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战记》原声带在日本卖了500万张
国内动画公司集体漠视主题曲制作动画金曲为何再难唱响
□本报记者 陈宇浩 对于一部成功的动画片来说,主题曲就像是最显眼的Logo,往往经典的旋律响起,一幕幕镜头就会在脑海里自动播放。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内动画片市场一直在梳理秩序并建立规则,而主题曲的制作模式、创作风格,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年的动画片制作,主题曲显然更靠近“核心”位置,像《花仙子》、《蓝精灵》等等,动辄就会请来庞大的童声合唱团配唱,而小童星领衔主唱更是屡见不鲜。反观眼下,国产动画片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庞大,但主题曲的制作成本却在日益缩水。“主题曲的经费,在目前的动画片中,平均只占到1%—2%。”杭州九越动画的运营总监楼克告诉记者。 20年前 制片方排队等歌手开口 梁斌是广州玫光传播的老总,20多年前,他在广东电视台工作。 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蓝精灵》就是由广东台引进并译制的。那个时候,梁斌还是毛头小伙,负责翻译组、配音组、音响组、动效组之间的联协工作。 “负责主题曲和音效的团队,大概就有20多个人。”梁斌说,有关《蓝精灵》的主题曲,他们本来想直接用法文原版。但后来好几次开会讨论,台里还是决定花钱制作中文版的《蓝精灵之歌》。“从找人作词作曲,到编曲录音,再到唱,前前后后花了有两三万元吧,具体数字还真记不清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已经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沈小岑是上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歌手之一,灌录过《两颗小星星》、《请到天涯海角来》等卡带,销量都在百万盒以上。1984年,沈小岑还上过春晚。 正是这样一位当时的一线歌手,被请去演唱了《黑猫警长》的主题曲。 沈小岑告诉记者,模仿童声是自己的特长之一:“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会找到我吧!”上影厂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年请沈小岑的费用绝对不低:“但效果就是出来了,那个年代的孩子,谁不会唱这首歌?”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也是红得发紫的演唱团体,像《蓝精灵之歌》、《花仙子之歌》等,都是他们和声配唱的。“当时,各个电视台大量引进动画片,中文配唱的需求也猛增,很多制片人,都是排着号子等,等央广合唱团那帮孩子空出档期来。”梁斌告诉记者。 20年后 主题曲投入只占到1%—2% 国内动画产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像《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经典国产动画片。但让人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是,除了那首“喜羊羊,美羊羊”,我们竟一时想不起可以让人张口就来的动画主题曲。 “现在做一部动画片,主题曲确实排在很靠后的位置。”楼克是杭州九越动画的运营总监。他告诉记者,在九越出品过的一系列动画片中,主题曲的投入基本只占到1%—2%。而在日本,这个比例则通常维持在15%左右。“像配音、主题曲等等,在整个动画制作中被称为‘非动画因素’。”楼克说,在国产动画界,对‘非动画因素’的关注普遍不高。“这几乎是常态,大家即便有钱,也喜欢烧在图像、特技等‘动画因素’上。” “生产源头”的集体漠视,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动画主题曲成了尴尬的附属品。 阿福是绅蓝炫音工作室的录音师。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公司的做法是,把主题曲和配乐打包给一个公司去完成,而像日本,就算一部中等投入的动画片,它的主题曲也会有一个庞大团队精心雕琢半年以上。 绅蓝炫音和九越动画是长期合作伙伴。不久前,绅蓝炫音刚刚帮九越制作了动画片《不一样的兔子》的主题曲。“词曲、编曲、录音,都是我们一条龙完成的。”阿福坦言,九越对主题曲并没有太高要求,因为这方面的预算确实有限。 楼克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动画片《不一样的兔子》的主题曲连配乐,“也就花了一两万元”。制作流程更是简单,绅蓝炫音找两三个歌手,录制几个不同的Demo。“他们喜欢哪种声音和唱法,就定哪个。”阿福说。 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请童星和童声合唱团,如今更是奢望。如今中等规模的动画片,不少都是找“歌唱爱好者”录的,价格普遍在1000元—3000元不等。“因为对动画公司来说没区别啊,他们会觉得,这对促进卖片没什么作用。只要以最基本、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完成就行。”阿福说。 楼克告诉记者,除非考虑到炒作的附加效应,否则现在很少有公司会请明星来唱主题曲。“之前玄机动画做的《秦时明月》请了胡彦斌来唱,真的已经算非常难得了。”而九越单独把主题曲拎出来做,也要追溯到他们之前52集的大手笔《搜神记》。“我们请了上海的一家公司做的,花了几万元制作费。”楼克说。 阿福告诉记者,当年动画片《天空战记》的原声卡带在日本创造了500万张的销售记录。这说明主题曲是完全可以创造额外效益的。“喜羊羊的彩铃不也赚得盆满钵满么?”在阿福看来,关键是动画公司要改变观念:“因为他们的漠视,所以动画音乐产业链上的很多人才就生生被埋没了,这也会间接影响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速度。”阿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