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5|回复: 5

[转帖] 1983年南京新街口老照片引网友怀旧 [新华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3年新街口老照片引网友怀旧回复 | 推荐 | 收藏 | 树状
作者: 家在六朝烟雨间 于 2011-02-24 15:39:18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新百的位置为什么是一个半圆弧大厕所?”““那时人少,车马也少,交通几乎不堵塞”……近日,在南京某知名社区网站上,一篇名为《发张1983年新街口的图片,还有几人记得了啊!》的帖子迅速走红,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街口老照片,引起网友的“集体怀旧”。昨日,记者走访原拍摄地,将镜头“穿越”到近30年后的新街口。

■网友围观

老照片引网友集体怀旧

在网友“宇文寒涛”的这篇《发张1983年新街口的图片,还有几人记得了啊!》帖子中,贴出了一张高清晰的老照片。虽然帖子没有一个文字,却引起了网友的热捧,大家争相跟帖对老照片进行了一番“集体怀旧”。

这张老照片拍摄的是新街口的旧影,从照片上看,树木枯黄,似乎是冬天的新街口。与现在的新街口相比,除了工商银行外,几乎没有眼熟的建筑。而现在孙中山铜像的位置,也只有一个花坛。

“这真的是1983年的新街口吗?”记者联系到了发帖人“宇文寒涛”,“宇文寒涛”姓董,是一名收藏家,他告诉记者,照片并不是他拍摄的,而是在网上看到的,因此转帖过来,“看到那个年代的新街口,特别怀旧,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谢楼主,时光隧道回去了一下,不但看到旧风景,还恍惚了一把返老还童。”网友“垂柳点波”感叹。

新街口的豪华公厕曾发生命案

在整张照片中,网友们最好奇的无疑是在新街口繁华位置,竟然有一个白色的半圆弧建筑,这个建筑在什么方位,到底是什么建筑呢?网友“一笑无痕”表示:“那个白色的半圆弧建筑应该是公共厕所,当时算是很豪华的啦。”

网友“楼高一层”认可这是厕所的说法,他表示这个位置现在已变成德基广场。不过迅速有网友纠正了“楼高一层”的说法。网友“镜天无一毫”表示,这个位置现在是新百商厦。网友“镜天无一毫”的说法得到了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陈济民的认可。他告诉记者,他对这个厕所印象很深,上世纪80年代初,每到五一他就会到新街口大转盘那边的岗亭办公,那边确实有个厕所。

除了辨识这个白色豪华建筑外,网友“lgw2000”还讲述了一个毛骨悚然的故事。“那个厕所曾经是杀人犯骆文选丢弃尸体的地方,当然这个厕所已经重新出新过了。”

记者查阅了上世纪80年代的《金陵大案》,1981年6月13日在新街口广场东南角的公共厕所确实发生过一起抛尸大案,案件在当时颇为有名,不少老南京人至今还有印象。

网友挑刺:应该是1984年或1985年拍摄的

看到网友对建筑聊得不亦乐乎,发帖者小董又发了一张照片,对照片中的各个建筑进行了注释。根据小董的注释,这张照片应该是站在金陵饭店楼顶拍摄,东北侧是老南京日报大楼,东侧是工商银行,东南侧是公厕、文体商店和新百,西南侧还有个银行。对于这个解释,不少网友感叹,“除了银行还在,其他都变了呀。”

不过也有认真的网友进行了一番挑刺,网友“山水南京1”表示,楼主提供的照片不是1983年拍摄的。“山水南京1”的理由是,图片左下角露出的一角是金陵饭店购物中心,1983年底前,购物中心还没建好。准确地讲,这张照片应该是1984年或1985年拍摄的。“请注意照片下方,购物中心外围已经有白色栏杆了,在建设时一直是竹篱笆围着的,直到1984年购物中心建好后才修建白栏杆。”他表示。

怎么没有中山铜像和金钥匙

“为什么没有孙中山铜像呢?”“我记得当时有金钥匙啊!”不少网友对图片提出疑问?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陈济民表示,“文革”后,新街口大转盘处一直是没有雕塑的,到1989年9月13日,才竖起了金钥匙雕塑。而大家熟知的孙中山铜像是在1996年才放到新街口的,2001年移走,去年又回归新街口。

提起“金钥匙”,十八频道“听我韶韶”名嘴老吴还记得一桩公案,当时某媒体记者曾写过一篇稿子,讲金钥匙像“两个柱子顶个旺鸡蛋”,还引起一桩官司。

■记者探访

近30年后

金陵饭店和工商银行没变

带着这张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记者再次前往新街口探访。近30年后,当记者再次走上金陵饭店顶楼,以同样的角度往下眺望,除了金陵饭店本身以及工商银行外,其他一切建筑以及挺拔的树木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老吴和叶兆言都对金陵饭店印象深刻

记者发现,照片中南京日报大楼已被德基广场替代。而照片中的老工商银行虽在,但顶上也盖上一层建筑。老吴告诉记者,他1984年进入南京日报,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南京电视台也在这个楼上,在六七楼。

“当时和金陵饭店离得近,金陵饭店没正式开业前,就已经在朋友的带领下登上金陵饭店往下望过,当时的感觉还是很震撼的。”老吴表示。

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作家叶兆言正在南京大学就读,经常到新街口转悠,他对于当年的建筑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不过谈起金陵饭店和老南京日报大楼,作为文人的叶兆言至今记忆很深。“金陵饭店当时是南京的一张名片。”

文具店、布店已被大商场所取代

在这张老照片中,在现在的新百商厦位置,除了公厕外还有文体商店、电器商店等一系列小商店。而如今站在金陵饭店往下看时,正面是新百,两旁分别是东方和德基这样的大商场。

“当时确实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大商场,我记得新百还在文体用品商店旁边,东方、大洋等商场都还没有盖起来。”老吴告诉记者,当时南京的商业还不够发达,主要以中小商场为主,新百、中央的面积都不大,云集了一些小型电器店、服装店,甚至还有文具店和布店。

广场周边的法国梧桐彻底消失

老照片中,新街口广场非常宽阔,在广场中央有一圈冬青树围成的花坛,中间拱卫着一个大花坛。而现在从金陵饭店顶层看下去,整个街道显得特别局促,广场中央矗立着刚刚回归的孙中山铜像。老照片中,虽然是冬天,但南北四条道路周围,一棵棵法国梧桐高大挺拔,给这个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而现在再次从这个角度看下时,竟然连一棵树都找不到了。“经济的发展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很多高楼大厦,但这些民国年间种植的法国梧桐的消失,对于这个城市是个太大的遗憾。”陈济民表示。

■专家建议

能不能把“长辫子”电车迎回来?

“交通真畅通啊!”“除了公交车,就是行人和自行车了。”“还有那两个长辫子电车!能不能把电车迎回来啊?”……在跟帖中,不少网友表达着对当时交通状况的羡慕

老吴表达了对当年“长辫子”电车的怀念。“这种电车既环保、声音又轻,开过来沙沙的,显得非常静谧。票价也便宜,一分钱一站,一角二分就能到下关了。”老吴还记得,当年取消电车时曾承诺会恢复,但现在,这种交通工具已经彻底从南京人视线中消失了。

而陈济民在上世纪80年代曾担任南京市机关管理局处长,管过南京的公车,他告诉记者,当年南京的交通工具确实比现在要少很多,私家车很少,公车也少,一个局甚至都没有一辆。当时南京市政府也只有几辆,除了书记、市长外,一些副书记、副市长想用车,如果车子在外面,还得“排队等”,而且当年的车子都是解放前的老车子,“福特”“顺风”等,想买豪华车根本不可能。

“近30年的发展,迎来公交车、私家车的蓬勃发展,这说明南京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是一件好事。”陈济民表示,但一些好的东西也应该传承,比如环保的电车,比如控制公车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提供的1983年在金陵饭店拍摄的新街口



昨日记者于金陵饭店璇宫拍摄的新街口。记者邵丹 摄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2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zj78512 发表于 2011-2-25 09:21
新百那时候一进门是个通天的大型门厅,格式类似香港的购物中心,门外的橱窗里有一台一直不停转动的广告电风 ...

电 风 扇 是 我 们 厂 生 产 的 , 军 品 是 雷 达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7 22:05 , Processed in 0.2736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