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6|回复: 5

立春专栏:一批坚持梦想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我们的活很美,但我把自己当作一个作家,我必须让我自己看到黑暗,看到希望,看到苦难,看到伤痕,只是为了要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是我的宿命。”这是《作家那些事儿》一书中的一段话,这段是唯一用黑体字来标明,这也表达了殳学超自己对作家工作职责的要求。看到这段文字,我也很高兴,起码还有一位有傲骨的作家存在。

说到作家职业,我想是令人可敬可羡的。当别人称你为作家的时候,在我看来你已经拥有了两样东西:1你是文化人2你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不是说作家是心灵的工程师吗?当然他们为我们这个世界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精神产品。

想到作家,清贫这个词马上就会跟过来。虽说作家富豪榜上那些作家挺威风,挺潇洒,是媒体的宠儿,但是这也只是作家中的一小撮中的一小撮。大多作家还是默默无闻,有的甚至在生计道上挣扎着。

虽说中国有不为五斗亮折腰的作家在,但是我想真正做到这样也没几个,所以有些作家就开始写马屁文章,狗屁文章,媚俗文章,从而堕落到失去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傲骨,这实为可悲之事。

在这点上《作家那些事儿》中的猴子,笋子“我”,这些自封的作家,为了生计也写出许多媚俗的文章(主要是写性爱小说),这也是无可奈何之计。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一直希望有自己的作品能够正式出版,由此名正言顺的获得一个作家的称号。他们也向往自己的作品能够畅销,梦想一切都会有的,从而一直在努力的追求自己的这个梦想。

这个世界实现梦想的人是令人可敬,但我想怀有梦想的人同样也应该受人尊重,起码他们还有点进取心和上进心。当一个人有自己的梦想时,我想他(她)是幸福的,起码他(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干什么,当然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就会减少放弃的次数,他们晓得前方还有一个目标在等待着他们去实现呢?

当然每个人的梦想不一定都能实现,但我们无愧于心,因为我们努力过,用功过,也奋斗过了吗?
再回到这本《作家那些事儿》上来,这本小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是一本很有趣也蛮好看的小说。在这本小说里也反映了很多个社会的黑暗面:大学生被包养,“二奶”产业,市场媚俗化,油头马面的领导,商人,还有性工作者无可奈何的人生等等,从而也揭露了这个社会“小”人的卑微和无奈,“大”人的委琐和龌龊。

虽然社会不会应这本小说而改变什么,但是作为一个读者起码让我在心里开启了一扇光明的窗户,知道了那个未知的世界以及那些人,当然最终还是得于殳学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深刻的认识。我也期望看到他的下一部小说《国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承诺的兑现。

熟知殳学超,还是在初中。那时我自以为会写点东西比较狂。有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当天的报纸给我看一个高一男生创作了长篇小说《玻璃围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言下之意立春你有什么好狂的。可我还是本性未改,直到走出校门,我才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幼稚和天真,把自己看得老高老高,却不晓得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吧了。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国外知名媒体誉为“坚持在纯文学战争上的最后一位80后写手”。对于纯文学现在可谓是越来越少,很多杂志的倒闭,很多杂志迫于生计也无奈引进了广告或媚俗于市场,这又不得不说是无可奈何之计。

现在有个商业化我听着感觉在贬义什么。我个人认为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品出来应该有点商业化,那至少可以被更多读者知道。作为读者我们也可尽快读到当前的书籍,这不是互利了吗?只不过是一商业化,阿猫阿狗什么东西都有了,这让我们读者难以分辨好坏,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在坑害我们读者,商业化被贬也很正常。

殳学超一直坚持在纯文学上创作,这点值得可尊可敬,也希望他能走得更好更长久。

[ 本帖最后由 夏立春 于 2009-9-24 23:37 编辑 ]
发表于 2009-9-2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样的人还蛮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下,一个文明的开始

留下老街,再见面的感觉真好——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今天钱江晚报的一个新闻标题。

说到老街,这还重在一个老字上,由老我想到了旧,由旧我想到了怀旧,由怀旧我想到了要好好的去珍惜这些东西的存在。曾记否,当一座老墙,老房子,老街被改造或拆除,总有一些市民会赶去拍照留念,媒体也会偶发又少了一条老街的新闻。从这里透露出来的则是我们对这些东西失去的遗憾和不舍。

现在我们也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们这个社会,我们也常希望别出心裁的东西出现,来增添我们生活的乐趣,城市的热闹,国家的强盛。当然新东西的出现我们会很高兴,一片新潮,我们心里也会很得意,但我们却忘了那些新东西的创立都是在推翻老东西的基础上再建造起来的。当然旧东西就会越来越少,这本不可能成个问题,只不过人有怀旧的情绪,这不成问题也便有了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重建或者修缮一些曾经被我们推翻的东西,让我们感到有怀旧的实物存在。前段时间,那个圆明园是否重建,一时间激起了大家的讨论,我想这讨论的焦点还是在于这样做是否有其重要的意义存在。

现在科技发达,把一样东西弄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有时你身在其中感觉犹如真的一样。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些古老的东西。我们很多时间去稍稍修改都会万分的小心,这是为何呢?因为我们害怕破坏这其中那古色古香之味吗!当然他们摧毁的不仅仅只是这些东西,他们摧毁的是这些东西传达出来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呀!

现在我们在造新东西的时候,我们也会顾及该不该拆,怎样拆,怎么保持这些老东西不受破坏。当我们有了这种留下老东西的意识时,这也应该算是我们社会的进步。

说到留下,她其实是很有人情味的一个词儿。刀下留情,手下留情,脚下留情,我们为何要企求留下这些东西呢?因为还有他的特色和价值存在,同时也是我们文明的体现啦!所以才会有贪污过亿判死刑过重的事情出现吗?

但我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喜欢新些东西,为何还会对老东西念念不忘呢?我记得梁实秋在《旧》一文中有这段一句话:旧事情之所以可爱,往往因为包有内容,能换起人的回忆。

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在这里有我们感情的投入。

今年祖国六十周年,全国各地都在追忆这60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走向现代化的艰辛万苦,当然作为个人我们也在追忆我们又是怎么走过过去那段风风雨雨的生活。

在这里除了对过去的怀念外,也是对过去60年的一次反思。我们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够抓住未来时光吗?

最后,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老东西能够留下来,这样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精彩更有滋味吧!(欢迎大家参加杭州图书馆沙龙活动:33126706)

[ 本帖最后由 夏立春 于 2009-9-24 23:36 编辑 ]
发表于 2009-9-25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梦想的人不会消失的。如同坚持利益的人一样。这是规律。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听!沙漏的声音

我一向鄙视青春文学,因为我一直觉得青春文学是垃圾,是快餐,没有多大营养,而很多人都去读它,那些名著不就束之高阁了吗?我就一个尽的读名著,但我要说实话,很多名著我刚看个头就打起哈欠来了,有些名著还是硬着头皮看下来的,真正让我快乐的没几本呀!



我现在也在尝试着写这些青春文学,这也让我自己都好笑起起来了,你鄙视它那你怎么还写它呢?所以我现在也尝试着去看一些青春文学,看后我发现还能找到那种感同身受,那种心心相印之感。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我也突然发觉那些名著是否过时了,随后我晓得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吗?



在青春文学档中我非常喜欢饶雪漫,她的作品我比较熟悉,我也曾看见很多十七八岁的少女捧着她的书看得如痴如醉。我最喜欢看她疼痛系列的文字,因为在这些文字里我能够得到启发,从而使得我心里动乱。



我们看一本作品也就在看文字,有些文字我们看了会打瞌睡,有时无可奈何才看到底。有些文字让我们爱不释手,一直有一种看下去的欲望,直达我们内心的深处。某作家说就喜欢写犀利的文字,而不写平淡的文字,我想这也是这位作家的特色吧。



我们还有这样一句话:文如其人。看一个人的作品就知道是谁写的,我想这也是所有作家都在追求的一个目标吧!



看《沙漏》这作品让我感到了一个少年的痛,一段青春的痛。



关于青春,我想有这两方面:内心和时间。我在这里主要说的是时间上的,这是一部十七岁的作品,我看作品早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所以说看这部作品也只是当作一次回忆。



叛逆,无奈,烦躁,超脱,独立,对抗,无聊,懒散,悠闲等等这都是青春的特色,而在我看来青春包含了我们这人生中最丰富的情感,也因此缔造出了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这当然值得我们留念与追思。



追思中当然有美好,也有不快。很多人说忘记不快人生会更美好,何必再痛一次,这话是不错,但回头看看那些应该值得我们记得。因为那里有着我们的转型,走向成熟,走向人生舞台。



我喜欢《沙漏》这本书里的语言,这语言太多是四五字,让我看着干脆与简洁,无一点拖泥带水之味,当然我看着也很轻松与快乐。



有句话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作家都在追求的目标,而饶雪漫却做到了这一点,不愧有文字女巫之称。



也许你会问我你说了那么多,怎么不说点书的内容呢?我想看过此书的读者各有各的想法,而我单纯的用好看,疼痛,伤感,有趣,完美来形容这个故事似乎总显得单板无力,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说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喜欢说真话的王朔

2007年,王朔复出,万人空巷。媒体上每天都有他的消息,说实话我也很期待看到这些新闻,还看得很津津有味呢!我也在想这小子真的是疯了吗?后来才晓得只是为他的新书大炒一把吧了!后来看了他的书才晓得这只不过是王朔常用的小伎俩而已。



这次的万人空巷,与1992年的万人空巷相比,很明显的一点这次的书销得平平,最主要的还在于我们读者看不懂,读者看不懂一个作品,这并不代表了这位作者很高明,而在当下这个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分又有多少人会认真探索究竟呢?媒体也在说王朔已经“过时”了。



王朔的名字耳熟能详,可他的书我却没有看过,因为我个人有个观点:炒作红的书质量都不会很高。后来试着读了几本之后,我却发现有些作品还是蛮不错的,看来当初这也只是一个偏见而已。



有一天,朋友来我家问我有没有王朔的书,我问他为什么突然要读王朔的书,他说他的朋友觉得王朔的书写的很不错,我说不好意思我没有王朔的书籍。可我心里记下了这件事情。



我这人一向对朋友推荐的书籍,我会毫无犹豫的去看,因为我相信朋友的眼光总是不错的。



我就跑到图书馆去找王朔的书籍,找了一圈只找到了王朔的一本随笔集。不管怎样,回家看到了再说,打开书看过几篇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哇噻!这些文章真的很有趣耶!我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此书,觉得很是过瘾,好久都没读到这样的文章了。



现在我已有一个从一而终的习惯,一个作家的一个作品吸引我,我就会找来他另外的作品在细细读读,从而对这个作家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我就从晓风书屋买了一套王朔的文集回来读读。王朔的那些小说还不错,但我最喜欢读的还是这本随笔集,文集中的书名叫:《鸟儿问答》。这本书也成为了我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现在我看过几遍,有了一点感受,当然我就把他记录下来,主要是这么五点:



一说真话。王朔坦言他在这本书里说了很多真话,实话,他也很得意说了这么多真话实话。我听到很多人评价王朔:不管王朔怎么样,他就是敢说。敢说,也成为了他的特色词了。



当然敢说我想还有两点要求:一敢说需要一定的社会地位,二你的话要有人听,当然前者决定了后者。王朔作为一个名人,他就有名人效应,他一发言媒体就会纷纷报道,我们老百姓也就会熟知起来,觉得他说的话很有理,王朔因此也就成为了大家追捧的人了。



我想一个作者总想表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一个读者总想看到一个作者最真实的思想,只有这样彼此才会交汇在一起,从而找到相通或者有所启发的东西,王朔的《我的文学动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看鲁迅》《昆明周记》等文章能看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当然留给我四个字:的确如此。



二调侃。常言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我看到这样的文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爽,说白了也就是给了我一次有趣的体验。



为什么袁腾飞老师讲历史这么受人喜欢,甚至有人说再高考一次也愿意?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跟幽默的人交往?

为什么有的节目会让我们依依不舍?



我的答道是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有趣的体验,这在我看来,是成为一样东西受不受欢迎的首要条件。



再回来说王朔的文字,他自己也坦言学会了这种调侃的文学风格,便能运用其中,我也的确看到了这一点。例如《王海翎和大校的女儿》《我看王朔》《痛、病——快乐着》等文章,还有一些访谈让我看到了王朔怎么与娱记较真,有时我也在想这样的文字也能发出来,后来我才晓得是一个人风格的体现,要不然也许就沦为四不像了。



三深刻。深刻,又是文章的一个要求,当然做到这点,又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东西,在这本《鸟儿问答》一书中,我并不觉得每篇文章都很深刻,但至少我觉得我看王朔,鲁迅,老舍,金庸,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这几篇文章我极喜欢看,也觉得很是深刻。王朔,金庸,老舍,鲁迅这些都是名人,人一旦有名就有一种权威感,我们普通大众也许碰都碰不得,最多的当然是人云亦云。



王朔站在名人的位置上议论这些人,他也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人的看法,而不是对那种权威的膜拜,但话又要说回来,这也只是王朔自己的看法而已。



四发现。我自个儿写文章有两个目的:一是进行自己与自己的交流,二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我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使我的文字幽默精彩起来,能够给人带去娱乐感,而读完之后从中又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那多好呀?



看这《鸟儿问答》一书,让我发现文章还可以这么写,有时也不一定要有章有矩吗?我读过这本书之后,也开始学这方法,运用一些夸张和常用语,来使自己的文章更有亲切感,说句大话用上这些感觉很好。



这之前读王小波的文字我有这种感觉,再者读王朔又有这种感觉,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写作还可以这么写的文章,这当然也是很少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圈进了那种常规的套路上去了。



五痞子文学。先锋文学,伤痕文学,青春文学,由王朔来了一个痞子文学。我们一说到痞子,大家都不喜欢,甚至讨厌的要死,可这痞子后面却连缀着文学,反而成为了大家追捧的对象,这倒有点奇妙了。当然我希望更多的文痞站出来为我们百姓说话,最好是那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文痞,当然这样必然对那些矫情虚伪者是一个极大的嘲讽了。(欢迎大家参加杭州图书馆的沙龙活动qq:331267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11 04:14 , Processed in 0.24565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