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流入楼市,会引起畸形需求,增加市场风险” “以贷换贷”的模式,本质就是套取经营性贷款覆盖原有房贷,利用利息差获利。对于具体操作流程,贷款中介向记者表示,客户只需要准备好营业执照和房产证原件等相关材料,最快半个月左右就能放款,“哪怕没有营业执照,也可以帮你办理一张假的营业执照。” 记者了解到,目前建设、光大银行等银行均有推出额度较高、周期较长的经营贷产品。例如,目前建行(广东省分行)推出的“抵押快贷”,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低至3.55%。但建行贷款经理向记者明确,“可以装修,但不能买房或买车、买车位,如果去了不该去的渠道,会被撤回。” 记者在向光大银行咨询“以贷换贷”的方式时,光大银行林经理同样向记者表示,“会有贷后检查的,借款人的经营贷资金不能流入楼市。” 广州资深按揭贷款专家郑大源向记者坦言,“目前市面上这种‘以贷换贷’的情况很多。这是破坏当前的房产调控政策,增加买房人潜在的风险。” 经营贷流向楼市一般为两种场景,一种是名下无房,但是买房不按揭,改成经营贷;而另一种则是名下有房,去申请经营贷再买房。在郑大源看来,无论是哪种场景,本来没有公司,为了申请经营贷而去注册公司的,这种经营贷属于“不合理流入楼市”,是纯属投机的行为。 在广州世联研究院副院长崔登科看来,如果通过经营贷“人为加杠杆”进入楼市,资产流动性会暴涨,那资产价格也会快速上升。这种畸形的需求,会导致整体房地产市场风险的上升,而调控有机会随之而来。崔登科认为,这样的违规流入,也会给银行带来一定风险。“抵押给银行的资产是不贬值的前提下,银行风险才小。万一固定资产价值下行,抵押物贬值,贷款就可能收不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