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杭州的天气大多数时间表现得都相当可爱,天朗气清,阳光充足,气温还算适宜,不至于太炎热,甚至偶尔还有凉风阵阵……
周五白天,杭州依然是多云天气,气温23℃-32℃,比较舒适。还没洗晒完的抓紧了,这可是本周最后的机会了,傍晚以后,连续“旷工”的雨水就要回来了,到了夜里,全市相继转为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
没错,休息了几天的梅雨又要回来了。
梅雨回归
周日雨水强度更大
典型的梅雨季,都会有一条连成线的主雨带,来回摆动,使得雨水滴滴答答,没完没了。不过,这几天杭州的天气好到一点儿“梅雨”的样子都没有,堪称“任性”。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活动。
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很不安分,上蹿下跳,前段时间它疯狂扩张,动不动就把雨带顶到长江以北的地方,杭州因为气温高、能量强,雨不像去年那样一下一整天甚至好几天,而是一天就下好几场,还自带电闪雷鸣各种阵仗。
到了这周,副热带高压又换了一副面孔,老老实实地退缩到海洋上,导致杭州开启连晴模式。但周五开始,它将重整旗鼓向西出征,同时,位于华南的雨带也被迫北抬,受其影响,周五傍晚到半夜杭州各地将相继转为阵雨或雷雨。
这场雨会一直下到双休日。其中周日因高空一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加剧了和暖湿气流之间的交汇,使雨带强度加强,全市都将经历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过程,请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下周初期,雨带南压,周二杭州北部有望迎来多云天气,但随后依然是连续的阴雨天。好在转雨之后气温都不会太高,这也算是杭城盛夏之前最后的小欢喜。
今年又是40天的“长三伏”
虽然杭州还没出梅,但是入伏的消息已经有了。
本周一,也就是“夏至”节气那天,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就已经根据“夏至三庚数头伏”,推算出了今年三伏的时间。
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是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也叫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
同样是三伏,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0天,有的却是40天?其实,去年的伏天也是40天,当时我们就科普过,这是根据末伏开始时间定的,如果末伏开始在立秋前,那么中伏得再来10天,也就成了40天。
按照这个算法,今年7月11日初伏,7月21日中伏,8月10日末伏,8月20日出伏,又是整整40天的伏天。“长三伏”并不鲜见,从2010年到2020年,只有2010、2012、2014这三年的三伏是30天,其余都是40天。
长三伏会比短三伏更热吗?其实热不热,关键还是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如果副高偏强且持续控制一个地方,那么就会很热很热。(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