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游新闻记者在国家卫健委官网看到,从2021年6月8日至12月29日,国家卫健委先后公布了13批部分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伴随着今年起施行的《科技进步法》,我国对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力度还将加大。 在上述13批学术不端的案件中,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山东一家三甲医院最敢 “亮丑”,在合计医生277人次、副护士长6人次被通报处理的同时,还牵出山东省内及全国多家医院医生被处理。上游新闻记者分别致电上述两家医院,山东这家医院的院长热线客服婉拒记者采访。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宣传科一工作人员称不了解相关情况,会了解情况后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时,记者一直未收到相关回应。 去年12月国家卫建委通报最多 数位主任副主任医师被撤销职称 卫生健康科研诚信事关人民健康、事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6月以来,国家卫健委对各级医疗机构自查科研不端行为的通报力度明显加大,仅2021年12月份就转发4次通报。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在去年12月29日通报的35起医疗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中,都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一定期限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评奖,职称晋升等限制,有5人被撤销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1人被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10人被取消申报研究生导师资格。 去年12月公布的4批部分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 比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郭丽媛、秦昌富委托他人进行数据处理和论文代写代投,被停止职称晋升资格1次、申报课题资格3到5年。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郭水根、金山医院的王静对实验标本来源造假、编造研究过程,郭水根被取消医疗组长职务和副高职称、王静被暂缓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1年等。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伍剑平,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医生、山东大学在职博士生高新跃存在买卖、代写论文行为,伍剑平被取消副主任医师职称竞聘资格,高新跃被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等。 3个月内共查处案件283起 院长热线工作人员婉拒记者采访 上游新闻记者统计去年国家卫健委转发通报的13批学术造假处理结果发现,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现在其中的8批通报里, 3个月内共查处案件283起,是去年全国通报中最敢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的医院。 上游新闻记者从统计的列表看到,第一次通报在2021年9月17日,8名医生存在篡改数据、编造研究过程的学术不端行为;第二次是10月29日,通报了该院15名医生在发表论文方面存在的数据篡改、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第三次是11月12日,27名医生被通报处理。第四次是11月19日,有24名医生被查处,2名副护士长被免职,查实代写、代投等学术造假情形。进入2021年12月,该医院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分别通报处理了45人次,64人次、62人次、36人次,当月合计查处医务人员207人次,分别受到取消学术机构委员或成员资格,撤销高一级职称、追回论文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等惩处。 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官网,上游新闻记者看到,这家始建于1896年的三级甲等医院,获得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医疗技术和教学科研的实力雄厚,但为何甘于“自揭家丑”呢?上游新闻记者试图拨打该院院长热线求证,但被工作人员以非医疗服务工作为由婉拒采访,也不提供相关医务职能部门的联系电话。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3年7月颁布、2007年12月第一次修订之后的第二次修订。重庆渝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小山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该法系统补齐了科技监督管理的制度短板,在 “监督管理”一章中,首次将科研诚信失信记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管理制度、设立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和禁止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等监管规则写入国家法律,是科研活动监督的重要法律依据,势必为推动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附:记者整理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曝学术造假详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