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7|回复: 20

乌镇--遗忘于繁华,超然于尘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对于其他水乡来说,乌镇的规模并不算大,它也与所有的江南小镇一样,少不了码头浆房、药铺烟店、酒楼茶馆、小桥驳岸。但就在中国江南水乡如珍珠撒落的美丽小镇中,乌镇以悠悠飘荡的历史文化气息别具一格,以一个“乌”字把握着,她美的宠辱不惊。它更像一个含着羞的水乡女子,虽然外面的尘世喧沸嘈杂,仍以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姿势静静地隐在一处偏僻的所在。

说它偏僻只是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而言,其实在一百多年或者更久远的年代里,它是繁华的,它的所处水网密布,河的两岸曾经繁华似锦。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似乎遗忘了它,正是人们的这一点疏忽,使乌镇保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成就了它又一次的繁华。

你看!小镇人家的屋子青一色的一半座于岸上,一半吊脚楼式地撑在水面,名符其实的“枕河人家”,水波澹澹,小镇精致地飘摇在天光云影之中。较之于都市的烦躁,它如一叶在杨柳春风中轻飏的小舟。

小镇里多的是古旧的巷子。幽幽的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记忆的深处,虽缺一点丝露花雨的清新,但深巷仍显得一街的漉漉,一街的静谧。两旁久经风雨的木质小楼,不知其中埋有多少无法判读的历史痕迹。木栅门一开一阖之间,从罅隙里跑出千年的风尘,在春日的午后沧桑地起舞。巷道深深,足音沉沉。丁香一样的女孩款款来,又婷婷而去,光鲜的衣饰与颓废的篱墙牵起现实与往昔的缠连。一缕挥之不去的芬芳袅袅在潮湿的空气中,幽远绵长的小巷像是一段心的历程,反复倾诉着恒久的传说与残余的激情。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代文豪茅盾就诞生在此地一座粉墙黛瓦、矮门木窗的江南民居里。从此,这座普通的老宅就使这个宁静悠远的古镇更显示了它在历史长河中与众不一般的意义,更为古镇增添静雅之气。

小镇里多的是古桥。旧时的乌镇,桥梁众多,据说有120座桥,达到“百步一桥”之规模。千百年来风雨侵袭,加上近年来的交通建设,古老的石桥不知消失了多少,但目前镇内尚存的古桥还有三十多座,最早的建于南宋,大多建明清两代。乌镇的古桥数量之多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在现存的古桥中,浮澜桥是最古老的,通济桥和仁济桥最富特色的,俗称“桥里桥”。

浮澜桥是南栅的栅桥,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518年和1780年又两次重建,虽经六、七百年的风雨沧桑,却并不显得老态龙钟。

而“桥里桥”其实并不是一座桥,她是位于西栅的通济桥和仁济桥的合称。通济桥是座单孔石拱桥,长28.4米,宽3.5米,净跨11.8米,呈东西向,两边各有26个石级。此桥以西原是湖州吴兴地域,所以桥联也表明了地域分界的内容:“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见吴兴几点远山。”(乌镇读书人多,桥联也就随处可见,“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 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荐馨桥联云:“水隔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显见不是俗人手笔。能出茅盾这样的大作家,也就不足为奇了。)仁济桥同样不知始建年代,它改建于明朝正德13年,清雍正12年曾重建,清咸丰年间与通济桥同遭兵毁,同治年间再次重建。仁济桥长22.6米,宽2.8米,净跨8.5米,呈南北向,两边各有25个石级,也是拱形结构。它俗名栅桥,是乌镇西市河末端的最后一座桥。旧时,桥外水中设有木头栅门,日启夜闭,是乌镇西北水道的第一道关口。通济桥和仁济桥地处镇郊接合部,一边是民居栉比,一边是翠田绿树,风光优美,这两座桥最为奇特的地方是,两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欣赏到“桥里有桥”、“桥里套桥”的奇特景观,而当月明星稀的清夜,粼粼的波光中倒映着沉浸在二个桥孔中的一轮明月,几分迷离,几分清雅。当地人把两桥比之为“姐妹桥”,但传诵更多的却是“桥里桥”的美称。

小镇里多纪念馆:百床馆;蓝印花布作坊;高公生酒坊;民俗馆……

乌镇的“百床馆”。“百床馆”闻如其名,收藏丰富。大大小小百来张床,有小姐床、兄弟床、姐妹床等等。这些床大多都是乌镇的,床的结构也体现了江南特有的本色,其雕刻的内容有中国的传统故事,求财求寿的象征图腾,也有接近西方粗犷雕刻方式的花草藤蔓。镇馆之宝是千工拔步床,千工,据说是一个工匠做这样一张床要用一千天,也就是三年吧,拔步是因为床有一个台阶,需要抬脚,由于江南气候湿润,那个台阶呢可以防潮。这些床,虽然已没有了红俏帐鸳鸯枕织锦被,却足以看出古镇过去的富足奢侈。让人啧啧称奇的是那些三进门的红木大床。推开第一进描龙雕凤的床门,这儿是换鞋的地方。跨进第二进门格,两旁是衣服箱,是就寝前更衣的地方。再进第三进门格,一边是马桶箱,一边是浴盆箱。靠里,帐幔里面,才是铺着棕棚真正意义上的床了。床的三面镂空花板下,还有好些小抽屉,是放零食、首饰等小物品的。这三进的宁式雕花大床,像极了一座袖珍的三进豪门大院,是精致的屋中之屋。

乌镇的蓝印花布。布以靛蓝印染而成,故名,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亦是乌镇一带的特产。走进蓝印花布馆,只见屋前宽阔的晒场高高的木架上迤迤逦逦地垂落下蓝白的布,说不完的风情,风起处,翩翩流动于绿水石桥巷陌之间,一如纷纷扰扰的心情茫然无依。仿佛回到孩童的真朴,鼻翼又闻到稻谷的香味,耳畔又掠过原野的牧歌,一时串联起多少残存的记忆!乌镇浮动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游离于古朴与自然之间,断断续续而又迷迷蒙蒙!以后,这蓝印花布就会变成蓝花小袄,蓝花竹裙,蓝花头巾,蓝花伞……点缀流动于青山绿水石桥巷陌之间,成就江南独特的色彩韵味。 沿路走过的都是蓝印花布做的工艺品、衣服帽子,蓝印花布的作坊让游客大开眼界,这种纸版印染的技术起于秦汉,成熟于唐宋,盛于明清。

乌镇的“三白酒”。据<<乌青镇志>>记载:酿秫为酒,煮而藏之,白面作曲饼,白米、白水者,曰‘三白酒’。因为这种酿酒方法为民间杜撰,故又称“杜搭酒”,意思是“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可见乡情民风的浓郁。高公生酒坊就隐藏在一条弯曲的小巷里,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离着很远,便可以闻到酒糟的气味,古老的酿酒工艺在酒坊里作为一种艺术继续着。酒坊中那个大大的“蒸笼”很抢眼,里面蒸着造酒的糯米饭。成百上千的酒瓮层层叠叠堆在一起也颇为壮观,珍藏在里面的,便是香甜醉人的三白酒了。一个个小罐子里,是又甜又糯的酒酿。酒坊生意兴隆,据说在当地用酒酿煮水铺蛋,便是丈母娘第一次召见未“过门”女婿的见面礼。男女相亲,红娘端上的也大都是酒酿水铺蛋。而亲事成功,喜宴上,便是铺天盖地的三白酒了。在一个很大的酒坛边,有工作人员拿着酒盅介绍说可以免费品尝的。 为了门口那句三白酒的广告语--上海也买不到的酒好奇,于是作为女子的我拿着酒盅很是小心的也喝了一口,上口很清爽,工作人员说这酒的后劲大,于是不敢多喝。

乌镇老街是越走越热闹,当走到西头,已是人声喧哗了。同去的小侄女可馨在这个古朴沉默的古镇中雀跃!但我却是在想,有很多时候,有很多的人,都愿意在那喧闹的城市之外,寻一个如此这般的镇子,权且充一天的隐士,在那木楼、桥洞、乌篷船、青石、织机、染坊……间倘徉,试图将自己的心永久地置于一种宁静之中,伫立、遗忘、休憩、怀想……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仍是旧贴.
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写字了.
尘世的浮华与现实的匆忙......
发表于 2007-5-3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亲自去了还身临其境,在你文里感觉一种美!
发表于 2007-5-3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乌镇我去年就去过了,可至今也没写出半个字来。
读了楼主的文字,让我好生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5-30 20:56 发表
比亲自去了还身临其境,在你文里感觉一种美!


谢谢云舒
美,永远在自己心里.
往外看,我们看到尘世繁华,
往内看,我们看到内心的安宁,
这种美在每个年龄段都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隐士1978 于 2007-5-31 08:49 发表
写的真好!
乌镇我去年就去过了,可至今也没写出半个字来。
读了楼主的文字,让我好生惭愧。。。。。。


呵呵.不必强求自己,活得轻松就好.
发表于 2007-6-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粉黛朵朵 于 2007-5-31 14:24 发表


谢谢云舒
美,永远在自己心里.
往外看,我们看到尘世繁华,
往内看,我们看到内心的安宁,
这种美在每个年龄段都不一样.


惠质兰心。
其实,和乌镇相比,我更喜欢西塘。乌镇的人工太重,不如西塘自然朴实。
发表于 2007-6-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镇西栅 许多房子 大而空 阴森森的 ;西栅的原居民现已被全部清退出了,没了人烟的繁华地方。

三白酒倒是特意买了一坛,劲大的。。。
发表于 2007-6-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周日刚从南浔回来,却网络无法连接,刚刚宽带修好,真的是郁闷,这次出行好多霉事,却连着到家里.想想真的有些坏运气.不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已经过去!

南浔以前一直不要门票,这次竟然夸张到需要100元门票,虽然古房子很有中国的特色和味道,却也不能够狮子大张口,在其他设施不全的情况下,门票如此惊人,而且本地人都不要门票,这样势必相反了,大家纷纷逃票,总有本地的人力车拉着你七拐八拐的可以进去,还有一帮帮没有钱的学生,凭着“聪明才智”顺河而下,也一样怡然自得的逛着古镇风光。我想这不是南浔人所愿看到的,也不是旅游者所要看到的。本来去旅游是愉悦自己和发展当地经济的,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抓买门票一个是一个,而不买门票感觉象是做贼,总有些心虚,买门票又感觉是冤大头,因为沿路只有自己闲逛,没有所谓像样的景点和介绍,只有自己想逛哪就逛。

乌镇和南浔很象,不过好像还是南浔照相更漂亮,因为人工痕迹很少,虽然破旧些,却好像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时候,一样的河一样的房子,虽然不一样的人和时代,南浔的房子还是民居,至今从祖上传下来一直居住到当今,古老的古朴民风,却好像没有流传下来,对游人还是有些戒备,我本来想给一古树弯曲的身躯,照个全影,因为房子的主人的衣服挡了视线,看看没有人,想着移开些,照完相再替主人恢复原样,由于晾衣服的绳子有些高,正在想办法处理的时候,一个老人家不是特别和蔼的冲到我面前说:“你干什么?”我赶紧解释说:“你刚不在,我想把衣服移开照相……。”没有等我把话说完,老人有些不耐烦的说:“不行,你不能碰我的衣服”。我有些讨好的把声音降低点:“我会把衣服放回原处,而且不会碰你的衣服,我把衣架移一下。”她毫不领情的说:“就是不能碰。”说完自顾自的把衣服往树跟前移移,示威一样。我只有苦笑一声,随意给树照相,作罢。因为总有衣服飘在一角,无法从最佳的角度拍照,有些遗憾。


[ 本帖最后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6-5 20:03 编辑 ]
发表于 2007-6-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倒了胃口呀,乌镇现在也涨到120了,去过一次,就没有想去第二次的念头。
发表于 2007-6-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醉卧西山头 于 2007-6-5 15:43 发表
倒了胃口呀,乌镇现在也涨到120了,去过一次,就没有想去第二次的念头。

知道了,是今年五一涨的了,南浔卖门票的人理直气壮的告诉我乌镇都120了,不过乌镇毕竟是有众多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服务,里面什么都有可以吃喝,南浔吃喝都要游玩后自己找出来,竟然找不到像样的饭馆,后来还是一路寻找一路询问终于找到一家还算好的烤鸭店,幸好烤鸭店也做菜不是光有烤鸭.否则我们只有饿肚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莲舟 于 2007-6-2 09:57 发表


惠质兰心。
其实,和乌镇相比,我更喜欢西塘。乌镇的人工太重,不如西塘自然朴实。



去的人多了最终也就成了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醉卧西山头 于 2007-6-4 13:28 发表
乌镇西栅 许多房子 大而空 阴森森的 ;西栅的原居民现已被全部清退出了,没了人烟的繁华地方。

三白酒倒是特意买了一坛,劲大的。。。



呵呵.好酒就多来一坛:)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6-4 14:41 发表
我周日刚从南浔回来,却网络无法连接,刚刚宽带修好,真的是郁闷,这次出行好多霉事,却连着到家里.想想真的有些坏运气.不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已经过去!

南浔以前一直不要门票,这次竟然夸张到需要100元门票,虽然古 ...



即使在最倒霉的时候也要多想想你此时最能想到最快乐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6-5 20:07 发表

知道了,是今年五一涨的了,南浔卖门票的人理直气壮的告诉我乌镇都120了,不过乌镇毕竟是有众多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服务,里面什么都有可以吃喝,南浔吃喝都要游玩后自己找出来,竟然找不到像样的饭馆,后来还是一路寻找 ...



呵呵.繁华有繁华的便利,纯朴有纯朴的存在方式
发表于 2007-6-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粉黛朵朵 于 2007-6-7 13:07 发表



呵呵.繁华有繁华的便利,纯朴有纯朴的存在方式

快乐是一定 的,我是即使再倒霉,也会释然的人,乐天派.
不过最晕的是,发照片的时候竟然才发现进门的地方,却有个还不错的饭店,哈
发表于 2007-6-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前去过一次,或许是没有应该有的心境,感觉一百块的门票太贵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7-6-7 22:33 发表

快乐是一定 的,我是即使再倒霉,也会释然的人,乐天派.
不过最晕的是,发照片的时候竟然才发现进门的地方,却有个还不错的饭店,哈


哈哈.云舒,只要快乐就好!
不快乐终究要烟消云散,不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际晨 于 2007-6-9 01:11 发表
年前去过一次,或许是没有应该有的心境,感觉一百块的门票太贵了.



有人说只要重视过程就好,呵呵
发表于 2007-6-1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去过,看了刘若英拍的广告,再看了楼主的介绍,更想去了
发表于 2007-6-2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比实景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 08:08 , Processed in 0.2625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