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3|回复: 37

[转帖] 【今日早报】我们为何离回乡的火车票越来越远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5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个月前就到车站买返乡票,连着4次收到同样答复:车票已被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抢光了,不懂上网的他很苦闷——               我们为何离回乡的火车票越来越远了?                                        温州一名农民工上书铁道部诉说购票困惑

  一个在温州务工10多年的外来务工者,半个月前就开始到车站窗口买回乡的票,结果,连着4次收到同样的答复——车票已被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抢光了。

  失望之余,初中都没毕业的黄庆红,提笔给铁道部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信件,诉说他们这个群体在购票中新遇到的困惑。

  黄庆红,今年37岁,重庆市彭水人,到温州打工已有10多年,近来在城郊一家机电公司当司机,主要负责开车送货。

  对于黄庆红来说,每天都是忙碌的,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7点半要准时上车,开车加搬运货物,下午5点多才能下班。能去排队买票的时间,一是中午休息时,二是下班后。“实在买不到票,向老板请个假,抽几个小时去排队。”

  温州到彭水没直达火车,每次他都要买联程票,回家的路,不简单。所以,黄庆红给自己立了两条不成文的规矩:每隔一年才回家一次;让老婆提前一个月回老家,免得临近春节成了“负担”。即使这样,他也很难年年“守约”。

  黄庆红自信能“守约”的资本,用他的话说,来自一股买票的韧劲,“我们可以抱着被子去排队,我们可以拼体力,之前经历过很多次了。”

  去年12月下旬开始,工友们碰面时,聊得最多的就是,“票买到了吗?”当时,黄庆红还和一帮老乡说,“大不了再去拼体力,排队就是了。”

  黄庆红很快便失望了,“以前要排一个通宵队,现在半个小时就能见到窗口了。可是,售票员跟我说,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要早几天的,往彭水的联程票早就卖完。”

  黄庆红还被告知,不要再指望到窗口买到这么紧俏的票了,“他们说,这些票有时网上放出没几个小时,就被人订光。”

  答应过给老乡帮忙买票,他没放弃,一有空还往车站跑。“之后又去了3次,直到元旦前,我基本就放弃了。”黄庆红说,这时他也明白了,人终归快不过网络和电话,何况预售期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电话订票这条道,黄庆红没怎么打过,“很难打进去,我身边好几个老乡都试了,只有一人成功。”就这样,黄庆红和老乡们,觉得自己离回乡的火车票,越来越远了。

  黄庆红说,他也想坐汽车回去,但车费比火车要贵两三倍。他和老婆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四五千元,看上去还可以,但老家有6岁的女儿要上学,还有父母要供养,所以平时根本存不下钱来。

  今年元旦假期,黄庆红总觉得心里憋得慌。

  “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个群体,现在买票有多难,这个问题得关注一下。”黄庆红说。

  于是,黄庆红默默写了一封信,前段时间,趁路过温州都市报的机会,把信投了出去,“信是写给铁道部的,但我不知道该寄给谁,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转达。”

  一个外来务工者的“买票记”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温州火车站,这里果然和往年大不一样,车站售票大厅显得有些冷清。

  “以前早上开窗,外面早就排满了人,现在有时一个窗口排了10个人都不到。”温州火车站站长助理刘辉介绍,车站窗口眼下更多是网上购票或电话订票后,过来“提票”的。

  而售票大厅外,宽大的宣传横幅早已挂上: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期最长,达到12天(含当天、下周)……“各代售点车票预售期为10天,本站窗口为5天”。

  车站广播也在不停播放,由于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期比较早,像西南方向这样热门的线路,车站窗口已无票可售。

  刘辉说,春节期间,温州这边估计有300多万外来务工者要回乡,但铁路方面节前运送能力只有30万人左右,节后也只有23万人的运力,车票紧张显而易见。

  “像开往贵阳和成都,以及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列车,在车站窗口根本不可能买到票了,排再久队也没用的,因为这些票,有时网上放出来几个小时内就会卖光。”温州站一名工作人员证实。

  这两天,针对不少外来务工者排队买不到票的情况,温州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也只能以解释和劝导为主,一般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排队“拼体力”了,可以试着学一学在网上购票,或让年轻一点懂电脑的朋友或亲戚帮忙,真不行,应考虑汽车等其他途径。

  刘辉说,在此之前,为了让更多外来务工者了解购票形势,他们还特地组织了一批人,进入温州各大工业区分发了5万份资料,介绍网络购票等相关流程,“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效果有限。”

  各方都要适应

  这个“磨合”

  黄庆红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主要是针对网络售票等方式,给他们这个群体带来的困惑有感而发。

  不过,犹如硬币的另一面,售票方式和实名制等改革,进步意义也已显见。

  昨天下午,金温铁路公安分处通报近来打击票贩的情况时就提及,网络售票、电话订票、实名制购票以及乘车要人票证一致等举措实施以来,对倒票活动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不过,要对一些新倒票现象加以警惕,比如收钱后帮人在网上定向购票的“网络黄牛”,以及频繁利用电话订票系统,抢订车票后囤积倒卖现象等。

  昨天,不少外来务工者表示,他们遇到的困惑,或是不会上网购票,或是网上购票“遇堵”。

  温州站一工作人员觉得,网络购票等新生事物毕竟还是第一年,旅客和铁路部门都要经历一个磨合期。

  “农民工既要打工赚钱,也要懂得更多社会网络知识,与时俱进才能出行方便。”昨天,中华铁道网署名特约评论员周运华,针对黄庆红的信,发表评论时提及。

  当然,铁路部门也应多宣传电话订票和网络购票等相关知识,并不断完善网络和其他相关设施,让大家能更加便捷享受新的购票途径。

  周运华还在评论中提到,也希望铁路部门在大力推行电话订票、网络售票的同时,多照顾一下文化差异的农民工,多留一部分火车票到售票窗口。“在春运期间,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铁路部门能够增加车次,提高铁路运力,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坐火车回家。”

  紧俏车票确实要靠电脑和电话了

  铁道部领导:

  我叫黄庆红,今年37岁,是重庆市彭水人,来温州打工十几年了。我写了一封信,但我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就托报社的记者捎上这封信。

  我今天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想碰一下运气,但票还是没有。窗口工作人员每次跟我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络上被抢光了,没有票剩下来给窗口。

  我晓得,铁道部的初忠(衷)是希望不要人挤人排队在窗口,所以搞了这个东西。现在,窗口的队伍确实短了,但对我们来说,原来通宵排队,还总有一点希望存在,现在,什么都没了。

  我在温州郊区一家五金厂开车,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老板帮我们上网买票,结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来。老板说就算有票了,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哪会开通这个?

  我们又打那个订票电话,40多个工友只有一个人打了好几天才打通,买到了一张去江西的票。那个工友开心得要命,我们都很眼红。

  前几年,春运买票只要排队就行,来得早就有机会,拼的是体力,所以我都是凌晨过来排队。今年不一样,弄了个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

  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魔(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魔(磨),也没有了。

  我们连想站几十个小时回家的票都没有,我们只有一肚子冤(怨)气,却没地方去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nowonder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5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售票大厅外,宽大的宣传横幅早已挂上: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期最长,达到12天(含当天、下同)……
发表于 2012-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说一句,网没上过,难道电话还没打过?而且就算高峰会卡,也不会发生“几天都打不进电话,登不上网页”这种情况

上网没试过,电话嫌麻烦,现场买不到……为啥不多从自己的角度想想怎么改进
自己买不到,不能怨人家比你聪明啊~
与其通宵排一夜队,还不如通宵学一晚上网或电话订票方法,早上就可以试着买了啊~
发表于 2012-1-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农民工上书铁道部:我们为何离回乡车票越来越远

温州农民工上书铁道部 我们为何离回乡车票越来越远
2012年01月05日 06:08: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1月05日讯 一个在温州务工10多年的外来务工者,半个月前就开始到车站窗口买回乡的票,结果,连着4次收到同样的答复——车票已被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抢光了。

  失望之余,初中都没毕业的黄庆红,提笔给铁道部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信件,诉说他们这个群体在购票中新遇到的困惑。

  一个外来务工者的“买票记”

  黄庆红,今年37岁,重庆市彭水人,到温州打工已有10多年,近来在城郊一家机电公司当司机,主要负责开车送货。

  对于黄庆红来说,每天都是忙碌的,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7点半要准时上车,开车加搬运货物,下午5点多才能下班。能去排队买票的时间,一是中午休息时,二是下班后。“实在买不到票,向老板请个假,抽几个小时去排队。”

  温州到彭水没直达火车,每次他都要买联程票,回家的路,不简单。所以,黄庆红给自己立了两条不成文的规矩:每隔一年才回家一次;让老婆提前一个月回老家,免得临近春节成了“负担”。即使这样,他也很难年年“守约”。

  黄庆红自信能“守约”的资本,用他的话说,来自一股买票的韧劲,“我们可以抱着被子去排队,我们可以拼体力,之前经历过很多次了。”

  去年12月下旬开始,工友们碰面时,聊得最多的就是,“票买到了吗?”当时,黄庆红还和一帮老乡说,“大不了再去拼体力,排队就是了。”

  黄庆红很快便失望了,“以前要排一个通宵队,现在半个小时就能见到窗口了。可是,售票员跟我说,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要早几天的,往彭水的联程票早就卖完。”

  黄庆红还被告知,不要再指望到窗口买到这么紧俏的票了,“他们说,这些票有时网上放出没几个小时,就被人订光。”

  答应过给老乡帮忙买票,他没放弃,一有空还往车站跑。“之后又去了3次,直到元旦前,我基本就放弃了。”黄庆红说,这时他也明白了,人终归快不过网络和电话,何况预售期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电话订票这条道,黄庆红没怎么打过,“很难打进去,我身边好几个老乡都试了,只有一人成功。”就这样,黄庆红和老乡们,觉得自己离回乡的火车票,越来越远了。

  黄庆红说,他也想坐汽车回去,但车费比火车要贵两三倍。他和老婆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四五千元,看上去还可以,但老家有6岁的女儿要上学,还有父母要供养,所以平时根本存不下钱来。

  今年元旦假期,黄庆红总觉得心里憋得慌。

  “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个群体,现在买票有多难,这个问题得关注一下。”黄庆红说。

  于是,黄庆红默默写了一封信,前段时间,趁路过温州都市报的机会,把信投了出去,“信是写给铁道部的,但我不知道该寄给谁,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转达。”

  紧俏车票确实要靠电脑和电话了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温州火车站,这里果然和往年大不一样,车站售票大厅显得有些冷清。

  “以前早上开窗,外面早就排满了人,现在有时一个窗口排了10个人都不到。”温州火车站站长助理刘辉介绍,车站窗口眼下更多是网上购票或电话订票后,过来“提票”的。

  而售票大厅外,宽大的宣传横幅早已挂上: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期最长,达到12天(含当天、下周)……“各代售点车票预售期为10天,本站窗口为5天”。

  车站广播也在不停播放,由于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期比较早,像西南方向这样热门的线路,车站窗口已无票可售。

  刘辉说,春节期间,温州这边估计有300多万外来务工者要回乡,但铁路方面节前运送能力只有30万人左右,节后也只有23万人的运力,车票紧张显而易见。

  “像开往贵阳和成都,以及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列车,在车站窗口根本不可能买到票了,排再久队也没用的,因为这些票,有时网上放出来几个小时内就会卖光。”温州站一名工作人员证实。

  这两天,针对不少外来务工者排队买不到票的情况,温州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也只能以解释和劝导为主,一般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排队“拼体力”了,可以试着学一学在网上购票,或让年轻一点懂电脑的朋友或亲戚帮忙,真不行,应考虑汽车等其他途径。

  刘辉说,在此之前,为了让更多外来务工者了解购票形势,他们还特地组织了一批人,进入温州各大工业区分发了5万份资料,介绍网络购票等相关流程,“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效果有限。”

  各方都要适应

  这个“磨合”

  黄庆红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主要是针对网络售票等方式,给他们这个群体带来的困惑有感而发。

  不过,犹如硬币的另一面,售票方式和实名制等改革,进步意义也已显见。

  昨天下午,金温铁路公安分处通报近来打击票贩的情况时就提及,网络售票、电话订票、实名制购票以及乘车要人票证一致等举措实施以来,对倒票活动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不过,要对一些新倒票现象加以警惕,比如收钱后帮人在网上定向购票的“网络黄牛”,以及频繁利用电话订票系统,抢订车票后囤积倒卖现象等。

  昨天,不少外来务工者表示,他们遇到的困惑,或是不会上网购票,或是网上购票“遇堵”。

  温州站一工作人员觉得,网络购票等新生事物毕竟还是第一年,旅客和铁路部门都要经历一个磨合期。

  “农民工既要打工赚钱,也要懂得更多社会网络知识,与时俱进才能出行方便。”昨天,中华铁道网署名特约评论员周运华,针对黄庆红的信,发表评论时提及。

  当然,铁路部门也应多宣传电话订票和网络购票等相关知识,并不断完善网络和其他相关设施,让大家能更加便捷享受新的购票途径。

  周运华还在评论中提到,也希望铁路部门在大力推行电话订票、网络售票的同时,多照顾一下文化差异的农民工,多留一部分火车票到售票窗口。“在春运期间,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铁路部门能够增加车次,提高铁路运力,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坐火车回家。”

  【信件摘录】

  铁道部领导:

  我叫黄庆红,今年37岁,是重庆市彭水人,来温州打工十几年了。我写了一封信,但我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就托报社的记者捎上这封信。

  我今天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想碰一下运气,但票还是没有。窗口工作人员每次跟我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络上被抢光了,没有票剩下来给窗口。

  我晓得,铁道部的初忠(衷)是希望不要人挤人排队在窗口,所以搞了这个东西。现在,窗口的队伍确实短了,但对我们来说,原来通宵排队,还总有一点希望存在,现在,什么都没了。

  我在温州郊区一家五金厂开车,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老板帮我们上网买票,结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来。老板说就算有票了,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哪会开通这个?

  我们又打那个订票电话,40多个工友只有一个人打了好几天才打通,买到了一张去江西的票。那个工友开心得要命,我们都很眼红。

  前几年,春运买票只要排队就行,来得早就有机会,拼的是体力,所以我都是凌晨过来排队。今年不一样,弄了个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

  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魔(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魔(磨),也没有了。

  我们连想站几十个小时回家的票都没有,我们只有一肚子冤(怨)气,却没地方去发。

  2012年1月2日
发表于 2012-1-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钱江晚报】

杭州网友实拍家门口的代售点,3年来,队伍还是那么长
桐乡一代售点前,为票守候的人们搬来煤炉取暖
搏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有多难
  本报记者 孙燕

1月4日,桐乡市振兴西路火车票代售点,购买返乡车票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寒风中,有人拿来了煤炉烤火取暖。 金卫其 摄


  本报通讯员 朱雅婷

  有人把春运买票比作一场战役,今年还得要会十八班“武艺”——网路、电话、现场,才拼得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今天,通过网络、电话已能买到16日内的火车票,铁路代售点、临时售票处能买1月14日内的,车站能买1月7日内的车票。也就是说,春节前的黄金一周车票已开始发售。买票进入最高峰。

  今年新推出的网络售票有没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漏夜排队的状况?

  昨天,记者分头来到杭州城站火车站、火车票代售点等,走进排队的人们,听他们讲买票的故事。

网友实拍家门口代售点:连续3年,不变的地点,不变的队伍

  昨天,微博名为“达人宝宝雪儿”的杭州网友在微博上发的一组排队买票的照片,引起了大量转发。

  她拍的是三墩一家代售点前的队伍。照片拍摄的时间分别是2010年2月、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地点没变,场景也没变:排队买票的人还是这么多。

  “我家住在三墩润达花园,家对面就是一个火车票代售点。”“达人宝宝雪儿”说,每年的这个时候,看到寒风中买票的人们,她都很感慨,于是就拿起相机记录了下来。“第三年了,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昨晚6点多,记者来到“达人宝宝雪儿”镜头中的这家铁路代售点。临近关门了,四五平方米的代售点前已经没有了长队,窗口前排了四五个人,两个是电话订票成功前来取票的。“网上买票太难买了,我是电话订票订成功的。”在附近上班的小丁说。

一瓶矿泉水、几包饼干,他们打算排通宵碰碰运气

  还有两三人站在代售点门口。排在第一个的小王,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放着矿泉水和好多包饼干。“我是排通宵的。”小王说,他打算买4张1月14日回老家四川的卧铺票,“如果没有卧铺,座票也行。”

  按照规定,1月14日的票,代售点要到今天10点才开始发售。记者算了算,从昨晚6点多开始排队,至少要等16个多小时。“就你一个人排?”小王点点头。虽然他看上去穿得严严实实的,但在凛冽的寒风下,小王还是缩起了脖子。

  小王知道网上、电话能买票订票,但是网络、电话买票也不容易。为了保证顺利买到票,他们4个人分成几组,有人盯牢网络、有人专攻电话,他就负责现场购票。“网络、电话都试过了,没有成功,所以来试试排队买票。”小王说,虽然网络、电话早两天卖票,但现场不等于一定买不到,总之这队他是排定了。

  晚上7点整,代售点拉上了卷闸门。小王等一干人都站到了门外。这时已有5个人开始排队准备买今早10点开售的14日的票。

  他们有的戴上帽子,开始磕瓜子,有的开始闲聊。“我去年排了20个小时才买到票的,今年排这几个小时算不了什么。”陈亮(化名)说,这次他要买7张票。

  正聊着,一位住在附近的大妈经过,“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不网上买买看?”陈亮摇摇头。“那为什么不买汽车票?”陈亮开始给大妈算账,“坐汽车回四川一张票要400多元,我买4张就要近2000,临客这趟火车每张票才100多,同样买4张,能省下1000多。我排一个通宵能赚1000多元,你说划不划得来。”

  大妈一听不语了,只是叮嘱道:“你们注意保暖,带把热水瓶、带张凳子过来。”

  就算排一夜就一定能买到票吗?其实陈亮心里也没底,但他仍旧坚持排队买票。等到晚上,朋友会开车过来,“我就到车里休息一下。这样会好一点。”

  晚上7点30分,又来了两个排队的人。“你再过3个小时过来,这里队伍就很长了,明天早上都要排到拐弯处了。”陈亮说。

和订票系统斗智斗勇,秒到票的小伙透露“秒票秘诀”

  昨晚7点,杭州站取票窗口前很空,根本用不着排队,随到随取。

  来自呼和浩特的小伙子任震宇穿一身灰色的呢绒大衣,拿完了票一脸笑意,也不觉得冷了。

  “我从事IT工作的,所以,自然是在网上订的票。不过,我可是冒着上班被抓住罚钱的危险,和这铁路网的订票系统斗智斗勇了一早晨,才订到票的。”小伙说得很幽默。

  任震宇拿出票向记者展示着他的战果,一张T282次杭州——呼和浩特的卧铺票,今年因为实名制,车票上还多了他的大名。这辆加班车要开上整整26个小时才能到达小伙子的家乡,但小伙还是很开心。

  “能回家,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我呀,尝试过各种买票方式,两年前,我也和返乡的老乡们一起,整整排了一晚上的队,可还是没买到车票。最后临时有老乡把票让给我,我才能回家。去年,我是电话订票,打了六七次,成功订到了。今年,跟电脑斗争了两小时,照样拿到了票。”任震宇觉得是自己人品爆发了。

  取票窗口前还有个来自西班牙的老外,他是浙江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叫HITESH。他也秒到票了。

  他的票是同学给订的,说起订票,他说他的中国同学有秘诀,建议大家都可以试试看。

  “首先,得找台高配置的电脑,其次时机也很重要,由于网站数据是每10分钟更新一次的,7:30投放的票要到7:40才能显示出来,在7:40之前刷新页面是没有用的,要在7:40之前登录用户,7:40~7:42之间刷新页面,快速操作,一般都可以成功的。”

在售票大厅徘徊的夫妻:不懂电脑,每年排队习惯了

  穿着破旧军衣的郑大爷和妻子一直在火车站售票大厅里徘徊着,他们手上拖着沉重的行李,不断从这个售票口跑到另一个售票口。

  “请问有到贵阳的车票吗?”

  “1月6日前的都没了。”售票员回答说。

  “站票也没有吗?再查查吧。”大爷轻声恳求。

  结果依旧是没有,大爷有些失望,拉着妻子仍停留在售票大厅。

  夫妻俩头碰头商量了一会,又上前问售票员有没有到贵阳附近车站的车票,可还是没有了。

  “这一年又一年的春运,实在是太折磨人了。我们外来务工人员在这本来就不容易,大过年的回个家还这么难。”妻子忍不住抱怨。

  有人建议他们试试网上订票。夫妻俩连连摆手,“我们不懂电脑的,每年都是这样排队,也习惯了。”

发表于 2012-1-5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工不是有团体票的么
发表于 2012-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订票和窗口预售同步,预售日期相同,同一个起跑线,才是正道,才能使不懂电脑或没有电脑的农民工有售到票的希望。
发表于 2012-1-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路还是太少,尤其是东西向干线铁路。

所以我一直呼吁的中国东西向铁路大通道:杭州-黄山-武汉-重庆-成都 具备非同寻常的紧迫性、重要性和人道性。
发表于 2012-1-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j8417 发表于 2012-1-5 08:37
我只想说一句,网没上过,难道电话还没打过?而且就算高峰会卡,也不会发生“几天都打不进电话,登不上网页 ...

尽说风凉话!
发表于 2012-1-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统一预售期。
发表于 2012-1-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订票电话真不是这么好打的。
发表于 2012-1-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j8417 发表于 2012-1-5 08:37
我只想说一句,网没上过,难道电话还没打过?而且就算高峰会卡,也不会发生“几天都打不进电话,登不上网页 ...

嗯,你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或许那些农民兄弟想节省电话费了吧,有时候,他们的那些苦,常人是无法体会的了。
发表于 2012-1-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沐秋香 发表于 2012-1-5 11:00
铁路还是太少,尤其是东西向干线铁路。

所以我一直呼吁的中国东西向铁路大通道:杭州-黄山-武汉-重庆 ...

此线可以,应该往西延伸至拉萨,经由日喀则地区,和田地区至喀什地区,沿G318走,或许会形成中国第二条东西动脉,对旅游业促进很显著
发表于 2012-1-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5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youandizlj 发表于 2012-1-5 11:02
尽说风凉话!你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人都是傻帽么?!

这位……我没有说风凉话……更没有说人家傻……

我的意思是虽然现在预售不统一不合理,但我们这些都是只能服从规则的人,不能改变现状,只有想方法提高自己才有机会抢到稀缺资源。除非是大领导能改变规则~

本来就是僧多粥少,网络和电话买票也是要拼技巧、熟练度的……要临时抱佛脚也是勉为其难,但总比不尝试的好。放票时网络和电话的确同样拥堵,但在多提前的2天里找低峰时段成功登陆/接入还是不困难的吧,就是说至少能比窗口要早出票

现在购票渠道多了是好事儿,让大家慢慢熟悉要有个过程~只是刚推出就遭遇春运,铁道部自己有点应付不过来了……
发表于 2012-1-5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Q豆 发表于 2012-1-5 13:35
回复 j8417 的帖子

你脑残的别在这儿冒泡,有本事你现在就上www.12306.cn,登陆帐户试试,除非你是那铁道部 ...

对于张口就这样说的人,我也不想回复什么了

反正我也不是TDB的人,高峰期同样登不进12306,您大可不必把买不到票的火发在我身上~
发表于 2012-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2-1-5 11:10
嗯,你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或许那些农民兄弟想节省电话费了吧,有时候,他们的那些苦,常人是无法体会的了 ...

恩~最好是有人能引导,自学实在是困难了点。
有些单位负责的帮订团体票就方便多了,10人一团体,热门方向应该能凑够的

话说95105105应该收的是市话费吧……这样的话还好,呵呵,要是声讯台费用就太恶心了
发表于 2012-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j8417 发表于 2012-1-5 15:26
这位……我没有说风凉话……更没有说人家傻……

我的意思是虽然现在预售不统一不合理,但我们这些都是 ...

你是没直说,但是你话语间已经把他们教育了一番
不过我认同无论如何车站售票处应该是要首先保证的,否则显失公平!!
发表于 2012-1-5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youandizlj 发表于 2012-1-5 15:34
你是没直说,但是你话语间已经把他们教育了一番
不过我认同无论如何车站售票处的票额与预售期应该是要 ...

我不知道这里是怎么想的,车站只有3天预售~猜想应该是怕大量买票和乘车人员都滞留车站不安全吧~代售点10天,但要加手续费%>_<%
电话网络提前一点儿应该是为了分流窗口的人吧,但提前2天貌似太多了

其实我觉得提前3~6小时比较好。既可以使一部分熟悉的人提前订一部分票,也不至于窗口完全无票可售。前几天听的新闻,杭州热门方向的一般网络/电话5~6小时卖完的
发表于 2012-1-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j8417 发表于 2012-1-5 15:40
我不知道这里是怎么想的,车站只有3天预售~猜想应该是怕大量买票和乘车人员都滞留车站不安全吧~代售点10天 ...

阿哥,5~6小时卖完的,你还让人家低峰的时候再去登录网站。。。。干嘛呢?~~
发表于 2012-1-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lihui0252 发表于 2012-1-5 16:50
阿哥,5~6小时卖完的,你还让人家低峰的时候再去登录网站。。。。干嘛呢?~~

那是最热门的地区的几趟车啊,其他的没有那么快的。
而且低峰也没说晚上嘛~错开放票点一会儿就会好不少。
而且可以考虑更换始发站错时买票

刚才我3点试着登了一下,没登上;3点半多登上去,杭州出发云贵川渝基本没了,但上海出发刚开始卖,基本还有硬卧~可能同一区域登陆人数少一点,也会好登一点~
发表于 2012-1-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j8417 发表于 2012-1-5 17:20
那是最热门的地区的几趟车啊,其他的没有那么快的。
而且低峰也没说晚上嘛~错开放票点一会儿就会好不少。 ...

其实现在很大的一点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我看很多站在风里的那些农民兄弟多半是买不到票的了。
发表于 2012-1-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j8417 发表于 2012-1-5 08:37
我只想说一句,网没上过,难道电话还没打过?而且就算高峰会卡,也不会发生“几天都打不进电话,登不上网页 ...

你以为电话订票那么好订? 我同学连续好几天打电话都无票。还有我真不知道这个电话订票是怎么收费的。 网络售票推出收到照顾的就是学生。 反正今年这样一弄,农民工绝对悲剧了。 学生有ZF照顾,农民工有谁照顾? 他们没文化 只能出卖劳动力,长期背井离乡,我觉得他们才需要照顾。网络售票完全没必要这样推广,高铁动车就行了。实名制倒是要实施。有钱的 出门旅游的坐高铁动车。学生和民工坐普通车,我觉得这才合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6 13:51 , Processed in 0.3765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