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8|回复: 4

西湖龙井 碑碣题刻 多 & “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25-1-22 20:31 编辑

西湖龙井 碑碣题刻  & “重”



无论“可移动”还是“不可移动”,石质文物,都是历史记忆的载体,风景名胜的诠释,人情世故的鸣吟。西湖龙井寺庙园

林碑碣和题刻的遭遇,折射时世与国势,当然也包括西湖龙井茶文化史上的诸多“史景”与“史实”!


101年之前(1923年),胡适先生留给西湖一首白话新诗,题为《龙井》。这是特别着眼于对碑碣加以描述和评说的“新

文学”作品,其中写到的西湖龙井寺的场景如断碑铺路、“一片云”乾隆题字被风雨“蚀净”等等,所记录下来的状况,尽

管不免毁圮、颓唐、零落之感,却已足以通过一位文化名流独特的视角,反映出龙井碑碣之多、之重,以及这一名胜

古迹,自两宋以来曾经的丰采与风光。


        龙井  胡 适  

       小小的一池泉水,

      人道是有名的龙井。

      我来这里两回游览,

      只看见多少荒凉的前代繁荣遗影。

      小楼一角,可望见半个西湖。

      想当年是处有画阁飞檐,行宫严整。

      于今只见一段段断碑铺路,

      石上依稀还认得乾隆御印。

      峥嵘的“一片云”上,

      风吹雨打,蚀净了皇帝题诗,

      只剩得庚子纪年堪认。

      斜阳影里,游人踏遍了山后山前,

      到处开着鲜红的龙爪花,

      装点着那瓦砾成堆的荒径。


                                                       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三日



1923年6月,从北京大学请长假来到西湖上养病的胡适,选中烟霞洞旁的屋舍作为住所,在这块幽雅宁静的山林洞壑

之地,他度过了短暂但对西湖而言却是“丰盛”的三个多月:一批白话新诗,一段情缘故事。


其间,于1923年9月13日写下《龙井》这首诗。既是胡适先生两回到游龙井的观感记实,也是他对当时的社会人间世

风没落残缺飘零却无奈其何的借题发挥。行数不多的诗句中,让读者见到的龙井眼前景象是:步履所至,断碑铺路,瓦

砾成堆,御题识读依稀难全。斜阳影里,唯有鲜红的龙爪花,装点着沉寂的山林荒刹——“鲜红”。


胡适【1923年西湖】诗作手稿之一



20世纪20年代的龙井




这首纪实诗作,不免让人联想起美国小说家霍桑的名篇《猩红文》(《The Scarlet Letter》今通译作《红字》)中,

女主角海丝特胸前那块被强迫戴上去的血淋淋的大写字母“A”

【美】纳桑尼尔·霍桑《红字》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1-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25-1-6 13:00 编辑

1930年代,对于国人来说,是个“多事之秋”的时世。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杭州首先受铁鸟的威胁”(“铁鸟”指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全市市民大多向四郊乡村避难,尤以里外湖和南北山一带为多。

龙井地处山区,但有公路可通到山脚,汽车也可直达,龙井茶乡,一时竟成了一般“中上阶级”来做“临时寓公”的“胜境”。比如胡雪岩的后人、“鸳蝴派”作家兼漫画家胡同光,即举家在龙井村“山居凡三阅月”,直至当年年末杭城沦陷前,奔往浙东。

“山间的一块石一条沟,经过这百余日的光阴,是永远在记忆中的”,胡同光在回忆文章《忆龙井》中写道(见《乐观》杂志第2期,1941年。周瘦鹃主编)。



                 
《乐观》杂志(部分)书影


时间来到1956年的重阳日。杭州文史前辈徐映璞先生与朋友蒋幸盦游赏龙井寺,登棋盘山。事后,他写了《丙申重九游龙井登棋盘山记》以存游踪、叙山壑、见古刹印象,并抒观感。

其中,言及当天目击所见龙井寺与周边山林岩崖尚存碑石、题刻时有云:

……嘉庆间,按察使秦瀛祔祀其祖秦观于此,亦称“淮海祠”。其外有池,甚深广。巨石崚嶒,林莽郁朴,故胜地也。而久晴,水涸矣。

祠中有“南轩听泉”额,近人刘大同书。自左而进,为小龙泓泉,出石壁间,涓涓不绝,石亦峬峭有致。有亭曰“一勺”,有堂曰“玉茗”,均康南海书。

大殿之北,别建市庐。住僧具茶点供客需求,设座,可休憩。其西壁有桂林周跻撰《果证禅师碑铭》,门有慈云撰《法空禅师碑铭》,均光绪辛丑刻,完整无缺。南廊边门,有《龙井寺新建淮海先生祠堂记》,嘉庆丙辰杭嘉湖道无锡秦瀛撰,钱塘梁同书书。

又瓶桂画幅,附乾隆御笔诗。又辩才退居元祐五年送苏长公过溪一节,亦有乾隆题句。均蛛网尘封,不可卒读。

门外董其昌书《龙井记》,尤挺秀可爱,与《龙井茶歌碑》均微损。墙内即云气堂,秦瀛所称为“淮海祠”者。庚申,瀛由道员升任浙臬,于左壁补刻宋元丰二年中秋淮海居士秦观《龙井题名记》,尚可辨认。

《丙申重九游龙井登棋盘山记》,还记述了龙井泉池及周边的林下景致,并特别提到了“旁多奇石,近人题刻殆遍”:

寺北为龙井所在,旧名“龙泓”。《志》称:“吴赤乌中,葛稚川炼丹于此。林樾幽古,石槛平开。寒翠靰澄,深不可测”云云。今井作半圆形,广七八尺,深亦如之。

中有游鱼,澄清见底。旁多奇石,近人题刻殆遍。下复为方井者三。瀹茗蒸煮,濯缨濯足,于是判焉。井北有石,高六七尺。

明正统戊辰,宦者李德得之井中,上有“片云石”三字,傍多款识,模糊剥蚀,不知为何代物。今旧刻多被铲削,石阴犹偶存古篆若干处,亦考古之资也。

其东有玉泓池、听泉亭,皆近代建。亭中有“井北听涛”额,又有“一片云”三字碑,弃置草中。想必自片云石上移置于此。


徐映璞   著《两浙史事丛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映璞先生《丙申重九游龙井登棋盘山记》这篇游记,在胡适先生写作《龙井》诗之后33年所做,其中述及的多种碑

石和题刻,到61年之后的今天,又有相当多的一些,在龙井寺园林遗构和山岩间已经无物可睹,甚至是否有原刻存的


拓本或摄影留存?都不能不抱存疑虑。


比方说,徐先生言及的《果证禅师碑铭》、《法空禅师碑铭》和《龙井寺新建淮海先生祠堂记》碑,除了“祠堂记”我



见过碑石正面的照片外,刻成于光绪辛丑(1900)且当时完整无缺的两块“禅师碑铭”,身影至今全然无见无闻。

再如“玉茗”堂匾额,我在1971年落脚龙井景点从事园林工作时,于设在景点曾用作茶室的 “香台普观”原大殿后一进建



筑 “秀萃堂”南侧的园林养护工具间见到过。这块木制的匾额,当时铺在工具间的木质地板上,遮挡由于建筑漏水年久


造成的霉朽破洞,以供进出工具间的人立脚,从而避免因室内光线不足在阴黑中误踩破洞发生意外。





江湖一勺亭 老画片


需要说明的是,徐映璞先生这篇游记所述“井北有石,高六七尺。明正统戊辰,宦者李德得之井中,上有‘片云石’三



字”,其中的“片云石”,当是“神运石”之误。


“片云石”是明朝旧物,由于清帝乾隆品题“龙井八景”时将其称作“一片云”而“改名”。徐先生记文所讲的“又有‘一片云’三


字碑,弃置草中。想必自片云石上移置于此”,。此“三字碑”很可能才是明万历年间驻杭江南织造太监三河孙隆重修龙


井寺园时所置的“片云石”。

如今,这块整体呈片状形若绮云一朵的名石,仍然耸立在龙井寺园林东北下缘靠近上山车行大道的坡地林下,石上,



保存有乾隆前后4次品题此石时的七绝诗手迹。


其石所在的左(南)上侧,2007年“龙井八景”重建时,造了一座四角飞檐的“片云亭”。可惜的是,我1971年落脚龙井


时所见到的“一片云”石,“云”字右上角的字槛处已缺损了一角,不再是50年前完整的“全璧”了!




“一片云”石 今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25-1-6 12:59 编辑
婆留乡人 发表于 2025-1-3 12:26
徐映璞先生《丙申重九游龙井登棋盘山记》这篇游记,在胡适先生写作《龙井》诗之后33年所做,其中述及的多种 ...


说到龙井寺庙堂、楼亭和园林的辟造与大的重修,在西湖胜迹中,可能是次数最多之地,这同其内涵与影响堪称恰成
“正比”:
南宋史志就有记载道,龙井,本名龙泓,吴赤乌中,葛洪炼丹于此。道西湖南山,登风篁岭,岩壑林樾皆老苍,岩骨


棱瘦,中涵一泓,清澈翠映,即之凄然,相传有龙。



清《湖山便览》卷九记"龙泓涧"


咸淳五年(1269),临安府尹潜说友重建“龙祠”(相当于民间通称的龙王庙),祠的门楣上,有用古篆字大书的“龙

井”两字匾额。而龙井泉池旁出现佛寺,已是明正统三年(1438)。镇守浙江太监(“中官”)李德,在风篁岭龙井泉旁

建造寺庙,寺以井名,遂称“龙井寺”。

万历二十三年(1595),主掌杭州织造握有财权的司礼太监孙隆大规模重修龙井寺,构亭轩,筑溪桥,开挖玉泓(浴

龙)池,创建霖雨阁,全寺焕然一新。文人墨客多喜欢雅集龙井寺,以茶会友,赋诗咏茶,抒情寄兴,风靡一时。



清宫藏 明前龙井 茶罐、盒  今存 故宫博物院


乾隆二十六年(1761),浙江官府“听闻”清高宗弘历因从小在宫中品饮西湖“龙井茶”而对西湖龙井十分关注,遂对明

龙井寺庙园林大加重修。

次年(1762),清高宗弘历首次驾临龙井,在前堂留题“篁岭卷阿”匾额,后来即作为全寺胜景的概称,列入“杭州二十

四景”;又加题寺额为“不着一相”,既与禅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宗旨相符,又同

人们称赞西湖龙井茶为“无味之味”相通,认定了西湖龙井茶“茶禅一味”的旨趣。

乾隆还在龙井泉池北侧的山壁上,留题“湖山第一佳”,并赋五言长篇古诗《初游龙井志怀三十韵》为记。



清弘历书“湖山第一佳”
龙井寺僧 据手迹橅刻上石

清咸丰末年(1860~1861),太平天国兵燹祸及杭州,龙井寺损毁殆尽,然徐映璞先生1956年游记《丙申重九游龙井

登棋盘山记》所录明末董其昌临摹重刻的《龙井记》碑和屠隆(赤水洞天居士)撰书的《龙井茶歌(与李念江开府公

同游作)》碑,倒万幸留存,没有成为后来在胡适先生诗中用作铺路的“断碑”。


明屠隆(赤水洞天居士)撰书
《龙井茶歌(与李念江开府公同游作)》碑


清同治十二年(1873),僧人果证来寺址结茅。光绪十一年(1885),僧人法空募建“观音阁”(乾隆时为庋藏《古今

图书集成》的“藏阁”)。11年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僧人常清继承法空的衣钵,继续恢复古刹,到光绪二十九

年(1903)募建成“云气堂”,宣统二年(1910)建成客厅。



清乾隆四十五年(1760)弘历第4回题神运石诗刻石

民国3年(1914),重建大殿,并建江湖一勺亭、玉茗堂等,请客居在西湖丁家山的康有为题书匾额。3年后,又建起

“饮山渌阁”。再两年,建成祖堂,全寺规模又相当完备了。


西湖龙井茶园冬景待迎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本帖最后由 婆留乡人 于 2025-1-12 10:52 编辑
婆留乡人 发表于 2025-1-4 10:49
说到龙井寺庙堂、楼亭和园林的辟造与大的重修,在西湖胜迹中,可能是次数最多之地,这同其内涵与影响堪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杭州沦陷,经住持永畅、妙悟二僧多方保护,龙井寺得以保存。

1950年,杭州市建设局利用原茂记茶场和原属佛门的荒芜茶园,办起地方国营龙井茶场,在龙井寺设茶场场部办公机


构,还利用龙井寺堂殿开办茶室。





民国时龙井游客“浴尘瀹茗”题名摩崖石刻




1972年到1973年,龙井寺建筑和园林得到全面整修,但限于历史和意识的原因,这处名胜历代尚存的碑石,当时并没


有得到重用。

直至2004年初,随着董其昌摹本《龙井记》碑和屠隆长篇“茶歌”的碑石重显“真身”,龙井寺受到关注。


翌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龙井茶文化景观整治中,龙祠与佛刹遗址得到全面梳理,乾隆所题“龙井八景”中的“翠峰阁”率



先重建,“神运石”和“一片云”也加强了保护。屠隆、董其昌等明人古碑和乾隆《龙泓涧》诗碑等,重新陈列在“风篁余


韵陈列室”。



龙井泉、龙井寺遗址和龙井胜景,借“杭州西湖·龙井茶”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大



势,再度迎来了全新的黄金岁月。




2024年12月5日

杭州西湖世遗监测中心

组织龙井茶文化专业人士

考察龙井碑碣题刻 留影

西湖龙井 茶园冬景待迎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2-2 11:57 , Processed in 0.2915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