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3|回复: 4

中国的精神哪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精神哪去了
                                                                                         作者:邵帅   
       长城的伤痕、黄河的哺育,凝聚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他的全部内涵,而支撑这份内涵的必须是一种精神------一个带有国家标签、民族制造的独有的品质。华夏传承着这份品质,丰富着中国的内涵。所以“中国”二字所渗透的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文化在流逝,前辈的精神在失传。许多那曾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在这个某种程度上都本末倒置的社会,都显得鄙薄而羞于尊重。是什么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又是什么在导向着我们的价值观念。人们的原则在扩展、人格底线在降低,价值观在变态,我不禁要问:中国的精神哪去了?
       是的,中国人是最赶潮流、与时俱进的。所以我们学会了“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于是中国人把这种逻辑应用在了自己的原则问题上。在佛族的教诲下,我们学会了“忍耐”、“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我们又把它实践于自己的人格底线当中。随着潮流的涌来,我们渐渐接受了“变态美”,于是,我们就紧跟时代步伐的把它应用于我们自己看待问题的价值观。大海宽广的胸怀翻译成我们思维逻辑,就变成了有奶便是娘的做人原则。连佛祖的教化在我们阅读后都变了味道,更何况现在信佛法的不只是一些忠诚于佛教的弟子,更多的还是一些想为自己升官发财求的机会的高官与商人。选秀选美节目的铺天而至,新兴的一些事物也在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思维逻辑。于是我们得知了“骨感美”,这种变态形式的“美”也在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是的,我们的价值观也在出现一种变态的走向。时则可笑,实为可悲。
        前段时间,海派清口演员周立波引爆上海,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经历过大起大落,屈到过低点,所以现在才能跳起。连著名作家余秋雨都评价说:“上海一百年才出一个周立波”。在这里暂且不说他的身世,他的道路,单就他身上的某种特质,就让我非常佩服。可以说周立波是成功的,但是在金钱和荣誉铺天而来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头脑时刻保持清醒,有着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底线。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在影响着上海人民,他虽然是给上海人民带来着欢笑,但是却在引发着一个城市的思考,一种在极力挽留一份文化的信念,我想这才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上海一百年才出一个周立波”的原因所在。
       钱穆先生曾说过:“中国没有那么一两本全民通读的精神读物。”我则称为“国书”。西方有《圣经》,中东有《古兰经》,中国有什么?思来想去没有发掘,但从历史的长河中看,中国确实有。《论语》就曾是中国的“国书”,但现在中国人早就没有了那种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我想不出现在“国书”的原因。但是中国人心中却又渴望这么一本精神读物,因为它会引导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荣辱观念,直至全民通读,领悟出一个共同的中国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确实需要一点信仰,这里的信仰不只是宗教的信奉,可以信自己,可以信他人,但万万不能信“钱”,“钱”是可以挣得,也是可以花的,亦可以储蓄,但不能信仰。能撼动一个人的精神和原则的东西,莫过于钱。如果民族的信仰变成了“钱”,这个民族的精神便会消逝。
        看过总书记的一个mv短片,是关于胡锦涛的一百个动作,看后已然流泪满面,这一百个画面包含了总书记不同的一面,也代表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接过农民送给她的鸡蛋的时候,双手捧过,合十而感谢。看惯了民间小市民的一些行为,但就在总书记的音容笑貌中,突然找到了精神支柱。但竟然还有人评论说这是党中央的炒作,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也难怪,多元化的社会形态造就多元化的人,林子大了,出这么几只傻鸟应是正常现象。但是评论者悲哀之处就在于,它折射出中国人都太“能”了,这种“能”都体现在语言上,而没有体现在行动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是中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国民一切向“钱”靠拢。倒不是说党的执政方针与政治道路出现问题,而是百姓没有真正领悟中央的指导思路。要不总书记为什么会恰如其分的提出了“八荣八耻”呢?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还需要那些长久传承下来的并且是在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东西,重新拿出来,号召全民相应,最起码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于是决定反过头来再看,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经济基础呢?我想那就是这个国家最基本的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发展速度非常的迅猛,但是对于一个如此急进的民族来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健忘。
       我们曾拍过一部励志短剧,叫做《最初的梦想》。梦想只是一方面,但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是那些曾经的、最初的情愫与因子。现在看来,有味道、有回忆。不是因为短剧的剧情多么的吸引观众,而是它唤起了我们的一种共鸣--------保留心底最纯正的一些东西。即使在时间的历练下,在社会的同化中,童年、儿时,亦或是年轻的时候那些种种、那些过往都显得幼稚而跟不上时代步伐。但是那种回忆、那种唤起曾经记忆的东西依然朴实。而此时,如同不经意酿造的米酒一般,有着属于自己的醇香。所以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是被我们放弃了,而是它被现实所尘封多年,被我们所淡忘了。
      当然,在历史的大环境下,你的环境在变,梦想在变,思考方式在变,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世间一切都是处于运动之中,但是,关键是在动中求的静,在变中寻找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原则、人格底线,这也是中国的精神所在。
      所以这种精神,应时常拿出来解读,再重新审视,坚定过后,我们才能知道,精神还在,魂还在,中国健在。


[ 本帖最后由 帅先冲线 于 2010-1-29 14:1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是挺爱国的。。
发表于 2010-1-2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3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只有精液,没有精子!
发表于 2010-2-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11 10:58 , Processed in 0.3141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