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海新增2573例新冠确诊病例,新增2514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是3月28日开始进入比较强力封控状态,虽然不是传统上的封城,但也是“分区分批封控”。 但经过这半个月的强力封控,上海的疫情仍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 新增确诊病例仍然还在攀升中。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仍然高得惊人。 按照以往经验,其他城市只要封城超过一礼拜,就可以看到疫情明显拐点,通常只要封城达到半个月,疫情也基本暂告一段落。 包括上个月疫情同样严重的吉林省,在经过45天艰辛防疫,今天也宣布吉林省各市州均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 社会面清零是指,所有新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隔离管控场所发现的,社会面不会出现阳性感染者,这种状态称之为“社会面动态清零”。 为什么上海的封控效果并不太理想呢? 上海疫情实际上也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月了。 从3月28日开始封控,也有半个月了。 但上海的封控,跟其他地方也不太一样。 其实不管上海要怎么去探索防疫模式,我也管不着。 但我只有两个请求。 1、上海能不能不要给其他省市带去这么大的外溢压力?说好的“非必要不离沪”,能不能落实到位? 2、上海不管用什么防疫模式,最基本的能不能保障好民生? 最近这半个月,我们也看太多上海的魔幻操作。 我确实看不懂,我完全无法理解,一个过去这么多年,一直被视为国内城市管理的优等生、模范生,居然在这次疫情里,会如此混乱。 其实动态清零的最重要一个基础,就是我们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要能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民生,这是最重要的。 (1)保障民生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这两年,其他一些城市,即使不得不封城,哪怕一开始出现混乱,但最后基本还是能保障民众的民生安全,至少确保民众吃饭是不愁的。 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 只要让民众能吃饱吃好,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愿意配合积极防疫,因为大家都能理解,在这样的疫情时代,大家都很不容易。 但问题是,上海过去半个月,在物资供应问题上,还是出现很多混乱。 是物资供应不足吗? 我认为并不是,毕竟现在是全国支援上海,不大可能物资供应不足。 但显然,在物资支援到上海,但如何把物资以公平、合理、有效的方式传递到民众手里的环节,是出现很大问题。 广州最近也因为上海的外溢出现疫情,马上进行果断防控,也严格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并且也第一时间组织动员,确保物资供应顺畅。 广州并不是一个特例,基本其他省市,大都也能做到。 我其实很不想拿上海跟其他省市对比,省得有拉踩嫌疑,但我确实很不理解,上海为何就能做到这么乱。 其他城市在防疫的时候,都会重点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并由政府组织动员确保物资供应,保障民生。 但是上海在出现这些防疫乱象后,我没看到能很有效扭转这种混乱局面。 民众只能自发去自救,“探索”出“上海团长”模式。 也就是民众自发几十人上百人推举一个比较“有能力、有渠道”的团长,去帮大家采购食品物资。 客观来说,在上海无法有效保障民生的乱象下,这种上海团长模式,至少能解决一部分民众的物资难题,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认为,地方至少不应该心安理得的接受这种“团长”模式,就可以去推广这种团长模式,去依赖于民众自救,这何尝不是一种“不作为”呢? 我也有一些以前同事在上海,经常看到他们发一些每天遇到各种魔幻的事情。 包括,一群人在各种社区团购群里,看到各种宫斗剧。 一群人甚至可以为今天团购的KFC,在那边闹得不可开交,在那边勾心斗角。 我同事说,团购都团出宫斗的感觉。 而且这种团长模式,必然是需要“加价”购买的。 有人说,上海当前情况,能买到物资就谢天谢地了,团长有能力帮大家采购到物资,大家多花点钱也是应该的。 这话乍听有点道理,但这何尝不是管理不到位的体现? 要让民众不得不接受这种“物价飞涨”的局面,我们就应该视为合理,而默认接受这样的局面吗? 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种团长模式背后,是否会滋生很多灰色空间?会不会助长倒卖物资? 本来可能可以有效传递给民众的物资,因为有团长模式,是否会有人为了多赚几倍的钱,故意把物资卡住? 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不反对民众自救,毕竟民以食为天,民生大于一切。 但问题,这种民众自救的方式,本来应该只是一时的应急手段,而不应该被视为要大力推广的模式。 否则会滋生出更多乱象。 本来就应该由地方来保障民生,而不是由团长来保障民生。 上海过去半个月,各种魔幻操作太多了,我真的看不懂,也无法理解。 我在3月27日那篇文章里,也曾经提到过几个问题,现在也还是存在。 比如说,无症状患者跟确诊患者比例十分悬殊,跟其他省市数据差异很大。 比如说,直到现在上海还没有一个高风险地区,只有13个中风险地区。 比如说,上海过去半个月的封控里,有很多人持有上海的绿码,到其他省市后,没多久就确诊了,给其他省市带来很大防控压力。 确实确实,我有太多不理解。 真的太魔幻了。 而且,我们网络舆论上,总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把上海这些魔幻操作,往动态清零身上引,把这些魔幻操作,作为攻击动态清零的武器弹药。 此外,当前网络舆论上,各种真真假假消息满天飞,各种带节奏的言论太多,真的挺消极的,可谓是负面能量满满。 (2)网络舆论乱象 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上海疫情因为各种诡异的因素,迟迟控制不下来。 这会导致这种持续不断的外溢,给全国其他省市带来巨大的防控压力。 而这种防控压力,最终也会传导到我们普通民众身上。 然后在别有用心的人幕后组织策划下,试图把这种压力,转化为他们攻击我们的武器弹药。 现在我是已经能看到有这样的舆论迹象。 而且客观来说,只要上海疫情不控制住,继续这样持续外溢,其他省市很多都会受不了。 不但我们经济受不了,我们民众的心理也承受不住。 本来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在局部疫情发生后,能通过严防严控迅速控制住疫情,至少确保不外溢,这样全国绝大多数民众都能生活在远离疫情的生活。 而一旦这样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疫情防控压力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让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的基础被严重冲击,让我们防疫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这是我们需要客观清醒认知的问题。 我们作为普通人,面对这样的舆论乱象,确实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我认为至少我们从自身做起,一定要坚持独立思考,要习惯去辩证思考问题,不要轻易被人带歪节奏。 比如说,最近也发生一些悲剧,很多人就借此攻击动态清零,说是疫情防控才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 但因此攻击动态清零的人,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假如我们躺平放开,这样的悲剧会发生更多。 假如我们躺平放开,大量新冠患者会挤占我们本就不富裕的医疗资源,让其他病患更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到时候,会有更多悲剧发生,而这些悲剧,都还是发生在新冠病死数据之外的。 英国这样医疗资源还算比较丰富的国家,在今年初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期的时候,英国94%医院满员,重症病床占用率达81%。 很多非新冠患者,因为抢不到床位,而不得不择期治疗排队。 所以,虽然英国在大量医疗资源集中在新冠患者身上,让新冠患者病死率很低,但其他病患的病死率肯定是会有所上升。 现在我们在上海,还只是看到零星的这种悲剧。 但这种悲剧,在躺平后,只会更严重,这个问题呼吁躺平放开的人,有考虑过没有? 实际上,躺平的英国,最近又开始新一轮疫情,英国部分医疗资源又出现挤兑现象,这使得英国有医院再次呼吁民众除非危及生命,否则不要到医院技侦部门就诊。 只要不是得了新冠就不是病,这不应该被拿来攻击动态清零,因为躺平的国家这类问题更严重。 同时,我们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 动态清零不应该是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在实际操作和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 但有问题,我们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而不是把问题扩大化。 这里,我就结合前阵子引起群情激奋的婴幼儿单独隔离的事情来说一说。 (3)就事论事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一处专门的婴幼儿隔离点。 上海在3月底的时候,有公开说过这件事情。 3月1日-26日,上海收治6岁以下无症状感染者252人,均收治在上海市公卫中心,也就是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所以,之前上海的确是有婴幼儿单独隔离,并且是6岁以下的无症状患者也要收治到公卫中心。 然后到4月2日,网络上流传一组婴幼儿的照片和视频,画面里3-5个婴幼儿挤在一张病床上,没有得到比较好的照护,看着让人十分揪心。 然后上海辟谣速度也很快,在4月2日晚上,就做了一次辟谣回应,称网传的照片,并非“金山婴幼儿隔离点”,而是公卫中心儿科病房在内部腾挪过程中的一些场景。 并且,上海网络辟谣还专门放了几张公卫中心婴幼儿隔离点的现场照片。 从这组照片看,显然比之前网络上流传的照片,要有秩序很多。 但这次辟谣,却没有打消我心里的疑虑。 因为这个辟谣只是澄清网传照片不是“婴幼儿隔离点”的照片,但实际上侧面证实了存在婴幼儿隔离点。 而这是很不合理的。 我在4月2日最早看到那组网传的图片时,作为一个刚两周岁宝宝的父亲,我也感到十分的愤怒。 我不理解,为何要把无症状感染者的婴幼儿,跟父母这样分开隔离。 在4月2日那则辟谣里实际上是没有澄清婴幼儿单独隔离的事情。 所以,4月2日晚上,我在“星话大白”公众号上,也写了一篇短评,来尽量克制的表达我这种不解和愤怒。 婴幼儿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这种亲自安全感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每个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小孩有没有被照顾好。 所以,非必要情况,正常不应该把父母和婴幼儿分开隔离。 我这里并不是反对将无症状患者隔离,而是反对将无症状婴幼儿感染者跟父母分开隔离。 按照新出来的第九版的新冠诊疗方案,本来就说了无症状患者是不需要住院收治的,那么把这些无症状的婴幼儿感染者强制收治在医院里,并且跟父母分开,这本身就没有道理。 1、现在上海医疗资源这么紧张,还要把无症状婴幼儿收治到医院里,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而且没有必要。 2、无症状婴幼儿应该隔离,也应该到指定隔离点隔离,但应该是在家长陪同下隔离,这样婴幼儿的陪护才有保障,家长也比较放心。 3、症状比较严重的婴幼儿,应该收治到医院里。在隔离点才能更好的观察,如果出现症状,才能及时转送医治。 如果到了需要医治的程度,那么家长和患儿分开,我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无症状婴幼儿也被收治,跟家长分开,这个我就万分不能理解。 而且奥密克戎传染性这么强,一般婴幼儿能感染新冠病毒,基本是意味着父母已经感染了。 如果父母和婴幼儿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强制分开隔离就更加没有道理。 这个我当时还跟一名在上海的儿科医生讨论过这个问题。 网络舆论上,对于婴幼儿单独隔离的事情,也并没有因为4月2日那个辟谣而结束。 在4月4日,上海方面有再次对这件事情进行回应。 其中提到,“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 但也提到“对于儿童感染者,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 这个其实,也并没有回答我那个疑惑,婴幼儿感染者如果是无症状,是否一定需要到公卫中心接受治疗隔离? 而且这份回应里所引用的是《传染病防治法》。 但新冠病毒有自身特殊性,奥密克戎更有自身特殊性,那就是无症状患者很多。 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只看《传染病防治法》,毕竟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是已经出来了,其中就明确提到轻症和无症状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但仍需集中隔离管理。 考虑到婴幼儿的特殊性,如果是轻症婴幼儿进行收治隔离,我还可以理解。 但把无症状婴幼儿也进行收治隔离,我实在不理解。 不过好在事情还是有在舆论的声浪中,出现改进。 4月10日,有媒体报道,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首次开设“亲子方舱”,采用“亲子”收治模式,收治2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并允许家长进入陪护。 这个也是我当时希望看到的一个改进措施,希望有专门针对婴幼儿的特殊隔离点,允许家长陪护。 从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来看。 我认为我们要如何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态度,去讨论问题,这点很重要。 4月2日那组网传照片刚出来的时候,舆论是群情激奋,包括我当时也感到很愤怒。 但是,我当时也看到,不少人把这件事情扩大化,动辄就说“这个民族怎么怎么了”,“这个国家怎么怎么样”,诸如此类的话。 但这样动辄把问题给扩大化,不但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并且可能在各种煽风点火之下,容易被人利用。 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智,不能让愤怒冲昏了头脑,更不要被这种恶意的负面舆论引导,把自己往完全消极悲观的方向去引导,让我们对自己、对未来都失去信心,这就是那些坏人们所想要看到的效果。 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讨论问题,像这样去具体讨论事情本身为何不合理,讨论怎么做才更合理,而不是动辄上纲上线,并且人身攻击。 我们要的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国家,能变得越来越好,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诉求。 所以,我们更应该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讨论问题。 (4)实事求是 现在网络舆论很乱、很糟糕,各种牛鬼蛇神出没。 虽然上海这次疫情做得确实很魔幻,让我各种看不懂,我也写过几篇文章来说上海疫情的乱象。 但我反对把上海的这些魔幻操作,就直接上升到整个地域攻击。 我相信,大多数上海人民都是好的,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有问题的只是少部分人,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直接被别人引燃怒火,去以偏概全。 目前网络上各种煽动对立、煽动怒火的现象,而且各种负面消极信息太多,这其实挺危险的。 情绪是可以传染,更是可以传播的。 当前这么大的防疫压力下,其实我们很多人现实中都承受着双重压力,不但有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经济压力,也存在精神和心理压力。 我之前也分析过,当前我们还是要注意这种疫情压力下,民众群体心理健康的问题。 大家应该也有注意到,我最近这两个月的文章,都会尽可能在文章里找机会给大家加油鼓气,尽量让文章保持一个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们现在各方面确实都很难,大家都很不容易。 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但越是艰难,我们越要团结。 大家还是尽量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任何困难,终归只是暂时的。 只要坚持,我们总能熬过这场危机。 我们作为成年人,没有理由放弃。 我们还有家人,需要我们保护。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也许这就是我们的长征。 既然已经做出选择,我们就只能坚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