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状况,不少网友表示:“浪费资源”、“到了这个学术阶段做这份工作有些可惜”,但也有网友表示无奈,“硕士不值钱了”、“博士去卖房都不新鲜”。
在分析看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也会“水涨船高”。就业竞争之下,一些以前以高职高专毕业生为主的岗位,可能都变为招聘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社会如何平常心看待多元就业?
有评论称,对于个体来说,任何一种职业选择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外界不必有过多的道德判断。不过,当一类职业选择现象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明显不符合既有的职业判断时,不应当被忽略。这样的人才市场究竟因何形成以及应当如何优化,是应当深入思考的。
面对舆论关于“学历贬值”的争议,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学历贬值与否,还要看高学历人才进入传统岗位后的作为与贡献。
“如果高学历人才的涌入推动了用人单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那学历就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
熊丙奇说,如果高学历人才到传统低学历岗位上,工作内容的内涵和实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为单位带来切实的进步,那学历确实是贬值了。
但是就业选择本身就是多元的,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中传硕士毕业去卖房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无论是选择卖房还是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
此前,受到媒体聚焦的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我们公司招了大学生、研究生卖猪肉,他们从一线岗位上成长起来支撑起公司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们为这个行业做出的创新改变。
在专家看来,学历和专业应该是个人求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而非束缚。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各行各业的新进员工,都将有大学文凭。如果高文凭人员能够推动其所进入的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那对于行业和个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熊丙奇认为,与其关注高学历是否贬值,不如多关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应该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纽带,高素质的人才到各行各业,做出创新性贡献,会整体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也给今后的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岗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