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柏僧人 于 2023-4-3 19:52 编辑
吴振民(1898—1927),字志卿,又名毅,号化赤,奶名阿堂,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县城郊东圃村。吴振民幼年时在他父亲执教的村塾里读书,十三四岁入县立二戴小学。平时在校沉默少言,但作文优良,深受老师的赞扬,小学毕业后,就读于绍兴中学。他结婚较早,但不到两年妻死,就改名吴毅,考取当时北洋军阀在绍兴招收的所谓“浙江志愿军”,接着被派遣去萧(山)绍(兴)路段筑路。
1924年吴振民结识了沈玄庐。是年底,经沈玄庐介绍,以青工名义赴广东。1925年1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辎重科。不久,加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反对当时校内由国民党右派主持的“孙文主义学会”,并与当地的工团军、农团军联合击败商团军的叛乱,加深了对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联合必要性的认识。他曾被派驻广州市的省农民自卫军,在彭湃任团长的团里协助军训。回校后,吴振民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当时工作的需要,也参与校内国民党的改组,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5年1月15日,广州革命政府颁布《东征宣言》,决定讨伐陈炯明。周恩来主持东征军政治工作,吴振民随黄埔军校教导团,参加周恩来率领的右路军,向惠州、潮州、梅州进军。2月28日,攻克海丰县城,3月2 日,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和军校政治部任命吴振民为军校党部特派员。3日,吴振民抵海丰,出席海丰农民举行的欢迎东征军大会。晚上出席海丰县党部第一次会议,成立党部筹备处,建立各区国民党组织,商讨改组后的《陆安日刊》(陆安原是海丰、陆丰两县合并时的县名)的出刊事宜。6日,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海丰农民自卫军成立,同时成立农民自卫军教练所,吴振民任教官,兼任第三中队长。从此,吴振民作为东征军驻海丰党代表,办理党务和宣传工作,并肩负培训农民自卫军的重任。
吴振民在海丰为提高农民协会会员的政治文化水平,在彭湃举办的海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里任教,发动成立工会、妇女解放协会和商民协会。他在训练农军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经他培训出来的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分派到潮汕各县开展农运工作,起了极大的作用。
1925年4月1日,以彭湃为书记的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成立,吴振民为委员,负责军事,兼任黄埔军校海陆丰后方办事处代表。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发起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吴振民由海丰赤石率农军前往支援。攻克后,又以农军为前导,击溃叛军陈炯明残部。22日,再度占领海丰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海陆丰地委,彭湃为书记,吴振民任地委军事委员兼农民自卫军大队长。他在恢复各级农民协会后,立即开展扩建农军工作,配合东征军收复陆丰县,奉命留驻海陆丰地区,成为当时防守这个地区的唯一武装部队。一时人民生活、民间诉讼,亦均依靠农会来解决,人们称农会为“海丰第一政府”。申请加入农会者日以千计,会员(含陆丰)竟达25万,革命斗志空前高昂,海陆丰农民运动进入鼎盛时期。
1926年冬,海丰县发展到三个中队的常备武装,各村又组织救党军,当时已拥有千余名可以调动参战的武装力量,有400名可以充任冲锋的敢死队员。后又遵照周恩来培训农军骨干的指示,选拔优秀战士和农会先进青年150人,成立“海丰农军模范中队”(又称“农军干部训练班”),6个月为一期,进行军事训练,吴振民兼任中队长。
就在这时,陈炯明趁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党右派蠢蠢欲动之际,在香港以“广东讨赤总司令部”名义,指使在他家乡海丰的爪牙程树勋与国民党右派钟超如等在海丰秘密组织“坚社”(孙文主义学会的化身),以反对人民革命斗争。吴振民获悉情况后,就与张善铭(当时的海陆丰地委书记)研究对策,击溃叛军。
1927年4月,蒋介石与右派密谋,在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彭湃得悉后,即派彭汉恒赶回海丰,与中共海陆丰地委商讨对策。这时,吴振民突然接到广州国民党特别委员会的一个密电,电文提出了发动“清党”,并附了清党的名单,要吴执行。吴振民即把这份密电,报告了地委和海丰农民协会负责人。
敌人的“清党”阴谋,激起农军的愤怒,吴振民决定先发制人,予“清党”以回击。不几日,成立“海陆丰救党委员会”,设立暴动指挥部,改农民自卫军的番号为“工农救党军”,吴振民任海陆丰工农救党军大队总指挥。约定海丰、陆丰、紫金三个县统一在4月30日夜半起义,吴振民负责海丰县。他连日部署、检阅部队,有步骤地进行着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不料,紫金县农军竟提前于26日夜先行起事,占领县城,招致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大举进攻。而海丰、陆丰因来不及改变计划,只能按计划举事。
4月30日夜半,海丰县大小集镇,在同一时间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系着红领巾的农军握着枪、刀或尖串,奋勇当先占领预定的阵地。县农军大队从桥东队部出发,沿途派置岗哨警戒,直冲海丰县衙,缴了县衙警卫的全部武装,扣押所有的官吏,驱逐了反革命县长,夺得了政权,革命红旗插遍全城。
与此同时,农军模范中队奔赴梅陇,夺取区乡政权;赤卫队去可塘解除了警察所的反动武装;驻汕尾的农军第三中队会同模范中队一个小队收缴了汕尾镇政府、海陆丰盐场税警队的武器。至此,海丰全县人民迎来了“五一”胜利曙光。
是日早晨,海丰县全城沸腾,以吴振民为首的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在红场举行了万余群众参加的庆祝大会,发表了《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宣言》。
为巩固革命政权,吴振民除加强常备部队工农救党军的战斗力外,还组织各乡、村成立救党军,选拔敢死队战士。不几日,发展到千余名持有枪支的、可以调动作战的武装力量。为向外扩展革命势力,防止反革命军队的反扑,海陆丰救党委员会发起,借海丰召开东江潮梅各县市国民党部联合会议之际,组成东江潮梅救党委员会,负责指挥各县暴动,并设立东江潮梅救党军指挥部,吴振民任总指挥,海陆丰农民运动进入高潮,一时成为广东地区农民运动的中心。
广州四一五大屠杀后,国民党右派掀起镇压工农运动的逆潮,调动大批军队攻打各县农会,妄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武装力量。盘踞惠州的反动军头目胡谦,听闻海陆丰成立了人民政府,一面派刘秉粹率一个团东进,一面勾结驻守在汕头的徐景唐部队以两个团兵力向西进攻,两相呼应,夹击海陆丰农军。5月,为摆脱困境,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临时召开海陆丰地委、汕头地委以及各县县委书记参加的联席扩大会,商讨对策。任命吴振民为惠潮梅农民总队长,率部北上武汉。
5月9日,东西两面敌军连续发起攻击,农军为保存实力,于下午三时撤出海城。创建仅十天的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就此作罢。这是中国公开发表宣言,打出武装起义旗帜,建立起人民自已的县级革命政权的最早一次尝试,人们称之为“十日政权”。它为时虽短暂,但揭开了海陆丰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吴振民率农军退出海丰进驻河口,杨石魂率普宁、潮阳等县革命武装闻讯前来会师,共2000人组成3个团,正式成立惠潮梅农军总队,吴振民任总队长兼第一团党代表。5月中旬入五华县境。21日,农军总队由五华县的水寨出发,沿途击退当地反动武装的层层堵截,挺进至兴宁县水口,辗转经梅县、平远,进入江西省寻邬县境内,在牛头岗缴获国民党军队第五军独立第六师补充团的军械装备,遂即乔装成该补充团,绕过安远,经会昌、信丰、南康抵达上犹县境。在上犹县智捕县长、“清党”委员5人及一批土豪劣绅,课以罚款,以充粮饷。随即继续北上进入湖南酃县、茶陵,获悉军阀许克祥部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消息传来,当地恶霸、土劣纠集反动民团纷纷起来反扑。吴振民等率农军回旋在左安、大庾岭一带。
6月下旬,探听到湖南南境的汝城仍是革命政府的势力范围,农军即投奔汝城。中共汝城县委书记朱青动亲率当地农军欢迎,吴振民等即派方临川赴武汉向中央请示今后的行动方针。部队在汝城休整后,尚有农军700余人,吴振民仍以国民革命军名义,率队离汝城经资兴、永兴,后以水路抵达衡阳。
7月中旬,方临川偕陈东日、吴文元来到衡阳,带来中央军委周恩来的指示,要求部队不宜来武汉,应返回汝城,就地举行起义占领县城;与当地农军合编成一个师,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命陈东日为师长,吴振民任副师长,吴文元为参谋长;下属三个团,广东的农军、湖南汝城的农军和其他地区的革命武装各编成一个团。吴振民等即率领惠潮梅工农革命军撤离衡阳,回到汝城,与当地原有农军实行整编。湘南许多县被迫出走的农军闻讯后,纷纷奔赴汝城集中,建立湘、粤、赣边界根据地。
8月15日,当地恶霸何其浪勾结滇军军阀范石生部从广东韶关偷袭汝城,据险占隘,形成重重包围。次日凌晨发起猛烈攻击,吴振民等率部英勇反击,顽强战斗,坚持数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又无后援,为保存革命力量,即行突围分散转移。吴振民在指挥中不幸腹部中弹负了重伤,由两位农军背着他撤出火线。由于缺药无医,22日牺牲在汝城县乡间的一所破庙里,年仅2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