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菜九段

李老与我的师生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与我的师生缘_中华文本库

李老与我的师生缘_百度文库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李老的序。书刚刚出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仁寿教授主持编写的《江苏中医当代名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即将出版,请我发表一些看法,我首先表示祝贺与赞成。江苏是中医药的一方沃土,明清以降的叶天士、程应旄等新安名家都是先落籍江苏,然后在医学上大放异彩;近代以来的自江苏而兴的吴门、孟河、山阳等医派的影响都是全国性的;当代名医董建华、程莘农、王玉川、王绵之、唐由之、颜正华等等都是从江苏调出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江苏中医药的成就与水平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我对江苏中医药界一点也不陌生,我看了一下,这个书里有很多人我都很熟,其中朱良春、周仲瑛更是我的老朋友,几十年来,我同他们交道不少,受益良多,总结传承他们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非常有必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可能江苏这次在这个方面又走到了全国的前面,实属难能可贵。 江苏中医是个整体,我觉得入选本书的名家也不必要按单位按地区排列,完全可以单纯地按照出生年月为序排列,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目前这个编排可能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编撰理念或体例,为陈仁寿教授的书写推荐意见,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一直觉得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扬光大需要陈仁寿教授这样勤勉用功的人。对陈教授我要提点希望,江苏的中医药一直是领先于全国的,《江苏中医当代名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所体现的水平也应该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才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的传承之道补记
菜九段撰稿
(菜九段,1985年师从李教授,现就职于某出版社)


2016年6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以传道授业为题报道了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在中医传承方面的种种努力。唐人韩愈将为师之道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央视的访谈就是立足于此而展开。关于李济仁教授的为师之道的传承特色,我也可以谈点个人体会。
李老是我的恩师,三十年前我读李老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有太多专业以外的追求,因此学习不上心,以至于连李老医术的皮毛也没有能学到。2009年李老荣膺首届国医大师后,我才对李老的事业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对李老的传承之道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觉得央视的访谈标题定得特别好,因为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李老是确实苦心孤诣、孜孜不倦的。
说起传承,实际上包含承什么,传什么,怎么传,这样几个方面。李老的传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从家世及前代医家继承下来的宝贵经验,传递给后人。在继承方面,他总是谆谆教导学生要熟读中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与思路,而李老自己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李老对前人的继承是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经典是他的童子功,真可谓烂熟于胸,很多临床灵感就是得益于经典著作的启示。在传授方面,李老是有全局胸怀的教育家,只要你愿意学,他会把家传十几代的临床心悟倾心相传,而他的传授也不限于自己的学生,即使是李艳的学生或者科室的年轻同仁,李老也会把临床上遣方用药的诀窍讲解清楚。李老的传承也跳出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一帖内科的传人的角色定位,走向全国中医药传承的舞台,正如他在访谈中所说,我们的技术再高明还是要为人民服务,让更多的人学会看病不是更好吗。李老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身体状况不比从前了,我也多次劝说他不要再从事具体的临床诊疗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固定一个上午看门诊,常常因为病人太多,门诊往往要持续到下午。尽管如此,李老还是坚持在诊余时间为随其出诊的年轻同道讲解剖析诊疗过程的关键性步骤,同时也对同道的诊疗进行评判与点拨。这样不辞劳苦,其实质就是在坚守最正宗的中医传承,因为病与方虽然有对应关系,但病在实际表现上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医生的方也要随之而变,至于怎么变,往往是医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临床传承的主要内容往往就是这种难以意会的东西。正是这样难以形诸笔墨的内容,才需要亲自传授。而李老不顾年高体衰坚持传授,就是中医药传承精神的具体体现。现在李老积极配合学校为其设立的工作室收集整理医案,也正是为了把宝贵的临床心得传承下去。
作为干了一辈子临床的实践家,李老很谦虚也很清醒,在访谈中他说,我们够不上大师,中医事业还不算发达,我们有愧啊。出路何在呢,李老对传承提出了重要的思考。“重视临床,走向科学。用现代科学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中医。”李老这样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中医的临床手段很多,各种方法都有不错的疗效,但在标准化的问题上做得远远不够。李老认为,“中医临床应该尽可能在辨证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有科学作为依据,使人知道究竟该何去何从。不能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该有一个公婆两方面都能遵循的科学公理。在理论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走标准化之路,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我想不论探索有多艰难,标准化之路一定要走,要尽可能找到比较客观的依据,这种过程会比较漫长,但不能因为长,就不去尝试。”李老在治疗乳糜尿及痹证时,不论什么临床分型,都以苦参为主药,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是行之有效的,这应该是标准化的一个绝佳范例。李老还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痹痿统一论”学术新说,应当视之为当代中医药传承的结晶。
作为李老的学生,我希望李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传承的战略层面上,更多关注如何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隔膜,从既往经验中提炼出更多有益的指导,归纳简化切实有效的临床手段,这样的传承应该嘉惠时代更多。


篮子
篮子是 驼子40多年前的高中女同学,篮子这个名字是安徽省当涂中学1975届高二(2)班班级群里用的,篮子本人也觉得怪好。
40多年前是个怪异荒诞的年代,整个国家都被那个老毕养的忽悠得变态了,在原本应该相互吸引相互爱慕的年纪,一个班的男女同学更可能相互讨厌,所以,到头来男女同学相互不认识反倒成了一种常态。但班上多数男生应该都能记住篮子。
篮子不是那种特别漂亮的女生,甚至她的皮肤也比多数女生略黑一点,但她特有的气质又远胜过那些比她漂亮的女生。那个气质怎么说呢,就像她的名字,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菊又是兰,又何者为菊何者为兰。也无论是菊是兰,反正是雅到不行。而且那种雅居然是一种可以通过视觉感觉到的淡雅的清香,自然而然没有一点做作。篮子的特点是一种让人看了感到舒服的特别,她的五官不是那种精致型,但如同从山野中刚刚移植到城邑的极品山花,透出那种天然的明澈。因此,篮子看上去明显的端庄聪慧有内涵,却又不带一点清高冷峻的气息,所以她的那种淡雅与那种高人一等的高雅无缘。其实篮子的安静文气与那个躁动的时代完全不兼容。但她仍然从容不迫,丝毫没有露出一丝丝的不安,也看不出她有丝毫憋屈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与她完全不搭界的世界,真是既来之则安之。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任凭外界如何的嘈杂,她仍然不管不顾地独自绽放她幽幽的清香。篮子的家就在班级教室的对面,常常上课铃响,就见篮子不疾不徐地步入教室,简直成了一道风景。
篮子的父亲是学校教工,谁能想到这个粗犷的黑脸络腮胡子,居然能生出篮子这样清纯绝俗的女儿。真要谢谢篮子爹,为世界贡献了这样出色的孩子,使得我们在回望那个时代时,会想起那里存有一幅静谧的画图。
说明:毕业40年,从来没有想到也不想知道篮子后来怎么样了。直到前些时候在滕钢同学组织的饭局上偶然相遇,才想起篮子的诸多好处。赶紧记下来,以志纪念那个逝去的年代。让驼子生气的是,再次饭局,居然有记不得篮子的男生。真他妈的没有品位。驼子记。




时年60岁的篮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19 17:48 , Processed in 0.3132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