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308】

[论坛成长] 【K308】×BRT车站上下客流分离示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薍o.孓鳡覺 于 2010-9-20 01:48 发表


这个么如果3、4号门关着的,那基本上可以断定B支2或900路的车出站没多久而B1、B2这种18米的车还没来过。。。


我观察了10分钟左右,这两扇门没关闭过,常开。
发表于 2010-9-2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流杆挺实用的。
发表于 2010-9-2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4扇门分开上下客!
另外,武林广场北、闸弄口、八字桥为什么不扩建为8个门呢?而且这些站长度都绝对够的。有8个门,可以两个车同时停靠,就可以避免喜欢固定站在某扇门前挡住别人上下车的行为,大家都乖乖在站里面等,因为不确定要在哪个门上车嘛。
发表于 2010-9-21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队就免了吧,,,人一多线内站不下,必乱
发表于 2010-9-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导流杆确实要有序很多
发表于 2010-9-2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想法,但是现实过程中要自觉的。。。。。
没有人现场管理还是有困难。。。第一个方案的话必须要两个人在1、3门管理不让排队。。。同是车上语音提示也必须同时配合,就像CRH2的前下后上一样。。。
第二种方案,车上下来的人比较难控制。。。。。。。
有进一步合理化的空间。。。。
发表于 2010-9-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导流杆不方便大量的车内人下车

其实地铁那方案是最好的,中间空出来,两边候车。做不做的到要看乘客
发表于 2010-9-2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闸弄口新村站,明明长度足以建成8扇门的,为什么只建4扇门呢?
发表于 2010-9-2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汗,原本四扇门同时上下客是为了加速的,可是现在客流太大就难说了
发表于 2010-9-2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还是不行,第一种,我1号门上车,怎么才能挤到2号门去。坐过B1挤死人的车子的人都知道,这根本挤不过去。更别说那时大包小包的人了。第二种方法当车子里挤满人的时候,不会有人从车子里面就开始排队从单边下车,还是先下后上比这种方法理论上更好。文明程度同样得靠自觉,没什么改变
发表于 2010-9-2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茗铭 于 2010-9-24 21:13 发表
像闸弄口新村站,明明长度足以建成8扇门的,为什么只建4扇门呢?

闸弄口西向东应该建成同时停靠3辆BRT 现在车一多都排到四叉路口上了
发表于 2010-9-2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zjhzxhcsc 于 2010-9-27 09:55 发表
汗,原本四扇门同时上下客是为了加速的,可是现在客流太大就难说了

应该采取同时上下客 站内以及车厢内应该增加语音提示让上车乘客靠两边
发表于 2010-9-2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36# 发表于 2010-9-28 11:4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叶茗铭 于 2010-9-24 21:13 发表
像闸弄口新村站,明明长度足以建成8扇门的,为什么只建4扇门呢?

闸弄口西向东应该建成同时停靠3辆BRT 现在车一多都排到四叉路口上了

----------------------------------------------------------------------------------------------
象滨江的换乘中心那样允许有两辆车同时上下客,这样由于在那个门上车不一样,等车的人都翁在门口,问题就解决了。       今天早高峰闸弄口新有人在统计每辆车的停车时间,公交公司可能有所行动。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最大问题是有些不上车的乘客也挤在屏蔽门前,特别是八字桥,武林广场北坐B1的乘客,尤为明显
发表于 2010-10-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308】 于 2010-9-28 12:50 发表
现在最大问题是有些不上车的乘客也挤在屏蔽门前,特别是八字桥,武林广场北坐B1的乘客,尤为明显

为了抢座位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2 19:16 , Processed in 0.2347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