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9|回复: 0

[转帖] 衢州日报:衢州六烈士, 传递革命精神的星火之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桐柏僧人 于 2023-1-11 20:17 编辑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陈霞 文/摄 通讯员 江万龙
位于市区府山公园的衢州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91年,以高11.19米的纪念碑为主体,纪念碑正面为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纪念碑后有一组高1.5米、长12米的烈士浮雕群像,总共有27位人物,中间5人用高浮雕形式体现整块浮雕的主题和精神实质,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革命勇士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
在其右侧,一块纪念碑特别为瞻仰者所瞩目——衢州六烈士纪念碑。此碑为纪念解放衢州而牺牲的原中共闽浙赣区(省)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成员:江文焕、林维雁、李子珍、高寿华、王多祥、郑南轩六烈士而立。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8岁,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照亮黎明前的黑暗,为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抛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成为了衢州解放前夜一道最耀眼的光芒。
衢州六烈士,血洒黎明前
衢州城东,千年古城墙兀自屹立,守护着这个浙西重镇。70多年前,这座几经隳圮的古城墙,见证了六位隐蔽战线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壮举。
每年都有许多人前往衢州烈士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为了党和国家不畏牺牲、勇敢斗争的精神。
六烈士中唯一一位女性林维雁,牺牲时年仅25岁。林维雁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她见证了日军在衢州烧杀掠夺,目睹了昔日温暖宁静的家园成为废墟……1944年夏,林维雁考入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她开始参加爱国民主的学生运动。
1947年5月19日,上海大、专学生7000多人进行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示威游行。林维雁因参与这次爱国运动而被校方开除。
1947年7月,林维雁回到家乡开始她的教员生涯。此后,大学同学高展的到来,让在苦闷彷徨中煎熬了几个月的林维雁重新找到了方向。
1947年11月,经高展介绍,林维雁、江文焕、程正迦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闽浙赣区党委所属江山县立中学支部正式成立,江文焕、林维雁任正、副书记,程正迦任支部委员。这也是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1948年,县中党支部组织的学生运动,渐渐引起了当局的警觉。同年夏天,林维雁接到了校方的解聘书,江文焕也被校方警告。
之后,林维雁、江文焕同志按照上级指示转战衢州。林维雁老家就在衢县,她利用熟悉的环境和人脉关系,很快到衢县县中任教,在衢州师范学校、衢县县中和雨农中学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党员。
同年10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成立,江文焕和林维雁分别任正、副书记。此间,党支部意识到,靠单纯的学生运动已经不能满足城市革命的需要,党员发展范围开始向社会上层人士扩展,包括衢县县政府民政科户籍室主任高寿华和江山律师工会主席何炯等都被发展为党员。
1949年1月,平津战役进入尾声,天津、北平相继解放,然而盘踞衢州的国民党反动派,还在负隅顽抗,加紧屠杀共产党人。1月23日,当江文焕和林维雁出现在衢城西安门码头时,不幸被守候在此的国民党特务抓捕。之后,衢州中心支部领导成员李子珍、王多祥、郑南轩、高寿华也被捕。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六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地用刺刀刺伤,随后活埋于衢州东门郊外的荒野中。
“吃饭不要紧,革命更重要”
在建党百年之际,为追寻烈士的足迹,感悟革命精神,记者从衢州市区出发,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衢江区双桥乡上溪滩村黄蒙自然村——革命烈士江文焕的家乡。
江文焕陈列馆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景点。
黄蒙自然村101号便是江文焕烈士故居。时至今日,江文焕的侄子江浩然夫妇仍住在这里。
坐落在苍山翠竹间的老宅建于民国初期,是一间坐西北朝东南的四合院,悬山造屋顶,河卵石墙体。走进屋子便可看见,江文焕的遗照供奉在客厅。江浩然指向一楼的一侧告诉记者,江文焕原来居住的两间房间以及他睡过的床依然保留着。
江文焕的侄子江浩然仍住在江文焕故居。
江浩然还记得他的父亲曾说过,尽管当时家中条件艰苦,只能给江文焕提供一部分经济支持,但聪明独立的江文焕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名牌大学。家里人知道江文焕参加了“地下党”,但是不知道他具体做了哪些事。在家人的印象中,江文焕是“吃饭不要紧,革命更重要”。
在江文焕故居西侧,是2017年8月建成的江文焕陈列馆。陈列馆占地约100平方米,里面摆放着江文焕的珍贵照片、遗物等。通过这些图片和物品,我们可以清晰了解江文焕的成长经历和革命历程。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景点。
生在农村的江文焕,对广大贫苦农民的生活无比同情。在衢州中学(现衢州一中)读书期间,他曾写过《兵役》《秋收》等进步文章,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1941年秋,江文焕与几名学生会骨干一道,发动并领导了数百名衢州中学学生反对军统特务、衢州中学训导主任杨筠青的斗争。事后,江文焕等8名学生骨干遭开除。
1942年5月,日军打通浙赣线,举兵南下,衢州危在旦夕。江文焕带领程正迦、王浩生、查良镛(金庸)等8名同学以“读书救国”为抱负,离开衢州奔向重庆。
在重庆期间,江文焕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抗战胜利后,江文焕随校返回北京大学继续学习。读大学期间,他在学校担任《罢课委员会通讯》的编辑,以犀利的文笔,撰稿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1946年12月30日,北京爆发抗议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江文焕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举由他奋笔疾书的“北京大学”条幅,振臂高呼“美国军队从中国滚出去”……至今,人们依然可通过《大公报》上的一张老照片见证江文焕的这一英勇壮举。
传承革命先烈勇敢无畏的伟大精神
在被敌人逮捕后,这六位共产党员始终坚贞不屈,保护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免遭敌人的破坏和杀害,表现了革命者的高贵品质。他们牺牲于解放大军渡江战役即将进行、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被称之为“血洒黎明六烈士”。
双桥乡上溪滩村黄蒙自然村
林维雁的妹妹林维凤,曾在回忆中说道:“那个时候,姐姐常常激动地对我谈起,她与郑晶莹在暨大一起参加民主爱国学生运动的收获,还谈起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东欧新出现的共产主义国家。她总是那么兴奋,盼望早日回到暨大,投身革命。”
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记者电话联系了后来定居杭州的江嘉陵,作为江文焕的儿子,他秉着“不能比父亲差”的信念,精通四门外语。这位74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但通过母亲以及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等方式,渐渐了解了父亲。
江文焕故居已成为市级文保单位。
而今,衢州烈士纪念碑和江文焕陈列馆,常年都有党员和学生前来参观,倾听当年的红色故事,重温历史,学习先辈们为了革命和国家不畏牺牲、勇敢斗争的精神。
“父亲为了正义不怕牺牲的伟岸形象对我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心中也一直以他为榜样,要像他一样不怕困难,热于助人。这些红色景点的保护开发,相信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应该永远传承的民族精神!”江嘉陵说。
记者手记
翻阅手中的党史文献,脑海里打开了一扇走近英烈的时空视窗——
李子珍任职衢州师范学校训育主任,针对当时学生心中弥漫的“毕业即失业”的苦闷情绪,他提出“向生活、向社会、向太阳”的口号。敌人抓捕他时谎称衢师学生在校外打架,要求训育主任连夜去处理,李子珍一心想着学生安危,不幸中了敌人的圈套。
王多祥是衢州中学的教师,被捕前,他曾给高中毕业班学生写下毕业赠言:“积极的正面看人生,希望将来比现在好一点,坚韧的战斗,随时用质直的方法去对付。”他在勉励学生的同时,也在鞭策自己,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必须坚韧不拔,战斗不止。
郑南轩的家中经营着“诚益油行”,他甘愿将油行分得的收益和家里的财产捐给党支部作为活动经费,购置了收音机和滚筒印刷机等设备。
高寿华利用衢县政府官员的身份作掩护,将秘密印刷点设在自己家中,并安排党员进入峥嵘镇公所当户籍员,两人常常利用夜深人静之际油印党的宣传单和文件。
江文焕的家乡黄蒙自然村,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进村的山路依然蜿蜒曲折,但宽敞的柏油马路已经通到家家户户门前,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小洋楼。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在和平年代的幸福,而这些,正是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铸造起来的。
喝水不忘挖井人,这些红色景点的意义就是让后人铭记历史、传承革命先烈的宝贵精神,这些精神将指引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迈向更好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20 12:42 , Processed in 0.1945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