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6|回复: 39

[新闻] 钱江晚报:“高架保卫战”让车轮跑起来【四字评论:哭笑不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者注:这是一篇哭笑不得的新闻,原本知道有关部门弱智,为了让高架快,不惜牺牲地面芸芸众生的利益。但是,实在没想到会二到这个程度,居然还要去写这么篇文章去歌功颂德,这不冒天下之大不韪么。

本报通讯员 庄琪 谢晓颖 陆毅 本报记者 徐建国/文 董旭明/摄

  中河上塘高架作为杭州南北交通的主动脉,在整个城市交通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是,近些年来,这座原本设计为快速通道的高架却更像是一个大容量的停车场,不仅主动脉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它会否不堪重负——株洲等地陆续发生了高架坍塌的事故后,更是强烈地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如何给中河上塘高架提速、减负,让堵在高架上的车快跑起来?这让相关部门颇费脑力。

  杭州交警部门在中河上塘高架启用之初,就不断尝试着各种治堵措施。10月8日以来,各种措施“多箭齐发”下,人们终于惊喜地发现,高架路上空了,车子速度快了,快速交通优势又体现出来了。

  中河上塘高架今年正逢全面通车第7年。“七年之痒”,至少从现在来看,它已能安然度过。

现状:高架上开车通气多了

  张师傅是省外事公司的出租车司机,他的车几乎每天都要在中河上塘高架上跑。“高架现在比以前好跑多了。”

  两天前的早上,张师傅从滨江接了个客人到杭州大厦,从滨江上了高架,一路上几乎没遇上任何堵点,路上总共踩了三脚刹车,时速一般都能开到40公里,20分钟不到就下了高架。相比以前,同样从江南大道上高架、环北匝道下高架,没有10脚刹车和半个小时肯定是下不来的。张师傅说,他每天下午3点半要在城北换班,以前至少要留半个小时预留时间,现在差不多15分钟就够了。

  昨天早上,记者开车,上午9点58分从德胜上高架。匝道上车子比较多,慢慢前行,差不多开了4分钟上了主车道。上主车道后,时速一度拉到了60公里,中间踩了两脚刹车,最后从体育场路匝道下去,看看表,10点08分。一上一下总费时为10分钟。而要是在以前,这段路程开个半小时也不足为奇。

回顾:10月前,高架常常全天拥堵

  资料显示,中河上塘高架建于1999年,全面通车时间为2004年10月,设计流量是2500辆/小时。

  交警部门人士说,开通前几年,高架南北交通主动脉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后来就有了早晚高峰。2007年初,高架早高峰时段是7点20分到9点。2009年起,早高峰时段从6点50分(后来又提早到6点45分)持续到11点30分。

  “差不多一小时后,车流量又开始反弹。”机动大队指挥室警官费涛说,高架整日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的运行状态,有时一整天都根本没有平峰时段。

  拥堵到底多严重?今年中秋假期前夕,高架堵车一度从最南边的复兴大桥排到了北面的南庄兜上口,基本上是一头连着一尾,堵车跨越了余杭和滨江两个区。

探究:车流多“节点”多,高架拥堵主要原因

  高架之所以堵,跟机动车保有量陡增有关——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80万辆,且仍以每月1万辆的速度递增。而在2002年底,杭州主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只有14万辆。

  高架拥堵也与相关楼盘的入住率提高关系密切。7年前,高架刚开通时,滨江一带还大多是在建楼盘,而这两年入住率提升明显,特别是2008年、2009年,随着大批楼盘交付入住,高架交通格局发生了变化,车流明显增多。

  家住滨江,工作在市区,高架成为这部分人群的出行主要通道。数据显示,10月8日前,高架日最大流量为4000~5000辆/小时,已超设计流量的一倍。

  此外,造成高架拥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设计本身存在一定问题,“节点”太多。由杭州交警机动大队进行交通管理的高架桥面范围是,南起复兴大桥南侧,北到南庄兜上口,总长21公里左右。在这21公里的桥面上,分别有上石、德胜、环北、涌金、复兴等5座立交,平均4公里就有座立交,除此之外,还有庆春路等24个上下匝道口。交汇点多了,自然影响通行效率。

变化:车速是怎么提上去的

  高架之拥堵现状,交警部门其实一直在研究相应的解决之策,“保卫高架”行动早已开始。

  禁行、限行。2004年,高架全面通车当年,交警部门就全天禁止大货车上高架,小货车和大客车白天也遭禁行;2008年,高污染车辆也被列入禁行车辆……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通行效率。

  优化通行轨迹。2010年6月24日零时起,交警部门禁止从文晖路上来的车辆从体育场路下高架。通行效率明显提高,事故率只有原先的1/5。

  高峰封闭部分入口。2004年8月起,每天7点15分到8点45分(后来调整为6点45分到8点45分),封闭环城北路西向南、东向南上中河高架入口。2010年9月起,工作日每日6点45分至7点45分,庆春南向北上匝道封闭、文晖路北向南上匝道交替放行。

  但是,不得不承认,相对持续增加的车流量,上述的保畅效果迅速弱化,道路拥堵依旧严峻。真正的变化始于今年10月8日,多种措施环环相扣,人们才感觉到道路通畅了,车速快起来了。

  措施之一:错峰通行。使早晚高峰主城区每天上路车辆平均减少约15万辆。

  措施之二:匝道时间再次调整。庆春路上匝道调整为每天6:45—19:00封闭;中河立交东向南上匝道调整为每天6:45—19:00封闭;中河立交西向南上匝道调整为每天6:45—8:45和17:00—19:00封闭;禁止机动车利用涌金立交东西方向直行。这一措施,大大减少了主线的通行干扰,速度得到提升。

  措施之三:利用隔离设置,保障主线通行。文晖路上匝道有两个车道,上高架后,车辆都被引向了最右车道通行。“采取这个措施后,对主线的干扰就更小了。”交警部门称,以前这里是一个“障碍点”,车子停停开开,但现在主线通行车辆驶过车速达到40公里/小时基本上没问题,改善效果比较明显。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车辆排队明显缩短:现在南向北最长也就排到复兴大桥桥中,而且是保持通行状态;现在早高峰到9点以后就开始回落;车子停滞时间减少,车速开到60公里/小时也就不难了。

惊喜:通畅还能保护高架桥体

  黑压压的车流停滞在高架上面的场景,总是让人担心它不堪重负。杭州交警支队秩序处人士表示,现在高架全天的流量跟以前相比可能未必减少,但车辆通畅,对高架桥的质量能起到保护作用。

  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许祝安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桥体也会产生“疲劳”。大量的车辆滞留在高架桥面上,桥体的压力自然很大,长此以往,对高架桥的损伤自然也会比较大;而如果行路通畅起来,高架桥的承受力就会小很多。“这就好比弹簧,如果长时间地压着,就很难回到原位了,压一下松一下,就要好很多。”

  桥梁检测专家杨超博士说,这是因为通畅后,单位距离里的车辆更少了。打个比方来说,在100米长的高架桥面,如果拥堵情况下,停留的车辆可能有20辆。而通畅的情况下,可能只有五六辆车。“五六辆车子对这一段桥面的压力,当然比20辆车子产生的压力要小得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nowonder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2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闭着眼睛说瞎话
发表于 2011-10-2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交警。
我记得前几年发贴,很多人反对建高架,还有些人说高架是吸引车流的不好。
发表于 2011-10-2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确实快起来了,恢复其应有的职能,支持的
发表于 2011-10-2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这么快过,瞎说~~~~~~
发表于 2011-10-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2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治堵的重要意义!
1、以前是地面堵,高架也堵,没有一条是畅通的,都堵。
2、堵城很需要有一条生命线,应急的,救人的,毕竟使用直升机还不现实,所以堵城留一条快速通道是必须的。



昨天,我从大关路到高架上花了10分钟, 从高架大关到滨江银色港湾(彩虹城)也只花了20分钟,所以,问题在于,你愿意在地面等?还是愿意在高架上爬?

发表于 2011-10-2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其实归根结底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太多了!而且都喜欢往大城市挤。谁都不喜欢住在一个满是高架的地方。
发表于 2011-10-2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软文
发表于 2011-10-2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2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了。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愿意堵在路上,更没有人愿意堵在高架上,只是地面道路不通畅,所以下不去啊。地面道路已经乱的跟毛线球似的了,你不去把毛线理理清楚,从毛线球中间插进去一根吸管,然后说,走这条路,可以空些,问题是我要去的是毛线球中间啊,你让我怎么出这根吸管啊。无语了
发表于 2011-10-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1-10-26 09:35
无语了。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愿意堵在路上,更没有人愿意堵在高架上,只是地面道路不通畅,所以下不去啊。地面 ...

杭州没有高架的地方多的是,就象城西一样就没有高架的,关闭的匝道可以想象“高架不存在”。
发表于 2011-10-2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确实比原来畅通多了,这是事实。
发表于 2011-10-26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下面可是全天高峰啊
解放路---体育场路
发表于 2011-10-26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调整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高架的利用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让高架通过更多的车辆。根据上次杭州交警的数据,车辆在40-50km/h速度通过时单位时间内通行流量最大,而车子堵的首尾相连慢慢往前爬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模式,毕竟车子从停住到启动都需要不短的时间。所以我认为现在高架调整后,既降低了通行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我支持。
不过关于哪些匝道该封,还值得商榷,我觉得可以跟限行一样,按一星期为单位,轮流关闭沿线各匝道,创造相对的公平。
发表于 2011-10-2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入导管后宣布尿路畅通了.再不行的话,切除?
发表于 2011-10-26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建一层其实浪费了,其实可以再往上加一层(下面一层可以设多个出入口,上面一层从北到南(从石祥路一直到四桥)只设三到四个出入口
发表于 2011-10-2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1-10-26 08:50
支持交警。
我记得前几年发贴,很多人反对建高架,还有些人说高架是吸引车流的不好。

你去看看中和路段(凤起路到体育场路)这段,在白天的12个小时中,几乎时刻都是停车场。拜托动动脑子!让车跑得快,分流才是王道,靠限只能是让其他的地方更堵。大禹治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疏!
发表于 2011-10-2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把高架拆了,全走地面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空只不过是空一条高架而已,封闭匝道造成的是地面道路的弥散,孰轻孰重,这个都搞不清楚?
看来交警真的不傻,因为和他们想法一样二的人真多!
发表于 2011-10-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高架上快了,大家车子都往地面道路走,上高架匝口这里必堵!按照我的意思么,直接炸掉好了,吼吼。。。
发表于 2011-10-2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2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1-10-26 12:37
高架空只不过是空一条高架而已,封闭匝道造成的是地面道路的弥散,孰轻孰重,这个都搞不清楚?
看来交警真 ...

车辆通过率= 通过速度(每小时通过多少辆车) * 时间。

所以,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就看通过速度了。
发表于 2011-10-2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qz16177 发表于 2011-10-26 12:48
公交不跟上一切空谈,大家还是开车,总量没少。莫干山路、湖墅路也单行吧!

高架通畅,那么走高架上的公交车也会快了。
如果高架上没有公交车,那么可以规划“直达公交快线”。
发表于 2011-10-2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死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5-2 15:48 , Processed in 1.5512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