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无桑

[转帖] 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10万亿元,为啥国人更爱存钱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6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虚 发表于 2022-7-15 20:23
哟哟哟,你还知道有些人干活都来不及啊,要是他们钱多没地方用了,还用干活都来不及啊。
傻啊,他们不知 ...

这些人是不买房子的,所以不存在“因为要买房,所以要储蓄,所以没消费”的问题,他们存钱,还是因为日常消费有盈余了,这样的说法,错了吗?你睁开眼睛看看明白,16楼写得明明白白:现在一般性的人家,如果不买房子(或者已经买好了房子),其他的还有什么地方一天到晚要花大钱啊?那里来的18楼“你真是个“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啊”?
借题发挥,让他们给自己垫脚,你真好意思的。你说说清楚,你说的“肉糜”,是啥意思?
发表于 2022-7-16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嚷“钱没处花”的,怎么不出去旅游购物花钱,却一天到晚在这里宁可被一次次的关小黑屋也要赖着刷存在感呢?说“钱没处花”的人怎么不花几个钱打个滴滴,却为了没赶上一班公交车就怨气冲天喋喋不休的发泄了好几天呢?
发表于 2022-7-1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误导了国人二十年,是时候拾回中国人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负债消费的优良传统了。
发表于 2022-7-16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出生率降低了,买房的意愿也降低了,但物价却稳中向高,工资、奖金无处可花,如何使货币不贬值呢,毕竟还要养老嘛,所以只能存款以保值了。
发表于 2022-7-1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品飞车121 发表于 2022-7-16 09:01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误导了国人二十年,是时候拾回中国人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负债消费 ...

不这样(不按揭),就很少有人买得起房子,同时,国家也不可能有财力来承担所有人的住房(从前的实践已经证明),那么结果就是从前那样,大家都住很拥挤的房子,这是其一。
其二是,如果不把国人汹涌如潮的储蓄中的一大部分,以住房按揭的形式借贷出去,那么银行就要肠梗阻,被憋死。事实上,现在除了房产市场还相当紧俏之外,其他的日用百货,有很多都已经饱和了,我们想想好了,平时候,吃的穿的用的,我们还缺哪样?衣服已经够穿,给你再多的钱,你无非也就再去添个一件二件,再多就是累赘了。如果再把贷款投向这些领域,转换出来的产品也无非就是积压商品,结果只能是企业倒闭银行坏账,发展了房产市场,政府卖地收入可以投向基础建设,购房人的按揭又消化了巨量存款,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按揭贷款,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转,都会变成该领域从业者的基本消费,比方说钢铁厂工人、水泥厂工人,空调冰箱电视机工人(搬新房往往要购买这些),以及在工地围墙外面开小吃店的夫妻,等等等等,如此绵长而广阔的上下游,有无数的职业无数的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就业。
以上分析那么多,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如果重新去学“中国老太”,我们的生产供给,将立马停摆,是全社会的灾难。从前我们我们鼓励爱国储蓄,教化勤俭治家,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的需求,是物质匮乏的短缺年代。现在比较麻烦的反倒是,年纪稍稍大一点的那个群体,因为从前过过苦日子,勤俭的习惯已经渗透了血液,现在即使有钱可以享受,也不肯胡乱花钱了,已经很满足了,有点闲钱就存了银行,汇集到全国,就成了天文的数字。
发表于 2022-7-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品飞车121 发表于 2022-7-16 09:01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误导了国人二十年,是时候拾回中国人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负债消费 ...

住房是非常典型的耐久消费品,一套房子住几十年,用几十年的时间逐步的支付价款,非常合理的,如果非得要当中国老太,那么真的是只能给子孙买房子了,其实这是不符合自然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没得花,这会打击相当一部分人挣钱的积极性(虽然因为母性的因素还是有相当部分人是愿意不计回报的为子孙付出)。打击赚钱积极性,换一个视角看就是打击劳动积极性,一个打击劳动积极性的社会,你觉得弄不弄得好?
发表于 2022-7-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品飞车121 发表于 2022-7-16 09:01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误导了国人二十年,是时候拾回中国人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负债消费 ...

现在我们中国,唯一的就是买房子难,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任何事情还能够难倒我们中国人。
而买房难,真正的原因,就是短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一线城市和前景光明的二线城市,住房的供应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加,就拿我们杭州来说好了,一年10来万套新建住宅,光是流入的新杭州人住住都紧绷绷的(不一定他们买,也可以别人买了租给他们的),那么还有原来的居民要改善、孩子大了要分房间要结婚,这个房子在哪里呢?杭州买房子的条件,控制得算严了,要是稍微松一松,那个场面还要火爆嘞。
发表于 2022-7-16 1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2-7-16 07:49
叫嚷“钱没处花”的,怎么不出去旅游购物花钱,却一天到晚在这里宁可被一次次的关小黑屋也要赖着刷存在感呢 ...

我又感叹了,现实中缺什么就只好到网上人五人六找存在感呗。可能物质生活上还好,精神层面上绝对欠缺的。

这种人在现实中吹个牛逼,人家都要捏鼻头的。
发表于 2022-7-2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lanz 发表于 2022-7-16 09:40
现在出生率降低了,买房的意愿也降低了,但物价却稳中向高,工资、奖金无处可花,如何使货币不贬值呢,毕竟 ...

工资太高?根本不是这回事。
发表于 2022-7-2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热的天气,如何出去消费?
只能在这里聊聊天点点外卖了。
发表于 2022-7-24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ss 发表于 2022-7-23 14:17
那么热的天气,如何出去消费?
只能在这里聊聊天点点外卖了。

天气热的影响是暂时的,倒是新冠疫情,二年多了,对消费影响很大,整个旅游业都跨了。现在就是到周边农家乐坐坐,也比从前少了,出国游出省游这些,就更少了。
发表于 2022-7-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消费需要提级,像小吃夜市烧烤地摊在城市中的经济份额越来越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提升经营者的收入能力也越来越小。如果消费不提级,消费在经济中的份额就会减小,再一个,如果消费不提级,中国人只在低档产品上消费,就无法带动中高端产品的火热,中高端产品只能靠国外需求带动,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需求是一切的源泉,中国要想大力发展中高档产品,就一定要让中国人自己有消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消费提级已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引导,是个大问题,现在有钱,就是没有意愿,要让中国人有意愿才行。从大量出口国外看,我们是有大量的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就是现在要让中国人自己用起来。
发表于 2022-7-2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柴旦人 发表于 2022-7-25 18:58
现在消费需要提级,像小吃夜市烧烤地摊在城市中的经济份额越来越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提升经营者的收入 ...

日常的吃的穿的,家里已经饱和了,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发表于 2022-7-26 1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6 11:09
日常的吃的穿的,家里已经饱和了,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我有个好办法提振消费,就是想办法让那些钱无处可花的人分点给缺钱花的人。比如改革收入分配,收取财产税房产税,这样富人也不会囤房囤资产会去消费,穷人也有钱消费。
发表于 2022-7-2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6 11:09
日常的吃的穿的,家里已经饱和了,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那些挣着几千工资,吃喝拉撒,房租水电,穿衣交通,养老育小的还能饱和吗?总理说的六亿月收入不到1000的也饱和了?
发表于 2022-7-27 1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2-7-26 20:53
那些挣着几千工资,吃喝拉撒,房租水电,穿衣交通,养老育小的还能饱和吗?总理说的六亿月收入不到1000的 ...

他就是个“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
发表于 2022-7-2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不能阻断病毒从国外输入,疫情此起彼伏。一旦静态管理,很多人就没了收入,但是房贷还要还,车贷也要还,房租不能不交。隔离期间一家人还要吃饭。

不存钱怎么行?大家都不敢消费了,所以各地开始发放消费券。

我觉得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阻断病毒输入,就无法真正提振内需消费。必须恢复14+7入境隔离制度
发表于 2022-7-2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6 11:09
日常的吃的穿的,家里已经饱和了,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现在,狭义的看商品,只有车牌和房子是供不应求的,其余的大都是产能过程并且消费已经满足。广义的看,医疗、教育和养老,都是供给不足,应该大力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尽最大可能集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会发展。
发表于 2022-7-2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7 19:02
现在,狭义的看商品,只有车牌和房子是供不应求的,其余的大都是产能过程并且消费已经满足。广义的看,医 ...

其中的民办学校,其实只有二条路子可走,一条是把学校办得最好,成为私立名校,还有一条就是把学校办成最便宜的学校,之前流行一时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属此类。从理论上说,国家有保底的责任,所以农民工子弟学校,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长期存在是不公平的,而现在,又把“高端私立”这条路子也堵死了,事实上民办学校已经无路可走,民间资本也不会再有热情来大力投入。
实际上,触类旁通,医疗和养老,所面临的问题,跟民办教育几乎是一模一样,保底是责任,高端不让做,民间资本就没法做。
发表于 2022-7-2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8 12:44
其中的民办学校,其实只有二条路子可走,一条是把学校办得最好,成为私立名校,还有一条就是把学校办成最 ...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奇怪的舆论,不敦促政府更好的承担保底责任,却一个劲的要求政府封顶,封顶!
发表于 2022-7-28 1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8 13:52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奇怪的舆论,不敦促政府更好的承担保底责任,却一个劲的要求政府封顶,封顶!

要是讨老婆也不封顶的话,那种没本事的男人就讨不到老婆了,也就没有老婆好靠了,哪还有闲心上论坛。
哦,有可能他论坛骂讨老婆干嘛不封顶?

蛋糕就这么大,要是不封顶,有钱的利用优势就更有钱了,没钱的就更没钱了。有钱的钱无处可花,没钱的无钱可花。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再不改问题会更大,不单单是消费不振的问题了。
发表于 2022-7-2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相公 发表于 2022-7-26 20:53
那些挣着几千工资,吃喝拉撒,房租水电,穿衣交通,养老育小的还能饱和吗?总理说的六亿月收入不到1000的 ...

强制性提升超低收入打工者的收入,雇主的豪车、豪宅少买一点,进口奢侈品少买一点,超低收入者每月多拿1000元,可以让食品、服装行业的消费增加一些。
发表于 2022-7-2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品飞车121 发表于 2022-7-29 08:15
强制性提升超低收入打工者的收入,雇主的豪车、豪宅少买一点,进口奢侈品少买一点,超低收入者每月多拿10 ...

你这种,只是想想很美妙。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不亏损,强制提升收入,只有二个后果,一个是产品涨价,还有一个是企业倒闭,产品涨价,提升了的收入就只能用于应付涨价,而企业倒闭的话,就别说强制提升了,连基本收入都没有了。
实际上,现在电视上经常都是在说,小微企业非常困难,即使能盈利也是微利,政府正在千方百计的给他们减负帮扶,这样的微利再要强制增加打工者收入,不是在抵消政府的减负和帮扶吗?
倒是国有企业,刚刚电视上播报了,今年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央企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他们有能力给员工加工资,不过,央企的员工,收入也不低,不符合你提出来的情况。
发表于 2022-7-29 1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品飞车121 发表于 2022-7-29 08:15
强制性提升超低收入打工者的收入,雇主的豪车、豪宅少买一点,进口奢侈品少买一点,超低收入者每月多拿10 ...

对,强制性提升超低收入打工者的收入,这是个办法
发表于 2022-7-2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2-7-29 10:56
你这种,只是想想很美妙。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不亏损,强制提升收入,只有二个后果,一个是产品涨价, ...

对了,这边涨工资,那边涨物价,周而复始的相互循环,这个,其实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一旦出现这样的迹象,再想要刹车,就很难了,通常都会越滚越大、越滚越快,到了极致,就必须要按天结工资,否则没人给你做,领了工资也要跑步去购物,慢一点的话,弄不好等你到那边,物价又涨了。
现在社会上大量的微利企业,要给员工涨工资,唯一的可能就是公司生产的商品有涨价空间,大家一起涨工资,就大家一起涨物价,基本上没有别的出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21 13:30 , Processed in 0.28916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