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双截辫151

[新闻] 【钱江晚报】上班换乘方案,那个复杂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实在屏不牢了,为了体现有人认为滨江的公交线路有多少“不便”,居然有人说出“308爆满是因为每天很多人去滨江”这种近乎荒唐的话来。请问一下是不是有人认为这里是童话之家还是儿童之家?
我以几乎每天都乘坐308路以及对它的了解,近乎权威地告诉这些人:坐308最多的是在复兴路北口换乘198、62、20、196、39、87路的上班族,以及在中河路沿线换乘所有北上东去线路的客流,往四桥方向换车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转塘去滨江的人百分之九十会选择504到虎跑换315、194,或者直接坐354出行。
现在的354路早上的头班确实很挤,但仅此一班,之后每班车的乘客人数逐渐下降,因此现有的班次完全是足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啊摒不牢了,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居然把责任怪到一桥的头上来了。
荒唐,真是荒唐,在滨江买了房子的人自我感觉也太好了点么。
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呵呵,真不知道几斤几两了。
建议去摩天板块,那儿比较适合某人,那天我看到摩天版里赞成修西湖湖底隧道的帖子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存在啊,真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双截辫151 于 2010-1-7 12: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nzjhzxhcsc 于 2010-1-7 12:36 发表
我实在屏不牢了,为了体现有人认为滨江的公交线路有多少“不便”,居然有人说出“308爆满是因为每天很多人去滨江”这种近乎荒唐的话来。请问一下是不是有人认为这里是童话之家还是儿童之家?
我以几乎每天都乘坐308 ...


1、308,凤山门车站,每天下班高峰,请你路过自己看下。
反正我每天下班在凤山门等车,凤山门车站的308都挤得一塌糊涂。有很多195等其他车子下来的人,到对面换乘308的。请你路过此站时再仔细观察下。

2、若“现有的班次完全是足够了”,那就没有楼主这篇报道了,也就不会有这个帖子存在了。

3、13楼的朋友,转塘住,滨江上班,发帖比较客观的,他是这条线上的人,最有发言权。若你关心此帖,请仔细看下。按照他的说法,即使坐354路,也要60-65分钟,还不计算354等待时间。即使这样走,顺利的话,所用时间和其他走法相差无几。何况354要40分钟一班,首站还能掐好时间走,中途站很难计算时间,特别是早高峰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一辆,又得等40分钟,正是因为这个不确定性,所以很多人怕错过354,所以不得已绕远路走四桥。所以钱江晚报报道有人这么走四桥,还是有这么一些人的。

[ 本帖最后由 xiaomifan555 于 2010-1-7 13:31 编辑 ]
发表于 2010-1-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截辫151 于 2010-1-7 12:40 发表
建议去摩天板块,那儿比较适合某人,那天我看到摩天版里赞成修西湖湖底隧道的帖子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存在啊,真有意思。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摩天版,摩天版的不少人包括几个版主在内还是明事理的,但有些个别极品简直让人无语。

他们把所谓的时尚当做炫耀自己“资本”的工具,并意骂街侮辱外地网友的场所,这群人不仅破坏了摩天版的形象,也严重损害了杭州网论坛的名誉。

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除了会得到一时沾沾自喜的快感,并没有其它“好处”。

不少外地人对杭州有一些不好的看法,应该全都拜这帮孽畜所赐了。

[ 本帖最后由 拱北小混混 于 2010-1-7 14: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截辫151 于 2010-1-7 12:40 发表
我啊摒不牢了,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居然把责任怪到一桥的头上来了。
荒唐,真是荒唐,在滨江买了房子的人自我感觉也太好了点么。
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呵呵,真不知道几斤几两了。
建议去摩天板块,那儿比较适合某人 ...


说话请客观一点,一桥两车道确实是这边的瓶颈,早上一桥拥堵也正是因为江南大道由6车道突然变成4车道,进入一桥桥面又生生被挤成2车道。由于文物保护的原因,一桥重建目前是不可能的,两车道的一桥还要用很久。自行车还得往狭窄的人行道上骑。13楼住在转塘的朋友不是已经说了嘛,骑自行车到转塘是最快的,但就是因为1桥自行车难骑放弃。

若你不了解状况,去冥王星板块更适合。

[ 本帖最后由 xiaomifan555 于 2010-1-7 14:2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公交公司研究下   看看午山的进场出场车     整个高峰线出来吧
发表于 2010-1-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mifan555 于 2010-1-7 12:53 发表

按照他的说法,即使坐354路,也要60-65分钟,还不计算354等待时间。


距离确实存在,这也是公交集团的错吗?其实他这样的情况最适合开车了。公共交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中心之内以及外围与市中心的连接这两大块,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你不要认为我是在给公交集团做托,我可没那闲心。
发表于 2010-1-8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是我们报社记者做的稿子,我一直没想来评论什么。不过看了把一桥拆了的说法,实在有点忍不住了。

       撇开稿子本身的是是非非,容许我歪一下楼,仅说一桥。实在没想明白,怎么会有人想到应该把一桥拆了?

       一桥的成为瓶颈,是小车无限膨胀带来的,不是一桥本身的错。怎么可以归罪于一桥?按这个逻辑,西湖周边的交通一到节假日还更拥堵呢,干脆把西湖也填了,变成道路或停车场岂不更好?或者也不用拆桥了,把钱塘江直接填了,更方便。

       第二,认为桥有60年设计寿命,极限快到了,根据现在的造桥技术,会给这一带的交通带来很大改善。嘿嘿。不是我说,现在的造桥技术啊,未必能好过茅以升老先生当年。

       近的,咱们说说三桥,大家心知独明,修修补补多少年了,杭州还曾有过最好别走三桥的传言。

       远的,说说最近冒出来的桥事,一是上海老桥河南路桥改建修整后开裂,居然垃圾做桥墩填充物;二是南京新建大桥开裂用胶水糊上。一个桥填填,一个桥粘粘,这可都是新桥啊。

       再远点,近几年也出了不少桥垮桥塌桥断的事。貌似杭州新修的桥也有过封起来再修补的事。

       再再远点,存在了1400多年的赵州桥,历经8次大地震、54次大洪水,始终屹立未垮。据说当年洪水曾冲垮了附近的另一座桥,有领导问了,为什么赵州桥就没事啊?

       造桥和其他事一样,不在技术,而在人心。

       现在一些人的心啊,都长歪了。拆一桥的言论,也是歪的啊。


[ 本帖最后由 luck1111 于 2010-1-8 02:0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姨说得太好了。如果人心都歪了,做出来的事情能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10-1-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拆桥,那不如把江给填了,路面全部做平总比有障碍好!看你要怎么开就怎么开,就算要在上面开飞机都可以!












不要动不动拿老底子的东西开所谓的玩笑!
发表于 2010-1-8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10-1-8 02:01 发表
由于是我们报社记者做的稿子,我一直没想来评论什么。不过看了把一桥拆了的说法,实在有点忍不住了。

       撇开稿子本身的是是非非,容许我歪一下楼,仅说一桥。实在没想明白,怎么会有人想到应该把一桥拆了?
...

严重支持石头阿姨的说法,精辟!  现在交通的拥堵,不是因为桥梁或道路的狭小,而是因为私家车数量的急速膨胀!
发表于 2010-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10-1-8 02:01 发表
由于是我们报社记者做的稿子,我一直没想来评论什么。不过看了把一桥拆了的说法,实在有点忍不住了。

       撇开稿子本身的是是非非,容许我歪一下楼,仅说一桥。实在没想明白,怎么会有人想到应该把一桥拆了?
...


请客观点说话好吧,1桥2车道确实是瓶颈,若6车道,状况会好很多。
我也没说要拆1桥,只是说假设1桥按现在的工艺造,如果造成6车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一桥拥堵的情况。

你这样断章取义,不知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0-1-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没关系,今后若一桥确实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那完全可以在保留一桥的情况下,就在一桥的旁边再建一座6车道的大桥,一桥就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好了[70]
发表于 2010-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mifan555 于 2010-1-8 09:30 发表


请客观点说话好吧,1桥2车道确实是瓶颈,若6车道,状况会好很多。
我也没说要拆1桥,只是说假设1桥按现在的工艺造,如果造成6车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一桥拥堵的情况。

你这样断章取义,不知是什么意思。


大叔,钱江大桥是1937年建造的,你的假设太离奇了。
发表于 2010-1-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 于 2010-1-8 09:34 发表


大叔,钱江大桥是1937年建造的,你的假设太离奇了。



若是1937年建造,设计寿命就快到了。1953年重建,还能用一段时间。
若真正达到了报废年限,那怎么办?

看下这篇论文:《钱塘江大桥疲劳检算和剩余寿命评估研究探讨》
http://www.cqvip.com/qk/91267X/200909/31806948.html

钱塘江大桥这座原设计寿命50年,重建后延长了设计使用寿命为60年。若后期精心维护,还可增加使用寿命。
发表于 2010-1-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铁路迁移了,这样下层也可作为机动车道。
但这个方案从2005年开始提,到去年王书记在杭州网问答中再次说起,已经4年多了。
摇摇无期。目前为止毫无迹象,等到真正实施了,恐怕一桥的寿命已经到了。
发表于 2010-1-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可行的方案就是铁路迁移了,可是这个方案从2005年开始提,到去年王书记再次提起,已经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要动工的意思。
发表于 2010-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可行的方案就是铁路迁移了,可是这个方案从2005年开始提,到去年王书记再次提起,已经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要动工的意思。
发表于 2010-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原设计使用寿命,钱塘江大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了。
发表于 2010-1-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只能希望大桥下层铁路快点迁移,腾出来让汽车走。
发表于 2010-1-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建筑都有设计寿命,钱塘江大桥以后不能使用是迟早的事。
若真正达到了寿命极限,不知大桥何去何从。肯定要采取措施了,或限制车辆通行,或作为历史文物保留下来,在其他临近地方另建一座桥。
发表于 2010-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10-1-8 02:01 发表
认为桥有60年设计寿命,极限快到了,根据现在的造桥技术,会给这一带的交通带来很大改善。嘿嘿。不是我说,现在的造桥技术啊,未必能好过茅以升老先生当年。
       近的,咱们说说三桥,大家心知独明,修修补补多少年了,杭州还曾有过最好别走三桥的传言。
...


现在部分桥梁的质量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其他问题。
现代造桥技术、造桥国力比以前高很多那时肯定的,要不然1桥也不会只有2车到了。

另外,一桥按当初的工艺,其质量是不错,但毕竟设计使用寿命是50年,正式因为有了现代的维护技术,才使其寿命延长。用千年古桥跟现在比,更是没法比了。古代桥不能承受大型车辆,其宽度、跨度都是没法比的,而且能保留到现在的也只是屈指可数,绝大部分还是没了。
拿个别古桥来和现代桥梁使用寿命比更是不科学。
拿部分豆腐渣工程来证明现在技术不会比以前好是文不对题,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桥逐步被限制使用,直至停止使用那是迟早的事情。20年前说此事还早,但现在已经不早了。
到时若承载能力下降,导致车辆无法通行,将其保留,作为旅游景点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是要在旁边另建一座来替代。
发表于 2010-1-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mifan555 于 2010-1-8 09:30 发表
请客观点说话好吧,1桥2车道确实是瓶颈,若6车道,状况会好很多。
我也没说要拆1桥,只是说假设1桥按现在的工艺造,如果造成6车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一桥拥堵的情况。

你这样断章取义,不知是什么意思。



你没说要拆一桥吗?呵呵。
一桥的使用寿命不知是多少年,如果是60年设计寿命,那也快到了。可惜现在变成了文物,拆不得了。
如果到了寿命极限,非拆不可,根据现在的造桥技术,会给这一带的交通带来很大改善。


我已在之前的回帖里声明,我只是歪一下楼。顺便,也感叹一下世事。在论坛里我不习惯和别人争论,所以就到此为止。呵呵。

关于你对一桥交通现状和附近居民出行的焦虑,我表示理解,我也相信你只是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觉得我之前的话刺耳了,还请谅解,我并不是针对你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1111 于 2010-1-8 20:16 发表



你没说要拆一桥吗?呵呵。


我已在之前的回帖里声明,我只是歪一下楼。顺便,也感叹一下世事。在论坛里我不习惯和别人争论,所以就到此为止。呵呵。

关于你对一桥交通现状和附近居民出行的焦虑,我表示 ...

呵呵,石头姐姐大肚量,佩服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5-1 14:58 , Processed in 0.6098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