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仅仅是一句话,也话仅仅是一个眼神,也或许是一杯水,当我们陷入困境或需要帮助时,来自那些不认识的匆匆过客的一点帮助,或许会让我们记住一辈子。多少年以后,当我们无意中记起,记忆中是淡淡的芬芳。多少年后,当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别人的那种感激的眼神也让我们觉得帮人一把的快乐,尽管,我们之间或许并不认识。
我自小生活在江南小城的一条老街,木板楼,石子路,老巷尽头是小河悠悠,杨柳依依,还有三天两头走街串巷的小贩:“笃笃糖卖不?”“甜米酒要不?”“修棕帮啦!”……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与邻家小伙伴们每天便在家门口堆沙子、过家家。一大群孩子中,四岁的我最小。有一次,邻家十岁的小琳鼓动我去小巷外的另一条街去看看,说是那边有不少好玩的玩具。我便怀着好奇跟着她去了,那时我童年所走的最远的路了,现在想来也不过一里路的样子。
谁知到了那边不久,我便与她走失了。四岁的我惊慌地看着周围陌生的人们来来往往,忍不住哇哇大哭。这时一位相貌温和的老太太推着板车走过来:你家在哪?我含着泪摇头。这时旁边好象有人在说话:她家在横街,似是谁家的小孩。好吧,我来送送她吧。老太太微笑着将我放在板车里:坐好了哦。我盯住她,好象似曾相识,我轻轻地喊了她一声:婆婆好!
老太太爱怜地看着我:走吧孩子,你家人一定等急了。
我在车里摇摇晃晃地睡着了,醒来发现我已躺在自家院温暖的床上,还有父母的声音:这孩子真皮,急得人到处找,要不是那卖豆腐花的李阿嬷送她回家,我们还真要急坏了。
九岁那年,我最热衷于看小人书。正好有位读中学的表姐住在我家,一有空她就带着我去小人书摊。那个小人书滩的滩主是一个阿姨,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专心致志地读书,不说一句话。当时只有书香和书页翻动的声音。看一本小人书便交五分钱,相当于现在的五毛吧。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洋娃娃,连彩色蜡笔都是稀有的宝贝,自然,对于渴望了解新鲜事物的孩子们言,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人书成了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个窗口,那里有百花盛开,那里有海蓝蓝山青青,还有真假孙悟空和解放军打仗的故事。我满意欢喜地读着一本小人书,但很快就看完了。“姐,我还要看书嘛”。我撒着娇。“哎,姐身上没钱了,以后吧。”以往总是对我很关爱的表姐这时却头也不抬地说,显然她已沉浸在她的小人书的世界中去了。我皱着眉,朝那些美丽的小人书的封面看了又看,多想把它们一本本打开,可是,它们不属于我。“我以后长大了一定要买好多好多好看的书。”我在心里发誓。正在我呆想着,眼前突然出现一本小人书,我抬头一看,正是那位一直默默无声的店主,“喜欢你就多看两本,不用给钱了。”她说。我以为这不是真的,可是她已把书放在我手里:“接着吧,孩子。”我这才反应过来,轻声地道:谢谢阿姨!一时,我快乐地心似要飞起来,如享受美食般细细地品起这本书来。事隔多年,这本书的书名我虽然忘了,但我却依稀记得那本书的内容,大意是说国外人情淡薄,伟大的中国人情浓厚。国外的一个贵妇宁愿给爱犬吃好的用好的,看见穷人却理也不理,国内,一个小孩没饭吃,马上有好多双手伸出来帮助。现在想来这本书应是时代的产物,有很浓的时代思想,不过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后来,我自已家也陆续买了一些小人书和“大人书”,是妈妈为我买的,记得从那条小巷搬家时,妈妈指着一箱子的小人书对我说:我想把它送给隔壁的小孩子看,你看呢?时年刚读初中的我犹豫了一会便点点头,好的,送给他们,我们再买新的好书。我仿佛看到隔壁小孩读到小人书的欢喜模样,一如当年的我。
时光悠忽已到了二十多年的一个春天,我坐在去乡下的车上,有一位白发苍苍地老太太独自出行,她说她去看她老先生,老先生会友去了。快下车时,她突然叫起来:唉!我不识路啊,车上哪个好心人可帮帮我。没人答应。我在想,如送她我就会迟到至少十分钟,如我不是开会我就会送她。老太太又叫起来:谁能帮我一下啊?很无助的声音。看着老太太颤微微的样子,我再也无法沉默,应道:我来送送你吧。我先打了个电话给举办方,说有点事会晚些来,接着便扶着老太太下车,扶着她走了一阵,没多久,她便到了她老先生的朋友家,老太太感激涕零,双手合十地感
谢我:真是大好人,谢谢你好闺女!谢谢谢谢了!
这些年,我在忙碌的工作之外,总是力所能及地关心身边那边需要帮助而我可以帮助的人,他们中除了亲戚朋友外,还有些并不认识,有的是远道而来的外地人,有的是与我一路同行的旅客,我常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这或许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真谛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