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6|回复: 2

阿瑟·黑利笔下的底特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4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瑟·黑利笔下的底特律


      象我这样年龄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都不止一遍地看过国产黑白故事片《奇袭》,讲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的一支小分队炸毁了一座桥,切断敌人退路的事迹。为摸清情况,队长带人先化装上桥。
      电影里有段对白:
      侦察员说:“这车太老了,真够老兄受的。”
      对方司机说:“美国大老板又给了一批新的,回去就换。”
      从电影故事中,我了解到对手的汽车是多,而且,生产的能力很强。
      我是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那时,就坐过公共汽车,偶尔,坐过一两次吉普车、小汽车。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治愈回来时,市教育局的领导用单位的一辆中吉普送他回家,全家的人觉得很高兴,车的速度快,人觉得舒适。
      上世纪80年代,对外的交流多了,特别是美国的情况,我们这些学生是很关注的。也就是那段时期,阿瑟·黑利的小说《汽车城》、《大饭店》、《钱商》、《航空港》等等,开始在中国各界畅销,发行量很大,直到今天,我在杭州文二路特价书超市的书架上找得到《汽车城》。
      我知道美国的汽车城就是底特律,我从没有去过这座五大湖畔的城市,亲朋好友中有人去美国,倒是讲起过,入境的地点经常被安排在底特律,那里的美方人员的态度比较差,我听过也就算了,毕竟与我的距离比较远。
      今天再讲汽车城,主要是2009年的夏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我不禁为之震,百年通用是美国的主要标志之一,支撑着这个汽车轮子的民族。我在读阿瑟·黑利的小说时,没有想到过有通用今日,就是小说家本人在揭开底特律的面纱时,未必会猜想汽车城的今后方向。
      阿瑟·黑利的写作生涯始于1956年,那时,作家是35岁,按照我的观点,是有阅历的人,他做过不动产经纪人、商业报刊的编辑等,在英国空军服役参加二战。他的小说都与电影和电视结盟,因此,拥有了广泛的受众。
      英国学者约翰·苏特兰在《畅销书》中(五角丛书第八辑,何文安编译)是这样评论《汽车城》的:“又一次将一个‘完整’的世界交到您的手里——从底特律一条汽车装配线上的罪恶,到头等机密的设计室,直至经理的卧室、董事们的会议室。”
      应当承认,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各地都建设了大量的工厂、饭店、机场、银行等等,这些正好与阿瑟·黑利于60、70年代所写的小说有对应的功效,热点就形成了,并不断发酵,我认为,许多观念渗入了我们的思想深处。
      阿瑟·黑利的写作手法同样启发了我,《汽车城》的场景变化很大,一开始不调和的内容后来排列顺畅了,内部的有机联系展示出来了。我写《智者的曲线》时,用的是大转换,因为时间是永恒的,可以回望和弯曲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智者。
      由于我不了解通用汽车的实际状况和“悍马”事件的真正原因,就不作任何评论,可是,我觉得百年通用与汽车城所走过的路,是一条曾经辉煌而不寻常的路,中国的汽车工业还任重道远。何况,石油的稀缺和土地的稀缺是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在的任何一座中国城市都是没有足够的汽车道路和停车位的,未来挺严峻的。
发表于 2009-7-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作者~
发表于 2009-7-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11 00:45 , Processed in 0.4636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