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历代帝王庙Temple of Emperor
——中华统绪,绝不断线

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大街131号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历代帝王庙占地18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民国后祭祀停止,改由教育部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后改名为北京一五九中学。1979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2、北京市少年宫Beijing Children's Palace
——同“寿皇殿”

地址:北京西城区景山后街11号

50年来,她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曾观看北京市少年宫学员的演出;朱德、宋庆龄、周恩来等曾多次来少年宫参加少年儿童的活动;邓小平亲自为北京市少年宫题写了宫名;江泽民曾亲自接见少年宫献花的少先队员;胡锦涛2004年5月31日亲自视察了北京市少年宫,并与少年儿童一起欢度“六一”。阳光雨露哺育了几代少年儿童在这里茁壮成长。

北京市少年宫是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景山公园北面,她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米。这座古建筑群原是皇家园林,1954年在彭真市长和市政府的关怀下,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成立。

新址位于东城区龙潭湖百果园3号北京教学植物园内,计划于2013年6月1日儿童节正式启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13、长陵Changling
——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地址: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
门票:淡季30元,旺季45元

长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在天寿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为明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在北京明十三陵中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北京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碑亭建成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檐歇山顶,木构架,内施天花。亭内石碑,造型别致。碑首为一头探碑外的盘龙,碑趺是一个龙头龟体遍身鳞甲的神兽。明朝时碑上无字,清朝镌刻了清顺治帝保护明陵的谕旨和清乾隆、嘉庆二帝有关十三陵的御制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4、献陵Xianling
——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

地址: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献陵村北部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是明十三陵之一。

献陵的陵寝建筑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间曾得到修缮。在该次修缮中。明楼,外形未改,但内部木构梁架改成为条石券顶结构。方城下的甬道被封死,右侧增筑了一道可由方院上登宝城的礓石察路。两庞配殿及神厨等附属建筑大多被拆。祾恩门则缩小了间量,且顶部由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神功圣德碑亭被拆除了四壁,仅于台基之上,石碑的四周砌以齐胸高的宇墙。以后祾恩殿、祾恩门又相继在清末民初时毁坏。日军侵华期间,为修炮楼取砖,第一进院落的围墙及祾恩门、祾恩殿的山墙又被拆毁。现在,除宝城、明楼及第二进院落陵墙经修缮保存较好外,其第一进院落的建筑已全成遗址。

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1115、裕陵Yuling
——朱祁镇和皇后钱氏钱氏、周氏的合葬陵

地址: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裕陵村北部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裕陵始建于英宗去世后的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监黄福、吴昱,抚宁伯朱永,工部尚书白圭,侍郎蒯祥、陆祥奉命督工。参加营建的军民工匠共达8万余人。

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在这些朝廷大员的督理下,裕陵工程进展很快,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地下玄官建成了。天顺八年五月八日,奉英宗皇帝梓宫人葬;六月二十日,陵寝工程全部告竣。《明宪宗实录》记载当时裕陵的规制为:“金井宝山城池一座,照壁一座,明楼、花门楼各一座,俱三间,香殿一座五间,云龙五彩贴金朱红油石碑一,祭台一,烧纸炉二,神厨正房五,左右厢房六,宰牲亭一,墙门一,奉祀房三,门房三,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神宫监前堂五间、穿堂三间、后堂五间、左右厢房四座二十间、周围歇房并厨房八十六、门楼一、门房一、大小墙门二十、小房八、井一,神马房马房二十、砖石桥。二、周围包砌河岸沟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树二千六百八十四株”。

陵园从营建到完成,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裕陵的建筑曾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缮,情况同献陵。

民国年间,祾恩殿在战乱中被拆毁,祾恩门则于民国六年(1917年)被焚。现该陵殿门均成遗址,其余建筑保存尚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19:36 , Processed in 0.2410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