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5|回复: 43

答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0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君一席谈,胜读三年书。
可惜时光匆匆,很多话题未及明析,整理补记在此,似乎也如落花般琐碎。
惟愿他日再晤,能再次聆听高论。


细节和情节

说到中国当代的小说,真找不出值得推崇的来,就象当今的电影、电视,不是过于琐碎平白,就是过于牵强荒唐。琐碎平白的,我们的生活里天天发生着,比小说家写的要丰富深刻,又何必费时去读?牵强荒唐的,仿佛别人的梦臆,又与我何干呢?
读小说,一看行文之技,一看行文之巧。
行文之技,国人远不如洋人,当下远不如从前,小说远不如杂文。原因复杂,恕不详说。
行文之巧,一看细节一看情节。情节多半是虚构的杜撰的或者捏合的,最可见小说家的构思能力;细节多半是真实的记实的,最可见小说家的格调品位。可惜时下正热闹的很多小说家多是瘸子,不是构思乏力,就是格调低俗,而且,他们的眼光都太低了,斤斤于身边的爱恨得失,却始终没能从尘埃里抬起头来看向天空。所以,王安忆大都会的长恨歌没有麦卡勒斯小镇酒吧的闲话耐人寻味。苏童笔下没落家族的爱恨情愁不及村上笔下一个孤单学生短暂的邂逅令人感动。
我认为最好的小说,应是描写一粒普通的沙砾、一滴普通的水珠,一段寻常生活,而能让人悟得人生的大象大德。中国不是没有这样的小说,而且这样的小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时间越久越经典。

精细与质朴

精细与质朴是相对的吗?我不同意。
我喜欢质朴的生活,也喜欢精细的生活,总而言之,我喜欢精细而质朴的生活。
质朴相对的是奢华,精细相对的是粗糙。
奢华也可以是粗糙的,而且,很多是粗糙的。犹如一幅铺金撒银却艳俗得让人窒息的工笔画,犹如张艺谋的电影,画面绝美而言之无物;犹如精装的月饼礼盒,描金嵌玉之下皮厚料少;又犹如千万豪宅,波提切利的油画下也许摊着一张麻将桌,冠冕堂皇下也许是一副营私舞弊的恶肠。
质朴也可以是精细的,像一幅巧心营造的大写意,像那些耕读传家的人家传承了百年的书卷,像洗得发白了的衣服上一块细致的补丁,像一支秃笔写出的锦绣文章,像半村半廓间的竹篱瓦舍里纤尘不染的石桌藤几,像土陶瓶里一两支带露的新花,青花碗里清清白白的青菜豆腐。
我喜欢精细的质朴生活,我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可贵的。
人的一生,可以不富丽奢华,但不可以不精致高贵!

虚荣和虚伪

虚荣和虚伪,都有一个虚字,但目的迥然有别。
虚荣,无非为了面上好看,那点“虚”好歹只虚在自己心里,那些“荣”倒还惠及旁左,悦人耳目。虚荣并不损人利己,也不殃及无辜,只要适可而止。人虚荣,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有关,未必是彻底的坏事。说不定还可以化虚荣为动力,以实充虚直至名副其实。
虚伪,实质是伪劣的掩盖,从里到外都是虚的伪的,从头到尾都是欺人损人的,而且,也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落着什么好,反正到最后,伪装被剥掉,身败名裂是逃不掉的。
虚荣和虚伪不同,但虚荣很有可能过了头,一不小心就变成虚伪了。在富人面前装富是虚荣,在穷人面前摆阔就是虚伪。在好人面前充仁是虚荣,在恶人面前装善就是虚伪。穿冒牌华服出席盛会是虚荣,在落难的朋友面前夸耀自己虚无的幸福就是虚伪。
人可以虚荣,但不可以虚伪。


敬人与自尊

木心有一篇小小说,讲他在餐馆用餐,旁边有两人对话,一个嘲笑另一个衣着讲究,“你老穿那么考究做什么?”他正结帐,临走时代那人回答说:为了自尊。
我很喜欢他这篇箴言似的小文。我们都知道出席重大活动要穿得体面,那是对别人的尊敬,实际上,更是对自己的珍重。说到衣着,顺便说句闲话,我总是疑惑于那些喜欢穿了花花绿绿的睡衣到街市游荡的人,是低俗到把卧室便服当作外出盛装,还是高傲到把世人都视若无物。就算目中无人,也不能这样亏待自己吧。
不要指望一个连自己都不在乎的人会尊敬别人。人一定是先自爱自重了,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敬爱别人的;也只有先自珍重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敬重。
像孔雀一样爱惜自己的羽毛,正是因为我们珍爱世界,珍爱人生。


日记和博客

Blogger,原为网络日志的意思,也许有很多人的确是把博客当日记来写的。我没有这样的耐烦心。我也写日记,但不是每天,内容也极琐碎无趣,多半是收入支出的流水帐而已。而且,我始终认为日记是私密的,怎么可以当布告来召告天下。
我的博客对我来说——恕我用一个粗俗的比喻——就好比一张牌桌,邀上三五好友,得闲一聚。只是我们都不善于那博利的戏法,只会玩点文字游戏罢了。
古人偶有心得,总不惜驿马劳顿,千里飞鸿,知己唱和,实在是人生一乐。如今信息时代,交际有了十分便利,会面攀谈大可以足不出户,甚至不用凑时间,空了可以随时造访,这种方便是古人不敢想的吧。
唯一的问题是,自家花园,总不喜他人涉足,而博客总是门户洞开的。我性格乖戾,不喜欢在自家花园见到不速之客,所以我总是以身作则地请朋友们不要把我的地址显示链接在他们的页面上。至于其他陌生人,每天总要面对若干,擦肩而过,到底各不相干。
朋友不必多,精信即好。交往不必繁,心诚为要。谈笑无鸿儒,却也各俱才情。THAT IS ENOUGH!

孤独和寂寞

我不同意你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孤独是那种闹市之间、众人之中却举目无亲的感觉,是不安的,慌张的,惶惑的,潮热的,苦的,像一场热病。
而寂寞是独处时的沉寂萧索淡然,她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的,安静的,迟缓的,冰甜的,甚至是令人迷醉的,像浸泡在寒泉之中。
我不喜欢孤独,但我喜欢寂寞。医治孤独的病症,一味良药是可以互倾衷肠的朋友,还有一味就是寂寞的凉茶了。所以,每当我在尘世中感到孤独,总是愿意一个人绝尘而去,用寂寞来安抚被孤独煎炙的心神。不,这不是自闭,是类似鸟兽的冬眠,昆虫的蛹茧。当我破茧而出,多少会有一些新面貌。
孤独的人是可怜的,寂寞的人是可敬的。

爱与信仰

人生有两件大事——爱与信仰。
实际上,所有的宗教,尽管他们的教主各俱面貌,各派的弟子各行其道,但他们最初的那个祭坛无不以爱为基石。所以,两权相较,爱比信仰更重要。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人有了困苦就去寺庙向佛陀乞求救助,也许是因为他们身边已没有人可以依靠的人,相信佛主才是万能。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去了国外就加入了教会,也许是因为他们感动于教友的帮助,相信教会里才有一方信爱的天空。
但我是不会轻易去信仰一个宗教的,因为信仰太严肃,任何利益也不能把它换取。正如我不会轻易去爱一样人事,因为爱太庄重,任何恩情也不能将它代替。
那些相信佛主能赐给荣华富贵的人,他们错了,佛主只教人忍受苦难看破红尘脱离痴嗔,而从不曾许诺要满足沉溺于欲望的人无尽的贪求。
那些相信基督脚下才有天堂的人,他们错了,真正的天堂在于纯洁的心灵,而不是趋利附势的帐本。
我只把真诚的爱,看得比任何救世主还要高贵,我相信,我便因此有了最伟大的信仰。
发表于 2007-8-3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来.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又不是很有道理.

起码说明楼主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发表于 2007-8-30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话里话外总是听着有那么些道理,仔细琢磨起来又不全是道理。
一个字,一句话,一段文字都看读者怎么理解罢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和领悟。
这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由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苏小白 于 2007-8-30 17:29 发表
仔细读来.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又不是很有道理.

起码说明楼主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嘿嘿,看来你也很有思想嘛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春在指间舞动 于 2007-8-30 17:49 发表
中国人的话里话外总是听着有那么些道理,仔细琢磨起来又不全是道理。
一个字,一句话,一段文字都看读者怎么理解罢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和领悟。
这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由来吧!

感觉你是来和稀泥的
发表于 2007-8-3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褧衣 于 2007-8-30 15:47 发表
精细与质朴

精细与质朴是相对的吗?我不同意。
我喜欢质朴的生活,也喜欢精细的生活,总而言之,我喜欢精细而质朴的生活。
质朴相对的是奢华,精细相对的是粗糙。
奢华也可以是粗糙的,而且,很多是粗糙的。犹如一幅铺金撒银却艳俗得让人窒息的工笔画,犹如张艺谋的电影,画面绝美而言之无物;犹如精装的月饼礼盒,描金嵌玉之下皮厚料少;又犹如千万豪宅,波提切利的油画下也许摊着一张麻将桌,冠冕堂皇下也许是一副营私舞弊的恶肠。
质朴也可以是精细的,像一幅巧心营造的大写意,像那些耕读传家的人家传承了百年的书卷,像洗得发白了的衣服上一块细致的补丁,像一支秃笔写出的锦绣文章,像半村半廓间的竹篱瓦舍里纤尘不染的石桌藤几,像土陶瓶里一两支带露的新花,青花碗里清清白白的青菜豆腐。
我喜欢精细的质朴生活,我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可贵的。
人的一生,可以不富丽奢华,但不可以不精致高贵!


精细的生活需要用心去经营, 举手投足的每一个细节.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它其实是奢侈的. 它耗费的是人最宝贵的东西, 远非金钱可以去衡量的. 而奢华反而是容易的, 金钱的堆砌,刺目且扎眼. 这点和楼主的观点基本类似.
发表于 2007-8-3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一词,精致,
精致的女人.
发表于 2007-8-3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苏小白 于 2007-8-30 17:29 发表
起码说明楼主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同意。
不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要发笑的哦。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爱软中华 于 2007-8-31 13:42 发表


精细的生活需要用心去经营, 举手投足的每一个细节.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它其实是奢侈的. 它耗费的是人最宝贵的东西, 远非金钱可以去衡量的. 而奢华反而是容易的, 金钱的堆砌,刺目且扎眼. 这点和楼主的观点基本 ...

陈丹青说过一句话,深以为然:
奢侈和金钱无关。
发表于 2007-8-3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褧衣 于 2007-8-30 15:47 发表
王安忆大都会的长恨歌没有麦卡勒斯小镇酒吧的闲话耐人寻味。
苏童笔下没落家族的爱恨情愁不及村上笔下一个孤单学生短暂的邂逅令人感动。


不过我倒更爱读“王”和“苏”的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翔小孩 于 2007-8-31 16:47 发表


不过我倒更爱读“王”和“苏”的文字。

你怕上帝发笑???哈哈哈
发表于 2007-8-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褧衣 于 2007-8-31 16:48 发表

你怕上帝发笑???哈哈哈


我不怕上帝发笑
我怕褧衣你发笑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翔小孩 于 2007-8-31 16:51 发表


我不怕上帝发笑
我怕褧衣你发笑

这有点难,哈哈
我比上帝爱笑
发表于 2007-8-3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也是人照出来的..所以上帝没有长有牛角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假若不是用来自嘲,而是用来说话,就是P话.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苏小白 于 2007-8-31 16:53 发表
上帝也是人照出来的..所以上帝没有长有牛角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假若不是用来自嘲,而是用来说话,就是P话.

发表于 2007-8-3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和寂寞

我不同意你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孤独是那种闹市之间、众人之中却举目无亲的感觉,是不安的,慌张的,惶惑的,潮热的,苦的,像一场热病。
而寂寞是独处时的沉寂萧索淡然,她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的,安静的,迟缓的,冰甜的,甚至是令人迷醉的,像浸泡在寒泉之中。
我不喜欢孤独,但我喜欢寂寞。医治孤独的病症,一味良药是可以互倾衷肠的朋友,还有一味就是寂寞的凉茶了。所以,每当我在尘世中感到孤独,总是愿意一个人绝尘而去,用寂寞来安抚被孤独煎炙的心神。不,这不是自闭,是类似鸟兽的冬眠,昆虫的蛹茧。当我破茧而出,多少会有一些新面貌。
孤独的人是可怜的,寂寞的人是可敬的。

记得有个朋友说过寂寞是要达到一定高度以后才能让人感受到。
发表于 2007-9-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褧衣 ——第一个字我不认识——的见解不俗

“我认为最好的小说,应是描写一粒普通的沙砾、一滴普通的水珠,一段寻常生活,而能让人悟得人生的大象大德。”

——好的小说(文章)的一个要求是文字平淡近自然,不故作华丽的辞藻,不好为警句奇语以勾人眼球。当然内容必须不能离奇生造,不合人物的性格逻辑。最后一个当然是要蕴含思想,能让人掩卷深思,不会轻易忘怀。

褧衣说现在中国的作家差,倒也未必。拿现代中国作家与世界一流的作家比较,是有点不公。须知天下庸碌之辈自是多数,拔尖的始终是少数,无论中外。

但我理解褧衣说的“他们的眼光都太低了,斤斤于身边的爱恨得失,却始终没能从尘埃里抬起头来看向天空”这样的评语。

一个作者须从身边的琐碎小事、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有价值地素材,并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但他的眼光和乐趣不能仅限于这些琐碎的部分。他不能只满足于逼真地描述现实。他应该像上帝一样,高高在上、洞悉这些人物的命运,将他们的善恶对错看得分明,却不轻易加以评判。他必须有大情怀去悲悯与同情他们、包容他们,因为这些人物、代表了所有人类可能的缺点与弱点。甚至,他知道自己也不过如此。有了这样的立意与胸怀,才会使一个小故事,获得了大格局、大意义,也有了被人记住的价值。
发表于 2007-9-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有两件大事——爱与信仰

“人生有两件大事——爱与信仰。”

这当然是人生的大事。不过不会轻易说出来。因为现在一般网上的风气是嘲笑理想与道德的,并以玩世不恭、看穿世事为荣的,呵呵。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人有了困苦就去寺庙向佛陀乞求救助,也许是因为他们身边已没有人可以依靠的人,相信佛主才是万能。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去了国外就加入了教会,也许是因为他们感动于教友的帮助,相信教会里才有一方信爱的天空。”

——拜佛陀的人很多,但真正理解佛陀的有几个?若能实践菩萨道的精髓,将众生的不幸扛在肩上,用柔软的心去感受众生的痛苦,有谁会愿意?人生已经够苦了,还要去承担别人的痛苦?谁会这么傻?所以我说特瑞莎修女是活菩萨,是真正的实践了佛经精神的伟人,不管她是不是佛教徒、也不管她的出发点是否为了取悦她信奉的上帝,她是一步步去实践了佛教的精神。

所以我认为爱就是:“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这样悲悯,才是脱离了一般的计较与交换、功利与世俗的大爱。

我对佛教是有感情的。但我承认我不能深懂。
佛教还有一部分是开启人们的智慧,但现在有谁能够去看看佛经原文?又有几个能真正看懂那些文言文?不看佛经而信佛,不过是迷信而已。

再则,我对佛教的禁欲也不解。
食欲与性欲,本来就是所有动物的最基本的需求,是天道。
观察天下各种生物,阴阳雌雄生儿育女是规律,逆天而行,必不能长久。
看看国外天主教会中的丑闻就知道了。不能喜欢女孩子,就喜欢小孩子——完全走入了歧途。
禁欲,是对人类天性最大的考验。也是没有意义的考验。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7-9-6 23: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那个字念 JIONG。

谢谢你的解读,我很高兴能认识你。握手。
发表于 2007-9-7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小说的一点感想

就扁舟寻源的评论,我补充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用道德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因为是道德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看历史上多少禁书,现在却成了名著?洛丽塔是否道德(恋童癖)?红楼梦是否道德(同性恋)?情人是否道德(乱伦)?……

所以小说的题材并不是评判一本小说高下的原因。至于取决于什么,我个人看法,主要取决于作者个人的学识、思想和叙事能力。一些禁忌内容的设置和描述,决不是为了寻求阅读时的刺激,而是为了服务于一个更高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写同样的题材,有些成了经典,而另一些只能是低级的文本。
当然,从一本书看到了什么,读者又是怎样的人,作者并不能控制。但时间将是真正的试金石。

由此,我想起我第一次看“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看时是很震惊,但又为作者的才华文字所吸引,不忍释卷。看完之后,心情很压抑、感觉透不过气。里面基本没有看到光明的东西。但是,我也认为,不可否认,这很真实,很多人就是这样生活着、呼吸着、思想着、经历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记录与反思。
这本书,是有价值的。它如此真实又冷酷地还原了生活的粗砾丑陋的一面,如此放肆大胆地把人性揭穿。

我只看过一遍,5年前吧!但那种被文字惊扰、刺痛的感觉,一直不曾忘却。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7-9-7 19:26 编辑 ]
发表于 2007-9-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抒己见挺好,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寻源 于 2007-9-7 17:07 发表
褧衣和zhenzhen的见解都令我佩服。

其中褧衣“细节和情节”的论述,zhenzhen的补充。让我有勇气说出埋在心里很久的一个话题:

看着本版中“我回宋朝开××”(此处省略2字)被挂精。并且被那么多70末80后的 ...


谢谢你的意见。哈哈,我的看法,不能要求世界大同,有高雅,也有粗鄙,各取所需而已,不必大惊小怪。

现在是很多人喜欢拿古今中外的名人来编排开涮,我琢磨无非就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想象力不够,二是借了名人的牌子也许可以哗众取宠地沾点名气。

ZHENZHEN说的名著,我想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名著以文学文采流芳,有的以恢弘的历史记录垂名,有的则以反道德、惊世骇俗而传(也许这一类更容易出名)。我想,从文学欣赏和人生思考的目的,应该选前两者。反正我会经常复习《红楼梦》而不会把读《金瓶梅》当享受。(红楼梦》里的同性恋毕竟不象断臂山是主题)

ZHENZHEN说读者是什么样的,作者不能控制。我想说的是,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读者完全可以选择。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个小小的建议:

下次云班长叫我们喝茶,二位请务必光临。嘿嘿
发表于 2007-9-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再有人参与,我这里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发表于 2007-9-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可以有机会谈谈这些

平常工作也很忙,我常说,我是“360度压力,365天的压力”。时常在吃饭和上班途中,也想着工作。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少有时间可以去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一些问题。时间一长,也觉得自己言语无味起来。

因为在杭州停留过,也喜欢杭州的闲适氛围,在杭州也有朋友,所以离开杭州后,杭网还是经常来。但也只是看看,没有气力发表什么长篇大论。另外很多主题也不甚感兴趣,故回帖也短短几句而已。

此番看到褧衣的论调,倒让我心里一动。
我想,这篇答友人,应该是褧衣与朋友畅谈后的记录,或者是彼此思想的撞击、促使的思考,成就了这篇文字。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与朋友阐述一个问题时,当我试图解释、例证、说服时,各种思绪纷涌而至、灵感泉涌、思路彻明,很多从未想到、触及的方案忽然出现。其实,在两个不同思想的撞击与交锋中,才是收获巨大的时候。尤其当彼此都试图用事实与逻辑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时候,这个比赛彼此占用知识的丰富程度、逻辑的精密程度的过程,既惊心动魄、又无比享受。
在彼此尊重的对手(也是朋友)之间的交流,这是多么一件好的事情!

如同一个朋友交流,褧衣的论点激发了我的思考,使我有阐述自己的看法的动力。我与褧衣的看法,既有不同,也有深以为然的部分。当然,大部分是欣赏。
作为一个女子,我其实很不喜欢脂粉气的文字,也不喜欢只盯着自己肚脐眼的题材,褧衣就很好,没有这些女作者常有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5 22:35 , Processed in 0.21850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