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国庆,去了趟浙西小镇--梅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关于这个镇子的故事,传说此镇在宋代有三个皇帝在未登基前都曾经领过这儿的地方官职务,因此被认为是潜龙所在地,将镇子建造成梅花形,所以这一带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的俗谚。本人跑过不少国内古代名城,今日观察,此说法确实不假,除南京、北京外,我所亲眼见的,雉堞成梅花形的城池的确只有建德这半座,缺正北及东北角。
梅城历史悠久,作为州府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更增添了梅城的魅力,也吸引了许多人试图解开梅花城的由来之谜。此城位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之汇,她北枕乌龙山,南襟丁水,是江南山水秀丽之处,有许多秀美的风景,现向大家娓娓道来。
一.乌龙山
梅城城北的乌龙山,东西绵亘五、六十里,方圆百里,最高处海拔有916.6米,因山石乌黑,且又似一条蜿蜒数十里盘踞在城北的卧龙而得名。曾名仁安山,又称乌山。山周围尽是低矮的丘陵,惟其耸立众山之后,显得格外雄伟,又因颇似泰山,就有小泰山的美称。
山顶现建有电视转播塔,登此南望,古城风景尽收眼底,令人有“江水细如绳,故城小于掌”之感。转播塔往西不远的另一山头有一大平地,叫雷公岩,曾有人居,上面古树参天,恰似仙境一般,风景特别秀美。
山正中的祖师殿后有一瀑布称“跌水岩”的,梅城人惯称“白水”,高有五、六十米,除大旱外常年泉水不断,一到雨后更是壮观,飞流直下,水花飞溅,站在城中就能观到此万绿丛中一帘白水飞泻的奇观。
相传山中原有寺庙百座,现仅存唐净宗五祖少康大师所创的道场——玉泉寺(俗称石佛坳),仍游人众多,香火盛旺。山正中的澄清道院和山脚的乌龙庙还有遗址尚在,其余已难寻踪迹了。
二.龙眼—东、西湖
梅城城内有二个湖,原为新安江古河道,因地势低,前人利用低地段筑坝蓄水,旱时储水浇灌,涝时缓解洪峰,因而形成此一东一西二湖,站在乌龙山上俯视城内,二湖拟似明珠镶在城中,也有人戏称此乃乌龙的双眼。是梅城的风水湖。
三.孙韶和建德候坊
梅城城南叫“南周庙口”的地方,树着一个“建德候”坊,它与古城墙遥相对立。这坊高9.4米,阔为8.5米,重有60吨,造价10.8万元。这是梅城镇人民为纪念“建德候-孙韶”而在1993年建造的。
孙韶(148-241),字公礼,本姓俞,三国时代梅城人。善用兵,深得孙策欣赏,收为义子,赐从王姓改姓孙。魏黄初年,孙权为吴王时,升迁为扬威将军,封建德候。吴黄武八年,任镇北将军。韶任边将十余年,边防安稳,军威大振。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卒。后代世居梅城。
坊底四只石狮,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人们走过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抚摸它,也许是用此方法纪念建德候的功绩吧。看,石狮身上已是澄亮澄亮了。
四.六合古井和吴国太
梅城的石板井头南端,有一口古井,整个井身是用石板砌成六角形的。很深,水也很清。据说是东汉未年丹阳太守吴景,家住梅城时所建,吴景之姐嫁给孙坚,是孙策孙权的母亲,世称吴国太。此井距今至少也有1800余年啦。后人在井圈上刻了“六合古井”四个字。民间还另有其他版本的传说,说是孙权外婆家的井,当时其外婆嫁到梅城时,为了显示娘家富有,水也不吃夫家的,才挖了此井。不管何种说法,井是有头两千年,是有来头的,必无疑了。现在此井仍完好无损,水质仍是清清的,百姓照常在使用。
五.三元坊
明朝宰相商骆出生在梅城,自小在文庙读书。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乡试中考中解元,正统十年(1445年)在会试中考中会元,同年又在殿试中考中状元。在历史上象他这样连中三元的是绝无仅有的,为此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在府衙所在地梅城建了一座叫“三元坊”的石牌坊以示纪念。这段路也就叫“三元坊”了。用“三元坊”作地名,在浙江有三处,一是商骆老家淳安,一是省城杭州,再就是府衙所在地梅城了。商骆的出生地也在梅城,人们叫“落元里”,也就是如今梅城水门路45号附近叫“梨园”的地方了。
六.《聊斋志异》与明桂、青柯亭
蒲松龄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许多人都知道,它的最早刻本“青柯亭本”就是蒲松龄的山东老乡赵起杲, 1766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年,任严州知府时,在府衙内的青柯亭里为蒲松龄的遗作《聊斋志异》校订、刻板、印行的。世称“青柯亭本”。青柯亭边有二棵桂花树,一棵开白花,一棵开黄花,人们称为“金桂、银桂”,相传是明代所植,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仲秋时分,花团锦簇,浓香馥郁,就好象蒲翁书中的故事所描写一样。
最后再向大家奉上几张我在梅城的风景摄影,若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我想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