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省环境状况公报昨日发布,从公报的各大指标来看,浙江的空气质量不错,96.9%的省控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水体污染仍不容乐观,近岸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浙江沿海地带基本上被“劣四类”海域水质包围。从全国情况来看,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评价为优,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空气怎么样?
96.9%省控城市达国家二级
杭州空气优良天数全省最少
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在32个省控城市中,96.9%的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2010年,杭州的优良天数比2009年少了13天,在浙江省11个地级以上市的空气质量排行中,杭州的优良天数最少,排名倒数第一。
此外,2010年浙江省平均霾日数为50.4天,与上年持平。杭州、宁波地区、金衢盆地、温州分布最多,在100天以上。浙南大部、台州地区、绍兴大部较少,在50天以下。2010年全省出现轻微和轻度影响的霾天气占总数的79.8%,中度影响占10.5%,重度影响占9.7%。
水怎么样?
近岸海域呈中度富营养化
浙江被劣四类海域水质包围
浙江近岸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按区域看,嘉兴及杭州湾海域属严重富营养化,象山港海域属重富营养化,舟山、宁波、三门湾与乐清湾海域属中度富营养,温州与台州海域属轻度富营养。
除了温州沿海地区,其他沿海地区都被劣四类海域水质包围。浙江省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生境质量等级均为差,浮游动物生境质量等级为一般。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已受到明显影响。杭州湾、嘉兴、象山港、乐清湾、舟山海域生物生境质量明显劣于其他海区。
2010年,浙江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2次,其中5月6日-29日发生在台州大陈海域的东海原甲藻赤潮,造成养殖大黄鱼缺氧死亡4万余尾,直接经济损失达6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