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褧衣

人间致味------(希望ZHENZHEN不要失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云舒版主已经修炼成仙了,果然不错!

我怎么就遇不到“只感到快乐的几个朋友”呢?命啊……
发表于 2007-9-1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2 22:14 发表
我怎么就遇不到“只感到快乐的几个朋友”呢?命啊……

我的朋友就是在灯火遇到的,她们都有着读书很深厚的底子,其中读书数我最走马观花。好在朋友不是因为你的优点而接纳你,而是相互莫名的认同.

只要你敢于敞开自己,我想信任和缘分是做朋友的桥梁.这样快乐一定在生活中开花.
发表于 2007-9-1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我的阅读-1

一般来说,阅读的趣味是阶段性的,根据年龄增长而不同。

我记得迟至初中吧,三言二拍那种书,看了不少。舅舅是教师,我在他书架上觅了不少宝。犹记得似懂非懂地看了郭沫若的《凤凰涅磐》和德龄的《御香缥缈录》。那时候虽然小,也知道慈禧是个坏人,对于后者把慈禧称为“慈祥和善的老太太”大为不解。书中又是满纸的“伊”字,误以为“伊”是人名。此人是谁,翻遍全书也不得其解。迷惑了很久,直到问了舅舅才知道,“伊”就是“她”!这才恍然大悟。

再后来不知道何处觅来一本《世界电影故事精选》(大概,不是记得很清楚了),里面录了很多好莱坞的名片,印象最深的是“呼啸山庄”和“瑞典女王”,都是悲剧。
呼啸山庄里两个人用爱作为凶器相互践踏对方的心,这样的情节,让人不寒而栗。
瑞典女王讲的是爱情与江山的取舍:女王倾心的爱人,却觊觎她的王位。究竟该将江山拱手让出,还是砍下爱人的头颅以儆效尤?这真是个人生绝大的难题。在女王最后下决心放弃一切时,刽子手的刀已经落下……

——这些血淋淋的爱情……

还有一部《夜间守门人》,气味更是阴冷肃杀。纳粹军医和犹太女孩,在集中营相遇。在这个人间地狱,她弱小如蚂蚁,命运全由他主宰。观察她并折磨她、虐待她又保护她、每次在杀死她的关头又放过她……他就像猫一样玩耍着猎物。但他最终保全了她的性命,在纳粹崩溃的时候,两人分散,各奔东西。然后,他成了一个剧院的夜间守门人。纳粹组织保存下来了,他依然是秘密成员。后来她和丈夫来看戏,遇到他、认出了他……事情就失控了。
她自愿出现在他面前,他们热烈做爱。他就像从前一样,捆绑她、囚禁她、爱抚她、重复着在集中营做过的事情。为了她,他与同伙反目,两人躲在他的小屋里,纳粹同伙潜伏在外——他的同伙要杀她灭口,他们已经无路可去。
电影的最后,他们穿戴整齐,出现在深夜寂静的街道上。两个穷途末路的恋人,被乱枪射死。

——对这样的故事,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即使是现在,我也没有能够说,我看懂了。但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故事犹历历在目。也是从那时起,我朦胧感觉到了人类自身的复杂与阴暗。

这三部电影,我只在最近看过“呼啸山庄”。明明什么都知道,但看到影像时,却觉得很陌生。也许文字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无限广阔、远甚于影片。也只有想象的东西,才是最完美的。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0:19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3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我一直敞开胸怀在等待啊……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2 22:42 发表

我的朋友就是在灯火遇到的,她们都有着读书很深厚的底子,其中读书数我最走马观花。好在朋友不是因为你的优点而接纳你,而是相互莫名的认同.

只要你敢于敞开自己,我想信任和缘分是做朋友的桥梁.这样快乐一定在 ...


我是个很坦诚的人,难道云舒版主不这么认为吗?

[ 本帖最后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3 00:59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阅读是走马观花的,却也得到很多享受。

少年时把能够拿到的书籍,都囫囵吞枣的看,当然也不一定都理解。那时爱看各种著名世界童话,小人书还有民间故事,还有章回小说,试着看过古代繁体竖字的排版书,还有武术杂志和飞碟探索,奥秘杂志等等。再后来琼瑶等言情小说看了不少,那时却迷恋上了武侠小说,最喜欢的是古龙和金庸。幻想过做个女侠。

后来又迷恋上了外国小说,最喜欢的是《傲慢与偏见》,还有〈飘〉,后来有一天却喜欢听诗歌朗诵,因此买了大量的外国诗歌及中国诗歌,录音带反复听着诗歌朗诵,那男声女声很有磁性的声音,朗诵的诗歌让我打开眼界,模仿了大量的诗歌,比较热烈奔放自由。因为一本散文短篇,喜欢上散文的笔触,开始试着学起文章来。其实在这之前,有大量的日记练笔,或者说是一种释然自己的方法,太敏感,却没有人知道和理解,也许是外在和内在相差太大的缘故,一路走来,没有缺过朋友,却几乎知道自己写字的人很少,即使知道她或者他也不是同路人,所以最多轻描淡写的羡慕一下。其实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写日记一直坚持到上班吧,上班后就把日记销毁了,从此很少写日记,只练笔了。

后来一直读些散文和诗歌,不喜欢读小说可,却有一本小说一直很推崇,那是,霍达的,《穆斯林葬礼》那唯美的清纯的爱情,像花的清香一样笼罩着我。也是个悲剧,虽然也荡气回肠,却没有楼上举例的悲剧里的怪异和残酷,还有人性的悲哀。这本书一直是我的最爱。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两代人的爱情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注定都是悲剧。宗教和爱情,学生和老师,在那个年代都是不可逾越的沟,即使韩新月不死,一样是个悲剧,也许作者安排新月死还是一种解脱,至少楚雁潮可以一生悼念他的爱人,可以在她的坟墓边拉小提琴怀恋。有时候活着更残酷。不同民族的信仰有时候是最难跨越的。生活在民族地区的我,很明白这点。他们的爱情并没有什么花前月下,甚至没有接吻甚至没有拉过手,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强烈渴望,让两个年轻的心灵紧帖在一起,彼此懂得。这就够了,即使死亡也拿不走他们的爱情。

即使这样我愿意看到韩新月和楚雁潮,不隔阴阳,像王子和公主一样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知道这是幻想。这样,也许我没有现在这么强烈的喜欢这本书,也许悲剧本身就是最感染人的。


[ 本帖最后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3 00:53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3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0:31 发表


我是个很坦诚的人,难道云舒版主不这么认为吗?

哈那就缺缘分吧?或者缺主动出击,哈,感觉对路就试探下,我的朋友都是没有当斑竹前回帖回来的。
而我对你的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老吵架,好玩。

不过对你印象还深的是你很有思想和理性,这是感觉。还有最羡慕的是你可以全世界到处跑。个人对风景极端爱好,只想到外国所有最美的地方逛逛,内心还是中国情结。外国的月亮即使比中国圆,也只是想看看而已。

梦想此生把世界美景尽收眼底,对于我来说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却没有太多的贪欲,因为不仅仅是金钱的关系,还有假期。所以一直羡慕却不嫉妒。我以为活着心态是最重要的,这是快乐的源泉。
发表于 2007-9-13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喜欢阅读,兴趣是大有不同:)

读那些残酷的小说并没有什么,文艺作品只是把人性中“恶”的一面,夸张到极致而已。如同另外一些小说,把人性“善”的一面,同样夸张到极致。两者相比,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07-9-13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的最大好处,就可以观察不同社会下普通人的生存状况

看问题也不仅局限在身边一小块领地。

有时候,冲击的确是很大的。

至于工作缘故的出游,说实在的,苦多乐少。一项轻松愉悦的消遣,要是担了责任、作为工作领受,那滋味就大不相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3 01:06 发表

哈那就缺缘分吧?或者缺主动出击,哈,感觉对路就试探下,我的朋友都是没有当斑竹前回帖回来的。
而我对你的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老吵架,好玩。

不过对你印象还深的是你很有思想和理性,这是感觉。还有最羡慕的是你可以全世界到处跑。 ...


你是说ZHENZHEN ?原来ZHENZHEN也喜欢到处跑啊!我们真臭味相同
哪天我们一块去日本玩好不?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1:06 发表
读那些残酷的小说并没有什么,文艺作品只是把人性中“恶”的一面,夸张到极致而已。如同另外一些小说,把人性“善”的一面,同样夸张到极致。两者相比,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同意!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1:11 发表
看问题也不仅局限在身边一小块领地。

有时候,冲击的确是很大的。

至于工作缘故的出游,说实在的,苦多乐少。一项轻松愉悦的消遣,要是担了责任、作为工作领受,那滋味就大不相同了。:)

是的。而且有时候工作忙玩该走了,也没时间好好游玩。所以我现在喜欢专门抽时间出去旅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3 00:51 发表
我的阅读是走马观花的,却也得到很多享受。

少年时把能够拿到的书籍,都囫囵吞枣的看,当然也不一定都理解。那时爱看各种著名世界童话,小人书还有民间故事,还有章回小说,试着看过古代繁体竖字的排版书,还有 ...即使死亡也拿不走他们的爱情。


确切的说,恰是死亡保留了他们的爱情。这个爱情故事完美就在于爱人生死相隔,于是爱情永不褪色。几乎所有回肠荡气的爱情无不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扁舟纯真。
ZHENZHEN深刻。
云舒旷达。
能在这里认识你们,是我的荣幸!鞠躬!
发表于 2007-9-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上的解释:)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定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与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警方找来心理学家:三个人质为甚么在最后的性命关头都帮匪徒逃命呢?专家深入研究,结论是: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份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於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一九七四年,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的千金被美国的“新人民军”绑架,最后自己也穿上了军装,参加抢劫银行,感谢恐怖份子。对一个长久的施暴者不杀的恩威,觉得是一种慈悲,不止一两个人质,在地球上,还有长久匍伏在暴政之下的一些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苦难太长久,他们已经放弃了自由的希望,不要怪他们为什么甘心自我作贱,他们患了“斯德哥尔摩心理症”。
发表于 2007-9-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有2门科学是最有前景的

一是对外,去开拓宇宙的奥秘、寻找地球毁灭后人类栖身的家园;

二是对内,了解人类那颗小小心脏里隐藏的神秘大千世界——这就是心理学。

:)
发表于 2007-9-13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荣幸:)

原帖由 褧衣 于 2007-9-13 06:54 发表
扁舟纯真。
ZHENZHEN深刻。
云舒旷达。
能在这里认识你们,是我的荣幸!鞠躬!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8:08 发表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定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 ...

有趣。谢谢你的介绍。
发表于 2007-9-1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现象比较普通的...有很多案例。

呵呵。ZHENZHEN对文字感觉真好。小小年纪时就能对呼啸山庄得出这种结论。

那书其实太深沉的……我是很多年很多年后才有所感觉。
发表于 2007-9-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共同荣幸!

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习惯。走过看看,身边的朋友不停地更换,能够陪自己一生的,不一定有,却一直珍惜着相互的缘分,无论男女。

其实什么书都看没有什么,只是总有些偏颇和爱好。最早的读书,是解决自己敏感的性格,少年时内心太过叛逆,外在却是个好孩子,那种冲击和迷茫,只有在小说里才能够找到欣慰。再大些,读了大量的心理学,只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虽然囫囵吞枣,至少没有让自己堕落成不好的方向,最终让自己心理健康起来。

不过也曾经迷恋过恐怖电影,不知道是否怀孕的时候是否看过?儿子一直有些胆小的性格是否怨我?他看似热闹、单纯的外表,其实我知道他也很敏感,所以尽力维护他的心灵,经常的旅游让他现在变的勇敢起来。弥补我无意犯的错吧,如果是的话。

还大量读过侦探小说和服装方面的书籍,人性扭曲方面的书籍很少读,因为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太易感有时候不是好事,容易走进情节不好自拔。所以现在也不看恐怖电影了。后遗症还是有的,当时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害怕。可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在晚上睁眼闭眼所有看过的恐怖形象都会一一显示出来,一直到至今。不过习惯成自然,无法忘记,就接受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害怕。

看的最多的其实还是三毛类似的散文和泰戈尔的诗歌,还有有了儿子后大量的教育书籍,我是个好妈妈。哈


[ 本帖最后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3 12:05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3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1:11 发表
看问题也不仅局限在身边一小块领地。

有时候,冲击的确是很大的。

至于工作缘故的出游,说实在的,苦多乐少。一项轻松愉悦的消遣,要是担了责任、作为工作领受,那滋味就大不相同了。:)

哈,这点认同,如果是工作了,就不如爱好那么让人向往了。
至于读书,只要是喜欢我想都可以任意读的,总会领略和学习到一点什么吧。
发表于 2007-9-1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7-9-13 08:08 发表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定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 ...

人是容易受影响的。

所以心理学医生是最难的一种职业,容易情景转换,看多了听多了,也容易心理有问题,所以还是多接触善的东西,少接触恶的东西,这样会宁静些。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9-13 12:19 发表

人是容易受影响的。

所以心理学医生是最难的一种职业,容易情景转换,看多了听多了,也容易心理有问题,所以还是多接触善的东西,少接触恶的东西,这样会宁静些。

是的,云说的有道理。体质差的人最好不要当医生。
发表于 2007-9-1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7-9-13 04:42 发表


我先罗列下你们2个文字里的话:
云舒:
“也是个悲剧,虽然也荡气回肠,却没有楼上举例的悲剧里的怪异和残酷,还有人性的悲哀。”

zhenzhen:
“就像在纸上作画,这张白纸若没有落笔之前,画什么都可以 ...

晕呀,扁舟,我以为这段话是褧衣说的呢,现在又看了一遍才知道是你说的,哈哈粗心的。不拘小节的本性显露无疑。
发表于 2007-9-1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扁舟,看看现实中是否能够发现类似的情况?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触发条件: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这是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这就叫恩威并用)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符合以上条件后,对于那些控制普通百姓命运的暴徒,人们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

在地球上,还有长久匍伏在暴政之下的一些古老的民族……不要怪他们为什么甘心自我作贱,他们患了“斯德哥尔摩心理症”。
发表于 2007-9-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会认为《夜间守门人》是一部色情电影吧?

可怜我初中看的那本书,在那样的历史时期,是必须经过重重审核才能出版的,里面照片,一幅比一幅干净。包括文字的描述,也完全隐去了电影中的颠倒狂乱、残酷变态的部分。它就像洁本的“金瓶梅”,已经把那些情色的部分筛除,只留下苍茫的底色。

这次写这篇文字,我特意去网上搜了一下,真的感到意外,原来是那样的封面。那个漂亮的犹太女孩,在死亡边缘,也有沉沦起舞、肆意狂欢的时候。她踩在同族人鲜血上的舞蹈,在那样一个地狱般的环境中,万种风情、更无比冷酷。

所以我前面就说,“明明什么都知道,但看到影像时,却觉得很陌生。也许文字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无限广阔、远甚于影片。也只有想象的东西,才是最完美的。”

我应不应该去看这部电影呢?我究竟要不要打碎我多年想象中的影像、替换成真实的那个呢?我其实也并不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2-25 00:58 , Processed in 0.2586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