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
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报导还说,王在担任南京市领导期间的一大“政绩”就是砍树,市民说他是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
王在南京市长任上,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口号,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优美地
景完全消失,市民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王因为砍树被南京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砍树书
记”。时至今日提起这个“砍树王”,还有许多人愤恨难消。
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是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些大树大多是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栽的,都是百年古
树,在夏天的时候,号称在主干道马路中心是晒不到太阳的。然而如此好的大树却难逃斧钺之灾,纷纷被砍伐。许多
南京市民反映,南京中山门外好大一片,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中央路、玄武湖附近等等都先后被砍掉了。“当年国
民党当政时候种植的法国梧桐大概差不多给砍掉一半了吧。”一位市民非常惋惜地说。
而许多市民认为,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就是王。当时王恰好在南京市长任上,并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口
号,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当时有关领导说是南京的悬铃木太厚太大,把商场的霓虹灯光都遮住了,不利于塑造
大都市形象。”一位知情人回忆道。
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原先道路、护城河与城门的关系完全被改变了,一个优美的地景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开阔的草坪、宽阔的马路,无遮拦的视线,使得城门变得分外矮小。砍树引起民愤,有些市民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
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而另有知情人反映,王在任徐州市长期间似乎也曾砍过树。王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
学)林化系林产化工专业,提到王的砍树,南京市某高中教师不无幽默地说:“我看他是砍伐系毕业的吧?”王也因为砍
树被南京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砍树书记”。时至今日还有人恨恨地提起那时的“砍树王”。
王的市政建设被市民戏称为“武龙洞”
2005年5月,南京一家媒体曾经在显著版面刊登了包括《鼓楼隧道明年又要大修了》在内的“检讨南京隧道”重点报
道,报道不仅在南京建设系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让很多市民找到了共鸣。包括一些建筑专家在内的读者甚至提
出,“鼓楼隧道不仅没有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还让鼓楼到珠江路这段路更堵了。与其再花一大笔费用修缮鼓楼
隧道,还不如把隧道填掉恢复路面呢。”
资料显示,鼓楼隧道作为迎接“三城会”的城建重点工程,于1994年10月开工,1995年建成试通车,1996年初先后单
洞封闭施工做仰拱,1997年冬进行了大规模的注浆堵漏与结构补强,此后的小修就不在记载之列了。几年来,隧道的
顶部渗漏、地面湿滑一直让驾驶员为之胆寒,南京人就这样在交学费的过程中认识了隧道。这个曾经被大肆宣扬的
“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规划)在很多南京市民眼里成了“拍脑袋工程”。
最近一次大修时,一位自称建设系统老员工给鼓楼隧道算了一笔账:“当初建隧道的时侯预算不超过1个亿,由于一边
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规划的工程实施操作,直接造成工程预算不断增长。隧道建成后又是‘三日一小修,五日一大
修’,据称,前前后后共花了近4亿元人民币,现在又要花4100多万元大修,真不如填平恢复路面。”
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差,常年渗水漏水,后曾多次维修,耗资数千万的鼓楼隧道,南京市民无奈地称之为“武龙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