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3|回复: 0

[转帖] 宁海新闻网:南下干部在宁海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桐柏僧人 于 2023-2-21 22:14 编辑


        1954年4月30日,部分南下干部在县府大院合影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新解放区的迅速扩大,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解放更多新的城市和乡村的军事斗争,更需要对已解放的城市、农村的管理、群众的安抚、秩序的规范和发展经济等组织新的斗争。为了在这一全新的战场上同样高唱凯歌,尽快夺取全国的胜利,中共中央作出了从老解放区选派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华东局从山东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随人民解放军南下浙江等新解放区,接收、管理建设新区政权。1949年3月,这批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刘少卿任纵队司令员,温仰春任政治委员。渡江南下后,第一支队、第三支队基本上分配到浙江,参加当地的接管和政权建设。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大队竹庭中队干部来自山东省竹庭县(现属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在山东省临城集中培训二个月之后,于1949年4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南下。第六大队在大队长杨心培、政委刘鸿若的率领下,6月1日经新昌县进入天台县,与中共台属工委领导人邵明、王槐秋等会合。

  根据台工委通知,中共宁新工委委派时任浙东行政公署第七办事处主任的童先林赶到天台,代表宁海迎接以李笑海同志为首的二十名山东南下干部。6月3日,李笑海、金自远、熊正全、于奉图、田福玉、李大法、刘岐山、徐艾程、赵庆祥、杨泗坤、褚新富、韦有俊、郭合德、孙洪本、赵庆禄、汤兴玉、王语平、吴长庆、董作耀、李传泗等20名干部,由童先林带队,一行翻山越岭,经王爱山岗进入宁海,到达高塘大路下村,群众月夜开会欢迎。次日中午到达前山头花地塔,与宁新工委、七办坚持干部以及地方武装洪流部队会师并召开庆祝联欢会。

  竹庭县是老解放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个团常驻该县。这20位干部告别亲人,离开故乡,历时3个月,跋涉3000余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宁海,克服了水土不服、生活不习惯及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把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到宁海。他们与宁海干部群众逐渐融为一体,发扬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旧政权接管、剿匪肃特、减租征粮、土改反霸、生产自救以及政权建设和发展经济等工作中,克服种种困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李笑海解放前夕在岔路上金村前黄沙潭溺水身亡,董作耀于1949年8月27日在梅林陈村被土匪陈根生、陈家岳枪杀牺牲。宁海人民给其余18人起了个雅号叫“十八罗汉”,这是宁海人民对南下干部的充分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一大批山东南下干部陆续从全省各地抽调到宁海工作。从台州地区调来的有刘广汉、李云川、李高斗、姚公平、冯兆生、陈玉亮等;从宁波地区调入的有沈向权、胡相经、张玉田、沈相府、田运芳、刘子俊、齐世智、黄琨、苟玉华、李伟志、刘汉儒等;从绍兴地区调来的有武景波、赵曰贵、白晓山、柏光禧等;从杭州调来的有李树平、李士瑶等;还有王景泰是宁象合并时期留在宁海的南下干部。他们紧密依靠群众,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为宁海的建设作出很大贡献。

  七十多年过去了,山东南下干部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但他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南下精神”,永远铭刻在宁海人民心中。

  (县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20 08:01 , Processed in 0.1793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