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拍子 柳喜长 北方人每到春节包饺子,或者平时擀面条、蒸馒头时,总少不了盛放饺子、面条、馒头的工具,这就是农村人常说的拍子,拍子除了能盛放食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盖铁锅蒸馍做饭,所以也叫锅拍。拍子看起来简单、平常,可穿起来非常费工夫。 我们家乡南阳盛产高粱,高粱浑身是宝:高粱籽粒加工成的高粱米,可以做面条、面鱼、煎饼、蒸糕等,也可以制做营养价值很高的高粱粥;高粱还可以制糖、酿酒、做醋;一丈多高的高粱秆子可以编成簸,用来晾晒棉花,玉米棒子等,高粱毛可以扎笤帚,高粱杆最顶端的亭子又细又长,是穿拍子的好材料。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有十二、三岁吧,星期天,天下着雨。农村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下雨天是最无聊的时候。母亲说家里的拍子不够用了,我说让我试试穿个吧!母亲好奇的打量着我,你中吗?我说试试看,我马上找了一个现成的拍子,上下左右仔细打量,然后就开始穿起拍子来。 我先找了一块木板,把几十根高粱亭子一根根挨个儿,密密的一字摆开,大致有一个拍子那么大,然后在亭子上面又压上一块木板,用绳子把木板两端捆绑结实。找了一根大号的穿拍子针,认上坚韧的麻绳,在亭子一边三分之一处,开始下针穿。亭子皮很硬,我在右手中指戴了一只捏小了的顶针,用力一针一针的穿着。穿一根,拉紧线,再穿另一根,有时针打滑,拔不出来,就拿一只钳子夹着针拔出来,扯紧绳子,再穿另一根,这样一针一线,慢慢的把几十根亭子全穿扎起来。穿到最后一根,挽个死结儿,再从亭子的另一端三分之一处起针穿扎。两行穿扎完了,一面拍子就定型了,再用同样的方法,穿另一面拍子。两面拍子都穿好了,把两面拍子纵横交错,叠压在一起,用木板夹起来,开始纳方。纳方比较费力,需要带着顶针,用穿拍子针从一面拍子起针穿向另一面拍子,然后再从另一面回针穿过来,绕着拍子穿一圈儿。为了保证坚固,还要中间地带穿一个正方形的方块,打上结,这样拍子被被麻绳牢牢的缝合到一起了。这时候找一根细线,一端按在拍子正中间,另一端系在一个粉笔头上,绕着拍子画一个最大的圆。接着找来一把菜刀,用一根木棒捶打刀背,照着画的线,把画在拍子圆圈外面多余的亭子剁下来,碎亭子清理干净,大功告成,一个圆圆的,干净结实美观大方的拍子就穿好了。 当我把穿好的拍子拿给母亲看,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兴得合不拢嘴。邻家的老二奶来串门,拿起穿好的拍看了又看,惊喜得直咂嘴:这拍子咋穿这么好呢,这娃儿的手真巧啊,真中!听了母亲和老二奶的夸奖,我周身的劳累霎时间烟消云散了,心里像吃了一块白冰糖,甜滋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